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治疗二例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20 胰腺病学2002年第2卷第2期Chin J Pancreatol,June 2002,Vo1.2,No.2 ・论著摘要・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治疗二例 李占元 姚兴会 王占民 吴清 张宗利 魏子国 近期我们遇到两例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年和5年出 现胆管和胰管并发症的患者,分别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手 术。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47岁。因上腹及腰背部疼痛、寒战高热、反 复发作黄疸4年,加重2个月.于2001年2月6 Et收入院。患 者于5年前因怀疑胰腺占位曾在外院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 及胆囊空肠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吻合术。4年前(1 996年4 月)又因梗阻性黄疸、胆囊管梗阻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肝总管 图1第三次手术方式 空肠侧侧吻合术。体检:消瘦,巩膜黄染.右上腹深触痛,无反 跳痛。实验检查:AI T 88 U/I ,AST 56 U/L,GGT 589 U/I , TBII 25.9 U/I ,血糖、血淀粉酶正常,CEA、cA1 9—9、CA242 均正常。CT及MRI报告:主胰管扩张,其内可见点状钙化 影,胰周积液,左右肝管扩张,胆总管短粗,可见结石影,符合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入院后应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于2001年2月l6日在 全麻下经右上腹原旁正中切口人腹探查.见肝脏呈淤胆样改 变,空肠肝总管侧侧吻合口狭窄,胆总管盲端扩张处有一枚 结石,胰体尾质韧呈慢性胰腺炎样改变。手术方式: 切开胰 空肠吻合口前壁,见胰腺断面被肠粘膜覆盖。B超引导下穿 刺切开胰腺找到主胰管,沿其走行纵行切开3 cm,取出0.3 cm×0.4 cm大小的白色结石一枚,将切开的空肠前壁翻转 扣于切开的主胰管前方,行空肠壁全层与切开的主胰管边缘 图2囊肿空肠吻合术 间断缝合,吻合口外又行空肠浆肌层与胰腺被膜缝合,以加 固吻合口。在主胰管内放置引流管一根,距吻合口10 cm戳 孔引出。 将第二次手术狭窄的胆总管空肠侧侧吻合口以及 存于胆总管盲端内的结石一并切除,行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 反复发作 个月于2001年2月1日人院。患者于4年前因梗 阻性黄疸,胆总管下段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法消化 道重建,术后曾行系统化疗10个疗程(5-FU 0.75 g,顺铂3o mg×5 d),并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等免疫制剂。患者于5 个月前出现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进食后加重,伴有寒战高 术,吻合El内放置导尿管作支架,由空肠戳孔引出(图1)。 原胃肠和空肠吻合El通畅,未再处理。距Braun’S吻合口2 cm 行空肠造瘘,以保证肠内营养。 在肝管空肠吻合口后方及 热,经抗生素治疗无好转。CT显示胰体和胰尾均有囊性肿 物(5、8 cm×3.8 cm及9.5 cm×9.5 cm)。2月前不规则寒战 胰空肠吻合口处放置多孔引流管一根。画术后腹腔引流液 2o~5O ml/d,第九天增至150 ml,为白色混浊液体,查淀粉 酶为41 080 U/I ,胰管引流液为51 18O U/I ,证实为胰瘘,经 高热达42 C,CT引导下行胰体囊肿穿刺,囊肿消失,住院12 d,体温正常后出院。但回家后再发不规则寒战高热,应用多 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巩膜无黄染, 右上腹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剑突下可触及6 cm×7 cm大 小肿块.边界不甚清楚,余(一)。肝功及生化检查正常,WBC 12.0×10 /L.血糖10、0 mmol/L,尿糖(+4-),蛋白(+)。CT 显示胰体部有8.0 cm×4.5 cm的囊性肿物,边界清楚,形态 保守治疗引流量逐渐减少至1o ml/d,胰管引流量8o ml/d. 带管出院。一月后胰管造影胰瘘闭合,将腹腔引流管和胰管 引流管拔除。随访至今(术后7个月)症状消失,正常工作。 例2:患者男,59岁。因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伴寒战高热 不规则,壁薄均匀。诊断为胰空肠吻合口旁假性囊肿并继发 作者单位;250012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李占元,王 占民.吴清,张宗利);山东临沭人民医院(姚兴会);山东临沂市人民 医院(魏子国) 感染,胰管梗阻。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分离粘连后见胰空肠 吻合口旁有6 cm×7 cm大小的囊肿,穿刺为白色澄清液体, 查淀粉酶为1 024 U/I ,未查见瘤细胞。切开囊肿吸出100 m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胰腺病学2002年第2卷第2期Chin J Pancreatol,June 2002,Vo1.2,No.2 121 囊液,囊壁厚约0.2 ClTI。主胰管近端闭锁,胰尾端扩张。行囊 吻合时可行一层或两层间断缝合,吻合口内放置T管或其他 管道以做支架,术后两周造影后拔除。目前建立胰肠通道的 手术方式较多,我们体会若胰管明显扩张(在5 mm以上),可 肿空肠吻合术(图2)。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症状消失。每日10 U胰岛素可维持血糖正常范围,尿糖(一)。随访至今(7个 月)患者可正常生活及工作。 讨论 行胰管空肠吻合术;若胰管扩张不明显,可行胰肠套人式吻 合,袖套法或者捆绑法切断胰腺时注意保留主胰管断面长出 0.3~0.5 ClTI,在主胰管内放置硅胶管支架,对预防胰瘘和胰 本组两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分别在术后4~5年 管狭窄均有一定意义一!。此外,在做胰空肠后壁吻合时注意 不要误缝主胰管以免造成主胰管狭窄。 参 考 文 献 1 赵玉沛,蔡力行,钟守先.胰管空肠吻合胰残端套人法预防 whipple术后胰瘘发生.中华外科杂志,1993,6:360—362 发生胆道、胰管梗阻或胰腺囊肿等远期并发症,为预防这些 并发症的发生,首先要规范手术操作,在处理胆道和胰肠通 道的狭窄和梗阻方面尚无统一的模式,应视狭窄或梗阻的病 因、部位、性质作相应的处理 。例1第三次手术时即同时解 除了胆肠和胰肠通道的梗阻。例2仅做了囊肿空肠吻合解除 了胰管阻塞的问题。 为了避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道和胰肠通道的狭窄 2彭淑牖.吴育连,彭承宏,等.捆绑式胰腺吻合术(附28例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 58—159 (收稿日期:200l_10 04) (本文编辑:王洛伟) 和闭锁.我们体会胆肠吻合时以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为宜, ・国外胰腺期刊交流・ 胰腺癌播散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摘自:Vogel I,Kalthoff H,Henne—Bruns D,et a1.Detection and prognostic impact of disseminated tumor cells in pancreatic carcinoma.Pancreatology,2002,2:79—88 背景 目前胰腺癌的预后仍然很差,总体5年生存率仅 j ~2O ,主要原因在于胰腺癌早期即有肿瘤细胞经淋巴、 的高度敏感性,都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免疫组化法所用的 抗体如CEA、CA1 99、1 7-2一A、Ber EP4等缺乏足够特异性, 多个抗体联合检测可能得到较好结果。在临床方面着重于播 散肿瘤细胞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一些被认为已行根治手术 血液播散,从而导致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及腹腔种植等。常用 的肿瘤分期法并没有将这些播散的肿瘤细胞包括在内,故往 往低估了病情。近年来,有关肿瘤特异性抗原和组织特异性 标志物的研究有不少进展,除对淋巴结进行常规的组织病理 学检查外,还分析、检测骨髓、血液、腹腔灌洗液中可能存在 的肿瘤细胞,这些结果可能对肿瘤分期及胰腺癌病人的预后 产生影响。 的早期胰腺癌病人,都可能在身体不同部位被检查到播散的 肿瘤细胞。常规的组织病理学阴性的淋巴结有61.5 ~73 检查到播散肿瘤细胞,这些病人接受辅助化疗的生存率有所 提高;在骨髓中目前主要用免疫细胞技术检测,播散肿瘤细 胞发现率为24 ~59 ,单因素分析发现播散肿瘤细胞与预 后相关;外周静脉血的检测多采用PCR技术,常用标志物有 K ras、CEA、CK 1 9、CK一20,发现率4 ~1【)(j ,认为外周 方法 本文作者复习近几年来这方面的基础及临床研 究作一综述。 结果 现常用的检测播散肿瘤细胞的方法是免疫组化 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其基础均赖于发现存在于肿瘤细胞的 特异抗原或基因转录,分子生物学检测相对而言较易标化、 较省时间,主要检测的是K—ras基因,K ras基因突变在胰腺 癌发生率为7O~1o0 ,但在慢性胰腺炎、正常胰管组织中也 血播散肿瘤细胞出现率与UICC肿瘤分期相关。腹腔灌洗液 中检测到播散细胞机率为7 ~33 ,但其对预后是否有显 著影响意见不一。 结论 考虑播散肿瘤细胞的因素必然使肿瘤分期增加、 其对预后有何程度影响应进一步研究,这对于胰腺癌病人治 疗方案的决策有实用价值。 (徐晓蓉摘李兆申校) 有发生;CK 20可能是更好的指标,但它在其它肿瘤和良性 t皮细胞、粒细胞也有表达。加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本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