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课 型 《小精灵》 唱歌课 课 时 教 具 第一课时 课件、钢琴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 学 歌曲《小青蛙找家》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有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拍,五声宫调式。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做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了铺垫。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跳叫叫的焦急心态。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家的愉快、喜悦的心情。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 二胡齐奏曲《小青蛙》 《小青蛙》由徐仪作曲。乐曲取材于山东菏泽地区一首民间儿歌《花蛤蟆》。全曲由三个乐句构成,句间句尾都插入了蛤蟆的叫声。 1、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2、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3、能随音乐创编歌词。 演唱歌曲时能够较好的表现出情绪。 重难点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情境导入 1、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来,闭上眼睛。 (多媒体演示动物王国的场景) 2、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对,这儿就是快乐的“动物王国”,小动物们生活在这里,可幸福了。你们听,谁来了? (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说出动物的名字,并模仿动作) 学习歌曲 1、师:你们看到了谁?(„„) 那么这几只小青蛙在做什么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完整的歌词) 师: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小青蛙找家》吧!(出示课题) 1
达标意图 导入部分 形成部分
发展部分 拓展部分 2、师:让我们来跟着音乐一起说。 (师生共同随音乐朗读一遍歌词) 师:真好,下面我们来个比赛。 (分组说“跳跳、呱呱”) 3、师:我们和小青蛙一起轻轻地唱一唱吧。(师生共同轻声唱歌) 教师指导演唱两处歌词的感情,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来表现,表现好的发给头饰。 4、师: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让我们拍着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 5、师:唱得真好,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了,咱们一起来表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6、师:真好听!刚才老师发现有几只小青蛙已经做好准备了。来!戴头饰的小青蛙待会儿和老师一起表演,好吗? 1、师:听到小青蛙美妙的歌声,小动物们都来了。 (多媒体演示) 师:他们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们能帮他们编一首这样的歌吗? 师: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鸟找家》。听! 师: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轻轻地把他们请出来吧。 (请组长举起头饰,教师介绍哪里是动物的家) 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轻轻地送小动物回家吧。 (听音乐让学生轻轻地坐到动物小组) 2、师:你们真棒!现在就你们为小动物们编歌吧。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们最团结、最聪明,编出的歌曲最好听。 (学生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3、师: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编好了吗? (请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表演、汇报)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的怎样,轻轻商量一下,要不要为他们举起我们的蓓蕾呢? 聆听二胡齐奏《小青蛙》 1.聆听全曲,“试一试,你能从音乐中听到什么?先别告诉我们,听完了再说。” 2.“再听一遍,用手势告诉我和你自己,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3.“弱的地方好像早上?还是晚上?”“快乐的音乐的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还是稍快2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的?” 4.“再听一遍,哪一段音乐比较优美?” 5.“音乐中还有什么?” 6“见过青蛙吗?”“.听过青蛙的叫声吗?”“关于青蛙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课 题 课 型 《小精灵》 综合课 课 时 教 具 第二课时 课件、钢琴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管弦乐《野蜂飞舞》是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900年创作的。原为歌剧《萨丹王的故事》中的一首管弦乐幕间曲。歌剧的脚本取材于俄国诗人普希金(1799-1837年)同名童话诗。歌剧故事写的是:萨丹王出征在外,皇后生下王子。但皇后的姐姐出于嫉妒,给沙皇写信诬告皇后生了怪胎。萨丹王听信谗言,下令把皇后和王子装进木桶,投入大海。后木桶被海水冲上荒岛,母子死里逃生。王子长大后无意中从鹰爪下救下了被魔法变成天鹅的公主。公主为了报答王子,帮助王子变成一只野蜂,跟随商船飞越大海,回到皇宫去报仇。在船主的帮助下,王子最终实现了目的,战胜了恶人,使萨丹王终于醒悟,接回了皇后。父子、夫妻终得团圆,王子也和公主结为终身伴侣。《野蜂飞舞》描写王子化作野蜂,怀着急切的心情,飞越大海,赶回皇宫的情景。 歌曲《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3/4拍,五声F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以肯定的口吻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1、聆听《野蜂飞舞》,感受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3
2、和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流程 导入部分 能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蜻蜓》,模仿小蜻蜓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师生活动 1、发声练习 2、复习歌曲《小青蛙找家》 1、设计固定音型。 2、听范唱 达标意图 复习所学歌曲 形成部分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学唱歌曲《小蜻蜓》 2.小声地跟琴声哼唱。 3.完整地听赏。 4.唱歌词 5.“可爱一点。”“再可爱一点。” 发展部分 6.“我们把小蜻蜓唱得很可爱的时候是大声还是小声?是唱得快,还是唱得慢?” 7.女同学跟着歌声做动作,男生拍打固定音型。男女生互换。 8.有表情地演唱一遍。 9.板书歌词节奏,识读。 聆听管弦乐曲《野蜂飞舞》 1.聆听全曲,“试一试,你能从音乐中听到什么?先别告诉我们,听完了再说。” 拓展部分 2.乐曲是快的还是慢的? 3.用手势表示声音高的时候和低的时候。 4.试着哼唱你自己的“蜜蜂飞舞”。 5.作者介绍。 4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