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名句默写及重点字词

来源:九壹网


七年级下册名句默写

一、直接默写(30分)

(1)角声满天秋色里, 。 (2) ?归雁洛阳边。 (3)采菊东篱下, 。

(4) ,小桥流水人家, 。 (5)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苔痕上阶绿, 。 (8) ,札札弄机杼。 (10) ,城春草木深。

(12) ,胡天八月即飞雪。

(13) , 。孔子云:“何陋之有?” (14)予谓菊, ;牡丹, ;莲, 。 (15)盈盈一水间, 。 (17) 小桥流水人家 。

(19) ,而无车马喧 。 (20)客路青山外, 。 二、理解性默写(70分)

(1)《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是 , 。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名子: , 。

(2)《春望》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形象的句子是 ,

。运用借代和夸张的千古名句

是 , 。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 , 。

(3)《饮酒》诗中的诗人自问自答,用平淡的话道出了即使身居闹市,也能与身在深山相同的原因的

造句是: , 。诗中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 , 。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时光飞逝,岁月更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

诗句是: , 。表达乡愁之情的句

1

(7)山随平野尽, 。 (9) ,浑欲不胜簪。 (11)瀚海阑干百丈冰, 。

(16) ,行舟绿水前。

(18) ,皎皎河汉女。

子: , 。

(5)《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暗示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并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句子的诗句是: , 。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的诗句是: ,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的句子是 , 。表现守军将士要为国捐躯和坚定的战斗决心的句子

是 , 。 (6)《爱莲说》中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语句是 ,

(7)《陋室铭》中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描写

陋室清幽景致的语句

是 , 。 (8)《迢迢牵牛星》一诗中运用了借代修辞的一句是: , 。

(9)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写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10)《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春天的花开、鸟鸣引发了诗人忧国和思亲之情

“ , 。”两句诗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

(11)《次北固山下》中“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句子

是 , 。 (12)《西江月》中以动写静的神来之笔

是 , 。畅谈丰收欢乐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 。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 。

从人的感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 , 。写送别场面,表明分明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 。

, 。

(14)《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 。最能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

句子是 , 。

(15)《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诗句是: ,

。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诗中与“时人莫小

2

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

一、 通假字 1. 技止此耳(“止”通“只”,不过) 2.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2. 流血被面(“被”通“披”,盖,覆盖)4.臧亡匿死(“臧”通“藏”,隐藏) ..5.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6.阙一不可(“阙”通“缺”,缺少) ..7.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漫”通“墁”,涂抹) .8.卒逢暴雨(“卒”通“猝”,突然) .

二、 词类活用 1. 船载以入(名词作状语,用船) 3.稍近益狎(形容词作动词,戏弄) ..2. 蹄之(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4.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5.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水) .

6.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8.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生旁枝) ..9.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显得清幽) ..10.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12.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1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14.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 ..15.臧亡匿死(动词作名词,逃亡犯,死刑犯) .16.欲箠杀之(名词作状语,用鞭子或棍子) .17.枹鼓不平董少平(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

18.棹数小舟(名词作动词,划船) 19.暴涨携之去(动词作名词,洪水) ...20.雅歌投壶(名词作动词,唱雅歌,做投壶游戏) ....21.皆重铠以习之(名词作动词,穿着沉重的铠甲) ..22.卒夜宿(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3.伯牙善鼓琴(名词作动词,弹奏) .

三、 一词多义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当做) 以为且噬己也(动词,认为) ....2.慭慭然,莫相知(……的样子) 然往来视之(然而,但) .3.香远益清(动词,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 ..4.以为妙绝(副词,极) 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5.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 ..

3

6.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

7.众宾团坐(动词,坐下) 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 ..8.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乳头) ..

9.在县五年(名词,表示时间的单位) 年七十四(名词,年龄) ..10.唯见布被覆尸(名词,被子) 流血被面(动词,盖,覆盖) ..11. 因匿主家(因为) 因格杀之(接着) 因敕(于是,就) ...12.乃驻车叩马(拉住,勒住) 使宣叩头谢主(磕) ..13.大言数主之失(列举) 有大麦数斛(几) ..14.帝令小黄门持之(命令) 威不能行一令乎(县令) ..15.而以奴骖乘(让) 将何以理天下乎?(凭) ..以刀画地(用) 宣悉以班诸吏(把) ..以宣尝为二千石(因为) 葬以大夫礼(按照) ..

16.卒有疾,亲为调药(动词,调制) 每调军食(动词,调集) ..17.飞事亲至孝(形容词,极) 至则无所用(动词,运到) ..18.尝试为寡人为之(动词,做) 吾无以为质也(动词,当作) ..

四、 实词虚词 1.蔽林间窥之(隐蔽,躲藏) 2.远遁(逃走) 3.益习其声(渐渐,更) ...4.计之(考虑) 5.因喜(于是) 6.蹄之(用蹄子踢) ...

7.船载(用船) 8.稍近(渐渐) 9.觉悟异能者(特殊的) ...10.乃去(离开) .

11.斯是陋室(这) 12.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

13.谈笑有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14.调素琴(弹奏) ...

15.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16.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17.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18.可爱者甚蕃(多) ...19.晋陶渊明独爱菊(仅,只) 20.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

21.亭亭净植(竖立) 2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26.流血被面(盖,覆盖) 27.驻车叩马(拉住,勒住) ..

28.欲箠杀之(行刑的鞭子或棍子) 29.强使顿之(叩头) 30.强项令(硬) ...31.卒于官(死) 32.宣两手据地(按,撑) 33.因格杀之(击打) ...34.宣悉以班诸吏(分发) 35.莫不震栗(发抖) 36.后特征为洛阳令(征召) ...37.使宣叩头谢主(认错) 38.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 ...

42.山门圮于河(倒塌) 43.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44.不亦颠乎(通“癫”,疯狂) ...45.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

4

19.伯牙善鼓琴(动词,擅长)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形容词,好) ..

23.陶后鲜.有闻(少) 24.宜.乎众矣(当然) 25.因匿.主家(躲藏)

39.棹.数小舟(划船) 40.一寺临.河干(靠近) 41.如是.再啮(这样)

46.飞事亲至孝(侍奉父母) 47.宁大将安乐时耶(难道) ...

51.恂恂如儒生(谦和的样子) 52.主上宵旰(晚) 53.立斩以徇(示众) 54.....

48.课其家(慰问犒劳) 50.撼.将士注坡跳壕(督促) 49.飞妻问劳...山易(动,动摇)

或问(有人) 55.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用来) 56.凡有所举(行动) .

57.东南民力竭.矣(用尽) 58.使匠石斫.之(砍,削) 59.臣则尝.能斫之(曾经) 60.钟子期必得之(体会,了解) 61.伯牙善鼓琴(擅长) 62.志在登高山(志趣,心意) ...66.尽垩而鼻不伤(砍干净) 67.尝试为寡人为之(表演) 68.伯牙所念(想) ...

63.泰山之阴(山的北面) 64.若蝇翼(好像) 65.运斤成风(挥动)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