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理解性默写
1. 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师说》中,作者用 , ,的例子,论证了“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_。
4.李蟠不拘时俗的从师学习的态度及做法是: ,
5. 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的那些内容要求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6.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7.韩愈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
8.在《师说》中,韩愈列举了孔子从师谦逊的态度:孔子认为,众人中,至少一人能比我强点,我就能拜他为师的句子是 , , ,
9.《师说》中,作者以 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10.《师说》中,用“嗟乎!”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1.《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赞扬了“古之圣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正确态度。
12.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最初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3.在《师说》中,韩愈将讨论的焦点引到以“道”为师的态度上,并且发出强烈感叹的句子是 , 。
14.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自身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5.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的句子是
16.《师说》中对于李蟠知识功底的介绍 , ,
17.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拜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为师,是理所当然的句子是: , , 。
18.《师说》中,作者对教师职能的定义是 , 。
19. 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0. 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本末倒置。
2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2.韩愈在《师说》中,循循善诱地说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不从师不能解惑的句子是 , , 。
23.《师说》中对于李蟠年龄的介绍: , ,
24.“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
25.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拜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为师,是理所当然的句子是: , , 。
26.《师说》中明确的指出了从师学习应不分身分高低贵贱年龄长幼的是 , 。
27.师说中认为择师的标准应是: , 。
28. 《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的错误态度。
29.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0. 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1. 韩愈在《师说》中感慨,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与当时士大夫这类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2.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33. 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4.以孔子事迹为例为例,指表现应广泛学习,重视师道,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
35.《师说》中,之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
答案: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4.不拘于时,学于予。
5.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7.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8.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9.古之学者必有师
10.(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12.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3.吾师道也,夫庸之前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5.圣人无常师。
16.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7.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9.是故“ 圣益圣,愚益愚。
2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3.李氏子蟠,年十七,
2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致。
2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2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8.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9.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30.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1.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32.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33.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34.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