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三课时 时间:
课 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第一课时 审查人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学会竖式计算的进位教 学 目 标 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 学 重 点 、 难 点 教 学 准 备 教学重难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方法。 计数器 小棒 课件 小题卡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 二次备课 1、回顾:上一次课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同学们收获了哪些?你们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学习怎么样呢?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 2、出示图片,口算习题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些这一组题目,看看我们能不能用口答的形式来回答。 45+8 27+9 25+6 9+73 36+23 23+53 46+32 85+14 二、设计场景、体验美感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两个非常漂亮的鱼缸,里面有好多好多漂亮的小鱼,我们看到它们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动。看这么多漂亮小鱼的同时,我们要从中找到数学信息。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先看左边的鱼缸。看到这么多小鱼,也找出来其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 生:红色小鱼和黄色小鱼一共有多少条? 师: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哪位同学能帮这位同学列出式子? 生:15+28 师:提出了问题,我们就应该想班风解决问题,我们学过什么方法? 生:小木棒法和计数器法。 分别通过摆小木棒的方法和计数器的方法来计算出15+28的结果。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所计算的结果都是15+28=43(条) 师:通过两种方法的计算,我们用竖式来计算一下,好不好? 生:好。 板书: 1 5 + 2 8 师:计算竖式加法,先从个位算起。我们来看看找个竖式怎 么来计算。 一边板书一边口述。 通过学习算法,让同学们完成右边鱼缸的加法计算。 四、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计算出了两个鱼缸的鱼,知道了每个鱼缸有多少条鱼,那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呢? 生:竖式计算法。 师:用竖式计算法方便简单,那么我们总结一下,计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小组内总结。 生:从个位加起。 生: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位数要对齐。 五、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1、出示课件习题 46 35 57 36 + 29 +45 + 18 +27 —— —— —— —— 2、两本相册一共有多少张相片? 3、竖式计算。 4、少先队员入队仪式,计算总人数。 5、火眼金睛分辨题目的对错。 教 学 过 程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参观鱼缸,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鼓励学生谈体会。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 5 位数对齐 + 2 8 1 个位加起 ———— 满十进一 4 3 教 学 反 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时,我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利用迁移规律,抓住一年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的自主学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课堂效果分析
本节课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对旧知识巩固,设置场景新课导入,让同学们很快融入课堂。在对新课的讲解上运用了讲解法、实践操作法、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在操作中寻找计算的方法和思路,通过用“小木棒”法让同学们体验“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原理,然后再介绍新学习的内容,用竖式表达计算,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在同学们对新授知识了解的基础上,出示练习题加以巩固,最后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思想来完成图片上的问题,层层递进,同学们能够较好掌握所学内容,对有疑惑的同学,课上也做了个别的指导,整节课同学们学习积极性较高,认真听讲,积极动
手动脑,并认真完成课件上的题目,掌握所学知识。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重难点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会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又为以后进一步教学多位数笔算加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呈现的例题,取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味。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
教学重点: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进位加法中的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计算原理。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课前测评练习
1、课前测评
45+8 27+9 25+6 9+73 36+23 23+53 46+32 85+14 2、竖式计算
4 6 3 5 5 7 3 6
+ 2 9 + 4 5 +1 8 +2 7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3、用竖式计算
45+28= 27+19= 25+66=
36+24= 23+57= 46+38=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设计,力争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情境中进行学习。纵观这一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创设参观鱼缸这样一个情境开始新课,最后又通过收集相片和少先队入队活动来加深练习,同学们积极性较高。 二 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学
生学习新知过程中,通过以前学习的知识,用小木棒法和计数器法来
让学生动手动脑做数学。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切实感悟小棒满十捆成一捆,珠子满十个要进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进位加法,我再组织学生讨论:是先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还是先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通过讨论交流,班内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先从个位加起,因为学生从比较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是不会把个位进的1漏加。如果先加十位的话,就很容易把个位进的1漏加。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三 . 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个位满十进一,有的学生虽然进一了,但十位相加时却忘了加一。
2、学生20以内的加法没学好,个位相加结果出错。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课标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是青岛版一年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教学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是在笔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