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2期2015年3月 Vo1.27 No.2 2015.3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程 春 (仰恩大学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14) 一肪~R ~一~一 .一~c帅 ~一-㈨亘Ⅶ 一-~兰∞ 一~㈣‰ 一~ ~一mw 嘉l\ 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主抓人才培养的战略环节,选拔优质考生,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兴J 摘 要:在分析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构建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链模型,并认为民办高 学 设,加强外部联系,重视人才输送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和管理队伍建设。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价值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3079(2015)02—0137—05 院西 学 报 .n h c 叭 .h 叫 民办高校经过3O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民办高校 的不断增多和生源的逐年减少,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要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培 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是指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选择正确 的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对培养对象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帮助其素 质和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的过程。口 民办高校要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首先必须确定好自身的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规划纲要》都明确指出:民办高校要 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2 本文通过构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链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主抓人 才培养的战略环节、加强价值链的外部联系等对策。 一、民办高校发展现状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先后经历了恢复发展期、缓慢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现已进入了调整规范期, 这一时期民办高校竞争加剧,将会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一部分民办高校借助较强的品牌优势、较好 收稿日期:2O14—1O-22 基金项目:2014年仰恩大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JY2O143O28) 作者简介:程春(1982一 ),女,重庆人,仰恩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战略决策。 网络出版时间:2015-03—02 i1:4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3.1273.Z.20150302.1149.002.htm1 嘉兴学院学报 第27卷第2期 的生源状况将会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部分民办高校,由于不具有明显的特色、生源较差,规模将会 慢慢缩减甚至关闭。随着生源数量的逐年下降,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将转化为争夺生源的竞争。民办 高校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得到 社会的认可,打造优势品牌,从而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进一步发展壮大。 民办高校大多属于教学型大学,由于创建历史不长,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有限,与研究型、研究教 学型和教学研究型高校相比,办学经验不足,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专业建 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等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必须要立足于学校实际,方能 打败竞争对手。在师资的结构和水平上,民办高校普遍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在年龄 上,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而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较少;在学历和职称结构上,低学历、低职称 甚至无职称的教师居多,而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则较少。这样的一支教师队伍很难承担起研究型或 教学研究型的本科教学任务。生源上,民办高校录取的学生普遍分数偏低,综合素质相对较差,难以 进行高层次的研究工作,因此,民办高校不能以培养精英人才作为自身的培养目标,应培养能系统掌 握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 民办高校尽管存在诸多劣势,但与公办院校相比,在办学体制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民办高校的管 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比公办高校更灵活,在专业设置和学科设置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培养目 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较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培养 人才。而且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在业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随着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受到国际经济社会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也在发生重要转 型,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 需求越来越大。培养能够适应国家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振兴实体经济、增强国家竞争力 的重要手段,民办高校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补国家之所缺、办社会之所需,把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 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因此,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好的思想素质、适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 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符合社会实际需要、能持续发展,并能适应社会经济中各种实际工作岗位需要 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3 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价值链的构建 价值链是指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它包 含了一系列相互关联又互不相同的价值活动,根据重要性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人才培养的过 程类似于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民办高校通过人才的培养使人才的价值不断得到增值。因此,波特的 价值链同样适用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要实现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构建民办 高校人才培养价值链尤为重要。如图1所示。 首先是基本活动,主要包括选拔考生、专业教育、人材输送。 1)选拔考生,主要是对优秀生源的选拔以及前期的宣传;2)专业 教育,包括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培养方案的 制定、培养方案的实施、培养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等几个方面的工 作;3)人才输送,指将毕业生更好地推向市场的一系列活动,如 就业指导、职业教育、社会联系等。 其次是辅助活动,主要包括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 化建设、行政管理建设等。1)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专 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等 专业建设 师瓷队伍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 行政管理 翼他活动 选接 鸯生 专业 数胃 蠢 输送 程春: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方面的内容;2)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师生比状况 及继续教育等;3)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 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4)行政管理,包括教务、总务、后勤、 政教、人事等管理工作的建设。 三、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主抓人才培养的战略环节——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民办高校必须紧扣专业教育这一战 略环节,发挥优势,培养自身的核心力。 1.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二者有机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 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办高校在进行通识教育的同时,要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通识教育 基础上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 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同时注重加强能力、提高素质转变,形成知识、 能力、素质三者的有机统一,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 和素质。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立足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专业实践能 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方式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可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教 学,也可以去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教学方式上可以采取项目设计、应用模拟、社会调查、企 业实习等多样化的方式。 3.课堂教学与课外培养并重,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外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把课堂的教学环节同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求学生要牢固 地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第 二课堂”时间,大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可定期举办科技学术报告 会,给学生在创新方面以更多的启示。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各种创新。如学校可以设置创新学 分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科技小发明、创新项目等,加强学生的课外能力培养。 4.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全方位考核学生的能力。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适应社会的各种能 力,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知识和能力并重、科学和文化 并重、书本和实践并重。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具有独立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具有善于与别人进行 沟通交流、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积极进取、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对新环境较好的适应力和 挑战各种新生事物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对学生实施全面考核,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 考核方式灵活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注重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审核。 (二)选拔优质考生,为专业教育奠定良好的生源基础 民办高校要培养出优秀人才,良好的生源是必要的保障,因此要加强考生的选拔工作。一方面, 民办高校要通过提升自身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 的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打造名校和名专业,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扩大在社会中的 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和辐射作用,将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各种优惠政策广而告 之,以此扩大社会影响。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加强招生管理,拓展招生的渠道,丰富招生的形式, 力争全方位吸引优秀人才报考本校。 (三)加强专业建设。确保专业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民办高校在进行专业建设中要对产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之上根据 学校的条件设置专业。专业的设置要具有前瞻性,对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对一些设置较 为久远的专业要根据发展情况区别对待。一部分现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实力和发展前景的,学校应该给 与重点扶持,使之在未来发展得更好,支撑学校稳定发展。另一部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现在或未 来已经不再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学校要进行淘汰或转型。[5 民办高校为了在未来获得持续的发展, 嘉兴学院学报 第27卷第2期 还需要适当增设一些新专业,可以选择一些当前市场需求短缺的热门专业,也可以对产业发展和人才 需求进行充分调研,选择未来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专业进行发展。同时,民办高校要提高自身的竞争 力,还必须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特色专业,通过整合学校的优质资源,加大投 入的力度,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名牌专业,并以此带动学校其他专业的 发展。 在专业建设中,还必须加强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 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整体研究的基础上,要敢于打破按学科范畴来设计 课程的传统做法,对主干理论课程进行有目的的整合。ll6]可以先在总体上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 能力进行规划和设计,在此基础之上,对各种课程在内容和形式进行大胆的整合和创新,进而构建出 系统、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的培养目标,可以开设一些 职业技能类和文化素质类课程供学生进行自由选择,也可以允许学生在选择公共选修课时跨专业选 课,让学生可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 民办高校现有的师资的结构和水平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发展。为了实现培养应用 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民办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朝“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以此提高教师的实 践教学能力,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5个途径来实现:1)引 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2)鼓励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3)对缺乏实践 经验的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强实践能力;4)聘请企业中的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 5)逐步建立起“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并把它作为教师准人和考核的一个标准。 (五)加强外部联系 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行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民办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民办高校可与企业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实行产学研 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民办高校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功能,通过发 挥自身在人才、知识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经营等方面的帮助,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 发、技术公关、员工培训等,并利用企业在建设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实习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使民办 高校和企业形成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合作方式包含3种方式。1)“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 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2)“引企人校”模式,学校在企业建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 线;3)培训交互式,民办高校可以聘请企业内有丰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或人员来校讲座或任教, 民办高校也可以派出优秀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民办高校既可以选择国内 外一些知名的大企业,也可以选择区域经济中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一些中小企业。 2.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美国的常青藤盟校就是高校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常青藤盟校 由美国东北部的7所大学和一所学院组成,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 学、布朗大学、康奈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这8所学校在众多领域展开合作,实现 资源共享,在世界高校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民办高校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实验室与实践基地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民办 高校的资金来源极为有限,绝大部分依靠学生的学费收入。在生源紧张的情况下,民办高校在硬件和 软件上的投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可以加强与其他高校间的合作。在合作对象上,民办高校可以 与其他民办高校合作,也可以与公办院校合作,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在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实现资源共 享,解决由于资金限制所导致的资源不足问题。另外,由于公办院校的科研实力一般比民办院校要 强,但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不如民办高校,通过与公办院校合作,民办高校可以为公办院校在如 何提高学生的专有技能上提供帮助,同时公办院校可以为民办高校提升科研能力提供帮助。 (六)重视人才输送环节 人才输送也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让用人单位 程春: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141・ 接受和认可才能真正实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 1.完善就业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民办高校要建立起一支责任心强、专兼结合的 就业指导队伍,同时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重心下移至院系部。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对民 办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与院系部的沟通与协调机制进行优化,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平台。真正做 到就业指导工作有人想、有人抓、有人干,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 个性化指导,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信息采集、就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方面的功能与 作用。 2.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系统。对学生的职业教育需要循序渐进,要根据学生各个阶 段的特点对教育活动进行合理规划,使学生在每一个阶段对自己要做什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一新 生的职业教育侧重于使之了解有关职业规划的理念,并逐步形成每个学生自我的职业发展规划,以此 指导以后的学习;大二职业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基本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准备,作为第一阶段的延续;大 三和大四职业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的中心环节,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实践教育。L4 这四个阶段相互 衔接、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系统。 3.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学校要充分发挥毕业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除了要加强同企业、社 会的联系,还要加强与劳动人事部门、人才市场等的沟通和联系,尽可能地为毕业生择业提供方便、 快捷的服务。同时要充分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一方面为毕业生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和相关的就业政策介 绍,并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也为用人单位提供选择毕业生 的平台;有选择地进行高校联合,构建开放式的就业信息体系,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与用人单位的 人事部进行联系,建立起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相互沟通渠道。 (七)加强校园文化和管理队伍建设 校园文化既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导向、激励和优化学生品质 意志的作用。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新观念,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 思想、管理目标、管理制度作为一个系统来抓,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现自我才华、锻炼自我能力 的舞台。 党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党、团组织在培养人才中的积极作用,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 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党团联动机制的建设与优化,为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思想和政 治保证。 行政管理为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证,要通过规范行政机构设置、提高行政人员队 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对行政人才的管理等措施,提高行政管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龙,王占礼.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价值链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7(4):34—36. [2]夏季亭,石猛.对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几点思考EJ3.中国成人教育,2Ol1(5):26—28. E33张仲秋,高辅卿.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教学特点与模式E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5(4):65—69. [4]黄小欧,董定超.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高校人才培养探析[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13(4):107一l1O. [5]陈莉,郭卫平.关于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前沿,2013(5):138—139. [6]钱国英.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EJ3.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责任编辑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