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云桂线(云南段)站前工程一标段
【编号:】
××双线中桥现浇简支箱梁 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书
(架子队级)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日 期:
新建铁路云桂线(云南段)站前工程标段
施工技术交底书
标段名称:YGZQ-1 工程名称:××双线中桥 分部: 架子队名称:桥梁架子一队 编号: 工程名称 工序名称 ××双线中桥 预应力张拉 部位名称 交底日期 简支箱梁 201 年 月 日 一、交底适用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云桂铁路××双线中桥第一跨、第二跨32m简支箱梁预应力张拉施工。 二、交底内容 1 施工准备 2安装锚具、夹片及千斤顶 3 张拉作业 4 张拉要求 5 张拉注意事项 6 安全注意事项
1 施工准备 ⑴施工技术准备 ①预张拉时应在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进行,内模应松开,预张拉应力应为张拉控制应力的20%;预应力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设计强度的80%且龄期不得少于5天之后方可进行初张拉;预应力在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后且龄期不少于10天,方可进行终张拉。 ②选派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预应力张拉作业,预应力张拉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所有操作预应力设备的人员,均须通过设备使用的正式训练。 ③张拉作业前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必须由监理单位进行审批,同时张拉前必须按照《关于完善桥位现浇简支箱梁施工过程控制记录的指导意见》(丘北指工〔2014〕12 号)文件要求,认真填写《张拉通知单》,同时向监理项目部进行报检,得到监理项目部同意和许可后方可进行张拉作业。 ⑵施工现场准备 ①按照本技术交底要求将规定编号的千斤顶及配套油表放置在规定的位置。 ②现场选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油泵车的操作,且每台千斤顶最少配置2~3名作业人员进行千斤顶的安装和油缸伸长量的测量。 ③每台油泵车上必须悬挂油表读数、张拉控制力及理论伸长值的指示牌,方便油泵车操作人员操作,同时便于上级领导和现场技术人员对油表读数及张拉控制力进行复核。 ④现场准备一把30cm的直钢尺,用于油缸伸缩量的测量;准备4节50cm长的Φ30的钢管,用于工作夹片及工具夹片的安装。 ⑤加工吊装千斤顶的简易支架,便于千斤顶升降及横移。 2 安装锚具、夹片及千斤顶 ⑴锚具安装 根据预留孔道内钢绞线束的钢绞线根数,使用M15-12的锚具,安装锚具之
前,清除锚垫板上的灰浆,并检查锚垫板是否垂直于孔道。 将钢绞线顺势套入锚具上的锚孔中,注意钢筋线不得扭转,锚具要置于锚垫板的圆槽内,锚具中心应与锚垫板圆槽中心吻合同心。锚具不得置于锚垫板圆槽外侧。 ⑵夹片安装 将工作夹片塞入锚孔内,用圆钢管轻轻敲击夹片,让钢绞线和工作夹片接触良好,塞入夹片的时候要注意使得夹片的缝隙均匀,敲击夹片的时候力量要均匀,夹片不得出现错牙现象。 ⑶千斤顶安装 安装完工作锚和工作夹片后将前面确定选用的限位板安装至已安好的工作锚具面上,保证限位板的和工作锚的接触面接触良好,注意限位板两面,为凹面的朝向工作锚,凸出的面背向工作锚。限位板安装好后将传力环套入钢绞线束中,正对限位板,安装千斤顶,安装工具锚,保证工作锚与工具锚之间的钢绞线束是平滑顺直的,没有出现打弯、扭曲,安装工具夹片,安装工作夹片的时候要保证工具锚与千斤顶,千斤顶与传力环,传力环与限位板,限位板和工作锚,工作锚和锚垫板之间的连接必须良好,不出现偏压,不同心情况,保证以上构件之间的同心,对中,保证夹片与钢绞线的接触良好,牢固,如下示意图所示。
3 张拉作业 预应力张拉时,锚具垫板必须与钢绞线轴线垂直、垫板孔中心与管道中心一致。安装千斤顶时必须保证锚圈孔与垫板孔严格对中,防止滑丝、断丝现象的发生。 根据设计图的要求分期分批张拉,张拉操作步骤:0—20%σcon(测量伸长值)—σcon(静停5分钟)—补拉σcon(测量伸长值)—锚固。 张拉千斤顶布置:1#与2#千斤顶对称张拉,3#与4#千斤顶对称张拉,1#、3#千斤顶放置于梁体南宁端(即小里程),2#、4#千斤顶放置于梁体昆明端(即大里程);1#千斤顶安装2014.2.1574号油表,2#千斤顶安装2014.2.1573号油表,3#千斤顶安装2014.2.1575号油表,4#千斤顶安装2014.2.1572号油表。预应力钢绞线孔位布置详见下图所示,千斤顶对应油表读数、张拉顺序、张拉力及伸长量详见下表所示。 预应力钢绞线孔位布置示意图 N11N10N9N8N7N6N5N4N3N2N6N5N4N3N2N1cN1bN1aN1bN1cN11N10N9N8N7 1#千斤顶张拉相应数据表 千斤顶编号 回归方程 1# 油表编号 P=0.01275F-0.32 2014.2.1574
预张拉锚外张拉力(KN) 初张拉锚外张拉力(KN) 终张拉锚外张拉力(KN) 张拉步骤 张拉顺序 1 预张拉 2 3 4 1 初张拉 2 3 4 1 2 3 4 5 6 终张拉 7 8 9 10 11 12 13 1648.1 1648.1 2037.97 钢束编号 N1a 2N10 2N6 2N4 2N2 2N5 2N1c 2N8 2N9 2N1c 2N1b 2N11 2N3 2N7 2N5 N1a 2N6 2N10 2N4 2N8 2N2 20% 3.9 3.9 3.9 3.9 3.9 3.9 3.9 3.9 4.9 4.9 4.9 4.9 4.9 4.9 4.9 4.9 4.9 4.9 4.9 4.9 4.9 100% 20.7 20.7 20.7 20.7 20.7 20.7 20.7 20.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100%补 20.7 20.7 20.7 20.7 20.7 20.7 20.7 20.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25.7 油表读数P(Mpa) 2#千斤顶张拉相应数据表 千斤顶编号 回归方程 预张拉锚外张拉力(KN) 初张拉锚外张拉力(KN) 终张拉锚外张拉力(KN) 张拉步骤 张拉顺序 1 预张拉 2 3 1648.1 1648.1 2037.97 钢束编号 N1a 2N10 2N6 20% 4.3 4.3 4.3 100% 20.9 20.9 20.9 100%补 20.9 20.9 20.9 2# 油表编号 P=0.01259F+0.19 2014.2.1573 油表读数P(Mpa)
4 1 初张拉 2 3 4 1 2 3 4 5 6 终张拉 7 8 9 10 11 12 13 2N4 2N2 2N5 2N1c 2N8 2N9 2N1c 2N1b 2N11 2N3 2N7 2N5 N1a 2N6 2N10 2N4 2N8 2N2 4.3 4.3 4.3 4.3 4.3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20.9 20.9 20.9 20.9 20.9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0.9 20.9 20.9 20.9 20.9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3#千斤顶张拉相应数据表 千斤顶编号 回归方程 预张拉锚外张拉力(KN) 初张拉锚外张拉力(KN) 终张拉锚外张拉力(KN) 张拉步骤 张拉顺序 1 预张拉 2 3 4 1 初张拉 2 3 4 终张拉 1 2 1648.1 1648.1 2037.97 钢束编号 N1a 2N10 2N6 2N4 2N2 2N5 2N1c 2N8 2N9 2N1c 20% 4.1 4.1 4.1 4.1 4.1 4.1 4.1 4.1 5.0 5.0 100%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5.4 25.4 100%补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5.4 25.4 3# 油表编号 P=0.01251F-0.05 2014.2.1575 油表读数P(Mpa)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N1b 2N11 2N3 2N7 2N5 N1a 2N6 2N10 2N4 2N8 2N2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4#千斤顶张拉相应数据表 千斤顶编号 回归方程 预张拉锚外张拉力(KN) 初张拉锚外张拉力(KN) 终张拉锚外张拉力(KN) 张拉步骤 张拉顺序 1 预张拉 2 3 4 1 初张拉 2 3 4 1 2 3 4 终张拉 5 6 7 8 9 1648.1 1648.1 2037.97 钢束编号 N1a 2N10 2N6 2N4 2N2 2N5 2N1c 2N8 2N9 2N1c 2N1b 2N11 2N3 2N7 2N5 N1a 2N6 20% 4.3 4.3 4.3 4.3 4.3 4.3 4.3 4.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100% 21.2 21.2 21.2 21.2 21.2 21.2 21.2 21.2 26.2 26.2 26.2 26.2 26.2 26.2 26.2 26.2 26.2 100%补 21.2 21.2 21.2 21.2 21.2 21.2 21.2 21.2 26.2 26.2 26.2 26.2 26.2 26.2 26.2 26.2 26.2 4# 油表编号 P=0.01280F+0.08 2014.2.1572 油表读数P(Mpa)
10 11 12 13 2N10 2N4 2N8 2N2 5.3 5.3 5.3 5.3 26.2 26.2 26.2 26.2 26.2 26.2 26.2 26.2 4 张拉要求 ⑴预应力钢材及预应力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验和验收,妥善保管。对锚具应进行外观检查,必须有质量出厂证明书。 ⑵在箱梁端部利用梁缝宽度进行千斤顶的操作和吊装。 ⑶钢绞线应用圆盘切割机切割。钢绞线、锚具应避免生锈及局部损伤,以免脆性破坏。 ⑷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同步张拉,并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应超过1束。 ⑸预施应力采用双控措施,张拉过程中保持两端伸长量基本一致。预施应力值以油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应控制在±6%范围内。 ⑹油表达到张拉吨位后关闭主油缸油路,并保持5min,测量钢绞线伸长量加以校核。在保持5min后,若油压稍有下降,须补油到设计吨位的油压值,千斤顶回油,夹片自动锁定则该束张拉结束,及时做好记录。全梁断丝、滑丝总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0.5%,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也不得在同一侧。 ⑺张拉开始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详细说明、图纸、张拉应力和延伸量的静力计算,请求审核; ⑻预应力张拉中,如果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张拉设备应重新进行校验: ①张拉过程,预应力钢丝经常出现断丝时; ②千斤顶漏油严重时; ③油压表指针不回零时; ④调换千斤顶油压表时。
5张拉注意事项 ⑴ 张拉施工的三同心两同步 三同心:预应力管道与锚下垫板的锚口同心,锚垫板锚口与锚圈同心,锚圈与千斤顶同心。 两同步:张拉时两端及两边必须同步对称张拉。 对四个千斤顶张拉同步的控制:应采用荷载分级加载的措施,将荷载每5MPa为一级,张拉到一级后, 油泵停止加载,等到4个千斤顶的油表视数一致时,再开始下一级加载。 ⑵ 在张拉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需换锚或钢绞线重新张拉。 ① 终张拉时发现预/初张拉的锚具中有夹片断裂者; ② 同一锚具内夹片断裂超过两片者; ③ 锚环裂纹损坏者; ④ 切割钢绞线或压浆时发生滑丝者; ⑶ 每榀箱梁张拉时,必须有专人负责及时填写张拉记录。 ⑷ 张拉钢绞线之前,对梁体应作全面检查,并将承压垫板及锚下管道扩大部分的残余灰浆铲除干净,否则不得进行张拉。 ⑸ 千斤顶不准超载,不准超出规定的行程。转移油泵时必须将油压表拆卸下来另行携带转送。 ⑹ 张拉钢绞线时,必须两端同时给千斤顶主油缸徐徐充油张拉,两端伸长量应基本保持一致,严禁一端张拉。 ⑺ 锚具、夹具均应设专人妥善保管,避免锈蚀、沾污、遭受机械损失或散失。施工时在终张拉完后按设计文件要求对锚具进行防锈处理。 ⑻ 预应力张拉工序属关键工序,也属重要隐蔽工程,除施工人员自检、互检外,专职检查部门应对其张拉程序、张拉顺序、张拉力值、静停、伸长值、断丝滑丝等进行监督性的旁站检查。
⑼ 钢绞线切割采用砂轮锯切除,严禁采用氧气乙炔火焰进行切割、严禁使用电弧进行切割。 6 安全注意事项 ⑴油压泵上的安全阀应调至最大工作油压下能自动打开状态。 ⑵油压表安装必须紧密满扣,油泵与千斤顶之间采用的高压油管连同油路的各部接头均需完整紧密,油路畅通,在最大的工作油压下保持5min以上均不得漏油。若有损坏者应及时修理更换。 ⑶张拉时,千斤顶后面不准站人,也不得踩踏高压油管。 ⑷张拉时发现张拉设备运转声音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维修。 ⑸张拉油泵操作者在操作时应专心专意,不准与外人交谈,更不准油泵司机开动油泵干其它工作。 交底 复核 接收人
技术交底会议纪要
201 年 月 日,由分部工程部部长兼桥梁架子队技术主管××主持,组织桥梁架子队××双线中桥简支箱梁预应力作业人员在桥梁一队会议室针对××双线中桥张拉作业施工进行了技术交底。
由分部工程部××将××双线中桥张拉作业施工工序,从施工准备、安装锚具、夹片及千斤顶、张拉作业、张拉要求、张拉注意事项、安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作业人员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答,会议历时1.0小时。详细交底内容见施工技术交底书。
参加技术交底会议人员名单附后。
年 月 日
技术交底签到表
时间 交 底 内 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姓名 地点 主持人 ××双线中桥预应力张拉施工 职务/工种 序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姓名 职务/工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