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8期 总第376期 由凌工业 MEAT INDUSTRY 夺肉品实验与研究夺 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赵振玲 青州1市第一中学 山东青州 262500 王 平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 山东青州I 262500 摘要利用从自然发酵香肠中优选出的两株微球茵C1s23、C3R10和乳酸菌l1作为发酵剂用于发酵香肠制 作,研究发酵香肠在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情况,选出适用于生产的发酵剂。 关键词发酵香肠发酵剂微生物变化 发酵香肠是把调味品、盐以及切碎的瘦肉和脂 藏于4'E,作为发酵剂用于发酵香肠生产。 表1 发酵剂木糖葡萄球菌C1S23、C3R10和 乳酸菌1 1的特性和发酵剂组成 肪等混合,填充到肠衣内,用既定的发酵剂,在可控 的条件下进行发酵。根据发酵香肠的类型不同,发 酵剂包括乳酸菌、微球菌、酵母菌、葡萄球菌、霉菌。 在这些微生物制剂中乳酸菌起到主要作用,它们产 生乳酸、乙酸,使pH值下降,从而影响发酵香肠技术 特性和微生物稳定性。葡萄球菌和微球菌通过发酵 碳水化合物,硝酸盐分解,蛋白质分解和脂肪分解等 生化反应,增加产品颜色稳定性,减少组织恶臭、腐 败,减少处理时间,促进风味发展等。自然发酵香肠 作为野生菌种乳酸菌与葡萄球菌、微球菌的保存者, 大量的菌株被分离出来,并根据他们的生化特性来 筛选具有优势的发酵剂,从而保证人工接种发酵剂 的发酵香肠在感观特性方面的优势。 本文利用两株木糖葡萄球菌和一株乳酸菌作为 发酵剂用于发酵香肠生产,研究发酵香肠在成熟过 注: 在菌落周围的红晕直径; 自由酸含量%;。蛋白质活性菌落周 围透明圈直径;ND没有评估;+,阳性;一,阴性。 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包括微球菌的生长情况、乳酸菌 1.2发酵香肠的生产 的生长情况、肠球菌的生长情况,综合分析后,选出 最合适的发酵剂。 原料配方:猪瘦肉(70%)、猪脂肪(30%)、盐 (2.7%),葡萄糖(0.3%),黑胡椒粉(0.2%),硝酸 钾(0.015%)。 1材料与方法 1.1发酵剂制作 原料混合后,分成三份,一份不加发酵剂做对照 (简称对照组),一份接种发酵剂S。(简称S 组),一 选择已筛选出的微球菌C1¥23、C3R10和乳酸 菌11作为发酵剂的组成部分,分为发酵剂S1,发酵 剂S2,以及所选三株菌的主要发酵特性见表1。 份接种发酵剂S (简称S 组),接种量10 cfu/g香 肠。然后,混合物填充到天然肠衣中,放置于恒温恒 湿箱。在第0,3,6,10,20,28,38天,三种样品分别 拿出两根香肠做微生物分析。 1.3微生物分析 每种菌的一个批次(800mL)在胰化大豆一胰蛋 白示肉汤培养基(葡萄球菌)和MRS肉汤(乳酸菌)中 培养后,于高速冷冻离心机中离心10 000g,20min,菌 每个批次分别无菌操作取样10g,转移到无菌袋 中,加人90mL无菌生理盐水,用均质机均质90s,用 体小球悬浮于50mL,10%的脱脂奶粉中,冷冻干燥,储 ◆..肉品实验与研究.◆. 由凌,业 MEAT INDUSTRY 2012年第8期 总第376期 无菌生理盐水作系列十倍稀释,接种于适合微生物 生长的培养基。 乳酸菌在MRS培养基上30 ̄C培养48h;微球菌 在MSA培养基上37%培养48h;肠杆菌在紫红葡萄 酵10d微球菌总数始终维持现在10 cfu/g以上,随 后微球菌总数缓慢下降0.5~0.7 logcfu/g,生长也受 到一定的抑制,但由于接种量大,抑制作用微弱。 肠杆菌为肉制品生产中的腐败菌,在新鲜原料肉中 的数量要高于乳酸菌和葡萄球菌。从图3可以看 出,肠杆菌在S 和S 组的整个发酵和成熟干燥过程 糖胆汁琼脂培养基上30 ̄C培养24h。 2结果与分析 微生物分析数据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9 8 7 中一直呈下降趋势,s 下降的更快一些,在对照组中 先升高后下降。 3讨论 6 _2 5 4 3 参照三个实验组的微生物分析,可以看出不管 是否加入发酵剂,乳酸菌都是发酵香肠生产中的优 势菌,都能在一周内达到10 cfu/g以上。但乳酸菌 1 1的使用能提高乳酸菌的竞争优势,加速香肠的发 图1 不同发酵香肠成熟过程中乳酸菌的生长情况 酵作用,使pH值更迅速降低到5.3以下,证明发酵 剂的使用对保证产品安全性是必要的。所筛选的两 株微球菌的耐酸性,能有效减少pH值的降低对菌株 生长的抑制作用,在发酵过程使得微球菌一直维持 10 cfu/g,对发酵香肠颜色、风味等的形成发挥促进 0 10 20 30 40 时间fd) 作用。 图2不同发酵香肠成熟过程中微球菌的生长 6 5 4 4 结 语 本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剂中的乳酸菌可以成功启 动并支配发酵和成熟过程,明显抑制肠杆菌的生长, 微球菌受酸度的影响,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但由于 专3 兰2 1 O 0 10 20 3O 40 时间fd) 接种量大,基本呈缓慢增长趋势。S 组、s 组在微 生物变化方面适用于发酵香肠的生产,另外需结合 图3不同发酵香肠中肠杆菌的生长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在三组实验中,乳酸菌开始阶 段就在菌群中占优势,对照组6d后达到10 cfu/g, S.和S 组3d后达到10 cfu/g,并且在成熟阶段一直 发酵香肠的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的分析,最终选出 合适的发酵剂。 参考文献 1张红城,阂连吉.发酵肠生产中的乳酸菌的选择[J].食品 科学,1996,17(9):25~29 维持在这个水平。 从图2可以看出,在开始阶段对照组微球菌菌 落总数是10 cfu/g,S 和s:组中为10 cfu/g。在成 熟过程中,对照组中微球菌数在第3d迅速增加到 10 cfu/g,这是由于生产最初水分含量高,营养成分 充足,有利于菌体的生长,随后的成熟阶段一直缓慢 2王雪青,马长伟,方碧春.以干酪乳杆菌和葡萄球菌为发 酵剂生产干发酵香肠过程中的主要理化和微生物变化 [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24(6):6~11 3马汉军.乳酸发酵中式香肠的菌种及工艺研究[J].食品 科学,1997,18(8):25—28 4王海燕.发酵香肠的菌种分离、筛选及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 增长到10。cfu/g,加工结束后在10 cfu/g以上,生长 缓慢,说明在自然发酵香肠中的微球菌对香肠中的 缺氧环境和乳酸菌发酵产生的酸较为敏感,生长受 到了抑制。S 和s 的香肠中微球菌数增长缓慢,发 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O02. (收稿日期201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