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的有关规定,同时为了保证单位在发生火灾事故灾难时,干部职工能够及时地发现,及时、有效、有序的采取措施,以控制火灾事故的蔓延、财产损失的扩大,减少人员的伤亡,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本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1.火灾事故处理总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属地解决、分工负责、快速处理的原则。
○2快恢复生产、减少经济损失的原则。
○3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讲究策略和方法。
2.火灾通报的要点、内容及注意事项:
(1)第一发现者、事故当事人在发生事故时要做到如下几点:
①大声呼救、请求周围人的援助。
②迅速作出判断,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扩大。
③及时向上级(单位领导和总值班)通报事故信息。
(2)第一发现者、事故当事人在通报时的内容及要求:
①火灾事故发生的类型、和发生的场所、周围的存储物
②火灾事故的大小,燃烧的物质、现有设施是否可以消除险情
③火灾事故有无人员的伤亡,及伤亡的程度
④火灾事故通报人应明确表明所在部门、姓名、正在使用的电话号码
⑤火灾事故初报要简洁明了准确、后续报告时要对事实经过详细叙述
⑥通报人通报时应沉着冷静,直至对方表明已明白所要表达的问题方可挂电话
3、火灾事故处置办法
(1)第一发现者根据火情大小第一时间迅速向总值班和119报警。
(2)当值总值班接到报警后应果断对火情进行处置,如果发射机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其供电电源防止事故扩大化。
(3)电器设备起火必须先切断电源,后用专用灭火器进行扑救。
4、自救处置方案:
1、接到火警后消防专干带领有关人员到单位篮球场集合,听从消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的指令,组成现场行动小组。迅速组织灭火班、疏散班、通报班、物品搬运班到出火点灭火、疏散、搬出危险物品重要资料等,同时把火场中情况向单位消防负责人报告。
2、在火灾报警后,听从现场行动小组指挥(的指令,负责抢救被困人员及贵重物资,抢险火灾按照“先人员,后物资,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
3、在人员集中的场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疏散人员,扑救过程中及扑救工作结束后对火灾现场加以保护。
4、抢险人员自身要戴齐防护用具,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协助搬运火场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
5、根据火场火势情况,向火灾指挥部请求撤离,在未接到火灾指挥部命令前,仍然在现场组织直到火灾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再组织撤离。
4、疏散的基本措施
①人员的安全疏散
1)所有抢险人员应坚持“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
2)机房所有人员应按所在逃生标识进行逃离。
3)值班人员应启动报警信号(夜间可采用敲钟、大声呼喊等方式)通知起火区域内的工作人员、住宿值班人员进行疏散。
②人员的自救
1)火灾时,在场人员有烟气中毒、窒息以及被热辐射、热气流烧伤的危险。因此,发
生火灾后,首先要了解火场有无被困人员及其被困地点和抢救的通道,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疏散和营救。
2)疏散时,若人员较多或能见度很差时,用“跟着我”的喊话或前后扯着衣襟的方法撤至室外安全地带。若被浓烟围困时,可采用低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区的方法。如有条件,可用湿毛巾等物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等,以便迅速撤出烟雾区。
3)着火时,全体人员不要惊惶失措,应根据情况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火灾时人身着火应尽快脱掉衣帽也可就地打滚把身上火焰压灭,切记不能奔跑。
4)对现场抢救出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和疏导,预防破坏、哄抢、盗窃等案件的发生。
①物质的疏散措施
1)物资疏散要掌握“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疏散那些可能扩大火势有爆炸危险的物资。
2)疏散性质重要、价值昂贵的物资。如档案资料、高级仪器、设备等。
3)疏散出的物资应堆放在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不得堵塞通道,并派人看护。
5、善后处理
(1)火灾事故结束后,事故发生部门会同第一发现人应在24小时内填写《事故报告书》,将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经过、原因、受损失状况和处理情况等详细汇报中心安办,并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
(2)用照片、录像的形式保存火灾损失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