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说课稿
【推荐】音乐说课稿三篇
音乐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这个世界的音乐》。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的第四篇。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有了三篇文章对如何抓住学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作了铺垫,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上就更需要体现出较强的目标训练意识,突出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素质。 《这个世界的音乐》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不仅带着我的学生们再一次走进了神秘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而且还为他们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自然奥秘。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参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 领会“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乐”表现形式。
2、 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
3、 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勇气和信心及热爱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 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教授新知识时,自然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个世界的音乐》这篇课文时新教材的新课文,同时它也被确定为“自读”课文,再加上学生刚刚进入高一,他们大都不喜欢读说明文,感觉枯燥无味,这就有可能使他们读不下去课文,或者虽然读下去但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针对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状态,我思考:怎样在40分钟时间里将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吸引到课文本身上来,完成对这篇科普说明文比较深刻的解读,选择一个有特点、有吸引力的教学切入点是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三、 说教学方法
(一) 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两个原则:
1、 注意高视点、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实到实处,再深入实施其他教学方式和手段。
2、 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第一、 充分预习课文。印发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包括: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标出段落、划分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
第二、 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时。
第三、 分解重难点,以确保学生做到一课一得。
(二)、从课文本身出发,需注意:
作为自读课文,大部分的课堂活动还是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教师如何才能完成这样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问题”。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是将学生带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然后通过“讨论”和“辩论”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方式及手段
本文通过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但由于说明文中某些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我上课时利用录音机录制了一部分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亲身品味、体
验。同时还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几个需要讨论和理解的问题显示了出来,并要求学生紧紧围绕它们去思考。
五、 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指导学习:课前自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设计依据:课前预习是学习每一篇课文前的要求,且本文是自读课文,自学是必须的;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和辩论可以推动学生思考,感受文章内容,发挥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中国古典音乐《梁祝》,再听几段来自大自然的音乐。
明确:除了人类的音乐外,自然界的生物也有音乐。我们应该懂得尊重任何形式生命。
(二)、分析课文
提问:
1、“这个世界的音乐”究竟指的是怎样的一种音乐?
(思考――讨论――发言)
2、这种声音是否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在原文中找答案)
3、 作者的观点,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思考――发言)
(三)“课堂小小辩论赛”
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也就是把动物与人类看作有某种质的类同,这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学生先讨论,再发表自方观点)
(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事例加以证明 )
(五) 品味语言:生动幽默
(兼文学性和趣味性)
(六) 介绍“人生健康小诀窍”
1、 听好的音乐可以使人
身心舒畅。
2、 聆听古典音乐最有益于人的健康。
音乐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
1.欣赏音乐《前奏曲》、《小步舞曲》。
2.欣赏绘画《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3.配乐朗读《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断。
4.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
教学目标
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歌曲、绘画、乐曲、配乐朗诵或表演等)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教材分析
《田园随想》
《田园随想》是一个创造性地活动内容,首先通过听音乐、欣赏名画、配乐朗读散文,感受田园的优美意境,然后再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的情景。
1.《间奏曲》
《间奏曲》选自法国音乐家比才的《卡门第一组曲》。《卡门》是由比才作曲的歌剧,是世界最的歌剧之一。《卡门第一组曲》共有四首音乐组成,第一曲是《前奏曲》(又称《卡门序曲》是音乐会经常演奏的作品之一),第二曲式《间奏曲之一(阿尔卡拉龙骑兵)》,第三曲是《间奏曲之二》,第四曲是《间奏曲之三(阿拉贡舞曲)》。教材选用的是第三曲。
2.《小步舞曲》
比才一生有两部作品最为,一部是歌剧《卡门》,另一部是《阿莱城姑娘》组曲。
1872年比才为都德的话剧《阿莱城姑娘》谱写了27首配乐曲,话剧《阿莱城姑娘》虽然早已不再上演,但是根据话剧配乐写成的组曲却流传了下来,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乐曲之一。比才在《阿莱城姑娘》写成三年之后才创作了歌剧《卡门》。根据《阿莱城姑娘》选编的组曲有两首。《小步舞曲》是《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第三首。乐曲好像把我们带进了清新、优美的田野。最后,乐曲在恬静的气氛中结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3.《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是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作品。康斯泰勃尔是英国风景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在有些美术书籍中也叫《威温侯公园》,油画。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英国乡村风景画,把大自然丰富的光色变化以及空气的清新洁净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4.《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1896-1931)是我国的诗人、散文家,他的一生很短暂,只活了35年。但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散文。徐志摩的文字优美、细腻。《我所知道的康桥》是徐志摩最的散文之一。康桥是英国的剑桥大学所在地。诗人徐志摩曾经就读于剑桥大学。散文为我们描写了英国康河的自然景色,形象生动,意境悠远,似乎把我们带到了那优美的田野景色之中,好像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出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风景画。与康桥有关的还有一首的诗《再别康桥》。
教学过程
1.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然后,从画面的内容、色彩、表现的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这幅名画。
2.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引导学生了解表现优美田园小景的音乐。
3.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4.启发学生想一想,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田园小景,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表现吗?
5.课后反思
音乐说课稿 篇3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唱歌综合课《我给月儿唱个歌》,本课选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第二册、第四单元《月亮星星我来啦》,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有关月亮、星星的歌曲,从而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空间的求知欲。本单元用第三课时完成,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我给月儿唱个歌》。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安排的,能用X X X I X ― X I的节奏型朗读儿歌,通过唱歌曲《小小的船》初步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教材分析:
歌曲《小小的船》中的歌词原是一首小诗,是叶圣陶专门为儿童写的,整首歌曲优美抒情,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小朋友喜爱。
教学目标:
为这节课我拟定的目标有三点:首先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想象力。知识目标:能用X X X I X ―X I的节奏读儿歌。能力目标:学生能用打击乐器和身势动作为儿歌伴奏,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的船》。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和表现三拍子的韵律感,教学难点是让孩子通过一系列的音乐艺术活动感受美,体现美、表现美。
教学思想:
对于这节课我是这样想的,学生在幼儿时对星星。月亮就充满了好奇和神秘感,也唱过有关的童谣,听过有关的故事,那么我抓住孩子这一特点展开教学,所以在课堂上我准
备结合本课的教学特点展开教学,采用生动的情景启发。引导,自主的练习巩固基础,形象的演示。点拨。指导,自编的游戏相结合,从而创设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的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说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音乐活动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主动练习。主动模仿。自己创编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展开学习。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科学、美术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学习,第一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第二步在朗读中感知美。创造美,第三步在歌声中感受美。表现美。 首先第一步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一开始老师提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迷人的夜晚吗?那么老师和你们一同走进这迷人的夜晚。”这时我会播放课件,关上灯,让孩子欣赏夜晚的画面,并配上优美抒情的音乐,制造一个夜晚的氛围,让他们去感受,然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夜晚美在哪些地方?从中引出要学习的儿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夜晚展开的,那么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与课本主题相似的情景,让美的画面,美的音乐一下子抓住孩子们的心。孩子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激发对美好夜晚的向往,引起他们对夜晚的无限遐想。
第二步在朗读中感知美,创造美,先让孩子自由的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接着老师用X X X I X ― X I节奏加上身势动作朗读儿歌,让孩子体会并且进行模仿,模仿后我会请能力较强的三个孩子分别充当小老师这一任务分教授三组的学生,在分组学习的同时老师视各组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和指点,然后分组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开展儿歌接龙游。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在以前接触过三拍子的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没有真正的掌握,那么我采用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学习。自己教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加上老师进行巡视及时的纠正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把学习变得轻松,掌握得更好。
第三步是在歌声中感受美、表观美。首先老师激趣引入“月亮仙子”看孩子们那么能干那么棒,它说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这时出示课件,并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的音乐,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欣赏;接着再次欣赏歌曲,并且随着音乐轻轻摆动让孩子想象我们就坐在月亮船里了,帮助孩子们继续感受和表现三拍子的韵律感,再经过多次的感受和欣赏,学生已经熟悉歌曲了,并且演唱歌曲,最后学生表演唱歌曲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在学习歌曲这一环节中,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对歌曲充满想象,并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去想像月亮的美,学生们边听边想像,进入美妙的境界。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简单设计,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