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二年级(上)《狐狸分奶酪》精品教案

来源:九壹网


《22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正确认识12个生字,会口头组词。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 2.通过自由朗读、接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预习,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借助故事情节,想象狐狸的心理。

4.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如果是小熊会怎么做。 【教学重点】

1. 通过自由朗读、接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预习,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借助故事情节,想象狐狸的心理。 【教学难点】

读懂故事内容,能判断出狐狸的狡猾形象,能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 读中悟情;创设情境、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本、狐狸教具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是狐狸帮助熊哥俩分奶酪的故事,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同时语文课堂应充满有感情的读书声,注重角色指导朗读,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同时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思考狐狸的形象以及他的做法是否公平。这不仅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拿出狐狸教具,学生分享狐狸的形象。

2.导入新课: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齐读课题——22.狐狸分奶酪

二、学习生词,整体感知

请学生翻开课本第100页,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谁帮着熊哥儿俩分奶酪,结果怎么样了呢?请端正读书姿势,开始。

1.结合预习,学习词语(出示):

捡到 方便 拌起嘴 帮忙 嚷着 剩下 整个 瞧一瞧 开始 小哥儿俩 (1) 通过自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等方式读准词语,重点指导“拌嘴”的读音

和意思。

2. 学习生字(出示):

捡 便 拌 嚷 剩 整 瞧 始 俩 ( 1)开火车读词语 (2)找出表示动作的字,并做一做动作,识字小游戏巩固生字。 3.概括课文内容:

( )帮着熊哥俩分奶酪,结果奶酪全被( )。 预设:狐狸帮着熊哥俩分奶酪,结果奶酪全被吃光了。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

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2) 关注熊哥俩心情变化:邀请学生看,在这一段中,熊哥哥和熊弟弟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预设:高兴→吵架(不高兴)

师指导朗读,让学生再用朗读,把感情变化读出来。 (3)师生配合读。

2.学习狐狸帮熊哥俩分奶酪的段落。

(1)默读课文2-9自然段,用“_____”画出狐狸帮熊哥儿俩分奶酪的自然段。 3.学习第5、7、9自然段。

师让学生学习狐狸第一次是怎么帮帮熊哥俩分奶酪的。

第五段:“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1)指名读

(2)角色扮演读,加上动作读一读。

(3)想一想狐狸笑了笑的背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师:狐狸第一次分完奶酪,熊哥俩满意了吗? 生:不满意,分得不匀。于是狐狸继续分。

第七段: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1)教师范读,找这一段狐狸做的表示动作的词。 预设:瞧,咬

(2)读一读句子(变蓝)。

(3)狐狸是分奶酪,现在是要奶酪,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狐狸为什么会咬奶酪呢?狐狸咬奶酪是不是有什么坏主意? 师引导:那我们现在猜一猜,狐狸接下来会怎么办?

第九段: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又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1)这一段中有一个词语出现了四次,启发学生找出:咬。

(2)师生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找一个同学当小狐狸,上台画一画狐狸是怎么分奶酪的。(理解狐狸吃奶酪的意图)

(3)初步表达对狐狸做法的评价:狐狸这样分奶酪对吗?你觉得这样分公平吗? 预设:不公平。

(4)齐读最后一段:“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引导学生谈看法: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为什么? 预设:狡猾、奸诈、诡计多端、聪明(需要引导学生用词) (5)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预设:1.我会分享给弟弟 2.我不会吃,因为捡的东西不干净3.我会还给奶酪的主人。 四、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老师发现,孩子们,你们都是乐于分享,懂得谦让得好好孩子,希望在日后得生活中,你们能一直拥有这些美好的品质,快乐幸福地成长。

【板书设计】

22 狐狸分奶酪

咬 吃光了 狡猾

附:《狐狸分奶酪》课前预习

一、朗读课文

1.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 (达标请打“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

2.本文共有___ 个自然段,我会给自然段标上段落。 二、生字新词 3.给下列字注音

检( )俩( )始( )拌( )帮(( ) 匀( ))剩( )整( )酪( )嚷( ) 瞧( ) 4.读一读,记一记

开始 起始 始终 帮忙 帮助 帮手 方便 便利 轻便 工整 整体 完整

A.我能熟读( ) B.我能识认( )(请写“1”) 5.观察课本102页的生字,并在书中描红一个字,书写一个字。 三、梳理内容

1.( )帮助熊哥俩分奶酪,结果最后奶酪全被( )。 2.思考问题:

(1)文中的狐狸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2)你能帮熊哥俩想个办法吗? 四、学贵有疑,把自己的疑问记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2 狐狸分奶酪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的“奶、始”等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酪、捡”等12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做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评判狐狸的做法是否公平,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的“奶、始”等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酪、捡”等12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狐狸是我们故事中常见的主角,你读过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课件出示2)(《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狡猾、自私、损人利己)

2.在我们的印象中,狐狸就是一个坏坏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狐狸的另一个故事——《狐狸分奶酪》。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狐狸分奶酪)

【设计意图:从读过的有关狐狸的故事入手,谈对狐狸的印象,引起对下文学习的兴趣。】 二、识字解词,读顺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3)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4)

nǎi chǎo zǐ jí yǎo dì shǐ ɡōnɡ 奶 吵. 仔. 急 咬 第 始 公.

各自拼读,读好后鼻音“公”,平舌音“仔”,翘舌音“吵”。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

捡.到 奶酪. 哥俩. 均匀. 拌.嘴 嚷.着 瞧.一瞧 剩.下 帮.忙 整.块 方便.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齐读,理解记忆。 (3)识记生字

借助动作演示识记“拌、嚷、瞧”,并识记理解字义。 加一加:“便、剩、吵、仔、咬、始”均可以用偏旁组合的方法识记。

借助熟字识记:“两一俩”。

借助图片识记:可借助图片认识“奶酪”,随机识记“酪”字。

换一换:“扔”减“扌”换“女”就是“奶”。“弟”减“丷”换“⺮”就是“第”。

猜谜语:“去掉上边,只留下边”是“公”,“心字头上压着一座山,山上一把刀”就是“急”。

(4)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设计意图:放手给学生预习自学,再以学定教,从字词句篇一步步进行,彻底扫清了语言障碍。】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读好长句子,把句子读正确、读顺利: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本文讲了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课件出示6)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借助课文的语句说一说。 “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着两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三.指导书写,规范写字

(课件出示7)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奶 吵 仔 急 咬 第 始 公

1.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奶、第”并讲述:(板书:奶 第) (课件出示8)“奶、第”田字格课件

“奶”:左右等宽,左高右低,女字旁靠近竖中线,“乃”的横折折折钩的第二折刚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撇稍短,收笔在竖中线上。

“第”:上短下长。第八笔写在横中线上,第十一笔起笔在竖中线上。竖折折钩要比上面的横折写得宽大。

(2)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3)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4)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指正。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女( )( ) ⺮( )( ) 亻( )( ) 2.看拼音写汉字。

jí yǎo dì shǐ ɡōnɡ 着( ) ( )一口 ( )一 开( ) ( )平 3.比一比,再组词。

奶( ) 仔( ) 吵( ) 妈( ) 行( ) 抄( ) 答案:

1.奶 妈 第 答 仔 他 2.急 咬 第 始 公 3.奶奶 仔细 争吵 妈妈 自行车 抄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2.理解课文内容,评判狐狸的做法是否共公平。

教具准备

狐狸、两只小熊的头饰,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词语,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0)

捡到 奶酪 哥俩 开始 拌嘴 嚷着 瞧一瞧 剩下 帮忙 整块 方便

2.狐狸给两只小熊分奶酪,分得怎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狐狸分奶酪)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读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11)

(1)一开始,两只小熊捡到奶酪时是怎样的心情?(高兴极了)

(2)后来,他们为什么拌起嘴来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

(3)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分这块奶酪?(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我们来看看狐狸是怎样为他们俩分奶酪的。 2.读第3~6自然段。(课件出示12) (1)指名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这四段话。

(2)思考:狐狸是怎样为小哥儿俩分奶酪的,小哥儿俩满意吗?为什么?

(不满意,因为分得不匀,一块大,一块小。)(板书:一块大,一块小)

(3)狐狸第一次分得不匀,那该怎么办呢? 3.读第7~9自然段。(课件出示13) (1)学生分小组读。

(2)根据上面的方法自由讨论。

①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课件出示14)(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②小哥儿俩都说了什么?(课件出示15)(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③狐狸有把奶酪分好吗?(课件出示16)(没有,他最后把奶酪吃光了)

4.读第10、1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0、11自然段,指导读出两只小熊生气的语气,以及狐狸狡猾得意的语气。

(2)两只小熊为什么生气?(课件出示17)(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

(3)你觉得狐狸的话对吗?为什么?出示狐狸的话。(课件出示18)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①不对,他这是狡辩。

②不对,小熊的奶酪自己没吃上一口,却统统被狐狸吃了,怎么能说公平呢?(板书:不公平。)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怎样分奶酪,为评判狐狸的做法做了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评判狐狸的做法,训练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弄懂其中的道理。】 1.正确评价狐狸。

(1)通过狐狸分奶酪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为什么?(课件出示19)

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他骗了小熊兄弟。

引导学生关注狐狸这样做是损人利己的行为,所以说他是一只狡猾的狐狸。(板书:狡猾)

2.如果你是小熊该怎么做?(课件出示20)

①不让狐狸分,自己分吃,大一点儿小一点儿没关系。 ②亲兄弟学会礼让,哥哥让着弟弟。

师相机指导,团结的重要性,不团结就会给坏人可乘之机。(板书:团结、礼让)

【设计意图:通过评判狐狸和小熊的做法,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怎样和同伴相处,才是正确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说一说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2.比一比,再组词。

奶( ) 吵( ) 仔( ) 咬( ) 轮( ) 扔( ) 抄( ) 子( ) 校( ) 论( ) 3.读了《狐狸分奶酪》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1.故意把奶酪掰成一块大,一块小,再咬成不一样的大小的两半,再轮流咬,直至一点儿不剩。

2.牛奶 争吵 仔细 咬着 轮流 扔下 抄写 儿子 学校 无论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要团结一致,不要斤斤计较,否则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板书设计:

22 狐狸分奶酪 公平? 一块大 一块小 不公平。 狡猾 团结 礼让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时,我以《狐狸分奶酪》为例,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初读,了解文中讲了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在扫除字词障碍后。再细读,感受狐狸的形象。围绕“公平?不公平。”这条主线,分析课文,总结出狐狸狡猾的本性。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二年级语文组本学期的教研课题。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

说一说:狐狸的做法对吗?狐狸是个怎样的动物?如果你是小熊你该怎么做?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敏捷,学生的回答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不足之处: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

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狐狸分奶酪》讲述的是有只狐狸看见两只小熊正在抢夺一个奶酪,狐狸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想要吃奶酪的狐狸帮忙分奶酪,故意分成一大一下,两只小熊都不满意,就这样被狐狸一口一口吃掉奶酪,狐狸心满意足地走了,但是两只小熊却没有奶酪吃了。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在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不能让外人来插手,要有团队信任,要相信自己的队友,过分地斤斤计较反而失去的更多,要一致对外,不能让敌人钻了空子。相信自己的敌人不相信队友的人,最后只能让敌人抢夺你们的胜利果实。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团结的名言警句

1.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2.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3.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4.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5.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 洛夫斯基

6.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7.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 权

8.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rǎng shǐ qiáo jiǎn shèng

捡 嚷 剩 始 瞧 二、看拼音,写词语。

yǎo yá gōng píng niú nǎi zǐ xì dì yī

三、根据要求写句子。

奶酪全被他吃光了。(改为“把”字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你能给这小哥儿俩想出一个分奶酪的办法吗?说说你的办法。

五、重点段落品析。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火们,你们秒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1.在文章画线部分的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 ) ——( ) 2. 和 捡到了一块奶酪。 3.熊哥哥和熊弟弟为什么拌嘴?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 开始 帮忙 方便 整个

答案 一、略

二、咬牙 公平 牛奶 仔细 第一 三、他把牛奶全吃光了。 四、略

五、1.火——伙 秒——吵 2.熊哥哥 熊弟弟

3.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

六、为了方便整个学校的师生,村民民开始自发组织修这段通往学校的路,老师们看见了, 也过去帮忙。

22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酪、捡”等 12 个生字,会写“奶、始”等 8 个字,会写“哥哥、开始”等6 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3.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教学重点】 体会同伴之间不要斤斤计较,否则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能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酪、捡”等12 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生字,会写“开始、过来”等5 个词语。(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能对狐狸的做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件页码 教师口述: 1. 教师介绍: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狐狸:食肉目犬科动物。它们灵活的耳朵能对声音进行准确定位、嗅觉灵敏, 修长的腿能够快速奔跑,最高时速可达50km/h左右,所以主要以鱼、蚌、虾、 蟹、鼠类、鸟类、昆虫类小型动物为食,有时也采食一些植物。 奶酪:奶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含有可以保健的乳酸菌,但是奶酪的(1-4) 浓度比酸奶更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也因此更加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脂肪、磷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纯天然的食品。 2.两只小熊让狐狸帮他们分奶酪,狐狸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所收获。(板书:22狐狸分奶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出示大家喜欢的动物,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5-6) 练 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字音翘舌音“剩 整”,前鼻音“捡 匀 便”,后鼻音“凉 帮 嚷”,边音“酪 俩”等。 ②借助动作演示识记:借助动作演示认识“拌、嚷、瞧”,并识记理解字义。 加一加:“便、剩、吵、仔、咬、始”均可以用偏旁组合的方法识记。 借助熟字识记:“两一俩”。 借助图片识记:可借助图片认识“奶酪”,随机识记“酪”字。 换一换:“扔”减“扌”换“女”就是“奶”。“弟”减“丷”换“⺮”就是“第”。 猜谜语:“去掉上边,只留下边”是“公”,“心字头上压着一座山,山上一把刀”就是“急”。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奶酪 酪酥 捡到 捡起 我俩 哥俩 凉拌 凉菜 帮助 帮忙 均匀、匀称 叫嚷 嚷嚷 瞧见 瞧病 方便 便士 剩下 剩饭 整齐 整个 (2)学习多音字“兴 便”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机器人,我兴奋极了。 .我们小区的超市方便了居民。 . (7-16) 在这里,“兴”读“xīng”,意思是“举办,发动;旺盛”,还有一个读音是“xìng ”,意思是“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便”读“biàn”,意思是“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简单、便利”,还有一个读音是“pián”,意思是“肚子肥大”,组词如下: 兴 xīng (兴奋)(兴亡) 便 biàn (方便)(便利) xìng(高兴)(兴致) pián(便宜)(大腹便便) ②读一读: 今天语文测试,我考得很好,真高兴(xìng)! .早市的商品比较便(pián)宜。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神气活现 形容心神不安地到处看。 半信半疑 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东张西望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确定。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扫清文章阅读障碍。】 四、学习“会写字” 奶 使 吵 仔 急 咬 第 公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熟字加部件:“始 便 剩”。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借助动作演示识记:用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的方法记忆“拌 嚷 瞧” 形近字比较:两-俩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第、急”,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奶 始 吵 仔 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奶、第”并讲述,学生练写。 “奶”:左右等宽,左高右低,女字旁靠近竖中线,“乃”的横折折折钩的第二折刚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撇稍短,收笔在竖中线上。 “第”:上短下长。第八笔写在横中线上,第十一笔起笔在竖中线上。竖折折钩要比上面的横折写得宽大。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捡到 哥哥 开始 过来 拌嘴 帮助 嚷着 瞧了瞧 方便 结果 剩下 整块 2.练习运用:练习用上面的词语说话。 (1)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 (2)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词语,让学生初步积累这些词语,鼓励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学习运用,增强学生积累字词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学习《狐狸分奶酪》,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了解到狐狸给两只熊分奶酪的事。 (17-26) (27)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对照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2.明白狐狸的计谋为什么能得逞,懂得同伴之间不要斤斤计较,要互相谦让,否则会失去的更多。(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件页码 (1-3)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出示教学目标,提出核心问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熊哥哥和熊弟弟为什么吵嘴? 出示:“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拌起嘴来”怎么理解? (“拌起嘴来”说明两只小熊为分奶酪,争吵起来。为下文写狐狸分奶酪做好铺垫。) 狐狸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两只小熊为分奶酪而争吵的时候出现的。 2.默读3—8自然段,思考:狐狸是怎么分奶酪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这半块是大一点儿。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从狐狸分奶酪这件事上,你发现狐狸有什么特点? 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狐狸为什么要这样分?(狐狸故意把奶酪分的不匀,然后轮流咬奶酪,把奶酪全吃光了。)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3.两只小熊对狐狸分奶酪的结果满意吗?(不满意,两只小熊很生气。) 出示:“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是感叹句,要读出他们生气的语调。 4.但是狐狸是怎样狡辩的? (4-9) 出示:“小熊,我分的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少吃一口, 谁也没多吃一口。” 拓展:听了狐狸的话,两只小熊会怎么想呢? 我们上了狐狸的当,现在让狐狸得了便宜,以后我们应该自己解决问题,互相谦让,不再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傻事。 指导朗读:读出狐狸的狡辩,读出对狐狸的厌恶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评判狐狸的做法,训练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弄懂其中的道理。】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正确评价狐狸。 (1)通过狐狸分奶酪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为什么? 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他骗了小熊兄弟。 引导学生关注狐狸这样做是损人利己的行为,所以说他是一只狡猾的狐狸。(板书:狡猾) 2.如果你是小熊该怎么做? ①不让狐狸分,自己分吃,大一点小一点没关系。 ②亲兄弟学会礼让,哥哥让着弟弟。 师相机指导,团结的重要性,不团结就会给坏人可乘之机。(板书:团结、 礼让) 3.本文有大量的对话描写,就是语言描写。 师讲解:语言描写 概念: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作用: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评判狐狸和小熊的做法,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怎样和同伴相处,才是正确的。从而明确本文的道理。】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孔融让梨》 听读《孔融让梨》,学习孔融团结友爱、文明礼让的优秀品质。 五、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写了两只小熊捡了一块奶酪,因无法平分而争吵,最终被前来帮忙分奶酪的狐狸吃了个精光的故事,讽刺了狐狸的阴险狡猾,也告诉人们:同伴之间不要斤斤计较,要互相谦让,否则会失去的更多。 六、课堂小结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同伴之间不要斤斤计较,要互相谦让,否则会失去的更多。 (10-12) (13) (14) 板书设计(18) 熊哥哥 高兴 狐狸分 奶酪 同伴之间 熊弟弟 见到奶酪 拌嘴 要互相谦让 狐狸:故意分的不均 轮流吃 吃光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时,我以《狐狸分奶酪》为例,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初读,了解文中讲了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在扫除字词障碍后。再细读,感受狐狸的形象。围绕“公平?不公平。”这条主线,分析课文,总结出狐狸狡猾的本性。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二年级语文组本学期的教研课题。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 说一说:狐狸的做法对吗?狐狸是个怎样的动物?如果你是小熊你该怎么做?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敏捷,学生的回答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不足之处: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22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会写“哥哥、开始”等7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狐狸是如何分奶酪的,体会狐狸的狡猾。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评判狐狸的做法是否共公平。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狐狸图片。

谈话:自从狐假虎威后,狐狸在森林里可威风了,有一天他在森林里悠闲地散步,遇到了两只小熊,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以及长句的停顿。

2.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教师随机纠正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2.说一说故事的起因——小熊兄弟俩为了分一块捡到的奶酪,拌起嘴来。 3.认读“捡”“俩”“始”“拌”。

“捡”“拌”:与“脸”“胖”换偏旁识记,本义都与手有关,所以部首是“扌”。 理解“拌嘴”是吵嘴的意思。强调“始”是翘舌音;“俩”的准确读音是liǎ,要与“两”区分开。用“始”组词,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4.小组交流:本来捡到奶酪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为什么兄弟俩会拌起嘴来?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5.小组汇报。

6.指导朗读,要读出捡到奶酪时高兴,为了怎么分拌嘴生气的语气。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过渡:为了不让对方多吃一点奶酪,小熊兄弟俩吵了起来,吵架声引来了谁?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2—5自然段,用“”画出狐狸说的话,并圈出狐狸的动作。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预设:狐狸说的话:“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狐狸的动作:跑、问、笑、拿、掰。

4.为什么狐狸是“跑”过来“问”?他心里会想什么?

5.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一句话。(读出狐狸假装亲近的感觉)学习“吵”字。 (1)理解“吵”字为什么部首是“口”,说一说怎么记字形。

(2)观察后尝试书写。强调“口”要写得小一些,写在左上格,右半部分“少”的最后一笔撇要穿过竖中线。

6.当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是为了分奶酪吵嘴之后,狐狸又说了什么?(指名读) 7.说这句话时,狐狸为什么“笑”?

8.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二句话。(读出他胸有成竹的样子)认读“帮”字,学生组词后,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并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9.狐狸是真的帮小熊兄弟俩分奶酪吗?他接下来做了两个动作——“拿”“掰”,你觉得他会怎么“掰”奶酪呢?

10.指导朗读第2—5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扫清了字词障碍,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了文章的前五个自然段,了解了主要内容: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为分奶酪拌嘴,主动来帮助他们分奶酪。那么,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五、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随机点名认读并组词。

2.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奶粉 乳酪 捡到 兄弟俩 始终 拌嘴 争吵 帮忙

3.狐狸把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狐狸分奶酪》这一课。

二、抓住主线,朗读感悟

1.狐狸帮小熊兄弟俩分好奶酪了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知道的? (1)自由读第6—11自然段,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预设:

A.没有!我是从“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这句话看出来的。 B.没有!我是从“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这句话知道的。 (2)认读生字“剩”“整”,理解“一点儿也没剩下”和“整块”。

(3)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和第10自然段。(读出无奈和小熊兄弟俩生气的语气)

2.学习第6—9自然段。

过渡: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自由读第6—9自然段。

(2)认读“嚷”字,与喊、叫区分,理解两个“嚷”的意思。 (3)指导朗读小熊兄弟俩的话。

(4)听了小熊兄弟俩的嚷叫,狐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7和第9自然段)

(5)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奶酪”(圆纸板)演示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7)指导分角色朗读。

(8)指名到前面分角色朗读表演。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狐狸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他是怎么说的呢? (1)齐读。

(2)随文识记“整”。

(3)指名读,思考:狐狸为什么这么说?他为什么“笑着说”,这是怎样的笑? 三、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本课剩下的6个生字“始、仔、急、咬、第、公”。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跟着书空。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重点讲解“急”“第”两个字:“急”和“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强调:“急”的部首在下面,是“心”;书写时上窄长,下宽扁。“第”的部首在上面,是竹字头,“竹”的竖、竖钩都变成点;书写时上扁下长;整个字是11画,第七笔是横折、第八笔是横、第九笔是竖折折钩。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四、课堂总结

1.想一想,狐狸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

2.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五、教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