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九壹网
2011年9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Hul ̄i University ofEducation Sep.2011 第28卷第9期 V01.28 No.9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赖运成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州350007) 摘要: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教师应树立积极的心态和信 念,开展多元化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大力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重视自助式心理健康教 育,心理咨询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理念;学生利导思雏和辩证思雏的结合,积极发展与问题解决的兼顾;关注特殊学生的心 理健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C,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1)09-0090 I 作者简介:赖运成(1982一),男,江西赣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近十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积极心理 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着重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学生的终身幸福为教育 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应增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例如: 学的关注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教育应吸取积极心理学 的基本理念的呼声也日益增强。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笔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 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一幸福感及其培养;积极心态的作用、培养和保持;感恩 的作用和培养;幽默感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其 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勇气、克制、爱、希望等美德和力量 的作用与培养。需要说明的是,中小学阶段是人格形 成的重要时期,积极人格的塑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 终身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应特别重视积极人格的培养。为此,心理健康教育 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塑造学生积极的行 为方式,鼓励学生采用积极的语言方式,激励学生形成 、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 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由SeHgman和Csikszentmi— 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 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后逐渐形成一股研究 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心理 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和健康的科学,也是关于人的幸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积极人格的培养。 福、发展、快乐、满意的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既依赖于预 积极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结合各 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养、建构人 需要注意的是,类的优秀品质,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人人都 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心理学 应对人类自身潜能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用一种积极 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 新的解读。【1 其研究主题包括:积极的体验,如快乐、 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进行具体化操作。 2.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有积极的心态,全体老师 应有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只有自身保持积极的心态,才 能有效地传授积极的心理和行为给学生,并且学生才 更愿意与其交流,表露内心真实的情感。因此,心理老 师应该用积极的心态为人处事,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 幸福感等;积极的个人特质,如自我决定、智慧、创造 力、美德等;积极的社会环境(positive community),如 社会关系、文化规范、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4 积极 心理学尤为强调“在积极的体验中实现积极的改变”, 强调积极体验在学习和良好行为塑造中的重要性。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待学生,树立起积极的角色榜样。积极心态的培养和 保持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为人处事时多往积极的方面 想;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心存感激,怀有一颗感恩的 心;完全接受自己拥有的一切;自信,不小看自己;多看 励志或愉悦的图书或影视,多听轻松愉快或鼓舞人心 的音乐;学会微笑,学会称赞他人;不斤斤计较,有奉献 收稿日期:2011一o7—2o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利于预防心理问题的产 生,促进心理健康,增加幸福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 ・90. 精神;能接受批评,但不随便批评他人;多和积极乐观 的人交往。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高,能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 提高,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 人格双重培养。【5-6 因此,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心理健 康教育需要心理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任 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渗 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适当采用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体育 课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力,音乐 课中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养就积极的个性。班主任 在日常学生工作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展 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学校领导应积极 倡导和支持积极 IS '理健康教育,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 教师接受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心理教师工作评 估中,以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相结合,激励心理老 师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采取多样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通过自己或学生讲富有哲 理的笑话、故事,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锻炼胆量和口 才,领悟笑话和故事中的寓意,塑造外向、乐观、幽默、 感恩等个性。通过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班级板报等 途径介绍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 识,让学生在积极的熏陶中体验积极心理,塑造积极品 质。通过成立积极心理健康兴趣小组,让小组成员更 广泛深入地了解积极心理健康知识,在日常的学习生 活中起“积极催化剂”的作用,带动更多的人体验积极 健康的学习生活。通过推荐励志、陶冶情操的文章、图 书和影视给学生,对其进行间接的心理健康教育。为 此,学校图书室应有相应的杂志和图书。此外,积极的 音乐有利于学生减轻压力,陶冶情操,发展亲社会行 为,因此心理老师和音乐老师应重视音乐对心理健康 的作用,可以给学生讲讲音乐对心理健康得作用,多教 些欢愉、感恩、励志的音乐,建议文艺委员在课前十分 钟的唱歌时间里多领唱些轻快、积极的歌曲。 4.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大力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 育活动课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而中 小学阶段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因此心理健康 教育应注重中小学生潜能的开发。学生潜能的开发不 仅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努力,也需要任课老师的 努力;前者主要致力于乐观、幸福感、感恩、创造性人格 等心理潜能的开发,后者主要致力于智力潜能的开发。 任课老师在设计课程、智力潜能开发的过程中,应了解 学生的智能优势,充分挖掘优势智能,同时注意以学生 的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且任课老师的教学应尊重 学生的智能特点,知识的传授要与其学习风格相匹配, 同样的知识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更可以通过 多元路径(视、听、做等)教学。在潜能开发过程中,全 体老师应有团队精神,通力合作;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 好,让其在积极的体验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培养积极心 理品质的最佳途径。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能使学生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情感。因此应注重积极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课以积极心理教育为主,在设计活动课时应遵循平等 性、尊重性、参与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原则, 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心理活动课的兴趣与积极性;心 理活动课中应重视学生内心体验,尽量创造出让学生 感到愉快的氛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形式可 以丰富多彩,例如:游戏、校园心理剧、心理训练、旅游 (夏令营、冬令营)、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以积极心理健 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联欢 会等。此外,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5.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采用自助方式,学校心理 咨询应渗透积极心理学理念 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指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 己的心理需要,促进心理发展,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 其主体既指学生个体,也指学生群体。 自助式心理 健康教育模式有以下优点 ]:(1)能很好地解决目前 师资匮乏的现状;(2)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之 间在年龄、地位、处境、需要等方面有诸多相同点,彼 此更容易沟通、接纳和共鸣;(3)能充分尊重学生,从 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在轻 松、愉快的情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4)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自助式心 理健康教育把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学生参与程度高, 心理体验深刻,实效性强。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助式心 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心理老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 持,积极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及那些积极向上、乐观 快乐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组织学生成立同伴互助小 组,开设心理互助热线。 心理咨询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进行咨询具有重 要意义。心理咨询师应有积极的心态,看到来访者 (学生)身上积极的品质,相信来访者的潜能,相信通 过彼此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咨访关系在心理咨询中 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咨访关系能够促进来访者问题 的尽快解决,故咨询师应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方法和技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91・ 6.让学生学会利导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结合,兼顾 康教育老师可以独立主持研究,或联合其他一线工作 者共同研究,或配合其他研究者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了解国内外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借 鉴先进的方法、技术和理论,进行本土化研究或校本研 究。学校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可在政策、组织、资金上 支持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积极发展与问题解决,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 所谓利导思维,简单地说就是为人处事时多往积 极的方向想。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多看到对方的 优点,包容对方的不足;遇到挫折时,对挫折进行积极 的解读。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应适当让学生看到事情 的两面性,即辩证地看事情,以避免学生思想太过理想 化或完美主义倾向。对全体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 8.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社区及其他社会 育的同时,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干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而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也有利于 问题的尽快解决及全体学生积极心理的维护和发展。 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这里说的特殊学生, 主要指有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语言障碍、肢 体障碍或学习障碍等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不仅要让其走出消极心理的阴影,更重要的是培 养其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乐观、感恩等积极的心理 品质;注重培养其特长,特长的培育有利于其自信心的 提高。当然,对全体同学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 为特殊学生的健康发展构建积极的支持系统,反之特 殊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全体学生的积极发展。此 外,需要注意对学生父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其克服 溺爱般的教养方式或悲观失望的心理,父母的积极心 态和良好教养方式有利于特殊孩子的健康发展。 7.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 强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网络现已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软”环 境。如何应用网络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预防和减少 其对中小学生发展的消极作用,是网络时代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中小学生对网络的使用 和喜好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帮其树立起健康的网络文 化观,引导其合理利用网络为学习、生活服务,但不能 沉溺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和网络资源,从网络渠道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 以在校园网上发布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内容,或创 建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网站(博客),或通过 网络(即时聊天工具、电子邮箱、留言板等)与学生进 行网上心理沟通、网络心理咨询,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 的形式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此外,可以通过网络实 现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家校之间、老师一家长一专家 之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作和资源共享。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 究,对学生的积极体验、积极品质的特点、形成途径和 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对如何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进行研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一线的实践者,心理健 ・92・ 组织的支持和努力,共同构建积极的社会环境 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 要家长的努力,因为家庭因素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 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家长 应有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看到孩子身上积极的一面,用 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应注意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孩 子在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应采用积极 的教养方式,多鼓励、赞美孩子,培养孩子积极的角色 意识;家长自身应树立起积极的榜样。需要注意的是, 家长的生活方式及教养方式不能过度追求完美,否则 容易使孩子形成过度追求完美的个性,而导致孩子有 强迫症、人格障碍等的易感性。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 座谈会等形式,提高家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改善 其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其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上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学校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 育。很多中小学生的家庭生活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打理,这些人往往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其心理健康状 况、家庭教养方式和教育理念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发展。而这些人多数是退休在家。因此学校可以和社 区合作,让社居委多组织一些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 健康教育的讲座,让这些和孩子亲密接触的人有积极 的生活方式、心理体验和教育理念,从而间接地促进学 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其他社会组织的支持和 努力。社会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应给予先进事 迹和正面人物更多的报道,使社会氛围多一份积极,少 一份消极;多一缕阳光,少一丝黑暗。企事业单位可以 通过开发有助于孩子潜能发展的软件,或拍摄有利于 引导孩子塑造积极品质的影视,创作有利于陶冶孩子 情操的报刊图书等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此 外,社会慈善组织(基金)可以通过支持和组织积极心 理健康教育讲座或活动,资助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 健康教育研究等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小结 根据我国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问题”为中 心,以教师为主体,强调“辩证地、客观地看问题”,学 生接受式学习、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的特点,当前,积 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到:积极 发展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着力于积极发展;利导思维与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O4,33(4). [4]Sdlgman ME,Csikszennnihalyi M.Positive Psychdogy:An Introducif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OOO,55(1). 辩证思维相结合,着力于利导思维;学生自助与教师引 导相结合,着力于学生自助;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相结 合,着力于体验学习;教师言传与教师身教相结合,着 力于教师身教。 参考文献: [1]周嵌,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OO6,2O(2). [5]罗晓路,俞国良.青少年创造力、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及相互 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10,(6). [6]申继亮,师保国.青少年创造性跨文化比较及其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2010,(6). [7]王希永.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 (2). [8]易娟.积极心理学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 育论坛,2008,(1). [2]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启示[J].中国 学校卫生,2007,28(9). 责任编辑:胡栩鸿 [3]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from Positiv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LAI Yun.cheng (College of Education,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itve psychology,mental healh educat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needs perfective goals and contents,teachers’posiitve attitude and faih,atnd diferent ways of posiitve mental healh educa-t tion.It also demands much a ̄enrion to students’potentil explaoration,self-help mental healh educattion,specil astudents’mentl heaalth,and infiltration of posiitve psychology in psychological counseHng,apart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advantage-guided thinking and dilectaival hitnking,consideration of both active development and problem settlement. In addiiton,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offer the acridt)r curriculum and make good us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tech- nology,but also to enforce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 he posititve socil sauppon system. Key words:posiitve psychology;mental healh educattion;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h t・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