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拌合站信息报警措施及现场检查方法
一、 误差原因分析
① 设备陈旧,精准度不够;
② 阀门关闭后,还有部分残留量继续流入;
③ 操作不规范;
④ 不经常清洗或者维护设备;
⑤ 部分仓里面有料,但是不属于配合比里面的,但是还是有计量,所以导致预警;
⑥ 下料口过大,下料过快;
⑦ 下料口舱门继电器功率过小,关闭不及时;
⑧ 外加剂等用量较少的材料容易出现大误差;
⑨ 外加剂和水等使用管道太大,导致下料过大,不容易控制;
二、 整改及解决措施
① 对设备进行一些微调,使得精准度更好;
② 对一些小料进行控制,比如增加开关阀,北岸对外加剂将原来的水平向下的管道改成U行向上的管道,使得关闭阀门以后原来管道里的料不能继续留下等等措施;
③ 严格要求操作员规范操作,坚决不允许手动补料等情况;
④ 定期对拌合站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
⑤ 对于不用的料尽量清仓;
⑥ 下料口焊接铁条,减缓下料速度及下料量;
⑦ 下料口舱门更换大功率继电器,缩短舱门关闭时间;
⑧ 对一些小料进行控制,比如增加开关阀,对外加剂将原来的水平向下的管道改成U行向上的管道,使得关闭阀门以后原来管道里的料不能继续留下等等措施;
⑨ 空气压缩机控制开关中,当天气寒冷时,在气压管中,会有液体水产生,导致气压不稳,控制开关不当,在气压管中,增加液体过滤器,使气压管中的水分得到控制;
⑩ 料仓(粗、细骨料、水泥、粉煤灰等)的开关门,由全开修改成半开门状态,控制下料速度;
⑪ 粗、细骨料上料过程中,尽量上干料,水份比较大的料,要先控干后,再使用;
⑫ 水泥、粉煤灰等粉剂在绞笼上,增加细的绞笼,使上料缓慢,控制粉剂质量;
⑬ 拌合站采集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上传中断原因有以下几种:
⑭ GPRS DTU设备和电脑之间的连接线松动造成数据上传中断;
⑮ 电脑中木马病毒引起的服务异常;
⑯ 拌合站所在位置移动GPRS网络信号不稳定;
⑰ 拌合站采集程序服务异常停止;
⑱ 人为对GPRS设备断电或将串口连接线拔掉;
⑲ 更换工控机电脑硬件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⑳ 升级或更换原有拌合站生成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① 检查设备和电脑之间的串口连接线是否有松动;
② 对工控机电脑进行杀毒;
③ 将GPRS天线引至拌合楼外;
④ 针对此问题做了拌合站采集系统的守护服务,此守护服务一旦发现主服务停止或被卸载,就会进行重启服务或安装服务;
⑤ GPRS连接电脑如果是USB转串口线,当拔掉USB串口插入另外一个口时,端口号就会发生改变,此时需要手动修改采集程序配置;
⑥ 重新安装拌合站采集程序;
⑦ 需要重新分析新的拌合站生成系统的数据库,然后重新安装拌合站采集程序。
三、 附件
⒈ 附件一:设备改造的一些措施;
⒉ 附件二:关于拌和站插件的表现形式;
⒊ 附件三:针对工管中心对于拌和站检查经常问的一些问题;
⒋ 附件四:
附件一:
拌和站设备改造示范图
① 气压管气压稳定:增加三联体,过滤气压管中的水蒸气,保证气压管中的压力稳定,提高控制阀门的精度(适合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域)
② 水泥称精度控制:为了提高水泥下料的精度,可以在水泥绞笼中增加附着式绞笼(比原来的水泥绞笼小),使其上料慢,提高水泥上料精度;
粉煤灰称也是同样的道理;
③ 水称和外加剂称精度控制:由于水和外加剂是液体,流动速度比较快,很难控制,尤其是外加剂称,用量比较小,很难精确控制:可以尝试在下料口增加阀门,使用阀门控制下料速度;
或者把水管和外加剂管增加弯度,变成”U“型,控制下料的速度,如图:
也可以在水管或者外加剂管中,增加“水囊“,也可以达到控制精度的作用,如图:
以上措施,都是可以控制水称和外加剂称的精度,起到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效果;
有些设备,在运行中,震动比较大,会影响水称和外加剂称的计量,会采取把水称和外加剂称和主机分离的方式,来提高水称和外加剂称的准确度,如图:
④ 骨料称精度控制:骨料包括:大、中、小石子和砂,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可以适当的缩小下料速度和传送带的转速,来控制骨料称的精度,如图:
在下料口增加格删:
下料口增加格删,控制下料速度。
目前料仓基本是两个下料口,可以把下料口改成,一主下料口(下料速度快)和一副下料口(精计量,下料速度慢),当下料到一定范围后,会自动关闭主下料口,只留副下料口,进行精计量;或者在副下料口增加传送皮带,也可以达到精计量的效果;
上图是在料仓下料口处,增加了传送皮带,以更精确控制计量;
附件二:关于拌和站插件的表现形式
① 公共系统自动过滤超标生产数据,上传正常生产数据;(公共系统有2个生产数据
库,一个生产数据库为原始数据,包括合格数据和不合格数据;另一个生产数据库为从原始数据的基础上,修改后,存入的数据,然后上传服务器)
② 系统不记录超标数据,只记录合格数据;(系统会有选择性的记录生产数据和上传生产记录,导致监控系统采集的数据和实际生产数据不符)
③ 系统只记录设备配料记录,对于生产过程中,手动添加的材料数据不采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人为添加各种材料后,系统只记录未添加前的数据,不记录添加后的记录;这在检查过程中,是不允许出现的;解决办法:生产过程中,调整配合比或者让厂家修改系统,把生产实时数据上传)
④ 系统自动修改数据,当系统采集到生产数据后,会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对生产数据进行修改,保证生产数据的合理性,然后上传虚假数据;
⑤ 系统会根据时间段,对数据进行阶段性的修改,如当查看一个月数据时,超标数据比较正常,当适当的选择时间段查询时,会发现,某一段时间超标很高,某一段时间超标很低,综合超标很正常,这也是插件的一种表现形式;
⑥ 系统存在能修改生产数据的功能模块;(例如:系统中存在“手写数据”菜单或在记录查询菜单中存在“修改“按钮等)
附件三:针对工管中心对于拌和站检查经常问的一些问题
① 拌和站的人员,设备情况是否使用信息化平台(日常登陆次数,不合格处理闭合,人员设备录入等);
② 拌和站是否配备专职的信息化管理人员;
③ 检查拌和站的标准化管理办法;以及拌和站的生产记录台帐;
④ 拌合站校称台账包括外校和自校,询问拌和站相关人员如何校称;
⑤ 对于出现的超标数据是否及时处理,在信息化平台中形成闭合;检查超标记录台帐;
⑥ 检查拌和站砝码的精度;
⑦ 拌和站的相关合同文件;拌和站人员的资质证书;
⑧ 询问拌合站计划生产多少,已经生产多少,熟悉拌和站的详细运行状态
⑨ 查看机制砂,检查沉淀池,水泥用量是多少,查看外加剂使用,询问相关人员消防器材的使用,
⑩ 现场试打几盘料,查看信息化采集的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