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自主发展研究之现状分析

来源:九壹网
《西藏科技》2020年4期(总第325期)

教育教学

教师自主发展研究之现状分析

*

茶本义1李开佑2何为勇3段享贤4

(1.拉萨那曲第三高级中学;2.拉萨那曲高级中学;3.拉萨市党校;

4.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西藏拉萨850000)

要:教师自主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就此问题,本文在查阅期刊网上近五

年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尝试从理论研究、实际问题解决两个方面来进行文献分析,提出研究理论、对象确定、方法采用、研究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关键词:教师

自主发展

现状分析

和规划,有意识地进行专业谋划,主动调控专业发展进程,自觉承担专业发展责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

[2]

我,最终成为自主发展型的人才。这两种理解都从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科教兴国作为重大的发展战略。当前,习总书记又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思想,提升到教育大计、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新高度。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与实践者。因此,教师队伍自身的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问题。

当今时代,科技快速发展、知识爆炸式增长、信息通讯便利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的运用与普及,导致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感更为明显。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应对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适应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一系列教育发展的新态势、新要求,都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更广和更高的要求。

要对教师自主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很有必要对教师自主发展的概念进行界定。若从教师专业素养发展过程来说,教师自主发展是指教师自觉、主动

[1]

地寻求专业素养提升和发展的过程。而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都强调教师自身的主动性。但前者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过程,后者则重于专业素养目标的达成。参照这两种看法,在本文中,教师自主发展是指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目标,主动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能力,在此过程中把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转化为学生不断进步的引导助推力,在师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教师个人的最大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在教师自主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出于研究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实效性等考虑,我们以“教师”“自主发展”为关键词在期刊网上对近五年的文献进行搜索,与此相关的论文达百十篇。经过筛选,以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教师自主发展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探寻该问题的研究动态。

1对教师自主发展研究情况的整理

教师自主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在一

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研究、研究成果大同小异的倾向。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本文分别从偏重理论与实践两大维度来进行分析。

目标的角度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基于自身需求和教育教学需要,自主确定专业活动范式、策略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2019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西藏高中政治教师自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XZJKY19316)

47

教育教学

1.11.1.1

偏向于理论研究的成果整理

的探讨,着重涉及基础理论方面的成果。对某一问题

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作为研究支撑。要探寻教

师自主发展的研究动态,就必须掌握相关的研究理论。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覃凤梅(2015)就运用了认知发展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元认知理论等基本理论来

对教师自主发展进行分析。[3]

而汤智、常光云(2015)侧

重于策略方面的理论,提出了在多元发展群落中实现教师的整体发展,在多维学术框架中促进教师自主发

展的理念。[4]相对于基本原理而言,沈宁(2016)则具

体利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对某一特定团体进行研究,

探寻个人在团队共同的愿景中来实现个人发展。[5]同

样,孙永梅(2016)也利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自我

实现是使个人潜能充分发挥的手段。[6]最后,吴艳茹、

郭蕾(2017)介绍与利用美国学者德韦克的成长型思维理论,为探寻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机制提供了有力的解释,提出相信自我基本素质可变的成长型思维是

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部动力来源。

[7]1.1.2

自主发展就必须主要从教师自身角度去思考。教师

针对内在动力原理方面的成果。教师要实现

是实现自我发展的主体,是自主发展的内因。赵庭标(2015)需要外部动力,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认为,更需要内部动力。只有真正激发起教教师专业发展既师自主发展的动力,他们才会走向专业成长的高

地。[8]

相比而言,沈宁(2016)则更为具体地把内在动

力原理运用于名师工作室项目研究,认为教师专业发

展主要依靠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5]

孙永梅

2016)则从教师个人人生价值追求与实现来探寻自主发展的动力所在,提出内部动力来自于教师自己的人生目标,来自于教师在事业上的追求,应设法将学校、社会外在的推动力内化为教师自身的、内在的发

展意识与动力,从而实现教师的发展。[6]徐帅、赵斌

2018)等人则更进一步,把研究的切入点投放得更小与更为具体,锁定在课堂教学这一层面。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修以内驱力为源动力,应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认知,引发教师执着的目标追求,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态度,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引

导教师修炼高尚的人格。[9]这些研究都紧紧抓住教师

这一内在特质,较为一致地认为教师“自主”才是发展的原动力或内在动力。其他外在的条件48

《西藏科技》2020年4期(总第325期)

与东西只有通过教师自身的内化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构成教师发展的外在动力。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中,还有一个较为鲜明的研究趋向,就是人们对自主发展的研究越来越从一般走向具体、宽泛走向明确,所研究的范围或对象越来越小,正朝着研究的精细化方向发展。1.1.3

论文是从行动研究的角度来思考该问题的。针对教从行动研究角度探讨的成果。有一定数量的

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或过程去发现或改进问题,以其通过在该过程或行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其中,樊燕龙、刘瑜(2017)认为,行动研究是通过发现问题,采取行动和反思来改进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也是在研究过程中追求教师、学生和学

校共同发展的过程。[10]

同样,周友士、朱益民(2018)也

有类似的看法,他们认为教育行动研究就是教师在教

学实践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研究。[11]与前者相比,他们

不太注重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去发现、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这一教学过程对教师自主发展会起到的作用,更注重功能方面的研究。1.21.2.1

偏向于实际问题方面的成果整理

注重从教师实际工作情况来探讨,针对教师发展存在问题的成果。有一些研究

而且他们的研究指向整个教师群体。如吴春(2015)就从普通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针对普通教师普遍存在的甘居中游、自卑自弃、职业倦怠、培训缺失等现状及原因,从教师个人、学校两个角度提出激动力、给方法、立制度的教

师自主发展策略及路径。[12]

同样是针对普通教师的自

主发展,季晓华(2017)则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从教师专业认同、职业规划两个方面去探讨,认为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存在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淡薄、自我专业认同感缺失、职业规划短视、缺少终身学习理念等问题,应不断强化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增强教师专业自主意识,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从而不断推动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13]。1.2.2

(2015)视角独特,关注农村针对我国教师女性化趋势明显的特教师发展的成果。张欣、常国良

征,他们把教师发展研究的目光聚焦在农村女性教师

身上,其研究对象比较具体明确。分析指出农村小学女性教师在自主发展方面,存在自主发展时间保障不足、自主发展资源支持受限、自主发展机会匮乏、自主

((“自主发展”《西藏科技》2020年4期(总第325期)

发展个人成本高等不利因素。[14]王恩惠、吴吉暄(2016)

同样是看待农村教师发展,他们没有把眼光仅仅锁定在农村资源、条件落后上,而是把视野投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待农村教师的发展问题,指出教师追寻自主发展对农村城镇化的历史意义。在现实农村教师自主发展中,专业理想的缺失和异化、工具技术理性的束缚、反思能力的低下及工作负担、生活压力过大、功利性取向评价制度等内外因素已成

为农村教师追求专业自主发展的羁绊。[15]从他们的论

述中,正是基于农村教师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不约而同地注重探讨问题背后的各种因素,试图在农村教师发展困境中探寻其“对症之药”。1.3

在当前的研究中,各学段、各学科教师自主发展的成果

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是偏向具体的学段或学科教师的。在小学阶段方面,刘颖、李颖、肖宝军(2015)以北京通州区小学部分骨干教师校本研究培训的实践活动为例,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对教师自主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以校本研究培训活动来

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的建议。[16]钟亚利、郑秋

玲(2018)基于问题研究的成长共同体,以垂杨柳中心小学为例,针对小学教师所呈现出爱学生、爱钻研、爱教育、爱生活等共同特质,提出教师在共同体中相互扶持,互助成长,增强专业自信、价值认同与职业幸福感[17]。在初中阶段,胡同祥、雷万建(2015)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状况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初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有待提高,学校在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功能不足,学校教研机构或机构培训的专业引领不够。[18]

周逸先、吴娟(2018)通过对北京市六位青年教师的案例研究,分析当前我国普通中学青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青年教师实现自主发展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磨课做课、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等途径来努力[19]。

在大学阶段,刘炜(2015)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师自主能力应涵盖的内容,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自主能力

的发展途径及相关启示。[20]汤智、常光云(2015)以浙江

工业大学俞立团队为例,以学科团队,弘扬学术、践行科研等角度,提出在多元发展群落中实现教师的整体

发展。

[4]教育教学

2.1

2研究动态

研究、研究问题要选择好恰当的理论依据

分析某一问题,需要合适的、具有说服力的

理论作为分析看待问题的依据。对于教师自主发展问题,人们所运用的相关理论还是比较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教师自主发展研究的理论视野。但在一篇文章中,如采用多个原理来共同论证说明,反而会造成贪多嚼不烂。说了很多,好像面面俱到,但并没有把问题说清、说透。

然而,人们对于教师自主发展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已经从多样化朝着具体化的趋势在发展,这说明人们的研究正朝着理性化方向前进,采用一些更为有效与新的理论成果来对教师自主发展进行解释研究。但是,教师自主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属于教育范围,而教师自主发展也不简简单单是个人行为,还涉及社会学领域。与其采用众多偏向于心理学方面的原理来解释研究教师自主发展,还不妨跳出这一模式,更多采用教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我们研究探讨教师自主发展问题的理论依据,这或许是一个新的研究切入点。2.2

近年来,研究问题要选择好具体的研究对象

学界对于教师自主发展问题的研究,逐渐从“粗放式”走向“集约型”的方向在发展。人们对整体性教师的研究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群体教师,具体到各学段、各学科教师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们要把问题说清楚、讲透彻,就必须所涉及的范围尽量小一些,研究对象尽可能具体化、清晰化。

党的十九大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对当前或将来一个时期内的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这也为广大教师在新时期实现自主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前不久,习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更是为思政教师提出并指明了时代发展的方向与要求。再结合我们的文献梳理,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大学阶段教师自主发展的文献不少,高中阶段教师自主发展研究相对较少;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自主发展研究不少,政治教师自主发展方面相对较少。这些情况,与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育发展、对思政教师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因此,我们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关注和探讨高中思政教师的自主发展,不失为一

49

教育教学

个极富时代感、具体明确的研究动向。2.3

选择科学而又合适的研究方法尤为重要,研究问题要选择好适合的研究方法

这不仅

关系到我们研究的顺利开展,而且更关系到我们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反观我们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在近百篇的期刊论文中,采用定性的理论研究方式较多,基本占80%以上;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相对较少,只接近20%.在较少部分的调查研究中,情况描述性的比较多,而从严格定量研究的层面相对欠缺。

结合前面分析,我们在进行教师自主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很难做到、也不适宜把文献研究、定性研究、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等各种分析方法都一一用到。但是,从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视角,在具体的研究中,不妨以定量研究为主,适当配合其他的研究方法。这样就有利于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处理教师自主发展这一社会问题。2.4

教师发展问题属于教育的范围,研究问题要注重赋予一定的文化个性

更属于文化的范

畴。从这一意义来说,在教师自主发展问题研究中赋予一定的文化个性色彩,我们的研究才会锦上添花。在所搜集的文献中,也有少量的文章是从民族教育的角度来探讨的。当然由于这样的文章较少,而本文篇幅所限,在前面的梳理中没有呈现出来。然而,以从事民族教育的教师群体来作为教师自主发展的研究对象,这不仅缩小研究范围,也可以凸显这一教育群体的特殊性。

习总书记说过,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同样,在实现教师自主发展路上,每一个教师也不能少。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如果我们针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师群体进行自主发展研究,这不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也更使我们的研究更富有个性特征或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赵虹元.教师自主发展:内涵、条件与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2):94-98.

2]姜春晓,刘琳,张杰.高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10):141-143.3]覃凤梅.教师自主发展的诉求与策略——基于民族地区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高教论坛,2015(5):87-91.50

《西藏科技》2020年4期(总第325期)

[4]汤智,常光云.基于学科基层的教师自主发展模式探索[J].教育评论,2015(8):142-145.

[5]沈宁.“项目研究”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与反思——以沈宁名师工作室为例[J].江苏教育,2016(46):33-35.

[6]孙永梅.从心理培训到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管理策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7]吴艳茹,郭蕾.成长型思维:“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0).[8]赵庭标.自主发展:走向专业成长的高地——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5(32):7-10,2.

[9]徐帅,赵斌.从外塑到内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生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5):39-42.[10]樊燕龙,刘瑜.基于项目教学的教师行动研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7(10).[11]周友士,朱益民.行动研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生长点[J].现代教育,2018(01):40-42.

[12]吴春.普通教师自主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13-16.

[13]季晓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部困境及其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7(3).

[14]张欣,常国良.农村小学女性教师自主发展的阻隔因素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21):19-21.[15]王恩惠,吴吉暄,赵芳.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策略[J].聚焦教师,2016(2).

[16]刘颖,李颖,肖宝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及校本研究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5(30):21-25.

[17]钟亚利,郑秋玲.基于问题研究构建成长共同体助推教师自主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8(1):34-35.[18]胡同祥,雷万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调查[J].教育科学论坛,2015(4).

[19]周逸先,吴娟.寻找青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基于北京市六位青年教师的案例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8(1):36-39.

[20]刘炜.教师自主与大学英语教师自主能力发展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

编校

旦增克祖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