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全球油墨市场看中国油墨市场的发展

来源:九壹网
从全球油墨市场看中国油墨市场的发展

时间:2008-08-01 来源:印刷英才网 作者:向问天

近年来,全球油墨制造业经历了动荡和兼并,世界先进的油墨巨头纷纷向中国油墨市场投入资金和技术,使中国油墨产业结构得以变革,产品结构得以调整,油墨生产能力得以提高,中国油墨市场出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

全球先进油墨工业市场现状 近10年来,排在世界前三位的油墨生产大国仍被日本、美国和德国所占据(见表1),其油墨的产量、销售额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他们早已意识到:全球油墨工业正处于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市场格局之中。对此,他们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向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以及拉丁美洲的国家投入资金和技术,实施兼并、收购与合作,从而使全球油墨制造产业格局得以改变,加速了全球油墨工业的发展进程。

1.日本 在全球前22名油墨制造商中,日本有7家油墨制造商榜上有名,其油墨销售额达83.87亿美元,占全球前22名油墨制造商总销售额的55%,这充分显示出日本油墨工业在全球市场的重要地位。

(1)在全球油墨市场中,排名第一位的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认为: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才是获取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该公司经历了近20年的整合,不仅先后收购了美国太阳化学(Sun Chemical)公司、法国高氏·劳瑞(Coates Lorilleux)公司和AIC公司(生产颜料、油墨),还在中国的深圳、上海、广东、山西太原、云南和江苏南通等地投资建立了油墨、颜料和树脂等生产厂。此外,在越南、印度、泰国、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建立了工厂,使大日本油墨化学公司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油墨销售额榜首,2006年实现油墨销售额50.1亿美元,占全球油墨市场销售总额的32%左右。

(2)东洋油墨有限公司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在中国的广东省江门市和天津市建立了油墨生产厂,后又在上海、珠海、深圳建厂,近期又在欧洲开展了投资业务:一是投资2000万欧元建立生产包装和电子成像产业用颜料的工厂;二是投资1500万欧元在法国诺曼底建立新型色料生产设备基地。2006年公司的销售额已达11.3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四。 (3)阪田油墨有限公司和东华色素化学工业公司等也分别在中国的广东茂名、浙江杭州等地投资建厂,均以其技术强项生产客户需求的油墨产品,赢得了市场份额。

2.美国 在表1中,有两家美国油墨制造商,其油墨的销售额达34.53亿美元,占全球前22名油墨制造商总销售额的23%,显示了美国油墨工业居全球第二位的实力。 多年来,美国富林特集团一直保持全球油墨市场第二名,该公司一方面投入资金和技术,并购有特色的油墨厂,如Ink company和SACRAMENTO两大油墨公司,特别是与XSYS印刷解决方案公司合并后,使富林特集团在全球市场的油墨销售额翻了一番。同时,面对原材料涨价,富林特集团凭借自身的资金实力和科研能力,适应印刷用户的需求,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质量的改进,力争内部消化涨价的压力以保证市场份额。

3.德国 在全球前22名油墨制造商中,有5家德国的油墨制造商位列其中。在成熟的油墨市场中,德国油墨工业在不断地发展:一方面他们看到了国际油墨体系正经历着持续发展的整合期,意识到只能通过并购与合作才能提高跨国公司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为适应印刷和油墨市场的需求,从生产设备和油墨产品结构上进行了有利于环保、消除污染、确保无毒的设备建设和无毒的油墨产品技术配制组分的采用,这样才可提高市场占有率。 德国盛威科集团就是采取了收购的举措,其目的是扩大在印刷市场的应用份额,一方面以印刷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研发和生产印刷领域急需的节能无毒的新型油墨产品,另一方面准确地分析印刷市场的发展方向,看准了包装印刷市场所需求的油墨产品才是其理想的扩展

方向,于是收购了锡克拜公司的包装油墨部,并将其以前收购的Color Coverting Industries公司加以整合,成立了新的盛威科集团包装油墨公司,以其技术强项投入包装油墨的制造。除此之外,盛威科集团还在中国上海投资建立了盛威科(上海)油墨公司,以生产UV油墨为主导产品。目前,该公司为扩大在中国油墨市场份额,仍在中国寻找着关于凹印油墨的合作伙伴。现在,该公司已实现了销售额11.5亿美元,其在全球油墨制造商中的排名已从2005年的第8位跃居至第3位。

再比如琥珀集团也以其资金和技术实力收购了印度麦珂尔油墨公司50%以上的股份,提高了麦珂尔油墨公司油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使其销售额达到了9.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油墨制造商。

德国油墨制造业看到了亚太区油墨的大市场,并实施了并购与合作,从而使德国油墨制造业得到了发展,一直保持全球第三位。 4.欧洲其他国家

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瑞士、荷兰、西班牙等国家的油墨制造业也经历了并购,并采取了拓展其他地区的印刷市场以及专业化发展新型油墨产品的策略。如瑞士锡克拜油墨公司、英国富士色丽可国际公司、荷兰万桑油墨公司等油墨制造商的拓展,使其油墨的产量、品种和销售额不断增加,从销售额的统计数据看,连续几年均在全球油墨制造商前20名排位中。

中国油墨市场现状 近年来,中国油墨制造工业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印刷市场的发展促使油墨制造工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是全球著名的油墨制造商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向中国投入资金和技术,建立生产基地并扩大其产品市场,使中国油墨产业结构经历了变革,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和创新,提高了油墨的产能。

1.油墨制造商间的持续兼并、收购与合作,进一步调整了中国油墨产业的结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知名油墨制造商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日本东洋油墨有限公司等率先在深圳、上海、广东江门和天津等地合资建立了深日、上海DIC、江门东洋和天津东洋等公司;同时,民营油墨制造企业与股份制企业先后兴起。随后,美国富林特集团、德国盛威科集团、日本阪田油墨有限公司、韩国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和香港大兴油墨有限公司等油墨制造商也看准了中国油墨的大市场,持续投资在中国建厂,致使在中国已有的独资、合资、民族工业企业和民营及股份制油墨制造企业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以下四种新型的油墨制造群体。

(1)以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上海油墨泗联化工有限公司、深圳深日油墨有限公司、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上海DIC油墨有限公司等老牌油墨制造商为代表的群体,他们保持着知名的油墨品牌,不断开发适应印刷市场需求的新型油墨产品,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出口,提高其在国外油墨市场的份额。

(2)全球前20名的知名国际油墨制造商,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富林特集团、东洋油墨有限公司、盛威科集团、琥珀集团、阪田油墨有限公司和万桑油墨公司等油墨制造商群体。他们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基础上,看到了中国油墨市场的巨大潜力,仍然关注着中国市场动向,寻找并筛选他们所需要的油墨产品及合作伙伴,为的是再扩大其在中国油墨市场的占有率。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又运作在江苏省连云港投资建立第二家颜料厂,主要生产用于油墨和涂料的高性能颜料,同时,该公司对已在中国建立的油墨、颜料和树脂生产进行了整合,一方面调整和添置新型生产设备,另一方面对其油墨产品加以系统性的调整和创新,如深圳深日油墨有限公司已不再生产溶剂型油墨,将其调整归属于广州(高氏)油墨公司生产。又如美国富林特集团与中国知名的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进行了商务合作,生产

国际高标准的胶印油墨产品,进一步占领中国市场。

(3)一支起步高且有实力的民营和股份制油墨制造商队伍,如叶氏油墨有限公司、浙江新东方油墨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乐通油墨有限公司和汕头东田等公司。这些公司自成立起就非常注重产品技术的储备与研发以及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并以其实力运筹着标准化、规范化经营管理:一是投入资金聘用高精尖的技术人才,研究开发新产品;二是投入资金扩大产能,分别在华东、华北等地建立了新工厂,扩大新产品科研的全新试验和生产基地,优化其油墨产品的品质管理,提高产能,增加市场份额。

(4)一支新兴的油墨制造商队伍,如苏州科斯伍德油墨有限公司、中山市中益油墨涂料有限公司、浙江海盐华达油墨化学有限公司、上海雅鹰油墨有限公司、天津海力油墨有限公司、徐州华阳油墨化学有限公司等,他们自成立起就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以标准化为基础,规范经营管理,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不仅很快适应了印刷市场的需求,还生产出特色品牌产品。他们虽然起步晚,但是以超强的信息意识,不断宣传自己的品牌,捕捉更有利于创新和发展其油墨产品的信息,在扩大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的同时,也逐步打入欧美和东南亚油墨市场。

2.中国油墨制造商虽经受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油墨产量仍稳步增长 对于油墨制造商而言,油墨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他们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尤其是液体油墨用原材料,如溶剂、丙烯酸树脂等价格涨幅更大,因此造成油墨生产利润的普遍下滑,使部分油墨制造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面对困境,为了不影响印刷市场的需求,油墨制造商制定对策和解决方案,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调整并收到良好效果。一是通过减少内部开支,控制营销费和差旅费等措施来降低内部成本,但主要还是依靠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加速更新换代,使印刷用户有更广的选择范围。除此之外,油墨用原材料供应商也积极配合,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为用户优化油墨配方,推出新型材料,尽量避免使用涨价材料。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油墨产量2007年达到38万吨左右,比2006年增长了约13.5%,稳居全球油墨第四大生产国之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表2是2007年中国前10名油墨制造商排行榜,表中列出的这10家油墨制造商的油墨产量共计184188吨,比2006年增长了约12.5%,约占2007年中国油墨总产量的48.5%。而且,所统计的前10名油墨制造商2007年的油墨产量全部超过万吨,排名第一位的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的油墨产量比2006年增长了19.7%左右,广东天龙油墨集团有限公司、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和上海油墨泗联化工有限公司的油墨产量分别增长了17.1%、15.5%和14%。以上充分显示出:中国油墨市场仍在稳步发展之中。

3.油墨产品市场现状 自20世纪至今,中国油墨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不仅油墨产品的类型和品种不断增加,质量标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无污染化也在不断改进。 (1)胶印油墨。胶印油墨分为单张纸和卷筒纸(轮转)胶印油墨,单张纸胶印油墨在国内印刷市场一直保持着稳步上升的态势,随着印刷机的创新和改进,国产单张纸胶印油墨适应了高速、多色、快干和节能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开发出新型产品,扩展了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满足了包装印刷“高光、色泽鲜艳和耐摩擦”等方面的性能要求;轮转胶印油墨也适应着快速增长的报业及商业印刷市场的需求,报纸印刷油墨的质量水平和产量不断提高,有的油墨制造商还研制出热固型轮转胶印油墨产品并投放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中国胶印油墨产品在印刷市场中所占比例上升至50%~60%,在中国油墨市场仍处于重要地位。当前,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深圳深日油墨有限公司等中国胶印油墨制造商生产的胶印油墨仍主导着中国油墨市场。

(2)凹印油墨。凹印油墨基本上以溶剂型为主,主要用于食品和日用品等包装印刷,其分为两种:塑料凹印油墨和纸张凹印油墨。前几年,由于塑料包装印刷的快速增长,塑料

凹印油墨市场也出现了增长势头,近两年,随着一些中小型油墨企业的不断涌现,塑料凹印油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塑料凹印油墨多数仍以氯化聚丙烯树脂和苯溶型聚酰胺树脂为连结料,所以,油墨生产和印刷过程中仍会使用甲苯或二甲苯的混合溶剂,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水性凹印油墨正处于发展阶段,主要用于烟包、壁纸、餐巾纸等印刷,其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虽然广东天龙油墨集团有限公司和叶氏油墨有限公司等油墨制造商已研制出一系列应用于包装印刷领域的水性凹印油墨,但是,目前的水性凹印油墨的印刷性能和印刷质量水平仍达不到溶剂型凹印油墨的标准,且水性凹印油墨的成本太高。无论是塑料凹印油墨还是纸张凹印油墨,目前推出的无苯聚氨酯树脂油墨和醇溶性油墨也是过渡产品,因为相容性等问题会对印刷设备及印刷效率带来不利影响。

(3)柔印油墨。现阶段水性柔印油墨发展很快,已占水性油墨的90%左右,主要用于瓦楞纸箱印刷,占整个柔印油墨市场70%左右的份额。相对来讲,瓦楞纸箱印刷油墨的生产厂较多,通常质量水平不是太高,该市场已趋于饱和;而高档纸箱用水性柔印油墨将成为主流,中高档水性柔印油墨正处于发展阶段,其制造商尚不多。

(4)网印油墨。近年来,网印油墨的市场需求量呈上升态势,主要原因:一是引进国外网印机和网印技术的企业日趋增多;二是户外广告印刷的快速发展;三是网印油墨适用的承印物范围广,包括塑料、金属、纺织品及玻璃等材质。

(5)特种油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防伪油墨、喷印油墨、荧光油墨、UV油墨、导电油墨等特种油墨在国内印刷市场的份额也日趋增大。

中国油墨市场发展趋势 面对快速发展的全球油墨市场,中国油墨制造企业应正视来自国内外的严峻挑战。对于我国油墨市场的发展趋势,笔者有以下四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加快环保绿色油墨产品的开发 随着国内消费者环保安全意识的强化,国家的安全环保法规逐步完善,而包装和出版印刷油墨是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产品之一,其发展也应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为此,当务之急是加快开发无毒、无污染的绿色油墨产品。

(1)进一步加快水性油墨的研发,降低溶剂型油墨中的有毒组分。尽管已有多家厂商的水性油墨产品投入包装印刷市场,但是至今水性油墨所占市场份额相对很小,而且国外水性油墨制造商也进入了中国市场,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①加快解决国产水性油墨现存的一些问题

a.水性柔印油墨:从水性柔印油墨的质量稳定性入手,应注重对其套印性、耐摩擦性、耐水和耐冻性等性能的科学试验,使其得以稳步、快速发展。

b.水性凹印油墨:注重其抗水性、转印性和机上稳定性的研制试验,应从其上游产品如树脂连结料、颜料及助剂等原材料的选用试验入手,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既适应无毒、无污染的环保要求,又达到印刷用户提出的质量标准要求。

②加快解决降低溶剂型油墨中的有毒溶剂问题,向无苯油墨发展

一是设法降低苯、二甲苯等溶剂在印品中的残留量,确保被包装物如食品、化妆品、药品等不受污染;二是加大研制无苯油墨的力度,特别是进行新型无毒树脂在油墨中的应用试验,虽然无苯油墨在质量上与有苯油墨尚有差距,但是无苯油墨印刷适性、转印性等性能的提高,以及销售价格的降低将是其今后发展的驱动力。

(2)进一步加强环保型胶印油墨的研制。人们的环保意识日趋增强,特别是2008奥运会即将到来,对环保型出版和包装印刷油墨的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许多外资印刷商更加迫切需要不含污染环境和损害人体健康物质的胶印油墨产品,并要求油墨制造商提供严格的环保测试数据,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四色胶印油墨将被禁止使用。目前,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已研制生产无溶剂胶印油墨、热固型无芳烃油墨和无芳烃大豆油油墨产品等,上海雅鹰油墨

有限公司也已生产出不含石油溶剂的环保型油墨,但是仍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快速增长的环保印刷的需求。为此,建议胶印油墨制造商进一步加快开发并生产绿色环保油墨产品的速度,以满足现代印刷的需要。

2.数字印刷油墨的国产化 当今,数字印刷已成为印刷市场的新秀。目前,国内已引进了多台数字印刷机,但是数字印刷油墨的供应渠道,一是来自于数字印刷机制造商,他们根据印刷要求,开发并生产适应印刷机系统特性的数字印刷油墨;二是世界先进的油墨制造商,如大日本油墨、富林特和阪田油墨等公司均已开发并生产数字印刷油墨。虽然我国数字印刷油墨的研究已经逐步展开,但国产数字印刷油墨仍不成熟,基本上依靠进口。为适应快速印刷需求,保证印刷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数字印刷油墨的研制则是头等重要的课题。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印刷市场,建议我国油墨制造商加快研发速度,加大技术投入,尽早生产出自己的数字印刷油墨产品,以国产油墨替代进口油墨。

3.UV和EB油墨的发展势在必行 UV油墨可以实现瞬间固化,不含挥发性溶剂,污染小、能耗低,可印刷金属、纸张(板)、铝箔、塑料和电路板等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UV印铁和印纸油墨就已先后问世并投产;近年来,为适应新的印刷领域,特别是包装印刷领域的需求,又研制出了UV网印、UV柔印和UV喷墨印刷等油墨产品。当前,UV油墨的应用领域更加普遍,尤其是烟、酒、饮料和医药等产品的包装印刷,大多采用UV油墨。面对如此庞大的印刷市场空间,建议进一步加大UV油墨的研发和生产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

EB油墨是一种无溶剂型油墨,经电子束射线照射后可快速固化,由于电子束射线的能量要比紫外线的能量大得多,因此,EB固化工艺具有无须使用光引发剂即可加速固化(即聚合作用)的特点。此外,EB油墨还具有良好的耐摩擦、耐划和不结皮等特性。目前,全球EB油墨市场的需求已增至3000万~5000万美元,发展潜力巨大,建议我国油墨制造商应尽早适应快速发展的EB印刷市场的需求,开发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EB油墨。

4.注重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销售服务至关重要 (1)技术人才培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油墨制造业中,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技术和技术人才的实力。从行业整体来看,技术人才是远远不足的,并出现了不同的偏向:一是有的油墨制造企业把“配方”看作是油墨生产的命脉,只抓配方不注重人才的培养,认为有了“配方”即可生产出好的油墨产品。其实不然,即便有了现成的配方,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印刷设备原理等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和调整,再者,油墨专业属于精细化工类,每种油墨配方中都涉及到许多化学配制的内在技术因素,需要掌握;二是有的油墨制造企业只重视招聘大学毕业生,而忽视了对其实践经验的培训。目前,高等院校中很少设立油墨专业,这就造成了本行业的技术人才缺乏,为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①各油墨制造企业应加强对技术岗位员工的专业技术和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性指导培训,这对企业的生存很重要。 ②建议行业共同努力,协手商定油墨行业技术人才的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和交流活动,方可提高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③建议与化工和油墨相关的高等院校尽早成立油墨专业系或学院,重视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油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

(2)技术销售服务。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加强技术销售服务对油墨产品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成功的油墨供应商的价值在于其能否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技术销售服务团队,这个团队需要一名专业的技术销售人才来带领,在服务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帮助印刷用户正确地使用油墨等。美国INX国际油墨公司早已组建了技术销售服务团队,为确保其油墨在印刷机上能够达到客户的需求,其技术销售团队驻扎在全国各地,如果客户进行新产品测试或面临油墨印刷问题,随时可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同印刷现场的技术人员进

行沟通,及时排除故障。

在国内,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立了“技术销售服务部”,在全国各省市成立了近20个销售公司,派专人长期驻扎,他们的付出为公司赢得了信誉、效益和成功!多年来,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一直位居中国油墨制造行业的榜首,与此也是密不可分的。此外,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上海DIC油墨有限公司等也已分驻各省市进行技术服务,建议国内更多的油墨制造企业注重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销售服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