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明白得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明白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适应。明白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适应。明白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预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情况?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经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形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明白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适应。明白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明白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早预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连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能够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明白得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预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常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明白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伙儿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能够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专门受楚王的重视,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那个地点确实是秦国,那个地点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明白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确实。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但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说,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伙儿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后悔交加,愁闷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如何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如何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什么缘故吃粽子?什么缘故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损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损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专门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聪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爱好和爱国热情。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想念和尊敬。
然而,由于实际情形不能现场让学生学习包粽子,成为了本课最大的遗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