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思想在我国高校管理中的运用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21世纪头20年对于我国高校发展来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各高校必将更加重视涉及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管理和研究,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也将逐步被引入到高校管理中。价值链思想为构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思路,构造高校价值链,优化整合高校价值链中各价值活动,使得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突出优势环节,培育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建立高校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是解决当前高校管理问题有效的思想和方法。
一、价值链管理理论综述
价值链概念由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他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基础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他认为每一项价值活动都是一个环节,共同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的竞争优势正是通过比其他企业更廉价或更出色的开展这些价值活动而取得的。因此,要想实现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最终目标,就要找出本企业价值链中最有优势的价值活动。
英国卡笛夫大学彼特·海恩斯教授将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进行了拓展。他强调把顾客需求作为价值链的终点,认为原材料和顾客是创造价值增值的新源泉,把原材料和顾客纳入到价值链体系,把企业利润作为满足顾客价值的副产品,而不是把企业利润当作最终目标。他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如何整合包括原材料和顾客在内的各个经济单元,适应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20世纪九十年代,供应链理论不断发展成熟,它主要是将管理主体延伸至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的顾客。价值链吸收了其系统原理的管理思想,价值链的概念逐步发展成以企业为核心,由供应商和顾客共同形成的一个动态的价值链联合体,成为“一种基于协作的策略,它把跨企业的业务运作连接在一起,以期实现市场机会的一个共同愿景”。竞争优势也不再仅就核心企业而言,而是将整个价值链联合体作为竞争主体。
价值网的概念是由美国Mercer管理咨询公司著名顾问Adrian Slywotzky在《利润区》中首次提出。价值网概念是价值链发展的高级形式。价值网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将多个相互独立的企业联系起来,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价值网下多条价值链成员之间建立起合作协同的关系,提升各成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校价值链的构造
价值链作为一种新的战略管理理念和手段,在企业、城市等竞争优势分析中已经应用,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价值链管理同样可以用于高校,高校的“产品”就是人才。学生入校,经过高校一系列的价值活动不断增值,最后作为高校的“产品”推广到社会用人单位,从而实现其价值。高校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比其他高校更廉价或更出色的开展这些价值活动而取得。高校价值链的构造是开展高校价值链管理的基础。
(一)高校内部价值链的构造。参照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我们将高校的价值活动按不同职能分为基本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
基本价值活动包括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四大活动。(图1)
招生活动是高校价值链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提高高校价值的第一步。虽然说高校是对学生进行后天教育的主要基地,但是生源的质量对高校的教育会产生重大影响,高校招生直接决定着高校生源的质量。招生工作要做到充分、客观、详实的宣传,注重宣传方式,保证良好的宣传效果,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让更多的学生更客观地了解学校,争取更好的生源。
教学活动是高校的核心工作,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输出的质量和高校价值的实现。高校的首要职能就是教书育人,在高等教育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一个高校如何通过教学体现校风,向学生传授思想和理念,是一个高校的特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一个高校的声誉,是高校的无形资产;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其“产品”的质量,教师的学识、能力等素质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活动的优化是提高高校价值的关键环节。
科研环节属于高校的基本活动环节。现阶段各大高校纷纷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加强科研管理和科研成果建设,通过科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及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高校科研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建设工作,影响着高校潜力和优势的发挥,高校的科研能力体现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科研活动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科研和教学活动并不是矛盾的,不能过分强调教学活动,也不能只注重科研活动,高校应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实现教学、科研和市场经济的结合,走“产学研”的路子。
就业活动相当于企业的“销售”环节,高校的“产品”——人才,最终能否实现其价值,还需要社会来检验。学生经过高等教育,其是否能被用人单位接受,除本身的能力素质外,所在高校的声誉也是用人单位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高校作为学生的培养基地,
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的就业搭建好平台。高校通过完善政策、拓宽渠道、扩大知名度等为学生就业打下好的基础。
辅助价值活动包括高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财务、后勤活动。
高校基础设施:高校的基础设施由大量活动组成,包括党建、基建、组织、宣传、工会、团委等。基础设施与其他辅助活动不同,它通过整个价值链而不是单个活动起辅助作用。
人力资源:负责高校机构、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工作,以及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各类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培养、考核,职工教育、职工培训等。
财务:集中管理学校资金,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跟踪、控制和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高校有序地运转提供财务支持。
后勤:后勤为高校正常运转提供基本保障,包括物业管理中心、建筑安装及修缮中心、商贸中心、采购中心、饮食服务中心、结算中心、接待中心、汽车队、劳动服务公司、对外经营开发服务中心等,为学校提供优质、可靠的后勤服务和保障。
高校的各项职能活动构成了高校价值链不可或缺的价值创造组成部分,各个环节各负其责又互为依存、环环相扣、资源共享。
(二)高校外部价值网。高校不仅仅要重视内部价值链的构建及自身优势环节的发展,还要立足于学校,将视角延伸至高校外部大环境,充分利用外部各种资源,为高校的竞争优势增加筹码。由于高校外部资源丰富而复杂,与高校内部价值链联结,形成了网状结构。
为了构筑有效的高校外部价值网,目前,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工作着手。
1、加强与各个地区的生源学校联系,保证良好生源。在企业价值链中,价值链向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进行延伸,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高校也要充分利用高校系统外的资源,争取好的生源。高校不仅要到各地做充分的招生宣传,扩大学校影响,使各地生源学校充分了解自己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争取到优秀生源。条件许可的话,也可以与部分重点高中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争取优秀生源源源不断。(图2)
2、密切与社会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美国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在20世纪中叶创办了科学园,它是美国大学与工业结合,使大学迅速成长的典范。社会是高校所处的大环境,高校与社会经济合作,一方面可以使高校直接了解社会需要,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
用社会经济资源,发展科研,使高校专业和技术优势与社会经济密切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高校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