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

来源:九壹网


沈阳化工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沈阳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

院 系: 化学工程学院 专 业: 安全工程 班 级: 2004级02班 学生姓名: 王 乐 指导教师: 杨建春

论文提交日期:2008年 06月23日 论文答辩日期:2008年 06月26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化学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2004-02班 学生: 王 乐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沈阳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1.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危险状况的简述 2.安全现状评价的具体方法及介绍 3.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采用道化学法对企业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指导教师: 签 字 2008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签 字 2008年 月 日 院 长: 签 字 2008年 月 日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摘 要

摘 要

化工、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化工、石化生产所具有的工艺复杂、规模庞大以及生产介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一个高危险的行业。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产方针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安全法规和管理体制在化工、石化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加强安全评价技术及其方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加强对危险的防范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危险化学品安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经过一个时期来的努力,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危险化学品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随着化学品产量的大量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储存装置的大型化,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火灾、爆炸、泄漏、中毒事故不断出现,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局部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避免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价势在必行。

本课题以安全评价方法为指导思想,首先,对所运用到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阐述。接着,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性质,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深入研究。随后,运用道化学法、安全检查表等方法对危险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摘 要

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将各评价结果进行对照,并相互结合。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安全评价; 化工; 道化学法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Abstract

Chemieal industry or Petro-ehemical industry is one of the key industries for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it is the vital material basis fo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ly-complex and large-scale production, a chemical industry or petro-chemical plant is obviously an enterprice with high risk.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assessment techniques have been studied by many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d in the past decades.

Dangerous chemical safety in production safety work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fter a period of time to the efforts of dangerous chemical safety work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 danger of chemical safety situation remains grim. With the large number of chemical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production, storage devices large and growing source of significant risk. For various reasons, my hazardous chemicals heavy, frequent occurrence of major accidents, fires, explosions, spills, the poisoning incidents appear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causing serious pollution. To avoid accidents caused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angerous chemicals on the safety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evaluation is imperative.

This subject to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first of all, by the use of the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 to elaborate. Then, to underst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dangerous chemicals, nature and the harm caused to be carried out in-depth study. Subsequently, the use of Dow Chemical, safety check lists of dangerous methods such as chemical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statu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ill be compared and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Key word: Dangerous chemicals;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status;

Chemical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 引言 ......................................................................................................... 1 1.2 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现状 ......................................................... 1 1.2.1 国外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开展状况 ............................................... 2 1.2.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 3 1.2.3 安全评价细则和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 4 1.3 安全评价的内容 ..................................................................................... 5 1.4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法律法规 ............................................................. 5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6 1.6 术语解释 ................................................................................................. 7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 8 2.1 安全评价方法 ......................................................................................... 8 2.1.1 安全检查表法 ................................................................................... 8 2.1.2 道化学法 ........................................................................................... 9 2.2.3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 10 2.2 安全评价的程序 ................................................................................... 13 第三章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简介 ........................................................... 15 3.1 某化学品有限公司的产品 ................................................................... 15 3.2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所在地 ........................................................... 15 3.3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产品规格 ....................................................... 15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 录

3.4 化工生产工艺、装置、储存设施 ....................................................... 16 3.4.1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工艺 ................................................................. 16 3.4.2 生产装置和设备 ............................................................................. 16 3.4.3 储存设备 ......................................................................................... 17 第四章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的危险性分析 ........................................... 18 4.1 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的辨识 ........................................................... 18 4.2 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危险点 ................................................................... 18 4.2.1 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和成品的危险性分析 ................................ 18 4.2.2 重大危险源辨识 ............................................................................. 18 4.3 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 ........................................................................... 19 4.3.1 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各车间的主要设备..................................... 19 4.3.2 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 ..................................................................... 20 4.3.3 其他有害因素 ................................................................................. 21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 23 5.1 安全检查表法 ....................................................................................... 23 5.2 DOW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 ................................................................. 27 5.2.1 DOW化学评价程序 ....................................................................... 28 5.2.2 对亚磷酸三甲酯工段进行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 ................ 29 5.2.3 火灾爆炸指数(F&EI)计算表 ................................................... 33 5.3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 36 第六章 安全现状评价结果 ........................................................................... 37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 录

6.1 存在的事故隐患 ................................................................................... 37 6.2 对策措施和建议 ................................................................................... 38 6.2.1 整改措施 ......................................................................................... 38 6.2.2 修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建议 ..................................................... 40 6.3 安全评价结论 ....................................................................................... 40 致 谢 ......................................................................................................... 4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化工、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样样都离不开化工、石化产品。化工、石化产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在飞机、船舶、汽车及制造业、建筑业和农业上,而且成为发展国防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原料。因此,化工、石化工业对于促进其它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某些化工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如: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毒害品和腐蚀品等有害的危险化学品。这些危险品如果存放或使用不当,就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事故发生,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定期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查找出危险源,避免危险事故发生。

本章将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具体分类,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国内外现状,危险化学品的具体分类,指明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等。

1.2 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现状

随着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等危险化学品不断问世,它们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或产品出现在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运输、经营过程中。化学品的固有危险性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例如,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造成30多人死亡,迫使20余万人紧急疏散;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盐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中毒受伤且其中大多数人双目失明致残,67万人受残留毒气的影响。1993年8月5日中国深圳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损失2亿多元;1997年6月27日中国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造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成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2001年11月1日中国洛阳发生l1吨氰化钠溶液泄漏事故;近两年我国发生了多次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爆炸事故。这些危险化学品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特征:它们是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量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即重大事故。这些灾难性事故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工业国和一些国际组织纷纷制订有关法规、标准和公约,旨在强化化学品的管理,其中包括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价的规定。

1.2.1 国外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开展状况

(1) 欧共体(现欧盟)

欧共体于1982年6月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82/501/EEC),即《塞维索法令》。该法令列出了180种危险化学品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1996年12月欧共体对82/501/EEC进行了修订,通过了《塞维索法令二》(96/82/EC)。

为实施《塞维索法令》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欧共体成员国都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规程,要求对工厂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计划,并向主管当局提交详细描述重大危险源状况的安全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工厂说明、相关安全设施说明、物质的危险性鉴别、工艺安全性分析、防止事故的措施、事故影响分析和应急计划等。 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安全报告进行审查。对报告的内容产生疑问时,企业必须提供进一步的说明,必要时到现场核查。

目前,欧盟国家对化学品,特别是新化学品的控制十分严格。欧盟国家要求对化学品进行危害性鉴定、分类和评价。一种新化学品在成为商品投放到市场销售之前,必须进行危害性鉴定、分类和评价,测定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危险特性、环境数据、毒性和作业场所的健康危害数据。所有数据的测定必须由有资质的机构完成(其中环境数据、毒性和健康危害要到指定机构测定)。为此企业将支付10—50万美元的费用。

(2) 美国

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标准(PSM)该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标准定义的处理过程是指涉及一种或一种以上高危险化学物品的使用、贮存、制造、处理、搬运等任何一种活动,或这些活动的结合。在标准中提出了130多种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估计符合标准要求的重大危险源达10万个左右,要求企业必须完成对上述规定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价工作。

(3) 国际劳工组织(ILO)

1993年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该公约和建议书为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为促进亚太地区的国家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ILO于1991年1月在曼谷召开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区域性讨论会。在ILO支持下,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等建立了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ILO将来的重点是,进一步支持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第一步是在确定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表的基础上,辨识重大危险设施和装置,然后逐渐实施企业危险评价、整改措施和应急计划。

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和评价包括九条所指为新建项目(工程)的安全预评价,第十一条所指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的安全预评价。第十七条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在役装置定期安全评价的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可见,安全评价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不仅要“预评价”,而且还要定期进行在役装置评价。[1]

1.2.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视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该课题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思想和评价方法,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依托。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了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出发点仍旧采用了物质的危险性及其数量。该标准提供了爆炸性化学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依然化学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和毒性化学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4个表格。

重大危险源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关键措施,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评价技术研究》中提出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它是在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人手,分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评价事故的影响范围、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和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该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价出系统内危险物质、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危险性等级,计算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区域范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出了工艺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缺陷三方面的10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集。

联合国“21世纪议程”大会已提出在2006年前建立危险化学品“全球协调系统”(GHS)。期待通过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工作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效实施,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能顺利纳入国际危险化学品“全球协调系统”。

下述几个方面: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2)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2]

1.2.3 安全评价细则和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为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安全生产标准《安全评价通则》(AQ8001)、《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制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定本细则。目前,我国就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是由安监总危化于2007-12-12颁布,于2008-01-01实施的。本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设立安全评价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建设单位也可以根据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参照本细则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制订,规定了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矿山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生产企业除外)安全现状评价。

1.3 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评价目的、依据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 2)评价对象简介;

3)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评价单元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5)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6)提出建议的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7)做出评价结论。

1.4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法律法规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申请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自主选择具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本单位的经营条件进行安全评价”。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规定“申请定点生产的企业自主选择具有资质的评价机构,对本单位的生产条件进行评价”。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除上述国家有关安全评价的法律、法规以外,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也颁布了一些行政法规,对安全评价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港口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暂行办法》、《天律市安全评价管理办法》、《江苏省建设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危险化学品生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安全生产的难度较大。因此,实现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化工、石化是危险性很大的产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化工、石化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其中不少要用到危险化学品,化工、石化生产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工艺流程越来越复杂,也使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事故的发生将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造成周边乃至区域性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势在必行。

安全现状评价目的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 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秀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4)为现实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伤害。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不同,安全评价是从技术带来的负效应出发,分析、论证和评估由此产生的损失和伤害的可能性、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论文的下一章将对安全评价方法逐一阐述,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3]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1.6 术 语 解 释

1)安全现状评价:是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期,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险度的评价,查找该系2)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系统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

3)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是指依法设立且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包括最终产品或者中间产品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企业。

4)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品等。 5)安全评价单元: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需要,将建设项目划分为一些相对独立部分,其中每个相对独立部分称为评价单元。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有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等。

6)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7)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8)物质系数:是反映物质燃烧或化学反应发生火灾、爆炸释放能量的强度,取决于物质燃烧性和化学活性。

9)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与空气(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目前,化工、石化企业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性预先分析、事故树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安全检查表法、指数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等。在本章中,对企业的安全评价采用安全检查表法、道化学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2.1 安全评价方法

2.1.1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督促各项安全法规、制度、标准实施的一个有效工具,它实际上就是一份实施安全检查和诊断的项目明细表,是安全检查结果的备忘录。通常为检查一个系统、设备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对检查对象加以剖析、分解、查明问题所在,并根据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有关标准、规范和事故情报等进行周密细致的思考,确定检查的项目和和要点,以提问的方式,将检查项目和要点按照系统编制成表,以备在设计和检查时,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和诊断。安全检查表具有如下的功用:

1)安全检查人员能够根据检查表预定的目的、要求和检查要点进行检查,做到突出重点,避免疏漏和盲目性,及时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

2)针对不同的对象和要求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表,可以实现安全检查的标准化,同时也可以为设计新系统、新工艺、新装备提供安全设计的有用资料。

3)依据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是督促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和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有效方式。它能克服因人而异的检查结果,提高检查水平,同时也是进行安全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4)它可以作为安全检查人员或现场作业人员履行职责的凭据,有利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2.1.2 道化学法

道化法是最早美国道(DOW)化学公司1964年提出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该评价法是以能代表重要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放出能量的危险性潜在能量的“物质系数”为基础,同时把引起火灾或爆炸时特殊物质危险性、取决于装置操作方式的一般工艺过程危险性以及操作条件和化学反应的特殊过程危险性等作为追加系数加以修正,计算出“火灾爆炸指数”,并根据指数的大小对石油化工装置的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组,再根据不同的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评价程序

1)确定单元。 根据储存、加工处理物质的潜在化学能,危险物质的数量(大于2268kg),资金密度,工作温度和压力,过去发生事故情况等确定评价单元。 2)定物质系数MF。 物质系数反应物质燃烧或化学反应发生火灾、爆炸释放能量的强度,取决于物质燃烧性和化学活泼性。

3)一般工艺危险性系数F1。 根据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储存和输送,封闭单元,通道,泄漏液体与排放情况选择一般工艺危险性系数。

4)特殊工艺危险性系数F2。 根据物质毒性,负压作业,燃烧范围内或燃烧界限附近作业,粉尘爆炸,压力释放,低温作业,危险物质的量,腐蚀,轴封和接头泄漏,明火加热设备,油换热系统,回转设备等情况选择特殊工艺危险性系数。 5)计算单元工艺危险系数。F3=F1×F2。 6)计算火灾爆炸影指数。F&EI=MF×F3。 7)计算火灾爆炸影响范围。R=0.26F&EI(m)。 8)计算火灾爆炸影响范围内的财产价值。

9)确定破坏系数。 反映能量释放造成破坏程度的指标,取值0.01~1.0。 10)计算基本最大预计损失基本MPPD。

基本最大预计损失=再投资金额*破坏系数 再投资金额=原价格×0.82×物价指数

11)计算实际最大预计损失实际MPPD。

实际最大预计损失=基本MPPD×补偿系数。

12)选择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考虑工艺控制、隔离、防火三方面的安全措施: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①工艺控制:应急电源;冷却;爆炸控制;紧急停车;计算机控制;惰性气体;操作规程;化学反应评价;其他工艺危险性分析。

②隔离:远距离控制阀;泄漏液排放系统;应急泄放;联锁。

③防火:泄漏检测;钢结构;地下或双层储罐;消防供水;特殊消防系统;喷淋系统;水幕;泡沫;手提灭火器;电缆防护。

13)计算停产损失BI。 估计最大可能损失生产日数MPDO后停产损失。

道化学法的目的:

①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 ②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装置。 ③向有关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④使有关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各工艺系统可能造成的损失,以此确定减轻事故严重性和总损失的有效、经济途径。[4]

2.2.3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eth.J.Graham)和G.F.金尼(Gilbert F. Kinney)提出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方法简介: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

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1)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详见表2-1。

表2-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

分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的分值为3。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应为0,但这种情况没有实际意义。关于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2-2。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表2-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

分值 10 6 3 2 1 0.5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非常罕见地暴露

(3)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而言,可以从轻微伤害到许多人死亡,其范围非常宽广。因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它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两个参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列出如表2-3所示的可能结果的分值。

表2-3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

分值 100 40 15 7 3 1

可能结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严重伤害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4) 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由经验可知,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的环境属低危险性,一般可以被人们接受。当危险性分值在20~70时,则需要加以注意;危险性分值70~160的情况时,则有明显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同样,根据经验,当危险性分值在160~320的作业条件属高度危险的作业条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危险性分值在320分以上时,则表示该作业条件极其危险,应该立即停止作业直到作业条件得到改善为止,详见表2-4。

表2-4 危险性分值

分值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2.2 安全评价的程序

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及安全生产评价程序主要包括评价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安全评价合同、评价准备、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辩识、实施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得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提交专家组评审及修改、报告评审通过后提交业主以及报安全生产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其主要程序如下:

1)准备阶段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包括详细的工艺流程、物料的危险有害特性、操作条件、设备结构、平面立面布置、环境状况、同类和相似装置的事故案例等)。

2)危险、有害因素辩识与分析 根据被评价的工程、系统的情况,辩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要尽可能的考虑到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以确保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新的危险的情况考虑到。

3)定性、定量评价 在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程序

评价。

4)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是系统危险度下降。

5)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 简要地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者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

6)安全评价报告编制 依据安全评价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简介

第三章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简介

3.1 某化学品有限公司的产品

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位于沈阳市新城子区(原沈阳新城化工厂院内),其主要产品为亚磷酸三甲酯,设计能力为年产1000吨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甲酯是一种农药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久效磷,敌敌畏等,还可作阻燃剂,聚合摧化剂,汽油和涂料添加剂。

3.2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所在地

沈阳某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沈阳市新城子区原沈阳新城化工厂院内,距沈阳市内约35Km,有铁路和公路可用,交通非常便利。

3.3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产品规格

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的产品为亚磷酸三甲酯。生产所用的原材料、产品亚磷酸三甲酯的技术规格和数量见表3-1和表3-2。

表3-1 生产亚磷酸三甲酯所需原材料的技术规格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名 称 三氯化磷 甲醇 液氨 片碱 氯化钠 二甲苯 N,N-二基苯胺 氯化钙

规格及形态 ≥99% 液态 ≥99.5% 液态 ≥99% 液态 ≥96% 固态 工业级 固态 ≥99.5% 液态 ≥99% 液态 ≥98% 固态

数量(t/a)

1300 1000 540 150 18 75 25 20

备 注

表3-2 产品技术规格 序号 1

名 称 亚磷酸三甲酯

规格及形态

液态

数量(t/a)

1000

备 注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简介

3.4 化工生产工艺、装置、储存设施

3.4.1亚磷酸三甲酯生产工艺

(1) 制气工序

首先将99%的液氨通过加热,使得液氨挥发生成氨气,为合成工段提供氨气以

完成合成过程。合成流程简介如下:

来自钢瓶的99%液氨通过管道,经过液氨蒸发器加热,产生液氨气体,该气体经缓冲罐后送至合成工段。

(2) 合成工序

本工序是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主要任务是使三氯化磷和甲醇反应生成亚磷酸三甲酯。主要反应方程式为:

PCl3+3CH3OH P(CH3O)3+3HCl NH3+HCl

NH4Cl

流程如下:将二合液、三氯化磷、甲醇加入合成反应釜中,在搅拌下通入氨气进行合成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的物料经过水洗釜水洗后,由泵输送到分层釜分层,得到的粗酯母液,通过管道放到粗酯储罐中,等待精馏。

(3) 精馏工序

本工序的主要任务是将粗酯中的亚磷酸三甲酯精馏出来。生成合格的产品。 流程如下:由粗酯储罐中用真空将物料转移至精馏釜中,在一定的负压下进行精馏,得到合格的产品。剩余的母液用泵转移至二合液储罐循环使用。

3.4.2 生产装置和设备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设备共计82台(套),其中定型设备75台(套),非定型设备7台。生产装置的主要设备为二合液计量槽,甲醇计量槽,成品受槽,三氯化磷计量槽,合成釜,精馏釜,水洗釜,分层釜,干燥器,冷凝器,这些设备均为常温常压设备,无高温高压设备。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简介

3.4.3 储存设备

原料罐区设置有二合液储罐,储存10吨二合液。甲醇储罐,储存8吨甲醇。三氯化磷储罐,储存10吨三氯化磷。粗酯储罐,储存3吨粗酯。车间内有一个成品储罐,储存5吨成品。

安全设施:现有两个25公斤推车式干粉灭火器,14个5公斤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生产原料:三氯化磷,10吨。甲醇,8吨。二合液,10吨。液氨,液氨钢瓶1吨。工业氯化钠4吨。片碱2吨。氯化钙19吨。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的危险分析

第四章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的危险性分析

4.1 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的辨识

针对生产装置的运行情况及工艺、设备的特点,采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分析各个生产装置(单元)的安全性,进行危险性分析,辨识装置的主要危险点、物料的主要危险特性,有无重大危险源及监控的化学品,以及可以导致重大事故的缺陷和隐患。

4.2 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危险点

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的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存在的主要危险及危害因素为: 1)制气工序的主要危险:液氨及氨气的意外泄漏会对操作人员产生伤害。 2)合成工序的主要危险:在生产中使用了三氯化磷、甲醇、氨气、二甲苯、N,N-二甲基苯胺等化工原料,其中二甲苯、甲醇的泄漏物会和空气混合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生产中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由于典型的氯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因而氯化反应设备要有良好的冷却系统,要严格控制投料量和投料顺序,避免温度剧烈升高。

3)精馏工序的主要危险:工序的主要危险:精馏过程中使有亚磷酸三甲酯、二甲苯、N,N-二甲基苯胺等化工原料。二甲苯和N,N-二甲基苯胺的泄漏物会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生产中存在火灾爆炸危险。

4.2.1 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和成品的危险性分析

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的品名、危险货物编号、CAS编号和UN编号见下表。[5]

表4-1 生产亚磷酸三甲酯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编 号 1 2 3

名 称 三氯化磷 甲醇 液氨

CAS号 7719-12-2 67-56-1 7664-41—7

分子式 PCl3 CH4O NH3

UN编号 1809 1230 1005

危险货物编号

81041 32058 23003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的危险分析

4 5 6

片碱 二甲苯 N,N-二甲基苯胺

1310-73-2 95-47-6 121-69-7

NaOH C6H4(CH3)2 C8H11N

1823 1307

82001 33535 61756

4.2.2 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的规定,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的临界量为:

表4-2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临界量 序号 1 2 3

物质名称 甲醇 液氨 二甲苯

生产场所/t

2 40 40

储存区/t 20 100 100

按照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的有关规定,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的生产装置不会构成重大危险源;其甲醇储罐的储存量不超过8t,液氨储罐的储存量不超过1t,二甲苯储罐的储存量不超过10t,按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8/20+1/100+10/100=0.51,所以中间罐区也不会构成重大危险源。

4.3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

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生产中的主要危险是火灾爆炸,此外还存在着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中毒、噪声等危险(害)因素。现对其各个工序(车间)存在的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4.3.1 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各车间的主要设备

表4-3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的主要设备 序号 1 2 3 4 5

设备名称 反应釜 精馏釜 精馏塔 水洗釜 分层釜

规格型号 2.5m³ 3m³ ф500×15m 4m³ 5m³

主要参数

数量 2个 2个 2个 1个 1个

备注 合成 精馏 精馏 水洗 干燥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的危险分析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干燥器 溢流釜 二合液计量罐 甲醇计量罐 三氯化磷计量罐 氨缓冲罐 前后馏份受槽 成品受槽 成品储罐 真空缓冲罐 真空罐 配碱罐

2.36m³ ф1200×1.8m 3m³ 0.375m³ 0.30m³ ф0.42×1m 0.375m³ 0.375m³ 8m³ ф600×800 ф1000×1200 1800L

3 1 1 1 2 2 2 2 1 2 3 1个

干燥 水洗 合成 合成 合成 合成 精馏 精馏 精馏 精馏 真空泵房 水洗

4.3.2 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

(1) 生产中使用原材料的物理性质

在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绝大部分都有火灾爆炸危险。各种原材料的火灾爆炸特性列于下表:[6]

表4-4 化工原料物理性质一览表 序 号 1 2 3 4 5

甲醇 液氨 二甲苯 N,N-二甲基苯胺 亚磷酸三甲

酯 名称

闪 点 ℃ 11 30 62.8 54

熔 点 ℃ -97.8 –77.7 -25.5 2.5 -78.0

沸 点 ℃ 64.8 -33.5 144.4 193.1 112

燃 点 ℃ 385 651 463 317

爆炸极限 (%) 5.5~44.0 15.7~27.4 1.0~7.0 1.0~7.0

中闪点易燃液体 易燃 高闪点易燃液体 高闪点易燃液体 高闪点易燃液体 备 注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的危险分析

(2) 生产车间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确定

表4-5 生产车间的各种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车间名称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

使用的危险物料以及副产品 甲醇、液氨、二甲苯、N,N-二甲基苯胺

火灾、爆炸危险性

甲类

(3) 储存以及辅助车间的火灾危险性的确定

表4-6 储存以及辅助车间的火灾危险性一览表 仓库名称 包装车间 成品库(棚) 配电室、控制室 水泵房

使用的危险物料以及副产品

亚磷酸三甲酯 亚磷酸三甲酯

火灾、爆炸危险性

乙类 乙类 戊类 戊类

4.3.3 其他有害因素

(1) 中毒危害

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三氯化磷属于Ⅱ级高度危害,车间最高允许浓度为0.5 mg/m3;甲醇、液氨、二甲苯均属于Ⅲ级中度危害,车间最高允许浓度分别为0.5 mg/m3、50 mg/m3、30 mg/m3和100mg/m3。在生产车间设置有通风装置,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工人操作中配有完善的个体防护[7]。

(2) 机械伤害

本项目涉及的机械设备主要是泵和搅拌装置等转动设备。作业人员有发生机械

伤害的可能性。

(3) 触电

生产供电系统绝缘不良、设备接地或接零不良以及个体防护不当也有可能造成触电伤害。触电伤害主要有电击和电伤。其中,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的组织和器官,引起人体功能以及组织损伤,破坏内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人体痉挛、窒息、直至危及人的生命。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某危险化学品有限公司的危险分析

(4) 高处坠落

本项目涉及到登高梯台(储罐的扶梯等),作业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造成高处

坠落伤害事故。

(5) 噪声

噪声的来源主要为泵和电机。作业人员可能受到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上。由于噪声的影响,可能导致操作人员的疲劳、烦恼、迟钝和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工作效率下降,严重时可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

(6) 灼烫伤害

在操作中,作业人员有受到灼烫伤害以及化学品灼伤的危险。

(7) 车辆伤害

生产原材料和产品采用汽车运输,作业人员有受到车辆伤害的危险。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本章中采用的安全分析方法主要有:(1)安全检查表法;(2)DOW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利用安全检查表法、DOW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对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的整套生产装置进行了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5.1 安全检查表法

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和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见下表。

表5-1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的安全检查表 序号 1 1-1 填写内容 检查项目 工艺装置内的布置 装置的控制室用防火墙与甲、乙A类设备的房间用防火墙隔开 高压、超高压有爆炸危险的反应设备,宜布置在防爆构筑物内 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门应向外开启,甲、乙类房间的安全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 设备的框架或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应符合要求 卸压装置 在不正常条件下,可能超压的设备应设置安全阀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高于设备的设计压力 可燃液体、气体设备的安全阀出口的连接应符合安全要求 甲、乙、丙类设备应有事故紧急排放装置,并符合安全要求 是 是 是 是 GB50160-92(1999年版)第4.4.1条 GB50160-92(1999年版)第4.4.2条 GB50160-92(1999年版)第4.4.4条 GB50160-92(1999年版)第4.4.6条 设备为常压设备 设备无需安全阀 满足要求 设备应有事故紧急排放装置 是 GB50160-92(1999年版)第4.2.19条 GB50160-92(1999年版)第4.2.26条 GB50160-92(1999年版)第4.2.31条 GB50160-92(1999年版)第4.2.32条 用防火墙隔开 车间开有大玻璃窗,满足泄压要求 车间只有1个疏散门 工作平台有两个通道 检查 结果 依据 实际 情况 1-2 是 1-3 否 1-4 是 2 2-1 2-2 2-3 2-4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序号 填写内容 检查项目 可燃气体的排放筒、放空管的高度应符合安全要求 有突然发生超压或发生分解爆炸危险物料的反应设备,如安全阀不符合要求时应装设爆破片等装置 其它要求 散发比空气重的甲类气体、有爆炸危险性粉尘的厂房应采用不发火地面 甲、乙A类的设备和管道应有惰性气体置换装置 在使用甲、乙A类气(液)体的装置内,宜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探头 装置内的电缆沟,应有防止可燃气体积聚或可燃液体进入沟内的措施,电缆沟通入控制室的墙洞处应填实、密封 检查 结果 依据 实际 情况 排放管高度未高出建筑物顶3.5m 装置为常压设备,无需安装安全阀和爆破片 2-5 否 GB50160-92(1999年版)第4.4.9条 2-6 是 GB50160-92(1999年版)第4.4.10条 3 3-1 是 GB50160-92(1999年版)第4.6.4条 GB50160-92(1999年版)第4.6.7条 GB50160-92(1999年版)第4.6.11条 车间地面为不发火地面 有氮气置换装置 车间无可燃气体报警探头 3-2 是 3-3 否 3-4 是 GB50160-92(1999年版)第4.6.15条 电缆埋地并采用沙土填实 4(1) 单元作业环境安全评价检查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有尘毒危害的场所应有排风净化装置、并完好 生产场所地面平整、坑、壕、池有可靠的防护护栏、盖板等 作业场所无垃圾、污油等污物;地面整洁,物料无洒落,无二次杨尘 安全标志、标牌完好 是 GB5083-1999 GB12801-91、GBZ1 -2002第5.1.14 GB5083-1999、GB12801-91、《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第4条 GB5083-1999 GB12801-91、GBZ1 -2002第5.1.4 GB5083-1999 GB12801-91 GB5083-1999 GB12801-91 GB5083-1999 GB12801-91 GB5083-1999 GB12801-91 车间内设有2个轴流通风机 地面平整、无坑、壕、池等 作业场所干净、清洁 安全标志、设备操作装置标牌完好 设备、管线、阀门、安全装置完好 报警装置完好可用 防爆灯具齐全、照度符合要求 是 是 是 设备装置、管线、阀门、安全装置等完整好用 场所的各种报警监控装置完整好用 场所、岗位照度符合要求 是 是 是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序号 填写内容 检查项目 检查 结果 依据 GB50034-92 实际 情况 4(2) 设备、设施间距和通道间距检查 4(2)-1 4(2)-2 4(2)-3 4(2)-4 4(3)-1 4(3)-2 4(3)-3 4(3)-4 设备之间的布置间距合理 设备与墙柱之间的距离合理 设备留有充分的操作空间 作业环境、人行通道和车行通道符合规定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工具摆放整齐、平稳 各种工具、专用工、夹具牢固,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各种原料、产品按规定摆放 原材料堆放高度符合要求 是 是 是 是 GB50160-92 第4.2.1条 GB12801-91 第5.7.1 GB12801-91 第5.7.1 《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第3条 间距合理 间距合理 有充足的操作空间 通道合理 4(3) 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检查 是 是 是 是 整齐、平稳 工具牢固 按规定摆放 堆放高度合理 《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第5条 4(4) 照明装置安全检查 4(4)-1 爆炸危险区域的配电、灯具、开关等应符合防爆要求 室内照明灯具距地面的高度不低于2.5m,室外灯具距地面高度不抵于3m,照明装置金属外壳应接地 工作照明以及行灯照明采用安全隔离变压器,使用安全灯具,电压符合要求 登高梯台安全检查 走台和平台应符合安全要求 防护护栏应符合安全要求 斜梯应符合安全要求 直梯应符合安全要求 消防器材配备安全检查 合理划分防火等级,标志明显 车间(岗位)消防器材配备品是 是 GB13495-92 GB16179-1996 GB50160-92(1999年生产车间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 配有干粉灭火是 是 是 是 GB4053.4-83 Gb4053.3-93 GB4053.2-93 GB4053.1-93 满足规范要求 满足规范要求 满足规范要求 满足规范要求 是 GB50058-92 配电、灯具、开关等符合整体防爆要求 灯具高度满足要求。 4(4)-2 是 GB/T50033-2001 GB50034-92、《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第18条 《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第44条 4(4)-3 5 5-1 5-2 5-3 5-4 6 6-1 6-2 是 使用安全灯具,电压符合要求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序号 填写内容 检查项目 种合理,数量充足 检查 结果 依据 版)第7.7.1~7.7.3 实际 情况 器、泡沫灭火器 办公室有火灾报警电话 6-3 工艺装置的控制室应设火灾报警专用电话 多层厂房或单层厂房长度大于30m时应设置消火栓,现场固定消防设施配备合理,完整好用 是 GB50160-92(1999年版)第7.8.2条 GB50160-92(1999年版)第7.11.2条 6-4 否 无消火栓 7 7-1 7-2 有毒车间(岗位)防毒设施安全检查 有通风净化装置 车间内盛装毒物容器有标牌 配备有足够的防毒面具救护器材存放在玻璃柜内,并有醒目标记 有腐蚀性材料或能经皮肤吸收的毒物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洗眼、喷淋等冲洗装置 有毒车间应有急救箱,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箱内的药品和器材 是 是 GBZ1-2002第5.1节 《工作场所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规定》第13条 《工作场所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规定》第1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止法》第23条 装有轴流通风机 化学品容器均有标牌 应急救援柜内有充足的救护器材 7-3 是 7-4 是 《工作场所使用危险化有洗眼、喷淋等学品的规定》第17条、冲洗装置 GBZ1第6.3.2条 《工作场所使用危险化车间内有急救学品的规定》第17条、箱、有应急救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器材 病防止法》第25条 GB11651-8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止法》第20条 GB50160-92(1999年版)第8.2.1条 GB50057-94(2000年版)第3.2.1条 GB50074-200214.3.10条 第工人的劳动用具符合要求 7-5 是 7-6 8 工人应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 防雷、防静电接地安全检查 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防静电接地电阻小于30Ω 防直击雷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 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每根引是 8-1 是 建筑物有避雷网和引下线 8-2 否 无检测报告 8-3 是 GB50057-94(2000年版)第3.3.1条 GB50057-94(2000年版)第3.3.3条~第3.3.4条 建筑采用避雷网(带) 引下线沿建筑物对称布置,间距小于18m 8-4 是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序号 填写内容 检查项目 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应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 低压电线(缆)应改换成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人 定期检查,有系统的检测记录,保证接地处于完好状态 检查 结果 依据 实际 情况 8-5 是 GB50057-94(2000年版)第3.3.7条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上 低压配电采用埋地电缆 无检测记录 8-6 8-7 是 否 GB50057-94(2000年版)第3.3.9条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15条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第16条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第17条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第19条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第22条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第25条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第18条 9 9-1 车间用小型起重设备 ( 该车间无起重设备 ) 有使用许可证或者安全认可证 9-2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的管理制度 作业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才能作业 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 在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须符合防爆安全技术要求。 安全装置、附件应定期检修,保证运行可靠 9-3 9-4 9-5 9-6 5.2 DOW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

美国DOW化学公司1964年公布了第一版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至今已经进行了六次修改,提出了第七版。DOW化学公司的危险指数评价法综合考虑了影响事故频度与后果的危险因素,给它们赋值后进行计算,得到表征总危险度的指数。在分析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的状况。

DOW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已被化学工业和石化工业公认为最主要的危险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指数评价法,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企业的安全评价中。

DOW化学公司的评价的目的是:真实的量化潜在的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损失;确定能引起事故和使事故扩大的装置;使人们了解装置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生产中具有较大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工序是:酯化工序。对这个工序的火灾爆炸指数进行计算,以确定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

5.2.1 DOW化学评价程序

选取工艺单元 计算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1×C2×C3 C=C确定物质系数 计算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计算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确定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F1×F2 确定火灾爆炸指数F﹠EI 确定暴露面积 确定暴露区域内财产的更换价值 确定基本的MPPD 确定危害系数 确定实际的MPPD 确定MPDO 图5-1 DOW化学评价程序

【3]

确定BI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5.2.2 对亚磷酸三甲酯工段进行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

一套生产装置包括许多工艺单元,但计算火灾、爆炸指数时,只评价那些从损失预防角度来看影响比较大的工艺单元,这些单元可称评价单元。工艺单元的划分要根据设备间的逻辑关系,如对亚磷酸三甲酯生产工艺来说分为制气工序,合成工序,精馏工序等。整个工艺区域不设防火墙,可制视为一个单元。

选择评价单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潜在化学能(物质系数); 2)工艺单元中危险物质的数量; 3)资金密度(每平方米美元数); 4)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

5)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历史资料; 6)对装置操作起关键作用的单元;

在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过程中对装置起关键作用的单元为合成工序,工序中的危险物质为甲醇。因此选该工艺单元为评价单元。

(1) 物质系数(MF)的确定

在火灾、爆炸指数的计算和其他危险评价时,物质系数(MF)是最基础的数值,它是表达物质由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爆炸中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征。物质系数根据由美国消防协会规定的物质可燃性Nf和化学活性(或不稳定性)Nr查表求得,也可以直接查表,本文中对甲醇物质系数直接由表查得如表5-2所示:

表5-2 物质系数表 危险物质 甲醇

物质系数MF

16

燃烧热HC/10Btu.lb

38.3x10

33

-1

健康危险NH

1

(2) 危险系数的确定

① 计算一般工艺危险系数 基本系数:取值1.00。

A 放热化学反应:合成工序的反应为酯化反应,该项本文取0.50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B 吸热化学反应:该项本文不涉及取值0.00。 C 物料处理与运输:该项本文不涉及取值0.00。

D 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该厂合成工段产生的氨气直接输送走,

不在厂区内进行处理,但是产生氨气的单元为室内,因此系数取 0.25。

E 通道:车间都设有单车道不小5m,双车道不小于8m的紧急救援

车辆的通道,且四周交通十分便利,故取值0.00。

F 排放和泄漏控制:反应结束后得到的物料经过水洗釜水洗后,由泵输送到分层釜分层,得到的粗酯母液,通过管道放到粗酯储罐中,故取值 0.50。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F1=基本系数+A+B+C+D+E +F =1.00+0.50+0.25+0.50 =2.25

② 特殊工艺危险系数

A 毒害物质: 亚磷酸三甲酯工艺过程产生甲醇其健康危害指数

Nh=1,取值为0.2Nh,即0.20。

B 负压(<66.5kpa):为了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中和氢气混合达到爆炸

极限而引起爆炸,装置必须保证正压,取值0.00。

C 易燃范围内及接近易燃范围的操作:过程失常或吹扫故障取值0.30。 D 粉尘爆炸:该项不涉及,取值0.00。 E 释放压力:该项本文不涉及取值0.00。

F 低温:该项考虑的是装置的材质问题。主要考虑炭钢或其他金属

在其延展或脆化转变温度以下时可能存在的脆性问题。如果材质 适用于最低可能的操作温度则不用给系数。此处不用给系数。 G 易燃及不稳定物资的能量:甲醇的燃烧热为Hc=38.3x×103Btu.lb-1

经过单位转换Hc=38.3103×105J/mol=38.3×103×108J/kg lgY=0.17179+0.42988lgX-0.3724(lgX)2+0.17712(lgX)3

-0.029984(lgX)4 Y=0.10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H 腐蚀与磨蚀:该工艺设备经氨气等长期作用,取值0.20。

I 泄漏接头和填料:该工艺单元中密闭性良好,但是氨气具有腐蚀性,

故取值0.40。

J 使用明火设备:氯碱工艺区域内禁止使用明火设备故取值0.00。 K 热油热交换系统:该项不涉及,取值0.00。 L 转动设备:该项取值0.50。 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F2=基本系数+A+B+C+D +E+F+G+H+I+J+K+L =1.00+0.20+0.30+0.10+0.20+0.40+0.50 =2.70

③确定单元危险系数

单元危险系数(F3)等于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F3=F1×F2 =2.25×2.70 =6.075

(3) 计算火灾、爆炸指数(F&EI) 评价过程中运用甲醇值进行计算F&EI F&EI=MF×F3

F&EI=16×6.075=97.2 对照F&EI危险等级表:

表5-3 F&EI危险等级表

F&EI值 1~60

61~96 97~127 128~158 >159

等级 最轻 较轻 中等 很大 非常大

对照F&EI危险等级表,此火灾爆炸危害等级甲醇属于中等级的。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4) 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C1

a 应急电源:生产车间都设有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取值0.98。

b 冷却设置:所有设备都在自然天气状况下操作,没有专门的冷却设备,因此取值0.98。

c 抑爆装置:合成工艺中甲醇,如果甲醇蒸汽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就会爆炸,因此要有抑爆装置。取值0.98。

d 紧急切断装置:氯碱车间都设有紧急切断装置,取值0.98。 e 计算机控制:该厂的工艺设备都采用计算机控制,取值1.00。 f 惰气保护:不涉及取值1.00。

g 操作规程/程序:甲醇车间在管理、操作等方面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操作规程,取值0.95。

h 化学活泼性物质检查:按大纲进行检查,因此取值1.00。 I 其他工艺危险分析:取值0.98。 C1值=a×b×c×d×e×f×g×h×i

=0.98×0.98×0.98×0.98×1.00×1.00×0.95×1.00×0.98 =0.8587

(5) 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

a 遥控阀:单元有遥控的切断阀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将贮罐,容器隔离,取值1.00。

b 卸料/排空装置(备用泄漏装置):取值0.98。 c 排放系统:取值0.97。 d 连锁装置:取值0.98。 C2值=a×b×c×d =1.00×0.98×0.97×0.98 =0.9316

(6) 防火措施安全补偿系统C3

a 泄漏控制装置:设有可燃气体检测器检测合成工艺泄漏的甲醇,取值

1.00。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b 结构钢:不涉及取值0.98。

c 消防水供应系统:有独立的消防水池和供水系统,取值0.97。 d 特殊灭火系统:必备的灭火器材有泡沫离心泵(消防泵房)水泵等,

取值0.91。

e 洒水灭火系统:取值1.00。 f 水幕:取值1.00。 g 泡沫灭火器:取值0.97。

h 手提式灭火器材/喷水枪:取值0.98。 i 电缆保护:取值0.94。

C3值=a×b×c×d×e×f×g×h×i

=1.00×0.98×0.97×1.00×1.00×1.00×0.97×0.98×0.94 =0.8494

安全补偿系数C C值=C1×C2×C3

=0.8587×0.9316×0.8494 =0.6794

用火灾爆炸指数乘以0.6794即可求出暴露半径(英尺) 即R=F&EI×0.6794 1英尺=0.3048m

R=97.2×0.6794×0.3048=20.13m 暴露面积:

S=∏R2=3.14×20.132=1272m2

5.2.3 火灾爆炸指数(F&EI)计算表

表5-4 火灾爆炸指数(F&EI)计算表 位置: 生产车间:亚磷酸三甲酯 工艺单元:合成 确定MF的物质:甲醇 MF=16 危险系数范围 1.00 采用的危险系数 1.00 工艺设备中的物料: 甲醇 操作中的状态:正常运行状态 一、一般工艺危险 基本系数 物质系数(当单元的温度超过60℃)应注明 温度为30℃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1 放热化学反应 2 吸热反应 3 物料的处理和输送 4 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 5 通道 6 排放或泄漏控制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二、特殊工艺危险 基本系数 1 毒性物质 2 负压(<500mmHg) 3 易燃范围内以及接近易燃范围的操作 惰性化—— 未惰性化 (1)罐装易燃液体 (2)过程失常或吹扫故障 (3)一直在燃烧范围 4 粉尘爆炸 5 压力 操作压力 MPa 释放压力 6 低温 7 易燃以及不稳定物质的重量 物质重量 150Kg 物质燃烧 38.3x103BTU/lb (1)工艺中的液体和气体 (2)储存中的液体和气体 (3)储存中的可燃固体及工艺中的粉尘 8 腐蚀与磨损 9 泄漏、接头和填料 10 使用明火设备 11 热油热交换设备 12 转动设备 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F1XF2) 火灾爆炸指数F&EI(MFXF3)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1 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C1) 项 目 (1)应急电源 (2)冷却装置 (3)抑爆装置 (4)紧急切断装置 0.30~1.25 0.20~0.40 0.25~1.05 0.25~0.90 0.20~0.35 0.25~0.35 1.00 0.20~0.80 0.50 0.50 0.30 0.80 0.25~2.00 常压 0.20~0.30 0.50 0.25 0.50 2.25 1.00 0.20 0.30 0.10~0.75 0.10~1.50 0.15~1.15 0.50 0.10 0.20 0.40 0.50 2.70 6.075 97.2 补偿系数范围 0.98 0.97~0.98 0.84~0.98 0.96~0.99 采用的补偿系数 0.98 0.98 0.98 0.98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5)计算机控制 (6)惰性气体保护 (7)操作规程 (8)化学活性物质检查 (9)其他工艺危险分析 2 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 项 目 (1)遥控阀 (2)卸料/排空装置 (3)排放系数 (4)联锁装置 3 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 项 目 (1)泄漏检测装置 (2)钢质结构 (3)消防水供应系统 (4)特殊灭火系统 (5)洒水灭火系统 (6)水幕 (7)泡沫灭火系统 (8)手提式灭火系统 (9)电缆保护 0.93~0.99 0.94~0.96 0.91~0.99 0.91~0.98 0.91~0.98 C1=0.8587 补偿系数范围 0.96~0.98 0.96~0.98 0.91~0.97 0.98 C2=0.9316 补偿系数范围 0.94~0.98 0.95~0.98 0.94~0.97 0.91 0.74~0.97 0.97~0.98 0.92~0.97 0.93~0.98 0.94~0.98 C3=0.8494 CC1C2C30.6794 1.00 1.00 0.95 1.00 0.98 采用的补偿系数 1.00 0.98 0.97 0.98 采用的补偿系数 1.00 0.98 0.97 1.00 1.00 1.00 0.97 0.98 0.94 表5-5 工艺单元危险分析汇总 序号 1 2 3 4 5 危险等级 暴露区域半径 暴露区域面积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内容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工艺单元 97.2 中等 20.13m 1272㎡ 0.6794 表5-6 生产单元危险分析汇总 地区/国家:中国 位置:沈阳 评价人: 王 乐 工艺单元 主要物质 CH3OH 部门:化工 生产单元:合成车间 日期: 2008-6-2 物质 系数 16 场所:某化工集团 操作类型 火灾爆炸 指数F﹠EI 97.2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安全现状评价

5.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根据厂区的实际情况可以总结为

亚磷酸三甲酯合成工序单元 D=L·E·C=3×1×3=9 险性分值: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 安全现状评价结果

第六章 安全现状评价结果

6.1 存在的事故隐患

针对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的现状,采用对照标准及规范的评价方法对其安全对策、措施进行评价,存在以下事故隐患。 1、变电所与厂房的防火间距不符合规范

变电所与亚磷酸三甲酯厂房的距离为14m,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第3.3.10条“室外变、配电站与甲、乙类厂房防火间距为25m”的要求。

2、安全疏散口不符合规范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只有一个安全疏散口。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第3.5.1条“厂房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及《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第4.2.31条“甲类房间的安全疏散口不应少于2个”的规定。

3、防火墙不符合规范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与氨制冷压缩机房之间的防火墙上有洞口,使防火墙不能完全密封,不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第4.2.22条的规定。

4、无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未设可燃气体报警器,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第10.3.2条“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漏报警装置”的规定。 5、储罐区防火堤不附合规范

储罐区的防火堤上有裂缝,防火堤内未设人行台阶,不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第5.2.16条“防火堤应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且不应渗漏”; “应在防火堤的不同方位上设置两个以上人行台阶或坡道”的规定。 6、缺少部分相关证书、检测报告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 安全现状评价结果

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缺少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 7、放空管设置不符合规范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可燃气体排气筒、放空管未高出建筑物顶3.5m,不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第4.4.9条“可燃气体排气筒、放空管未高出建筑物顶3.5m”的规定。 8、储罐进料不符合规范

储罐区的储罐由罐体上部进料,但进料管不能深入到储罐内部,不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第5.2.16条“储罐的进料管,应从储罐体下部接入;若必须从上部接入,应延伸至距罐底200mm处”的规定。 9、储罐区与建筑物防火距离不符合规范

储罐区距生产车间距离为5m,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第4.4.2条“甲、乙类储罐区与甲类厂房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的规定。 10、无室内消防给水设施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及库房无消火栓,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第8.4.1条“厂房、库房应设室内消防给水”的规定。 11、氨制冷压缩机房电机、配电设施不符合防爆要求

氨制冷压缩机房的两套液氨制冷压缩机的电机及其配电设施都不防爆,不符合安全要求。[9]

6.2 对策措施和建议

6.2.1 整改措施

1、拆迁变电所

变电所与亚磷酸三甲酯厂房的距离为14m,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第3.3.10条的规定,应拆迁变电所,使其与亚磷酸三甲酯厂房的防火距离大于25m。 2、增加安全疏散出口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只有一个安全疏散口。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第4.2.31条规定,应将车间的安全疏散增加至2个。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 安全现状评价结果

3、密封防火墙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与氨制冷压缩机房之间的防火墙上有洞口,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第4.2.22条的规定,应将防火墙上的洞口用非燃烧材料密封。[9] 4、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没有可燃气体报警器。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第10.3.2条的规定,生产车间应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 5、修补防火堤

储罐区的防火堤上有裂缝;防火堤内未设人行台阶。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第5.2.16条的规定,应修补防火堤,使其不渗漏”;在防火堤的不同方位上设置两个以上人行台阶或坡道”。 6、提供相关证书、检测报告

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须提供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 7、加高放空管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可燃气体放空管在建筑物的屋檐下。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第4.4.9条的规定,应加高可燃气体放空管,使其高出建筑物顶3.5m。 8、更改进料装置

储罐区的储罐由罐体上部进料,但进料管不能深入到储罐内部。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第5.2.16条的规定,应更改进料装置,使进料管应能延伸至距罐底200mm处。 9、拆迁储罐区

储罐区距生产车间距离为5m,应拆迁储罐区,使其与车间及其他建筑物防火距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表4.4.2的规定。 10、设置室内消防给水设施

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及库房无消火栓,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第8.4.1条“厂房、库房应设室内消防给水”的规定。 11、安装报警、排风装置

氨制冷压缩机房的两套液氨制冷压缩机的电机及其配电设施都不防爆,不符合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 安全现状评价结果

安全要求,应改为防爆电机和防爆配电设施。

6.2.2 修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建议

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已编制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但预案不尽完善,建议厂家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有关要求对其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6.3 安全评价结论

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危化字[2004]127号)及其它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和法规,对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整改计划完成后,沈阳某化学有限公司生产条件符合安全要求。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 安全现状评价结果

致 谢

本文是在杨建春老师的精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完成的。在论文研究的各个阶段,我都得到了他富有启发性的悉心指导。他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给与我关心和帮助,他为我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并在思想方法和学术观点上谆谆教导,为我能在研究的领域取得一些成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杨建春老师为我的学习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并为我提供了许多学以致用的机会和良好的学习条件,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培养了我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我敢于面对困难、遇到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得我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了实际中去,让理论知识得到了实际的支持,更加融会于自身,而且在对安全分析的认识上我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衷心地感谢建春老师在我找工作期间给与我的极大帮助和支持。最后要感谢同寝的室友,在论文期间给予我的热情帮助。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于群利.联合国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分类综述[J].化工标准·计量·质量,2004,24(5):70-81.

[2]于群利.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国际规章介绍[J].化工标准·计量·质量,2004,24(7):46-48.

[3]《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刘铁民、张兴凯、刘功智,2005.4 [4] 陈宝智。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10 [5] 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S]. [6] 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S].

[7]高贫,刘大斌,倪欧琪,等.危险化学品管理现状及其分类的一般程序[J].爆破器材,2004,33(1):116-120.

[8]国家质检总局危险品中心实验室.我国GHS的研究与进展[J].化工标准·计量·质量,2005,25(5):9-17.

[9]国家安全规程标准,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J]劳人护[1987]36号 [10] United Nations.Recommendations on the Transport of Dangerous Goods. Model Regulations[S]. New York and Geneva:UN, 2003.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附 录

附 录

On the safety assessment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security assessment in all walks of life in China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promote, the use of safety evaluation can overcome the traditional shortcomings in safety management, can advance to asses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accident, which people can take a series of practical measures to The accident to minimize the possibilit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system is the safety of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standards by contrast, the state security system that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the accident. In the projecti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at risk, that risk does not exceed the acceptable level of risk, the system is safe. This \"acceptable level of risk,\" the whole of society must be recognized that the risk of system should allow the community to a dangerous level. \"Social standards allow dangerous\" depends on the country'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many security experts are studying the issue. The ideal safety evaluation, including the risk of confirmed and two aspects of risk evalu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the scope of permission, here is what allowed dangerous social standards.

A security assessment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Safety Evaluation, also known as risk assessment, refers to a specific functions inherent in the system of work or the potential danger and by the severity of th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and to the established index, the probability of a class or quantitativ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quantitative decision to take preventive or protective measures. The aim is to achieve - machines - the safe op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systems. Safety Evaluation of change in the past to use their experience and instincts to address the problem defects, and gradually implemented to prevent accidents as the center of modern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the feasibility study demonstrated the safety, security design, the abil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 security assessment The security system, and so close together, thus to prevent accidents, to develop safety measures and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purposes. 2 security evaluation methods

Safety Evaluation of many types, the wider application of the main score, check lists,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probability.

(1) score: i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selected targets of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project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each project are set to a score of the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evaluation by the evaluators to various projects score, then the operator must seek To the total score.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total score on the risk classification system work and decided to take to the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U.S. Dow Chemical Company of fire, explosion index, the British chemical company Dili Mongolia, Germany and France, Japan and the six stages of th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egree classification of dangerous chemical plants, and so are these.

(2) inspection table: the light of experience or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附 录

evaluation of the project itself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potential dangers together, Liecheng check the list of projects,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itemized list of 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As the law is to use their experience to analyze and assess the qualitative methods, often combined with the same score, according to the total assessed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safety. Machinery such as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promulgated the \"machinery plant safety evaluation standards,\" the official application of our country is the first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security methods.

(3) probability method: The method is to predic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accident analysis with the actual probability of accidents combined.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system failure rate and the rate of errors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of incidents system, and then with the established target, is expe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afety requirements, or the value of probability for a number of levels, as the system Safety Evaluation and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afety measures. Evaluation of probability, mainly through the system for possible incidents of accident or incident tree tree analysis, mathematical model, selected the objective function, and then solved. The United State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of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safety evaluation of this method is that the successful examples.

(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e object i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quest, a number of different types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s combined to enable a more complete evaluation.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use of the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 because it is in all industry sector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developed, the focus, greater limitations, and complex approach, relatively cumbersome procedures, needs Large number of basic data. These data in the current technical conditions are often difficult to obtain, can not guarantee that select the appropriate data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rrect data relations. In addi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needs a lot of manpower,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which in normal circumstances the conditions are often not allowed, i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is regard on the basis of the subject. Work on a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first of all through the system safety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or to its inherent potential dangers, according to safety standards and then conduct a risk grade, then take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event or eliminate the risk,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 usually follow Procedures.

a dangerous identified: the identification system to be in a dangerous nature, type, scope and conditions occurred.

b risk of detection and analysis: that is, through certain means of analysis and to identify hazards, including the inherent and potential risks, an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risk of transforming generation.

c quantitative risk: the risk that the evaluation of projects through quantitative treatment, the probability of its occurrence and the degree of risk.

d dangerous treatment: is the elimination of risk taken by the technical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 tak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evaluation methods, 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rating, and then with the safety indicators are compar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reached.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附 录

(5)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methods:

a security system to ensure that the basic conditions: the promulgation of norms, standards for the security of the system the most basic criteria for judging.

b system to ensure safe operation of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can be used to seriously consider the forecast means and technical facilities, according to amend a number of items (basic conditions). When the system in use in technical standards can not determine the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a judge or on the basis of a repair to technical standards. c traits prediction method: This is used to demonstrate whether or not to meet b (technical standards) requirements of the forecasting methods.

d on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engineering methods of testing methods,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the database.

Select the appropriat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certain procedures of a system of work safety evaluation is to ensure that accurate results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3 safety evaluation to be aware of the problem

(1)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igest and absorb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ture evaluation methods, summarized its common, through research rose to a high degree of theory. It should not be blindly pursuing innovative methods. Because the new methods of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need for a considerable period of time to verify, its effect will have a very difficult judgement in a short time out.

(2)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the security of the project design stage of evaluation. Through the stages of the safety assessment, early detection of defective design, be amended to ensure that 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work system to \"nature of security.\"

(3) evaluation of work, they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relationship with the element. Each element of the best and can not guarantee that the overall portfolio after the optimal, because the overall effect does not mean that all functional element of the algebra and functional effect, the system should therefore be to the concept of group to evaluate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yuan settings.

(4) should strengthen basic data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The only guarantee that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data, can we ensure tha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quantitative Otherwise, no matter how advanced method of evaluation,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reveal the real danger of the system size.

(5),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goo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limits. Only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not enough to ultimately solve the problem, and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proportion, and sometimes it will cause difficulties in the use of evaluation methods. Therefore, the evalu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different targets, goo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work.

(6)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afety standards, should be a good grasp of its size. Too high, would cause too much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nput, and the results may not be very good; too low, it may cause danger to the emergence of community opposition. It should be good to study social work system to a recognized level of safety standards.

(7) of a single evaluation method is often against a particular context, difficult to fully reveal the whole system.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a variety of evaluation methods,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附 录

can do complement each other.[10]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附 录

浅谈安全评价的方法

近年来安全评价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广,运用安全评价可克服传统的安全管理的缺陷,能预先评估出事故发生的可能,人们据此可以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以期达到预防各种事故的目的。

安全评价就是对系统安全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通过与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得出系统安全状态的客观评价,以达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目的。

在预测、评价系统危险性时,认为危险性不超过可接受的危险水平时,系统就是安全的。这种“可接受的危险水平”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公认,即系统的危险性应达到社会允许的危险水平。“社会允许危险标准”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状况,许多安全专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理想的安全评价,包括危险性确认和危险性评价两个方面,而危险性评价中的允许范围,就是这里所说的社会允许危险标准。

1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安全评价,也称为风险评价,是指对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工作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严重程度所进行的分析与评估,并以既定指数、等级或概率值作出定量的表示,最后根据定量值的大小决定采取预防或防护对策。其目的是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运行。安全评价改变了以往凭经验和直觉处理问题的弊端,逐步实行以预防事故为中心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把可行性研究中的安全论证、安全设计、系统防灾能力的科学评估以及建立系统安全的保障体系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制定安全对策和加强安全管理的目的。

2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种类很多,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有评分法、检查表法、概率法和综合法。

评分法: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选定评价项目,每个评价项目均订出评价的分值范围,在此基础上由评价者给各个评价项目评分,然后通过一定的运算求出总分值。根据总分值的大小对工作系统进行危险分级并决定采取何种预防与防护措施。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帝化学公司蒙德法,日本六阶段法以及化工部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等均属此类。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附 录

检查表法:根据经验或系统分析的结果,把评价项目自身及周围环境的潜在危险集中起来,列成检查项目清单,评价时依据清单逐项检查和评定。由于该法主要是凭经验进行分析和评定的定性方法,所以经常同评分法结合应用,根据评定的总分来确定安全的程度。如国家机械委颁布的“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是我们国家正式应用的第一个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

概率法:该方法是把预测事故后果的分析同实际事故发生概率结合起来。根据系统各组成要素的故障率及失误率,确定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然后同既定的目标值比较,判明其是否达到预期的安全要求,或者将概率值划分为若干个等级,作为对系统安全性评定及制定安全措施的依据。应用概率法评价,主要通过对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或事件树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选定目标函数,然后求解。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对核电站安全性评价即是此法的成功实例。

综合评价法:是根据评价对象的要求,将一些不同种类及不同适用范围的方法组合起来,以使评价更加完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由于是在各行业部门根据各国的特殊情况要求下发展起来的,各有所侧重,局限性较大,而且方法复杂,工作程序比较繁琐,需要大量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往往难以获得,不能保证选取恰当的数据以及建立正确的数据关系。此外,从事该项评价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条件不允许,故应该加强对这方面基础课题的研究。对一个工作系统进行安全评价,首先应通过系统安全分析,辩识出其固有或潜在危险,然后根据安全标准进行危险分级,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或消除危险,因此安全评价方法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 a危险的确定:即辩识出系统中可能出现危险的性质、种类、范围以及发生条件。 b危险的检测与分析:即通过一定的手段测定、分析和判明危险,包括固有的和潜在的危险,以及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生成的危险。

c危险的定量化:即把危险的评价项目通过定量化处理,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危险程度。

d危险的处理:即为消除危险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e综合评价:采取系统分析评价方法,进行概率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等级评定,然后同现定的安全指标比较,以求判明所达水平。 安全评价的工程学方法: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附 录

a确保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条件:以颁布的规范、标准为系统安全性的最基本的判断标准。

b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标准:认真考虑可以利用的预测手段和技术设施,按数量修改a项(基本条件)。当系统中出现用技术标准无法判定的技术时,可根 据a来判定,或根据a来修补技术标准。

c性状预测方法:这是用于证明是否满足b(技术标准)要求的预测方法。 d关于安全评价的工程学方法的试验方法、标准测定方法和数据库。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某一工作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是保证获得准确结果的基本条件。

3安全评价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消化吸收国内外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归纳总结其共性,通过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而不应该一味地追求方法创新。因为新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验证,其效果的好坏很难在短时间内评判出来。

应注意加强项目设计阶段的安全评价工作。通过对该阶段的安全评价,可以早期发现设计缺陷,从而加以修正,以保证建成后的工作系统达到“本质安全”。 评价工作中要十分注意整体与组元的关系。各个组元的最优,并不能保证组合后整体的最优,因为整体功能效果并不等于各个组元功能效果的代数和,因此应以系统的观念来评价组元设置的合理性。

应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与研究。只有保证基础数据的全面与准确,才能保证定量化的实际意义,否则,无论评价方法如何先进,也难以真实地揭示系统危险的大小。要掌握好定性与定量的界限。

只进行定性分析,不足以最终解决问题,而过度地追求评价中定量化的比重,有时反而会造成评价方法的使用困难。故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做好定性与定量的分配工作。

安全标准的制定十分重要,应把握好其度的大小。过高,则会造成过多财力、物力的投入,且效果未必很好;过低,则可能造成危险的出现,引起社会的反对。故应很好地研究社会对某一工作系统安全标准的认可程度。

单一的评价方法往往是针对某一特定方面,难以完全揭示整个系统的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估,可以做到相互补充。

1

沈阳化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附 录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