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把握幼儿童话的概念、发展和特征。 2、学会鉴赏和改编童话和寓言。 【教学重难点】 1、幼儿童话的特征。 2、幼儿童话和寓言辨析。 3、幼儿童话改编方法。 【教学方法】
1、讲练、思考相结合。 2、常规教具。
【教学课时】10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童话概说
一、童话概念
童话是一种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具有特殊幻想性质的叙事文学体式。
(黄去生:《人之初文学解析》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想象力的奇特性质的情节编织成的富于幻想色彩
的故事”。 (蒋风:《儿童文学概论》)
童话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幻想与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奇异故事。
(陈子典《新编儿童文学教程》)
所谓童话,是指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故事。 (上笙一郎:《儿童文学引论》) 童话是幻想性质的故事。 (贺宜:《漫谈童话》)
童话,就是以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
( 张锦贻:《儿童文学的体裁及其特征》) „„ 童话是符合幼儿思维方式的、富有幻想色彩的奇妙故事。
童话是指以儿童为对象,贴近儿童心理、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童话中比较浅显、简短,适合幼儿听赏的作品,就是幼儿童话。
幼儿童话是童话的重要部分,一部童话史同时也是一部幼儿童话史。
二、童话的源流
原始时期,早期人类用幻想和想象把自身的能力理想化,创造出能主宰万物的“神”。 传说是神话的演进,是历史人物和生活事件神话的敷衍。
脱胎于神话传说的童话样式首先是民间童话,它由人民口头创作,在各地区、各民族之中世代相会后被搜集成书。最初属于民间文学,是人民的口头创作。
古印度:婆罗门师爷民间采集的《五卷己书》是最早的一部寓言童话故事集成。 法兰西:夏尔·贝洛收集、记载各整理《鹅妈妈的故事》,被世人誉为:开儿童文学新纪元。
丹麦:安徒生1835年,童话集《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出版,标志着童话进入了作家创作阶段。
中国:童话现象的生成历史非悠久,童话概念的形成却是近代的事。
“五四”运动后,叶圣陶、郑振铎、严文井、金近等大批作家创作的童话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文坛上。
现代:孙幼军、郑渊洁、冰波、谢华、杨红樱、汤素兰等。
【第三、四、五课时】 幼儿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一、幼儿童话的特点
1、融入幼儿心理特征的艺术幻想。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
童话借助幻想,把平凡和常见的人、事、物和现象编织成一幅幅亦虚亦实、似幻似真的奇异图景,在儿童面前展现一个超现实的奇妙世界。 2、以拟人为主体的童话形象
幼儿之所以喜爱拟人手法的作品,来源于他们心理上的“泛灵思想”。 赏析童话作品《丑小鸭》 3、类型化的人物性格。
幼儿文学中的人物性格,往往是一种单纯的类型化的性格,这在幼儿童话尤其是民间幼儿童话中十分突出。
4、单纯明快而富有趣味的叙事方式。
童话是一种叙事文体,它所要表达的内容都是通过讲故事即叙事表现出来的。由于幼儿的智力水平和审美特点,幼儿童话的叙事方式一般都十分单纯明快。
下面是幼儿童话常用的几种叙述方式: (1)三段式。《灰姑娘》、《金鸡冠的公鸡》 (2)循环式。《萝卜回来了》 (3)对照式。《仙女》、《巨人的花园》
二、切合幼儿审美情趣的表现手法。
童话的艺术幻想主要通过拟人、夸张和象征手法来实现。此外,还可运用神化、变形、怪诞等手法。
1、拟人。拟人是幼儿童话中使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
2、夸张。夸张可以制造浓烈的幻想氛围,使作品产生诱人的美感、新奇感和幽默感。 3、象征。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或他类事物。 4、变形、神化和怪诞等。
三、幼儿童话的作用:
幼儿童话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欢乐,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而且具有启蒙教育的多种功能。
1、培养美感、陶冶情操。
优秀的幼儿童话往往集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于一体,给幼儿以美的享受,使他们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2、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幻想力。
童话是最适合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幻想力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中的想象和幻想是自由浪漫的艺术想象、艺术幻想,它合乎幼儿的天性,对促进幼儿个性的自由、充分发挥有重要意义。
3、帮助幼儿明白事理,增长知识。
幼儿童话总是含有生活规范、道德伦理、天文地理、鸟兽虫鱼等最基本、最浅显的事理或知识。
【第六、七、八课时】 幼儿童话和寓言
一、幼儿童话和寓言的异同
1、寓言是含有讽喻意义的短小故事。
2、童话和寓言有相近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幻想的;都广泛采用拟人、夸张、象征手法。但童话也明显地区别于寓言。童话的内容丰富、广阔,它的内涵并不限于讽喻,即使是讽喻性的童话,也是以情动人,使思想意义自然地融合于生动的形象和情节之中。童话更注重故事的生动性,更自由运用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描写景物,更充分地展开情节,语言更活泼生动,结构比较复杂,篇幅也较长。童话的幻想更丰富多彩,注重真幻虚实结合的自然和谐,注意幻想情节发展的逻辑。
二、幼儿童话的分类
民间童话
从形成过程
文学童话(艺术童话、创作童话)
从人物形象看(常人体、拟人体、超人体) 从体裁形式看(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 从内容看(生活童话、知识童话)
三、思考与练习:
1、背诵一、二篇童话故事,讲给同学或小朋友听。 2、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成语故事改编成婴幼儿童话。
【第九、十课时】 幼儿童话的鉴赏和创编
一、幼儿童话的鉴赏
1、鉴赏应紧紧扣住幻想这一特征。 2、鉴赏应紧紧抓住童话形象。
二、幼儿童话的创编 (一)幼儿童话创作
1、就幼儿童话创作的现状和初学者的实际,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1)童话人物的多样性。 (2)童话情节的喜剧色彩。
(3)童话的时代性。
2、具体方法:
(1)从生活中捕捉童话灵感的素材。
安徒生创作了168篇童话,他认为“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2)奇巧独特,富于婴幼儿情趣的构思。 (3)字斟句酌,反复修改。
(4)独具个性,闪耀童真的形象。
(5)淡化“童话逻辑”,创作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型童话。
(二)幼儿童话的改编。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主题单一明确。
2.增强动作性、趣味性、色彩感、使幼儿乐于听赏。如:《小羊过桥》 3.线索明晰清楚。
4.语言浅显生动。如《小狗的小房子》
三、思考与练习:自己试着创作一篇短途适合婴幼儿听赏的童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