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遗传学题(含答案)2012word

来源:九壹网
遗传学题(含答案)2012word

遗传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答案写在括弧内,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一)细胞学基础

1. 高等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作用发生于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作用发生于受精过程。(-)

2. 联会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在减数分裂的后期II 时发生分离,各自移向一极。(-)

3. 在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细胞的两极,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

4. 高等植物的大孢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所产生的4 个大孢子都可发育为胚囊。(-)

5.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Ⅰ都发生染色体的两极移动,所以分裂结果相同。(-)

6. 在一个成熟的单倍体卵中有36 条染色体,其中18 条一定来自父方。(-)

7. 控制相对性状的相对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 8. 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由于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9. 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同样的物质构成的。(+)

10. 有丝分裂使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都相等。(+) 11. 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12. 在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染色体都可能发生联会。(-) (二) 孟德尔

1. 不同亲本之间通过杂交,再经若干代自交,可育成多种类型的品种。(+)

2. 上位作用是发生于同一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作用。(-)

3. 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于杂种形成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间随

机自由组合。(+)

4. 发生基因互作时,不同对基因间不能独立分配。(-)

5. 无论独立遗传或连锁遗传,无论质量性状遗传或数量性状遗传,都是符合分离规律的。(+)

6. 可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其区别在于前者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相同的表现型。(+)

7. 不论是测交还是自交,只要是纯合体,后代只有一种表型。(+)

8. 根椐分离规律,杂种相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纯种的遗传因子不分离。(-)

9. 隐性性状一旦出现,一般能稳定遗传,显性性状还有继续分离的可能。(+)

(三) 连锁遗传

1. 基因连锁强度与重组率成反比。(+)

2. 基因型+C/Sh +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花粉母细胞在Sh 和C 之间形成一个交叉,

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和Sh C 将各占3%。(-)各占1.5%

3. 如果某两对基因之间的重组率达到50%,则其F2 表型比例与该两对基因为独立遗传时没有差

别。(+)

4. 伴性遗传是指性状只能在一种性别中表现的遗传(-)

5. 两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连锁越紧密,交换率则越大;连锁的越松弛。交换率则越小。(-)

6. 在整个生物界中,除了极个别生物外,如雄果蝇和雌家蚕,只要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

基因在减数分裂时都要发生交换。(-)

7. 某生物染色体2n=24,理论上有24 个连锁群。(-)

8. 伴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指的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9. 在人类的色盲遗传中,如果一对夫妇表现都正常,则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表现也全部正常。(-)

(四) 染色体变异

1. 在易位杂合体中,易位染色体的易位接合点相当于一个半不育的显性基因,而正常的染色体上

与易位接合点相对的等位点则相当于一个可育的隐性基因。( + ) 2. 一个由(1、2、3、4、5、6) (1、2、3、4、5、6) (1'、2'、3'、4'、5'、6') (1'、2'、3'、

4'、5'、6')染色体组成的个体,称之为双二倍体。(+) 3. 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如果倒位圈内某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一次交换,则可出现

后期Ⅰ桥。(+)

4. 易位杂合体所联合的四体环,如果在后期Ⅰ发生交替分离,则所产生的配子都是可育的。(+)

5. 同源多倍体的同源染色体联会与二倍体完全一样。(-) 6. 同源四倍体一般产生正常配子,异源四倍体容易产生不正常配子。(-)

7. 同源四倍体由于四条染色体都是完全同源的,因此减数分裂前期Ⅰ会紧密联会成四价体。(-)

8. 三体的自交子代仍是三体。(-) 9. 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10. 发生缺失的染色体很容易产生假显性的现象。(+) 11. 重复或缺失染色体在发生联会都会产生环或瘤。(+)

12. 在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定位时,在F1 代中单体个体成单的染色体总是来源于单体亲本。(-)

13. 易位杂合体会导致半不育性,产生半不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相邻式分离和交替式分离的机会大致

相似引起的。(+)

(五)细菌遗传

1. 在大肠杆菌中,“部分二倍体”中发生单数交换,能产生重组体。(-)

2. 由于F 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从而在结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的

转移原点和转移方向。(+)

3. 在接合过程中,Hfr 菌株的基因是按一定的线性顺序依次进入F-菌株的,距离转移原点愈近的

基因,愈早进入F-细胞。(+)

4. F 因子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偶然会带有细菌染色体片段不准确环出,这时的F 因子为F’

因子。(+)

5. 特殊性转导是由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

6. 转化和转导在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体,后者是细菌

的染色体。(-)

7. 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 进入受体菌后,通过任何形式的交换都能将有关基因整合到受体菌染

色体组中。(-) (六)基因突变

1. 基因突变是指组成基因的DNA 分子内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

2. 基因突变的转换是嘌呤和嘧啶之间的互换。(-) 3. 由于突变可以重演,导致生物界存在着复等位基因。(-) 4. 多倍体的基因突变频率小于二倍体,是因为基因在多倍体细胞内较难突变。(-)

5. 移动基因是可以在染色体基因组上移动,甚至在不同染色体间跳跃的一种基因。(+)

6. 颠换指得是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置换。(-)

7. 突变的重演性导致复等位基因的存在。(-) (七) 细胞质遗传

1. 草履虫的放毒特性依赖于核基因K,因此,有K 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则就是敏感型。(-)

2. 细胞质遗传的一个特点是杂种后代的性状通常表现不分离或不规则分离。(-)

3. 已知一个右旋的椎实螺基因型为Dd,它自体受精产生后代应该全部是左旋。(-)

4. 在植物雄性不育性遗传中,配子的育性受母体基因型的控制的现象称为配子体不育。(-)

(八) 数量遗传

1. 一个基因型为AaBbCc 的杂种个体连续回交5 代,其后代的纯合率达到90.91%;倘使是自交5

代,其后代的纯合率也应为90.91%。(+)

2. 基因的加性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遗传而显性和上位性方差是不可以固定的。(+)

3. 多基因假说同样遵循分离规律,并可解释超亲遗传。(+) 4. 近亲繁殖导致了隐性基因纯合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5. 近亲繁殖能够使纯合基因型的频率迅速增加。(+)

6. 双亲基因的异质结合引起基因间的互作解释了杂种优势中的超小。(-)

7. 许多数量性状具有超亲遗传现象,当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 就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现象。(-)

8. 性状的遗传力越大,在后代出现的机会就越大,选择效果也就越好。(-)(不是出现的机会大,

而是受环境影响小,性状受遗传因素决定性大)

9. 杂种后代性状的形成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亲本的基因型,二是环境条件的影响。(+)(九)综合

1.普通小麦性母细胞分裂的中期II 排列在赤道板上为21 个二价

体。(-) 21 条染色体

2.核仁总是出现在染色体次缢痕的地方。(+)

3.隐性性状一旦出现,一般能稳定遗传而显性性状还有继续分离的可能。(+)

4.根据分离规律,杂种相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纯种的遗传因子不分离。(-)纯种遗传因子也分离5.一种生物的连锁群数目总是同它的细胞染色体数是一致的。(-)与染色体对数一致

6.在连锁遗传中,F2 不出现9:3:3:1 的比例,可能是F1 形成四种配子数不等的缘故。(+)

7.在一个具有两对杂合基因型的测交群体内,两种新类型个体的比例为10%,这是连锁遗传。(+)8.如果交换值为10%,那么杂合体的性母细胞也有10%在测试基因的染色体区段内发生了交换。(-)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为20% 9.一个成熟的卵细胞中有36条染色体,其中有18条一定是来自父本。(-)36对染色体中的每一对的两个成员在减数分裂时分向两极的概率是均等的,而哪一条趋向细胞的哪一极却完全是随机的。11.25个花粉母细胞可产生100个花粉。(+)

12.50个胚囊母细胞可产生200个胚囊。(-)一个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孢子中,有三个解体,只有一个能发育成胚囊。因此,50个胚囊母细胞理论上只能产生50个胚囊。13.倒位的遗传的遗传效应之一是抑制倒位圈内染色单体的交换,降低重组率。(+)

14.因为倒位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是不育的,所以倒位杂合体测交将得不到重组型个体。(-)倒位杂合体的大多数重组型配子是不育的,所以倒位杂合体测交重组型个体数减少。15.相互易

位杂合体会产生败育的花粉,其原因是在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后期I 的相邻式分离,会形成和倒

位杂合体相同的重复-缺失染色体。(-)相互易位杂合体相邻式分离后,配子中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重复-缺失类型,与倒位杂合体形成的同源染色体间的重复-缺失类型不同。16.具有杂合基因位点的染色体畸变杂合体是双杂合体,如双杂合缺失体。(+)

17.通常用符号2n-1-1 代表缺体。(-)代表双单体。

18.所有单倍体细胞内的染色体都是成单存在的。(-)不一定。如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19.同源四倍体的孢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可以形成n 个四价体,而四体则只能形成一个四价体。(+)20.利用Hfr 菌株和F-菌株混合进行杂交培养,并在不同时间对培养物进行取样再培养来测定细菌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及距离的试验是中断杂交试验。(+)21.F′因子即是性因子。(-)F′因子是指携带有大肠杆菌染色体上某些基因的F 因子。

+ -+ -+ --

22.F ×F 接合中,F 的F 因子转移到F 中去了。因而使原来的F 变成F ,使原来的F 变成F+。(-)使原来的F-成为F+,原来的F+仍是F+。23.转导与转化不同之处,在于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

介。(+)

24.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有四种不同方式:转化、接合、转导和性导。(+)

25.如果整个Hfr 细胞的染色体转入受体细胞,则F-细胞变成Hfr 细胞,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26.大肠杆菌两个营养缺陷型菌株间的接合是原养型细胞出现的必要条件之一。(+)

27.由基因A 可以突变成a1、a2、……,这是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它是产生复等位基因的原因之一,A 与a1、a2、……等是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复等位基因。(+)28.能在完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菌株是原养型的野生型菌株,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是发生突变的营养缺陷型。(-)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是野生型菌株。29.禾本科植物一般都分芒的有无、糯质与非糯、甜与非甜的性状表现,这是基因突变的平行性决定的,即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间常发生类似的突变。(+)30.芽变一般是显性突变,且突变当代即可表现出突变性状来,如果是有利的性状,则可通过对芽变枝条进行扦插的无性繁殖育成优良品种。(+)

31. 无籽西瓜是3倍体。(+)

33.秃顶是由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B控制,只在男性中表现,一

个非秃顶的男人与一个父亲非秃顶的女人婚配,他们的儿子中可能会出现秃顶。(+)

34. 生物体的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高于质量性状。(-) 35. 叶绿体基因组控制的性状在杂交后代中不分离。(-)

36.杂种后代呈现株间育性分离的雄性不育是配子体不育,而杂种植株呈现株内花粉育性分离则是孢子体不育。(-)

37.在一个正反交试验中,子代均表现母本性状,F3 呈现孟德尔式的3:1 简单分离。这是母性影响。

(+)

38.数量性状的遗传也是受基因控制的,涉及到的基因数越多,F2 出现的类型越多。(-)数量性状呈连续性变异,杂种后代不能明确地划组或分类。39.超亲遗传一般表现在杂种第二代,产生超亲个体,亲本之一是包含几对显性纯合位点和几对隐性纯合位点,另一个刚好与之相反,是互补关系。(+)

40.纯合亲本及F1 的群体内方差是环境方差,而F2 的方差则包括遗传方差和环境方差。(+)41.通过对F1 花药培养可以使杂种优势得到固定。(-)花药植株是基因已经分离的单倍体植株。42.自交对显性基因的纯合作用大于对隐性基因的作用,所以群体中显性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占有的比例大。(-)自交对显隐性基因的纯合作用是一致的。43.杂种优势的强弱是由遗传因子单独决定的。(-)杂种优势的大小与环境条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填空题

(一)细胞学基础1.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除具有正常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以外,还常出现额外的染色体,这种额外染色体统称为(B染色体或超数染色体)。2.双受精是指一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胚)),一个精核与(二个极核)受精结合发育成(胚乳)。

3.某生物体,其体细胞内有3 对染色体,其中ABC 来自父方,A'B'C'来自母方,减数分裂时可产生( 8 )种不同染色体组成的配子,这时配子中同时含有3 个父方染色体的比例是(1/8 )。4.以玉

米黄粒的植株给白粒的植株授粉,当代所结子粒即表现父本的黄粒性状,这一现象称(花粉

直感)。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果实直感)。(二)孟德尔遗传

1.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 个体上出现,称为(共显性)。如果F1 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不完全显性)。2.测交是指将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由于(隐性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因而可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3.牛的毛色遗传为不完全显性,RR 为红色、Rr 为花斑色、rr 为白色,二只花斑牛杂交,预期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如此花斑母牛与白色公牛交配,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①1/4 红:2/4 花斑:1/4 白②1/2 花斑:1/2 白

4.在AaBBCC×Aabbcc 的杂交后代中,A 基因纯合的个体占的比率为(1/4 )。

5.基因A、B、C、D 表现为独立遗传和完全显性,则a) 由一对基因型为AaBbCcDd 植株产生配子ABcd 的概率为()。b)由一基因型为aaBbCCDD 植株产生配子abcd 的概率为()。c)由杂交组合AaBbCcdd×aaBbCcdd 产生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CCdd 的概率为()。

①1/16 ②0③1/32

6 在独立遗传下,杂种AaBbCcDd 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全部纯合的个体数占()。

①1/16 或6.25%

7.金鱼草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独立遗传的基因N 使植株表现狭叶形,n 表现阔叶形,N 对n 是完全显性,基因型RrNn 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白花狭叶,()粉红花阔叶,()红花阔叶。

①3/16②1/8③1/16

8.水稻中有一种紫米基因P 是红米R 的上位性,P_R_和P_rr 植株都是紫米,ppR_植株是红米,pprr 是白米,如果以PpRr×Pprr 所

得后代将出现()紫米,()红米,()白米。

①6/8②1/8③1/8

10.在牛中无角对有角显性,花色毛(红棕毛中夹杂白毛)是红色基因和白色基因杂结合的结果。用花毛杂合无角公牛同花毛有角母牛交配,其后代中花毛有角牛的比例是()。①1/4

11.两个白花豌豆品种杂交,F1 自交得96 株F2,其中54 株开紫花,42 株开白花,这种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①互补作用②AAbb、aaBB

12.两种燕麦纯合体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F1 为黑颖,F2 中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该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双亲基因型分别为()和()。(自定基因符号)

①显性上位②AABB ③aabb

13.一只白狗与一只褐色狗交配,F1 全是黑色狗,在F1×F1 的交配中,生了19个黑狗,8只白狗和7只褐色狗。结果表明,狗的毛色遗传是受()对基因决定,表现基因互作中的()。

①2对②隐性上位作用

14.基因互作有好几种类型,它们自交产生F2 代的表现型分离比应为:互补作用();积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抑制作用()。①9:7②9:6:1③12:3:1④13:3 15.日本牵牛花的花色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积加作用,基因型为A_B_时花是兰色,隐性纯合体aabb 为红色,A_bb 和aaB_为紫色。二个紫色花纯合时亲本AAbb×aaBB 杂交,F1 与两个亲本分别回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F1自交得到的F2 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①1/2 兰②1/2 紫③9 兰:6 紫:1 红

16.在果蝇中,隐性基因s 引起黑色身体,另外一个隐性基因t 能抑制黑色基因的表现,所以果蝇是

正常灰色。如此,基因型ssT_是黑色,其余皆为正常灰色。那么SsT t×ssTt 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

比例为()。①5/8 正常灰色:3/8 黑色

17. 两个品种杂交,基因型分别为AABB 和aabb,AB 为独立遗

传,最终要选出稳定的AAbb 新品种,所需的表现型在()代就会出现,所占的比例为(),到()代才能获得不分离的

②3/16③F3 株系。①F2 (三)连锁遗传

1.从遗传规律考虑,基因重组途径可有(自由组合)和(连锁交换)。

2.在同一个连锁群内任意两个基因之间交换值与这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基因间距离越大,其交换值也就愈(大);反之,距离越小,则其交换值也就愈(小),但最大不会超过(50﹪),最小不会小于(0﹪)。

3.在老鼠的A和B位点间有24%互换,为检查这两个位点间的交叉记录了150 个初级卵母细胞,在

这两个基因间期望这些细胞有(72 )个会形成交叉。 4.根据连锁遗传现象,可知某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恰恰是交换配子的百分数的(2 倍)。

5.符合系数变动于0-1之间,当符合系数为1时,表示();当符合系数为0时,表示()。

①两个单交换独立发生,完全没有干扰②完全干扰,不发生双交换

6.某二倍体植物,其A/a B/b E/e 三个基因位点的连锁关系如下: a b e 0 20 50

现有一基因型为Abe/aBE 的植株,假定无干扰存在,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型abe/abe 的植株比例应该是(1%)。7.番茄中,圆形果对长形果为显性,光皮果对桃皮果为显性。用双隐性个体与双

杂合个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光皮圆果24、光皮长果246、桃皮圆果266、桃皮长果24。①杂合

体亲本的基因连锁是相引还是相斥?(相斥)。②这两个基因的交换率为(8.57 )。8.一隐

性性连锁基因(k)使雏鸡的羽毛长得慢,它的显性等位基因K 使羽毛长得较快。一个羽毛长得快

的雌鸡与一个羽毛长得慢的雄鸡交配,F1 的表型比为(),F2 的表型比为()。

①长毛快雄、长毛慢雌②雌和雄均有1/2 长毛快、1/2 长毛慢9.兔子的花斑基因对白色是显性,短毛对长毛是显性,一个花斑短毛兔纯种与长毛白色兔纯种杂交,F1 与长毛白色兔回交,产生26

只花斑长毛兔、144 只长毛白色兔、157 只花斑短毛兔和23 只白色短毛兔,这两对基因间的重组值为(14.0% )。

10.人类的色盲遗传是(),调查结果表明,患色盲症的()性比()性多。

①性连锁(伴性遗传)②男③女

11.表型色盲的母亲和正常的父亲。能生下表型()的儿子和表型()的女儿。并且可知儿子的基因型为(),女儿的基因型为()。①色盲②正常③X c Y ④X c X c 12.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儿子,由此推测该夫妇的基因型为()和()。

①XCXc 母②XCY父

13. 已知家鸡的芦花羽毛是由位于性染色体(Z)上的显性基因B(相对隐性基因b)控制的。将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杂交,后代母鸡中表现芦花鸡的概率为(0 ),公鸡中表现为芦花鸡的概率为(1)。

14. 蝗虫的性别决定是XO类型,发现一只蝗虫的体细胞中含有23 条染色体,这只蝗虫的性别是()性,与这只蝗虫性别相反的二倍体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是()。①雄性②24

15. 二倍体蜜蜂的染色体数目是32,在雄性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在雄性的配子形成时,可看到()个二价体,在雌性的配子形成时,可看到()个二价体。①16 ②无③16

16. 从性遗传是指表现型受性别影响,杂合基因型在一种性别中表现为(显性),在另一种性别中表现为(隐性)。

17. 有角的公羊与无角的母羊交配,F1 代中母羊都无角,公羊都

有角,使F1 中公羊与母羊交配,得到的F2 代中,公羊3/4 有角:1/4 无角,母羊3/4 无角: 1/4 有角,这一现象属于(从性)遗传,是由( 1 对)对基因控制的。?

18.果蝇共有(4 )对染色体,其中一对称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称(伴性遗传)。

19.伴性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性遗传的基因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虽然两者的表现均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20.在链孢霉中,若某一基因与着丝粒相距10 个图距单位,那么杂合体所产生的交换型子囊应为(20 )。

(四)染色体变异

1. 基因的表现型因其所在位置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因基因出现的次数不同而不同现象称()。

①位置效应②剂量效应

2. 倒位杂合体联会时在倒位区段内形成的“倒位圈”是由()形成的,而缺失杂合体和重复杂合体的环或瘤是由()形成的。①一对染色体②单个染色体

3.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四种类型,在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联会时缺失,重复和倒位都能形成瘤或环。形成缺失环的是()染色体,形成重复环的是()染色体,形成倒位环的是()染色体。而相互易位则联会成()结构。①正常②重复③一对④“十”字形

4.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假显性现象是由()而引起的,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前期Ⅰ交换而

导致后期Ⅰ出现(),易位杂合体在联会时呈()形象。 ①缺失②染色体桥、断片③“十”字

5.染色体abc.defgh 发生结构变异成为abfed.cgh,这种结构变异称为()。①臂间倒位7.在二倍体生物中,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称为()。这种个体在减数分裂前期各个染色体不能(),后期Ⅰ不能(),因而造成()。

①单倍体(一倍体)②配对联会③均衡分离④高度不育8.以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可以诱导产生多倍体,其作用原理在于秋

水仙素可以()。

①破坏纺缍丝的形成

9.水稻的全套三体共有(12 )个,烟草的全套单体共有(24 )个,普通小麦的全套缺体共有(21 )个。

10.利用单体测定某隐性基因(a)所在染色体,如果 a 基因正好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则F1 代表现()表现型,如果a 基因不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则F1 代将表现()表现型。

①A表现型、a 表现型②A表现型11.复式三体(AAa)按染色体随机分离形成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1AA:2Aa:2A:1a),在精子和卵子中(n+1)和n 配子都同等可育时,其自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是[A_]:[aa]=(35:1)。12.玉米三体的n+1 花粉不育,n+1 胚珠可育,三体Rrr 形成的各种配子比例是2Rr:1R: 2r: 1rr,如R 为红色,r 为无色,下列杂交组合的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为:

⑴(♀)rr×Rrr(♂)基因型(),表现型() ⑵(♀)Rrr×rr(♂)基因型(),表现型()

①1Rr:2rr ②1 红:2 无③2Rrr: 1Rr:2rr: 1rrr ④3 红:3 无13.玉米相互易位杂合体(交替式)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部可育;(相邻式)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部不育。

14.已知水稻A/a 和B/b 是独立遗传的,用品系AAbb 和品系aaBB 杂交,得到F1 代,用F1 代的花粉培养出(单倍体)植株,然后全部进行染色体加倍。在所得到的纯合二倍体中,AABB 所占的比例应当是(1/4)。

(五)细菌、病毒遗传

1.在原核生物中,()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转换到受体的过程;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①接合②转导2.戴维斯的“U”型管试验可以用来区分细菌的

遗传重组是由于()还是由于()。 ①转化②接合

3.细菌的遗传重组是由接合还是由转导所致,可以通过()试验加以鉴别,其依据是()。

①U 型管②细菌是否直接接触

4.λ噬菌体属于()噬菌体,噬菌体是通过一种叫做()的拟有性过程实现遗传重组。

①温合性②转导

5.用a b+菌株与a+ b 菌株混合培养可形成a b、a+ b+重组型。但在混合前,如果把它们分别放在戴维斯U 型管的两侧,若不能形成重组体,说明其重组是通过()产生的。如果重组前用 DNA 酶处理,若不能形成重组体,说明其重组是通过()产生的。如果在重组前用抗血清(如P22)处理,若不能形成重组体,说明其重组是通过()产生的。①接合②转化③转导

6.野生型T4 噬菌体能侵染大肠杆菌B 菌株和K12(λ)株,形成小而边缘模糊的噬菌斑,而突变型T4 噬菌体能侵染大肠杆菌B 菌株,形成大而边缘清楚的噬菌斑,但不能侵染K12(λ)株。通过两种不同突变型的杂交,可以估算出两个突变型之间的重组值,大肠杆菌K12(λ)株在估算两个突变型重组值试验中的作用是()。①选择重组体7.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

过程称为()。①转导 (六)基因突变

1.复等位基因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它是存在于()的不同个体中,其产生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①群体②多方向性2.据研究,烟草自交不孕性是由一组控制自交不孕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它们分别为S1、S2、S3、S4 等,现将(S1 S2×S1 S3),后代可得基因型为()的种子,将(S1 S2×S3 S4),后代可得基因型为()的种子。①S1S3、S2S3 ②S1S3、

S1S4、S2S3、S2S4 3.如果母亲的血型是AB,而父亲的血型是O,那么孩子的血型可能是()。①AorB

4.某对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他们的血型基因型分别为IAIB、IAi、IBi、ii,据此可以推测这对夫妇的可能基因型是()和()。①IAi ②IBi5.金鱼草中,叶绿素含量的控制基因Y

Y使植株为绿色,Yy 为黄色,yy 使植株为白色致死。绿色植株与

黄色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两个黄色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①1/2

绿:1/2 黄②1/3 绿:2/3 黄

6.在小鼠中,基因型yy 为灰色,Yy 为黄色,YY 胚胎早期死亡,黄鼠与灰鼠的交配中,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两个黄鼠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①1/2 黄色:1/2 灰色②2/3 黄色:1/3 灰色7.在突变的诱发中,不论是电磁波幅射还是粒子辐射,基因突变频率都与()成正比,而不受()的影响。①辐射剂量②辐射强度

8.基因突变是()的唯一来源;而染色体畸变只是遗传物质(基因)在()和()上的变化;自由组合和互换只是遗传物质(基因)()而已。①变异②染色体结构③数目④重组9.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当,确定同一性状的基因叫()。不同位置的基因叫()。同一基因的多个突变基因叫做()。①等位基因②非等位基因③复等位基因

10.基因A 突变为a,称为(),而a 突变为A 则称为()。①正突变②反突变

11.如以A 代表显性基因,a 代表相对的隐性基因。显性突变是指()。隐性突变是指()。显性突变性状在()代表现,在()代纯合。隐性突变性状在()代表现,在()代纯合。

①a—A②A—a③M1④M2⑤M2⑥M2

12.产生单个碱基变化的突变叫()突变,如果碱基的改变产生一个并不改变氨基酸残基编码的(),并且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这就是()突变。①点②密码子③沉默

12.分子遗传学上的颠换是指()的替换,转换是指()的替换。 ①嘌呤被嘧啶、嘧啶被嘌呤②嘌呤被嘌呤、嘧啶被嘧啶

(七)细胞质遗传1.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与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常表现明显不同的遗传特点,这主要表现在:⑴(),⑵(),⑶()。

①正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②连续回交不能使母本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消失

③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表现类似转导或感染。

2. 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是属于()的遗传现象。①母性影响 3.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的遗传是受()决定的。①线粒体 4.草履虫放毒型的稳定遗传必须有()和()同时存在,而草履虫素则是由()产生的。

①核基因K ②卡巴粒③卡巴粒

5.由核基因控制的植物雄性不育性,用经典遗传学方法一般难以得到它的()。①保持系

6. 核雄性不育性的利用受到很大限制是因为()。①易恢难保 7. 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后代表现为()分离,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后代表现为()分离。

①孢子体(植株)②株间③花粉④穗上

8. 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受()控制,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受()控制。

①孢子体(植株)基因型②配子体(花粉)基因型

9.设N 和S 分别代表细胞质可育和不育基因,R 和r 分别代表细胞核可育和不育基因,则不育系基因型为(),恢复系为()和(),保持系为()。

①S(rr)②N(RR)③S(RR)④N(rr)

10.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一般要具备()、()和恢复系,这样,以()和()杂交解决不育系的保种,以()和()杂交产生具有优势的杂交种。

①不育系②保持系③不育系④保持系⑤不育系⑥恢复系 (八) 数量遗传

1.根据生物性状表现的性质和特点,我们把生物的性状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它是由()所控制的;另一类称(),它是由()所决定。

①质量性状②主基因③数量性状④微效多基因

2.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遗传率数值愈(),说

明这个性状受环境的影响()。

①大②较小

3.在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和()三个组成部分,

其中()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遗传变量。①加性方差②显性方差③上位性方差④加性方差

4. 一个有3 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5 代,其后代群体中基因的纯合率为()。①90.91%

5. 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群体中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纯合体增加的速度,则与①()

②()有关。①涉及的基因对数②自交代数

6.半同胞交配是指()间的交配,全同胞交配是指()间的交配,它们都是近亲繁殖,()是近亲繁殖中最极端的一种方式。①同父或同母的兄妹②同父同母的兄妹③自交7.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自交对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纯合作用是()。

①相同的

8.由于(),F2表现衰退现象,并且两个亲本的纯合程度愈(),性状差异愈(),F1表现的杂种优势愈(),其F2 表现衰退现象也愈明显。①基因的分离和重组②高③大④大9.杂种优势是指杂种()在生活力、生长势、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明显超过()表现的遗传现象。但杂种()优势就要发生衰退,所以生产上只能利用杂种()代,因此每年都要()。

①F1 ②双亲③F2 ④F1 ⑤制种 (九)填空综合

1. 已知两对基因AB/ab 相引,重组率为20%,那么它可产生AB 型配子的百分率为(40% ),Ab 型配子的百分率为(10% )。如果这两对基因相斥,重组率为(20% )。2.已知两连锁基因间的交换值为30%,则杂合体Ab/aB产生AB配子的频率为(15% ),产生Ab配子的频率

为(35% )。

3.连锁遗传的细胞学实质是:控制各对性状的基因分别被载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论几对基因,均涉及(1 )个连锁群。这些非等位基因的重组原因是由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非姊妹染色单体片断的交换)引起的。

4.有人镜检黑麦的染色体,除了有14 条可正常配对的染色体外还发现3 条比较小的染色体。这3 条染色体可能是(B )染色体,它们多由(异染色质)组成,其上(不载有)基因。5.根据测交于代F t 所出现的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被测验)个体的(基因型)。

6.辐射诱变的频率和(辐射剂量)成正比,而和(辐射强度)无关。

7.体细胞中的隐性基因如果发生显性突变,当代个体就以(嵌合体)的形式表现出突变性状。8.突变就是基因内不同座位的改变,而且基因突变象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样,是(可逆的)的。9.雌果蝇的体细胞内有8 条染色体,其中(6 )条是常染色体,(2 )条是性染色体,连锁群数目是( 4 )。

10.染色体重复的遗传效应是(位置效应)和(剂量效应)。 10.相互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偶线期将形成(“十”字形)结构,后期I 的(相邻式)分离产生的配子不育,(交替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可育。

11.倒位圈是由(正常染色体和倒位染色体)同时凸起形成的。 12.(n-1)Ⅱ+Ⅰ是(单体);(n―1)Ⅱ+Ⅲ是(三体);(n―2)Ⅱ+Ⅰ+Ⅰ是(双单体)。产生nⅠ和(n―1)Ⅰ两种配子的非整倍体是(单体);产生(n+1)Ⅰ和nⅠ两种配子的个体是(三体)。13.由普通小麦花粉诱导出来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它不仅生长弱小,而且(高度不育),所有隐性基因均可表现,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就变成(纯合的)基因型,并可由此繁育成一个(纯系)。14.死细菌与活细菌混合在一起后基因实现重组,这是(转化)。而两种活体细菌直接接触实现了基因重组则是(接合)或(性导)。两种细菌以噬菌体为媒介而实现了基因重组是(转导)。15.含有F 因

子的菌株叫(F+ )菌株,不含F 因子的菌株是(F- )菌株。染色体整合有F 因子的菌株叫(高频重组)菌株,即(Hfr )。

16.细菌接受外源DNA形成部分二倍体后必须发生(偶数)交换,才能将外源DNA重组到自己染

色体中去。

17.细菌接合过程中,只有携带有(F 因子)的菌株才能作为供体。

18.性导是指细菌(接合)时,由(F )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 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19. 发生转化的DNA除要求一定大小外,还必须是(双链)。 20.带有F’因子的细菌最明显的特征是(转移性因子和寄主染色体片段的频率都很高)。

21.两个噬菌体同时感染一个细菌细胞称为(双重感染)。 22.外源DNA 分子进入细菌细胞形成部分二倍体后,外源DNA 称为(供体外基因子),细菌本身的染色体称为(受体内基因子)。23.自交不亲和性是指(自花授粉不结实),而株间授粉却能结实的现象。试验表明,具有某一基因的花粉不能在具有(同一)基因的柱头上萌发,好像同一基因之间存在一种(拮抗)作用。24.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25.用来检查微生物是否发生突变或发生了什么突变,常使用(完全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两种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里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微生物是原养型。有一种细菌在基本培养基里停止生长,可是在基本培养基里加入精氨酸后则形成菌落,这种细菌是(精氨酸营养缺陷型)。26.根据质核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可以把它分成(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两种类。

27.一个品种的花粉授到不育系上,F1 正常散粉可育;而另一个品种的花粉授到该不育系上,F1 所有个体均不育。那么前一个品种是这个不育系的(恢复系),基因型为(N(RR)或S(RR))。后一个品种则是这个不育系的(保持系),基因型为(N(rr))。该不育

系属于(质核互作)类型的不育系。

28.在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为子代提供(细胞核基因和全部或绝大部分细胞质基因)。精细胞主要提供(细胞核基因)。

29.在数量性状遗传中,基因型方差可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加性方差)、(显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其中(加性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遗传变量,它可以在上下代间稳定传递,而(显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是不固定的遗传变量。因此(加性方差)占(表型总方差)的比值就称为狭义遗传力。

30. 广义遗传力的估算是利用(不分离世代的表现型方差)作为环境方差的估算值。

31.超显性假说和显性假说的共同点在于(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基因型间的相互作用)。

32.一般而言,遗传力(较高)的性状,可在杂种早期世代进行选择,而(遗传力较低)的性状

只有在其性状稳定后选择才可靠。

33.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雌雄个体交配进行繁殖叫(近亲繁殖);同一个体的雌雄细胞受精是(自交或自体受精);同一双亲后代雌雄个体间交配叫(全同胞交配(或姊妹交));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后代间的交配是(半同胞交配)。

34.近亲繁殖的主要方式是(自交)、(回交)、(姊妹交)。 35.近亲交配的程度常用(近交系数)来表示。

36.轮回亲本在杂交中主要是提供细胞组成的(细胞核)部分,它常被用来作(父本)。

37. 自交和回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频率的计算公式都是((1 1 )n )。 2r

38. 通过近亲繁殖,群体中纯合体的频率与(杂合基因的对数)和(近亲繁殖的代数)密切相关。39.多个基因影响同一基因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40.符合系数为0 时,表现是(完全干扰),符合系数为1 时,

说明是(无干扰)。

41.如果单交换间无干扰,则符合系数一定为( 1 )。

42.理论上三体应该形成(n 和n+1 )两种配子,比例为(1:1 )。

43. 将1%的重组或重组频率作为度量单位,叫厘摩(centimorgan, cM)或(遗传图距单位)。

44. 独立分配的实质是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独立分配),非等位基因间(互不干扰,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

45.两连锁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弱,交换值越(大),基因间的距离越(远)。

46.多基因杂合体在分离世代不出现重组型,那么这些基因是(完全连锁)。

47. 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叫(交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叫(易位)。

48.染色体重复的主要遗传效应是(位置效应)和(剂量效应)。 49.同源三倍体由于染色体(不均衡分离),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不平衡),因此高度不育。50.某生物的单倍体表现完全可育,说明该生物是一个(同源四倍体)生物。

51.二倍体生物经染色体直接加倍后形成(同源四倍体/同源多倍体)。

52.不同种、属间的杂交F1经染色体直接加倍后(形成异源多倍体)。

53.利用中断杂交实验进行染色体作图是以(时间)为距离单位。 54.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55.基因突变的重演性是指(同种突变可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多次发生)。

56.基因突变的平行性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由于遗传基础比较接近,往往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

57.最能有效诱发基因发生突变的紫外线波长是(260nm )。

58.一个A血型男人与一个AB血型女人结婚,其子女不可能出现(O )血型。

59.一个AB血型女人与O血型男人结婚,其子女为A血型的概率为(50% )。

60.玉米2n = 20,则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共有(210 )种组合形式

61.根据测交于代(F t) 所出现的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被测验个体的(基因型)。62.自交不亲和性是指(自花授粉不结实),而株间授粉却能结实的现象。

63.在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为子代提供(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精细胞主要提供(细胞核基因)。64.两个等位基因相同,在遗传学上称为(纯合基因型)。

65.水稻中有一紫米基因P 对红米基因R 具有上位性作用,P_R_和P_rr 都表现为紫米,ppR_ 是红米,pprr 是白米。PpRr×Pprr 杂交后代中,紫米、红米和白米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8 ))、((1/8 ))和((1/8))。

66.两基因间的交换值变动在(0~50% )之间。

67.自然界中表现为完全连锁的生物有(雄果蝇)和(雌家蚕)。 68.不完全连锁的产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前期I 的(粗线期)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在连锁基因)间发生了交换。

三、选择题 (一)细胞学基础

1.蚕豆正常体细胞内有6 对染色体, 其胚乳中染色体数目为(D )。 A. 3 B. 6 C. 12 D. 18

2.一种(2n=20)植株与一种有亲缘关系的植株(2n=22)杂交,F1 加倍,产生了一个双二倍体,该个体的染色体数目为(A):

A. 42

B. 21 C. 84 D. 68

3.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是2n=2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含有多少条染色单体(D):

A. 10 B.5 C.20 D.40

4.杂合体AaBb 所产生的同一花粉中的两个精核,其基因型有一种可能是(C)

A. AB 和AA; B. Aa 和Bb; C. AB 和AB; D. Aa 和Aa。 (二)孟德尔遗传

1.分离定律证明, 杂种F1 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基因(B)。 A. 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B. 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C. 不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D. 不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2.在人类ABO 血型系统中,I A I B 基因型表现为AB 血型,这种现象称为(B)

A. 不完全显性 B. 共显性 C. 上位性 D. 完全显性

3.具有n 对相对性状的个体遵从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F2 表型种类数为(D)。

A. 5n

B. 4 n C. 3 n D. 2 n

4.在独立遗传下,杂种AaBbDdEe 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全部纯合的个体占(C):

A. 25% B. 1/8 C. 1/16 D. 9/64

5.已知大麦籽粒有壳(N)对无壳(n),有芒(H)对无芒(h)为完全显性。现以有芒、有壳大麦×无芒、无壳大麦,所得子代有1/2 为有芒有壳,1/2 为无芒有壳,则亲本有芒有壳的基因型必为:(C)

A. NnHh B. NnHH C. NNHh D. NNHH

6.三对基因的杂种Aa、Bb、Cc 自交,如果所有座位在常染色体上并不连锁,问纯种后代的比例是多少?(A)

A. 1/8 B. 25% C. 9/64 D. 63/64

7.AaBb 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的组合是(C)。 A. Aa Ab aB Bb B. Aa Bb aa BB C. AB Ab aB ab

D. Aa Bb AA bb 8.某一

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 和a,B 和b,它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应该是(C)。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9.独立分配规律中所涉及的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具有平行性,所以基因重组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C)

A. 中期Ⅰ B. 后期Ⅱ C. 后期Ⅰ D. 中期Ⅱ

10.孟德尔定律不适合于原核生物,是因为(D): A. 原核生物没有核膜 B. 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繁殖 C. 原核生物分裂时染色体粘在质膜上

D. 原核生物细胞分裂不规则。11.金鱼草的红色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独立的决定窄叶形基因(N)和宽叶形基因(n)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RrNn 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B):

A. 1/8 粉红色花,窄叶 B. 1/8 粉红花,宽叶 C. 3/16 白花,宽叶

D. 3/16 红花,宽叶12.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共同影响, 称之(C)。

A. 一因多效 B. 一因一效 C. 多因一效

D. 累加效应13.己知黑尿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两个都是黑尿症基因携带者男女结婚,预测他们的孩子患黑尿症的概率是(D)。

A. 1.00 B. 0.75 C. 0.50 D. 0.25

14.人类白化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这意味着白化症患者的正常双亲必须(D)。

A. 双亲都是白化症患者 B. 双亲之一是携带者 C. 双亲都是纯合体

D. 双亲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三) 连锁遗传

1.某一植物中,以AABBDD×aabbdd 杂交,F1 再与三隐性亲本测交,获得的Ft 数据为:ABD20;abd20;abD20;ABd20;Abd5;aBD5;aBd5;AbD5;从这些数据看出ABD 是(A)。

A. AB 连锁,D 独立; B. AD 连锁,B 独立; C. BD 连锁,A 独立

D. ABD 都连锁2.A 和B 是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彼此间的交换值是14%,现有AaBb 杂种,试问产生Ab 重组配子的比例是多少?(B)

A. 14% B. 7% C. 3.5% D. 28%

3.番茄基因O、P、S 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当F1 OoPpSs 与隐性纯合体测交,结果如下:+++ 73,++s 348,+p+ 2,+ps 96,o++ 110,o+s 2,op+ 306,ops 63 ,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是(B)A. o p s B. p o s C. o s p D. 难以确定

4.在相引组中, F2 亲本型性状比自由组合中的(D)。 A. 少 B. 相等 C. 相近 D. 多

5.对某一种生物来讲,它所具有的连锁群数目总是与它(C)相

同。

A. 孢母细胞染色体数 B. 合子染色体数 C. 配子染色体数

D. 体细胞染色体数6.两点测验的结果表明a 与c 两个连锁遗传基因之间相距10 个图谱单位,三点测验发现b 的位点在a 和c 之间,据此,三点测验所揭示的a 和c 之间的距离(B)

A. 仍然是10 B. 大于10 C. 小于10

D. 20 7.已知某两对连锁基因的重组率为24%,说明在该二对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占全部孢母细胞的(D)

A. 24% B. 50% C. 76% D. 48%

8.当符合系数为0.5 时,就说明实际双交换比率(B) A. 与理论双交换比率相等 B. 小于理论双交换比率

B. 大于理论双交换比率 D. 不确定

9.在ABC/abc × abc/abc 杂交后代中出现比例最少的类型是abC/abc 和ABc/abc,据此可确定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正确次序为(B):

A.ABC (B)ACB (C)BAC (D)CB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