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1月到11月的消费数据,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内需消费市场。虽然总体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内需消费市场,应该毫无疑问了。一定会有杠精说,去年因为新冠疫情的缘故,美国经济下滑了,受伤也非常深,因此经济被拖垮了。等到今年美国成功施打疫苗之后,经济会快速恢复,到时候,美国又会把全球内需消费第1名的头衔抢回,不要高兴得太早。
会不会是这样的呢?美国一家市场调查研究公司,eMarketer在2019年的报告中,就明确地提到,2019年中国的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了5.6万亿美元,而美国这一年是多少呢?5.5万亿美元。按照这份报告来讲,无论有没有新冠疫情,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内需消费市场,是大概率的事情。
当我们拿到这个头衔的时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份统计,这份统计来自于德国联邦政府,该数据表明,受到新冠疫情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德国在2021年1月份出口金额,仍然是下滑的,但唯一例外的是,德国对中国的出口额是增加的。
我们在看另一条数据,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从德国进口是230亿欧元,同一时间美国从德国进口的金额是200亿欧元,中国第1次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最大的出口地从美国变成了中国。
另外德国媒体《法兰克福汇报》有这样的一篇报道,报道中,明确了,德国经济从中国快速恢复的经济中获利,以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为例,西门子预测,由于中国汽车和机械行业的复苏,西门子截止2021年财年,第3季度的利润可能出
现大幅的增长。
中国的经济一直在快速的增长,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内需,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早在几年前,中国就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今天咱们又多了一个头衔,全世界最大的内需消费国。
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内需市场,有了这个身份,国际地位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封锁就会变成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陆陆续续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品消费市场,比如最大的手机市场,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现在成为了最大的内需消费市场。
如此大的市场,哪个做生意的不心动?哪个不想分一杯羹呢?已经是最大的财神爷了,你不求他还求谁呢?你说这样封锁还有用吗?
根据欧盟统计局,在2月份所发布的对外贸易数据,2020年欧盟27个成员国,以中国的贸易,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中国第1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
相信你不会跟你最大的生意伙伴闹别扭吧?所以最近的一些什么安全会议,什么G7峰会的,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一边要封锁,另一边却选择合作。
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大的贸易国,必然也就会成为最大的外资投资国,这也就代表最大的市场,最大的生产,最多的资金融合在一个国家,你能不正视她吗?这些头衔,在过去的100年时间里,几乎都在美国人的身上,没有了这些头衔,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就成为了空中楼阁, 而剩下的那就是世界最大的赌场,当一张桌子三条腿都不见了,它还能撑多久呢?
老美最近印1.9万亿美元,有两个原因,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想争夺最大的内需消费市场,第2个,因为现阶段的利息几乎是0,现在发国债的成本就低很多了。
你知道体量有多重要吗?在物理的世界里,体量越大引力就越大,所有比他小的东西,就比如市场,最终都会被他吸引过去,专业术语叫做吸虹。当上升到物理层面,也就是咱们中国话的天道,在这个时候人力是无法改变的,只能顺从了。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错过了封锁的机会,在1998年,中国的GDP大约是10,000亿美元,只是美国的1/9,那时候没人把中国放在眼里,对于美国来讲更不屑一顾。因为在那个时候,德国是咱们的两倍,日本是咱们的4倍。
因为经济实力的问题,曾经德国和日本都瞧不起咱们,咱们都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他们一直在想,为什么他们不可以?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们都在争这个事情,当然还有我们隔壁的印度,到现在还没有放弃。
说到印度,其实他也是没什么勇气的,13.6亿的人口,经济有待改善,不敢加入RCEP面对竞争,你说他还有什么前途?如果是我们一个平凡人,有机会进入一个大公司,让你去锻炼,让你去成长,这样大的舞台,是有多么的难得。但印度怕这怕那的,前怕狼后怕虎,那他只能站在原地。
在2001年,中国顶着所有的压力,加入了世贸组织,第1次去面对世界的竞争,接下来就是咱们没日没夜地加班,不断地创造外汇。仅仅在7年之后,中国就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一年就是2008年。两年后,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知道吗?1998年的时候,我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七,也就是不到两年的时间超越一个国家。
此时的老美才感觉不对劲,但是他一直没有办法,按住这个升势,也就是说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而那个时候,就是因为我们人多,我们有足够的生产力,那个时候我们是用劳动力对抗这一切。
但今天不需要了,今天我们可以依靠市场,我们可以依靠贸易,我们还可以依靠投资。
很多看不清方向的人,认为低端的产业未来会离开中国,中国还面临了高端产业的竞争,头痛得很。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体量越大吸引力就越大,未来的中高端产业都会围绕着中国来进行。我只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不是市场决定生产?如果是,市场在中国,那未来的产品就会按照中国的喜好而设计,来迎合中国的消费者,也就是未来产品的样子性能都是由中国人所决定的。说大一点,就是世界的生产围绕着中国转。中国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很多的低端产品,你可以理解为这个国家同时拥有第1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足够可以形成内部的循环。有人需要高端的产品,高端的服务,也有一些需要轻奢的生活,当然也有工薪阶级所需要的低端产品。东部的地皮紧张,有西部广阔的土地;西部有高品质的水果,东部有高消费的人群。
不要忘记了,咱们周边还有许多小的国家,它们最终也只会纳入中国的产业链,市场就在家门口,想必没哪个人愿意放弃吧。
有人可能说,因为历史的原因,周边的你我他或多或少有点过节,很可能会影响大家的关系,大胆地放心,这些过节是小事情,没人愿意放弃美好的生活。还有一点哦,无论是东北亚东南亚与西方连接,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咱们不单只是带领者,而且是必经之地。未来咱们周边安静得很,只有来来往往的货车,还要赶着签约的人流。未来欧亚非,会有高速路,会有高铁、还会有光纤连接,当然也一定会有中国的超高压线路,欧亚非一体化,不是没有可能的。
如果你是悲观的话,你一定不会认同我的想法,甚至还会盯着现在正面临的困难。
最近刷视频,刷到这样的段子,他质疑脱贫的问题,他用自身作为例子,说明他是对的。他怎么说的呢?大把大把的人是欠款的生活着,包括自己都是欠了一屁股债的,他说自己就是没有脱贫的人。我看到这里我真想抽他一嘴巴,首先肯定工作是有收入的。
按他的说法,哪怕你一年赚1亿,大脚大脚的花,他也是没脱贫的。
脱贫是有个综合标准,中国大约是在年均收入4000左右,也就是你每个月收入超过四五百块,基本就是脱贫了,当然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两愁三保障”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且有义务教育,基本医疗,还有住房安全饮水方面的保障,我国脱贫的标准其实是比联合国的脱贫标准要高。
所以说刚才那个人,是他思想没有脱贫,富裕永远都不会轮到他。
虽然咱们还面临许多的困难,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我们一直面临孤立和封锁,我们从来就没有轻松过;在今天我们卸下了许多过去的包袱,我们本就该自信。已经强大的我们,面对过去一样的对手,应该是轻松多了。即使面对一些困难,也只不过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只是一个磨练而已。这是把我们自己变得更好的时候,算是难得的机会。
以后别人仰望你的时候,你也有底气嘛?
当我们回到世界第一的时候,起码能力和道德都配得上该位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