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在江湖(节选)

来源:九壹网
人在江湖(节选) 口鲍鹏山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日:“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 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 已冷了。这是一场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 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二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 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 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 “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 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 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 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 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 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 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 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 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 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 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 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 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 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 惊人内力。当然,我1'J'1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 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 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New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O0∞…………………………………………、 鲍鹏山笔下的庄子是一个放肆张扬、带有神性的野人,没有凡夫俗子的功 利之心,也没有魏晋名士的浮华做作,却又饱含激情。当别人注视他时,他转身 走进江湖的迷蒙中去了。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在乡村野外独芳,宁可曳尾涂 中,也不愿置身于繁华,他是最接近逍遥游境界的人。 克谢尔克谢斯的哭泣 口[古希腊]希罗多德 公元前480年,波斯大帝克谢尔克谢斯率领一支约200万人的军队成功侵占了希腊。当他看 到他的水师遮没了整个海列斯彭特,而海滨以及阿比多斯的平原全都挤满了人的时候,他开始为 自己的幸运和能力庆幸不已。但时过片刻,他开始痛哭失声。站在他旁边的叔叔阿尔塔巴若斯惊 呆了,他看到克谢尔克谢斯哭了起来,便问他说:“国王,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和你刚才的所作所为 怎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呀!你刚刚说你自己是幸福的,可是转眼之间你就哭起来了。”克谢尔克谢斯 回答说:“你看这里的 ̄,-4J'7,尽管人数是这样多,却没有一个人能活到一百岁。想到一个人的全部 生涯是如此短暂,因此我心中起了怜悯之情。”但是阿尔塔巴诺斯回答说:“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我 们会遇到比这更可悲的事情。因为,尽管我们的生命是短促的,不拘是这里的人,还是其他的人, 还没有一个人幸福到这样的程度,即不会不只是一次,而是多次,不由地产生与其生毋宁死的 念头。我们遭到各种不幸的事故,我们又受到疾病的折磨,以致它们竟使短促的人生看起来都 会是漫长的。结果生存变成了这样一种可悲的事物,而死亡竞成了一个人逃避生存的一个求之不 得的避难所。神不过只是让我们尝到生存的一点点的甜味,不过就是在这一点上,它显然都是嫉 妒的 ” ,oO∞………………………………………一、 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克谢尔克谢斯之所以哭泣,是因为他意识到他所 追求的目标和其生命旅程的终点不是在同一个方向上,无论他如何接近,甚至胜 利地到达了所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都将最终在其不可逆转、不能减缓的生命旅 程的终点那里化为乌有;而其叔父所说的那些人之所以在遭受痛苦时宁愿放弃生 命,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获得幸福,假如获得的是相反的痛苦, 死亡显然比活着要好。 ~ 一.. 一 . … .一 一 —. SO New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