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利率市场化对寿险业的影响

来源:九壹网


利率市场化对寿险业的影响

人寿保险简称寿险,是以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以生死为保险事件的一种人身保险。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死亡,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仍生存时,保险人按合同的约定给付保险金。人寿保险是人身保险的主要形式。寿险是以长期性业务为主体,保险期限一般较长,大多数险种的保险期限为是几年甚至几十年。正因如此,所以无论对被保险人还是对保险人而言,利率等经济因素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2012年6月,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至1.1倍;2014年11月提升至1.2倍;2015年3月,再提升至1.3倍。2015年3月,央行透露存款保险制度将在今年内实施,意味着我国正向完全利率市场化加速迈进。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存款利率上限今年放开的概率非常大。我国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其对寿险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一、利率市场化对金融环境的影响

(一)利率的波动幅度会增大,频率提高。这要求金融机构要有过硬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更加突出的不确定性。

(二)存贷款利差减少,短期内存款利率会上调,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资本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存款利率会下降并最终趋于稳定。

(三)金融市场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居民将更多地投资于直接金融市场,更多的资金进入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品种大大增加,形成由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

场、黄金市场等组成的健全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将会使金融工具定价将更加合理,出现信用级别差异较大的金融工具,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工具品种将会大大增加。

二、利率市场化对寿险业的影响

(一)对寿险公司资产的影响

对于寿险来说,因为其期限一般较长,所以使得资产保值增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寿险资金的投向一般为银行存款,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以及证券投资基金。而其中银行存款又占了极大的比重。在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内银行的存款利率会上调,寿险公司在银行的利息收入会增加,使得资产增值。但是从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会回落并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利率上升给存款带来的“财富效应”可能仅仅维持数月。而银行存款利率的上升也会使得投资人更加倾向于将资金放入银行,这会使得投保人减少,同时“退保率”上升。如果资金的总量下降效应更为明显,与利率上升的影响冲抵,则保险人无法获得更高收益甚至会产生损失。

另外,国债,金融债券以及证券投资基金受利率影响也很大。当利率市场化实施以后,金融市场会出现更多的机遇,资金涌入金融市场,使得金融市场更加健全和丰富。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制在不断放宽,寿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也将越来越开阔,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必将全面激活金融市场各个主体使之与寿险公司产生互动利益。使寿险资金更为合理有效地运用,进一步提高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当然另一方面收益的不确定也会大大增加。

因此,利率市场化下,对寿险的资产经营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会提高。利率市场化使证券价格日渐合理化,存贷利差减小加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不仅为证券市场

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更有利于寿险企业准确的选择投资产品,降低投资风险。

(二)对寿险公司负债的影响

寿险公司的负债主要来源于保费收人,保费收入的计算又与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有关,等于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的乘积。寿险保单的费率由死亡率、经营费用率和预定利率决定。死亡率在一定时期内是基本趋于稳定的,寿险公司设计产品时可参照生命表,经营费用率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寿险公司可以控制的因素。过去利率由央行决定,且基本稳定,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变大,将直接影响费率。在费率厘订时,保险人通常给出一个预定利率,被保险人未来领取的保险金就是按照该预定利率计算的。而预定利率是在签订保单的时候确定的,在保单有效期内不能改变,无法随着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寿险合同的预定利率高于实际利率时,保险公司将面临亏损。一旦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保险公司很有可能因为无法偿付而破产。

利率市场化增加了费率计算的难度。这就要求寿险公司要随利率的变动而对费率作出相应调整,可是如果经常变动费率会影响投保人的投保意愿,使得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下降,甚至会增加退保率。因此,平衡两者的关系也考验着寿险公司的能力。

与此同时保费收入当然也和保单的数量息息相关。如上文提及,存款利率放开后,短期内存款利率有上行趋势,这将使得很大潜在的客户转而选择将资金放入银行进行投资,使得寿险的保单量减小,保费规模会缩小。更糟糕的是,如果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这会使得很多原有的投保人退保,严重影响寿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不过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将逐步回调,并趋于一个合理稳定水平,由于利率波动所带来的寿险业的短期增长压力将逐渐消除。

另一方面,除了银行带来的竞争会增加外,其他金融理财产品也会在利率市场化的刺激下纷纷涌出,比如眼下的P2P等已经发展地如火如荼,毋庸置疑,寿险产品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但是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寿险产品因为其预定利率的特点,使得收益更加稳定、可预期,在利率市场化导致的收益率愈发不确定的情况下,也会使得其更具吸引力,吸纳更多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

三、寿险业如何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寿险业也应相应地作出调整以应对随之而来的诸多变化。

(一)从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

首先是资金的投向上,应该在把控风险的基础上逐步缩小依赖银行存款的比例,考虑将资金投向诸如寿险信托产品以及各种风险较小的基金产品上,采取多样化的组合策略来降低风险同时提高收益率。另外,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各家银行制定的利率将完全自主化,保险人因此可以有更大的议价空间,互相比较并且谈判来争取更大的收益。

其次是若是资金运用更加自由灵活,寿险公司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上的工具如远期、利率互换等来对冲潜在的风险,并且抓住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在股票投资、股权投资等权益类投资方面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以提升公司的投资收益水平。投资的同时也要着重关注资产负债期限的匹配。

(二)从负债优化的角度出发

首先寿险企业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能盲目追求保费规模以及保单数量,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应该重点关业务的质量。这包括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尤其是具备保险精算以及风险管理多方面能力的人才,考虑合理安排保单期限结构,以降低因后期利率下行可能带来的退保风险及现金流风险。对长期保单预定利率水平的设定要更加谨慎,以避免由于利率波动所造成的利差损风险。再者,也可以引入弹性化的调节机制,使得寿险的利率采取“盯住利率”或者“有管理的浮动利率”制度,在减少不确定性的同时兼顾投保人的利益。

其次,寿险公司还要设计并优化自己的产品以便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要。最基础的是要经营好保障型的寿险,突出打造其收益稳定以及长期保障的特色。除了做好基础保障性产品外,也可以加入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型产品,通过产品创新来吸引风险偏好较强的客户。

最后,应该积极推进银保合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借助银行卖保险”,也就是银行作为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实现保险分销。银保合作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同一客户群提供银行与保险产品及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渠道共享以实现价值最大化。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利用银行已经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降低营销成本,提高销售效率,还可以利用银行良好的信誉和客户关系扩大客户群。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也面临着利润增长的压力。如果能顺利携手寿险业,可以说是双赢之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