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学习 预设 教 学 1.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问题与活动 规则与 评价 (学习)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目 标 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3.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复习提问: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 、 、 、 、 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装 订 新课 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结果不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怎样得出同样的结果呢? 知识点一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12页内容,然后填空 1.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基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基准量进行比较。 这个基准,就是国际单位制。 2.1888年,国际上制作了“米原器”作为一米的基准,1960年,规定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 3. 常用单位有千米(Km)、______(dm)、_______(cm)、_______(mm)、_________(μm)、 (nm)。 1km= m 1dm= m 1cm= m 1mm= m 1μm= m 1nm= m 4.读图1-2-5,了解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形成感性认识。 [及时练习1.单位换算: 70Km= mm 90nm= m 2.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知识点二 :实验: 测量长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2页内容及图1-2-6,完成下列填空。 1.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_________,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的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五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1
线
最大示数叫_______。 2.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 3. 观察 拿出刻度尺,仔细观察,举手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2)放,使用时,尺要沿所测长度,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 甲 乙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 丁 (3) 读,即读数,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如图所示),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 cm。 2
5.实验探究 测量教科书长度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 。 (2)误差和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人为因素操作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 的。减小误差的主要方法是 。 (3)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填入课本P12页表中 6.活动:测量身高和腰围 和同位用三角板、盒尺相互测量身高、腰围。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课本P14页表中 [及时练习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 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3.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盘点收获 绘制思维导图 达标1.将下列单位换算成基本单位。 要求: 独立完3
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多种多样 用不同颜色的笔等。 检测 (1)5000μm =_______m (2)0.015km =_______m
(3)400cm =_______m (4)50mm =_______m 2.位同学测量了两物体的长度,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填上: 小明的身高为1.60_____;一层楼高为30____; 成。积极动脑, 3.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勿忘草花瓣的花粉,其颗粒直径只有0.006mm,合 做完后, μm,是迄今发现的直径最小的花粉粒之一。 4.测量长度时,决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 A.刻度尺的测量长度 B.测量者的意愿 C.测量的要求 D.刻度尺的分度值 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5.如图 ,四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是( ) 介绍自己 6.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同样受热情的情况下,铜件比铁件胀得要 多些,如果直尺是用钢材做的,要去测量一个铜件的长度,那么夏天测量值 与冬天测量值相比,夏天测的值要(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有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 8.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根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长度,甲尺的读数是 ,乙尺的读数是 ,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 。 9.关于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值后面写明所用单位。 B.测量中的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 C.计算平均值时,小数点后的位数越多越好。 D.读测量值时,因为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是不准确的,所以记录时可以不要。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2节内容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 设计人: 审核人:
4
的解题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
学习 预设 教 学 (学习)目 标 复习提问: 问题与活动 1.知道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2.学会使用停表测时间, 规则 与评价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 2.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① ;② ;③ 的位置以及是否磨损。 导入3.刻度尺的使用 :① ;② ;③ ;④ 。 新课 4.误差是_________与 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______,只能_______,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使用停表测时间。 知识点一:实验:测量时间 1.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 其它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 ( )、 ( ), 单位换算是1h = min = s。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 3.观察:认识停表 (1)使用停表先认清 和 , 自主(2)实验室机械停表的外形如图所示,A为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五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5
学习 按钮,B为 按钮.第一次按下 合作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 时表针停止转动,这时开始 ,最探究 后按下B时表针弹回 . 简称:一按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4.活动:测量心率 用停表测量你的心率,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课本P15页表中 5.从沙漏到原子钟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页《从沙漏到原子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测量时间的
[及时练习]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2.1h = s 知识点二:拓展:测量长度的一些特殊方法 1. 累积法 例: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器材:铅笔、刻度尺、细铜丝 (废旧电线、电话线均可) 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所绕铜丝直径的总长是_______ ,铜丝的圈数是______,铜丝的直径等于_______。 2. 平移法 例:测量硬币的直径 器材:两个三角板,刻度尺、硬币 方法:如图 两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在刻度尺上所对的读数值之差,就是硬币的直径。 图中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硬币的直径是 cm. 3. 替代法 例: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器材:刻度尺、细线、 地图 方法: 4.轮转法 例: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 器材:刻度尺、细线、铁环 方法: 6
盘点收获 绘制思维导图 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1.西集中学八年级学生进行30 m跑训练,用机械停表记录成绩,如图,这个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2.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要的时间是16 。 达标(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要求: 独立完成。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检测 3.如何测量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2节内容
7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1) 设计人:李广山 合作人:樊秋莲 吕玲艳 审核人: 学习 预设 教 学 1.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问题与活动 规则与 评价 (学习)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目 标 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3.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复习提问: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评估、 合作交流 。 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装 订 新课 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结果不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怎样得出同样的结果呢? 知识点一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12页内容,然后填空 1.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基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基准量进行比较。 这个基准,就是国际单位制。 2.1888年,国际上制作了“米原器”作为一米的基准,1960年,规定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 3.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μm)、 纳米 (nm)。 1km= 10 m 1dm= 10 m 1cm= 10 m 1mm= 10 m 1μm= 10 m 1nm= 10 m 4.读图1-2-5,了解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形成感性认识。 [及时练习1.单位换算: 70Km= 7×102.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C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知识点二 :实验: 测量长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2页内容及图1-2-6,完成下列填空。 7 -3-6-93-1-2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五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8 线 mm 90nm= 9×10m 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8
1.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 分度值 ,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的最大示数叫 量程 。 2.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3. 观察 拿出刻度尺,仔细观察,举手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左端 是否磨损? 没有 (2)它的量程是多少? 0一20cm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1mm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2)放,使用时,尺要沿所测长度,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 价激励 甲 乙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 丁 (3)读,即读数,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如图所示),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9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 2.77 cm。 5.实验探究 测量教科书长度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 误差 。 (2)误差和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人为因素操作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 不能消灭 的。减小误差的主要方法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3)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填入课本P12页表中 6.活动:测量身高和腰围 和同位用三角板、盒尺相互测量身高、腰围。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课本P14页表中 [及时练习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A 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B 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 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3.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B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盘点 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多种多样 用不同颜色的笔等。 收获 绘制思维 导图 10
1.将下列单位换算成基本单位。 (1)5000μm = 5×10-3 要求: 独立完成。积极动脑, 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m (2)0.015km = 15 m (3)400cm = 4 m (4)50mm = 0.05 m 2.位同学测量了两物体的长度,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填上: 小明的身高为1.60 m ;一层楼高为30 dm ; 3.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勿忘草花瓣的花粉,其颗粒直径只有0.006mm, 合 6 μm,是迄今发现的直径最小的花粉粒之一。 4.测量长度时,决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D ) A.刻度尺的测量长度 B.测量者的意愿 C.测量的要求 D.刻度尺的分度值 5.如图 ,四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是( C ) 介绍自己 达标检测 热情的情况下,铜件比铁件胀得要 的解题情况, 6.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同样受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多些,如果直尺是用钢材做的,要去测量一个铜件的长度,那么夏天测量值与质疑评冬天测量值相比,夏天测的值要( A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有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 27.2mm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25.2mm。 8.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根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长度,甲尺的读数是 2.7cm ,乙尺的读数是 2.71cm ,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 两根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 9.关于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值后面写明所用单位。 B.测量中的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 C.计算平均值时,小数点后的位数越多越好。 11
价。
D.读测量值时,因为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是不准确的,所以记录时可以不要。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2节内容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 设计人:李广山 合作人:樊秋莲 吕玲艳 审核人: 学习 预设 教 学 (学习)目 标 问题与活动 1.知道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规则 与评价 认真阅读 2.学会使用停表测时间, 明确目标 装 复习提问: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符号 m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① 量程 ;② 分度值 ;③ 零刻度线 的位置以及是否磨损。 导入3.刻度尺的使用 :① 选 ;② 放 ;③ 读 ;④ 记 。 新课 4.误差是 测量的数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 消灭 ,只能 减小,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使用停表测时间。 订 线 12
知识点一:实验:测量时间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秒 ,符号是 s 。 其它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 小时 ( h )、 分钟 ( min ), 单位换算是1h = 60 min = 3600 s。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 停表 3.观察:认识停表 (1)使用停表先认清 量程 和 分度值 , (2)实验室机械停表的外形如图所示,A为 转柄 ,B为 复位键 .第一次按下 转柄 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 转柄 时表针停止转动,这时开始 读数 ,最后按下B时表针弹回 零 . 简称:一按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4.活动:测量心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用停表测量你的心率,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课本P15页表中 5.从沙漏到原子钟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页《从沙漏到原子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测量时间的 [及时练习]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B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2.1h = 3600 s 知识点二:拓展:测量长度的一些特殊方法 1.累积法 例: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器材:铅笔、刻度尺、细铜丝 (废旧电线、电话线均可) 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所绕铜丝直径的总长是50.0mm ,铜丝的圈数是 31 ,铜丝的直径等于 1.6mm。 2.平移法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五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13
例:测量硬币的直径 器材:两个三角板,刻度尺、硬币 方法:如图 两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在刻度尺上所对的读数值之差,就是硬币的直径。 图中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硬币的直径是 cm. 3.替代法 例: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器材:刻度尺、细线、 地图 方法:取一段细线,使细线和地图上的铁路线相重合,做下记号,然后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记号之间线段的长度,再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的长度. 4.轮转法 例: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 器材:刻度尺、细线、铁环 方法:①用细线绕铁环一周,做下记号,然后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记号之间线段的长度,即是铁环的周长。 ②用铁环绕操场跑道一周,数出铁环转动的圈数n, ③计算出操场跑道的长度 盘点收获 绘制思维导图 1.西集中学八年级学生进行30 m跑训练,用机械停表记录成绩,如图,这个机械停表读数是 0 min 5.4 s. 2.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cm , 达标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要的时间是16 s 。 要求: 独立完成。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14
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检测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2. 如何测量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 答:(1)先数出物理课本的张数n, (2)使用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的厚度h,
(3)计算出一张纸的厚度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2节内容
己的解题情况。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