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来源:九壹网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执笔:陈华栋)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8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扇形统计图,会看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课前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收集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你想知道六(1)班学生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吗?出示教材第106页上的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条形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2005年10月制

1 / 20

121086420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1)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教师归纳:如果要更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2、出示扇形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2005年10月制

22.5% 30% 乒乓球足球12.5% 跳绳踢毽20% 其他15%

(1)教师讲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量, 2 / 20

个性化添改

用圆内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量的百分数。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 (2)看图回答问题。

①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4、完成教材107页的“做一做”。 三、解决问题

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与李明同学的进行对照。先在小组内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说一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自主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各项支出金额。

根据课前每人收集到的家庭一个月支出情况,在组内交流,教师可选择几个同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行展示。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设计

根据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填空。 五(3)班图书角各类图书数量统计图

2007年5月

3 / 20

个性化添改

其他 10科技书 画报 30% 文艺书

1、在这幅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 )。

2、四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分别表示( ),( ),

( ),( )。 3、( )数量最多,( )数量最少。

4、如果共有500本图书,则文艺书有( ),科技书有( )本,画报有( ),其他书有( )本。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扇形统计图练习

(执笔:陈华栋)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4 / 20

个性化添改

重点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教学准备:分组调查我班同学1上学方式;2年龄分布情况;3喜欢吃的水果;4爱看的电视节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据统计中国的肥胖儿童逐年增加,肥胖问题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大问题,肥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那么怎样才是合理的饮食习惯呢?这是专家研究制定 出的饮食中各类食物的比重。

从扇形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观察扇形统计图,思考以下问题: 1、 扇形统计图圆形代表什么? 2、 各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 3、 扇形的大小反映了什么? 分组交流,汇报

二、基本练习

1、你从下图中了解到了什么?分组交流汇报

5 / 20

个性化添改

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3题 4、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既可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又可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5、学习109页“你知道吗” 三、实践应用

分组汇报课前调查结果 整理计算出各百分比 老师制作相应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

6 / 20

合理存款

(执笔:陈华栋)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等知识,拓展学生解 重点: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利率的知识。谁来说一说,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及利息税?如何求利息? 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存款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1、介绍储蓄的几种方法。 (1)存款。

按银行的规定:一般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种。定期存款一般期限为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四种。(一年 2.25 二年 2.79 三年 3.33 五年 3.60 )按国家规定都要缴纳20%的利息所得税。(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2008年10月9日,国务院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停征收个人所得税。)

(2)教育储蓄。(一年期、三年期教育储蓄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六年期按开户日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3)国债。(3年期,票面年利率为3.73%;5年期,票面年利率为4.00%) 2、出示例题

妈妈准备给儿子存1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怎样存款收益最大呢?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存款方法

7 / 20

个性化添改

(3)你能给妈妈提出什么建议?你的依据是什么? 分组讨论,设计,汇报

三、课堂作业

王老师有现金3万元,要定期存入银行,存两年,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并分别计算每种方案到期后的实得利息。 存款期限 年利率 一年定期 2.25% 二年定期 2.70% 三年定期 6.24% 五年定期 3.60% 利息税 20%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8 / 20

个性化添改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鸡兔同笼 (执笔:陈华栋)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6页 教学目标:

1.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我们伟大祖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数学领域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名著流传于世,如一千五百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雉兔同笼”问题,漂洋过海传到日本等国,对中国古文明史的传播起很大的作用。 2、出示主题图和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

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鸡兔同笼”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师:为了便于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探究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的问题。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请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分组讨论) 师巡视,参加讨论,调节并给予适当点评。 汇报

组1:列表法。

9 / 20

个性化添改

组2:假设法。 组3:方程解。 。。。。。。 师:真好,你们发现了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假设思想。如果我们学会了用假设思想,我们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很多问题。

3、小结交流,归纳方法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为什么?你认为哪种方法一般都能适用?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用猜测、画图、列表法可以解决问题,但当数据较大时,过程就很繁琐了。假设法和方程解就具有一般性,不管是数据较大时或数据较小时都可用到这两种方法。 三、解决问题

1、师:你能用假设法或者方程解来解答“孙子算经”里的问题吗?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交流订正,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 2、师:想知道古人在解答这道题时是怎么做的吗?(让学生看课本第114页的“阅读资料”,了解“抬脚法”。) 四、总结归纳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 五、推广应用

1、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过鸡兔同笼问题?

师:生活中像“鸡兔同笼”的情况是很多的,我们重在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类似的问题。 2、出示书本第115页的做一做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条?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3)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有几人? 请同学独立列式解答。 3、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10 / 20

个性化添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鸡兔同笼练习课

(执笔:陈华栋)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117页 教学目标:

1、复习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多种方法,分析比较各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代数法和假设法的一般性;

2、通过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从而让学生更熟练解决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重点难点:建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 教学准备: 5角的、1元硬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并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1、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

2、假设法;一般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3、列方程法;一般都适合,理解起来较抽象;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鸡兔同笼,头共20个,足共62只,求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1)学生小组探讨; (2)小组汇报探讨结果;

11 / 20

个性化添改

(3)集体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用假设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2、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第4题是知识抢答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如果用“假设法”解决,要注意答对一题比答错一题要多得10+6=16分,而不是10-6=4分。答错一题则比答对一题要少得16分。

小红参加数学知识竞赛,共10道题,每做对一道题得10分,做错一道题扣2分。小红每道题都做了,共得64分。她做对了几道题?

3、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小明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价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4、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5,7题

教学反思:

12 / 20

个性化添改

总复习

第一课时 总复习——分数乘、除法

(执笔:陈华栋)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复习内容:教材第118页总复习第1——5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能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在运用分数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重点: 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有关内容。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1.口算下列各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14页的第1题。

(2)指名学生说说口算过程,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算情况。 小结:怎样计算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分数和分数乘整数两种情况)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包括分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及整数除以分数) 2.计算练习。

(1)出示课本第114页第2题上面8题,学生每人计算四题。(2)结合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评,注意分析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的原因及如何改正。

(3)出示第2题的下面三题,学生独立计算。

讲评学生计算情况,请学生说说计算分数连乘和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13 / 20

个性化添改

3.名数改写。 出示题目:

2/5时=( )分 4/25千克=( )克

3/5米=( )厘米 5/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7/20公顷=( )平方米 340立方分米=( )立方米 54分=( )时 255毫升=( )升 (1)先请学生说说名数改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左边四题或右边四题,完成后指名口答,说说怎样改写的。

4.先找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1)女生人数占全班的2/5(2)今年小麦产量比去年增加1/8 (3)柳树棵数的2/3和杨树棵数相等(4)已经修了水渠全长的3/7

同桌之间练习,说说每句话中的单位“1”及数量关系式。 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下列题目: (1)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1/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耕地12公顷需要多少小时? (2)一台节能冰箱每天耗电3/4千瓦时,学校食堂有3台这样的冰箱,一个月(按30天计算)一共耗电大约多少千瓦时? (3)六年级同学向灾区捐款,六(1)班捐了150元,六(2)班比六(1)班多捐了1/5,六(1)班捐的钱是六(3)班的3/4,六(2)班和六(3)班各捐款多少元?

(4)甲、乙两站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已行了全程的3/5。这辆汽车离甲地有多少千米?离乙地呢?它离甲乙两站全程的中点有多少千米?

(5)某天下雪,双联公司有1/9的职工迟到,第二天仍然下雪,迟到的人数是第一天的3/4。第二天准时上班的职工是全公司职工的几分之几?

(6)吴叔叔在家铺地砖,5/2小时铺了3/4平方米,平均1分钟能铺多少平方米?铺1平方米要多少小时?

(7)一套服装,上衣120元,是这套服装价钱的3/5,裤子多少元?

(8)一瓶油,连瓶共重11千克,用掉3/5的油后连瓶共重4.7千克,瓶中原有油多少千克?

学生逐一完成以上问题,交流时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多给予学习困难生发言交流的机会。 四、全课总结

14 / 20

个性化添改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没弄明白吗?

五、布置课内作业:补充相应的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复习——百分数

(执笔:陈华栋)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 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下列信息,感知其中百分数。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85.12%的网民,近几年一直没读过名著。此外,8.13%的网民近十年没读过名著,还有6.75%的网民表示从来就没读过名著。 2、从上面一些信息中你能发现什么?

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二、复习百分率的知识

1、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2、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题。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议一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

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 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15 / 20

个性化添改

2、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一般问题。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 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

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单位“1” 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 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一个数×(1+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综合问题结合实际来解答。 四、应用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7题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方法一:(2622—2476)÷2476=146÷2476≈5.9% 方法二:2622/2476-1≈1.059-1≈5.9%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思路方法。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各自的思路. 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4、15题。 教师:九折是什么意思?

利息怎样计算?本息又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班上交流。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16 / 20

个性化添改

第三课时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执笔:陈华栋)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119、120页第8——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理解和掌握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位置,圆的特征、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物体的位置。

出示教材第119页第8题主题图。师: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

师: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两种,即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你能说出每一手棋所下的位置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二、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一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17 / 20

个性化添改

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d/2 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1条、3条、2 条、4条、2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 3、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4、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求圆的面积。S=πr2

知道直径求圆的面积。S=π(d÷2)2

知道周长求圆的面积。S=π(c÷π÷2)2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宽求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5、环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

大圆面积—小圆面积=πR2—πr2 =π(R2—r2

)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七第1、11、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讲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18 / 20

个性化添改

第四课时 总复习——统计

(执笔:陈华栋)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120页第11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会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3、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统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指名说一说。 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分析扇形统计图

19 / 20

个性化添改

体育30% 美术10% 文娱60%

观察扇形统计图,思考以下问题: 1、扇形统计图圆形代表什么? 2、各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

3、从扇形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分组交流,汇报

三、请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下面的信息,然后回答问题。 超市一天的销量中,服装类占35%,烟酒类占30%,文化用品类占20%,糖果类占10%,药类用品占5%。如果超市一天的收益是5500元,算一算,各类用品分别收少元?

四、巩固练习教材第120页第11题 教材练习二十七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20 / 20

个性化添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