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来源:九壹网
畜禽生产 2015年第45卷·第01期 [hu qIn 5heng[ha 圆 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马玉婷 (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甘肃武威733000) 摘 要:进行科学的选配和饲养管理是提高母牛繁殖力的关键技术措施,本文从母牛的选种选配、饲养管理、繁殖生 产、和卫生防疫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指导规模化母牛繁殖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8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9X(2015)01—0051—02 食与增重情况,发现疾病及早诊治。重症要及时隔离 优良品种资源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与先进农业机械 加工生产配套技术的应用,是我国肉牛业发展增效的 治疗。 基础。目前,我国肉牛生产面I临的供需矛盾逐渐突显, 自2009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数和出栏数出现下降趋 势,其中繁殖母牛数量的下降是造成市场冲击的主要 2.2青年牛饲养管理 青年是繁殖牛群的希望所在,期间必须做好:一是 发情鉴定,牛的发情持续时间短,约18 h,25%的母牛发 情征候不超过8 h,一般从下午到次日清晨前发情频率 高,专业技术人员每天至少要在早中晚观察3次。发情 母牛,神经兴奋,经常哞叫;生殖道黏膜充血潮红,有黏 液分泌物排出;愿意接受公牛爬跨;卵巢上卵泡发育、 膨大,表面光滑紧涨回。二是适时配种,母牛发情后要适 时配种,一般在发情开始后9~24 h配种,过早或过晚 都会影响受胎率。在生产中,准确预测发情开始或发情 因素之一。由于饲养繁殖母牛养殖周期长、成本高,养 殖效益低、风险较大,另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 力结构的改变,也是造成其养殖数量下降的因素。 1 母牛的选择 1.1市场收购 引进良种母牛,母牛的繁殖力在不同品种、个体间 均存在差异。在选购过程中,根据牛只的生长发育、体 质外貌、繁殖性能选留适应当地气候、饲料条件且膘 情好、年龄适中、发情正常、繁殖力高、无生殖道疾病 的优良品种作为种用[1]。 停止,是较难做到的。但是,发情高潮比较容易观察到, 在发情高潮出现后的6~8 h内输精,能获得较高的情 期受胎率。上午发情,下午配一次,第二天上午再配一 次;下午发情第二天早晨输精,下午再输一次【3J。输精采 1.2 自繁自育 制定科学的选配计划,根据母牛体况、繁殖力有针 用直肠把握子宫颈法,配种人员要熟练输精操作流程, 注意卫生防疫,防止错配、漏配、以及感染生殖道疾病 对性的选择遗传性能稳定、生产能力突出的优良种公 牛精液进行配种,培育扩繁优质能繁母牛,淘汰繁殖 力低下、体况差的不良个体。 等现象的发生。对发情持续期过长或过短的牛,要根 据具体情况特殊对待。 1.3联合繁育订单生产 采取订单、合资经营等方式有计划的繁育饲养基 2.3妊娠牛的饲养管理 2.3.1妊娠期的管理妊娠期母牛的营养与胎儿生长 础母牛,在降低养殖风险的基础上,繁育生产性能、繁 殖力高的基础母牛。 直接相关。妊娠前6个月胚胎发育缓慢,此时,日粮以 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少量精料,每头每Et 2.5—3 kg, 使牛只保持中上等膘即可,不必额外增加营养。妊娠 期最后3个月是胎儿增重的主要阶段,此阶段增重占 2 饲养管理 为提高母牛的生产效率,必须实施分段饲养、重 点培育的措施,确保繁殖性能的发挥。 初生重的70%~80%,母牛的营养除维持自身需要外 还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该阶段应按照饲养标 准饲喂全价配合Et粮,以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 重点满足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营养需要,确保 2.1犊牛饲养管理 犊牛在出生后2h内必须喂给初乳,初乳饲喂4~7 d。 出生后1周,训练犊牛吃干草,向槽内添放一些优质 青干草,让其自由学食,促使肠胃尽早发育。15~20 d 母体及胎儿的各种营养所需。精料含玉米40%、豆粕 35%、麦麸20%、食盐1%、微量元素4%、每牛每天 2.5-4 kg,一日三次,自由采食。同时,饲养过程中也要 左右开始补饲精料,饲料中钙、磷、铁、钠等矿物元素 及蛋白质充足,每日饲喂三次,饲喂顺序是先粗后精, 再喂奶。犊牛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切忌给饮污水,以 免引起犊牛腹泻,犊牛腹泻是犊牛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之一[1】。经常观察犊牛粪便、举动与精神状态,分析采 注意,牛只不宜过肥,尤其是头胎青年母牛,更应防止 过度饲养,以免发生难产。 2.3.2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分娩前的饲养管理,母牛临 作者简介:马玉婷(1988一),女,甘肃永登人,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家畜育种与繁殖工作。 国 I:l…in 5hL:'n产g c 产前15 d要准备好产房,舍内要敞亮、清洁、温暖、干 燥、安静,并且要彻底消毒,铺垫褥草。产前1~2周将 母牛转入产房。饲喂以优质干草、苜蓿草为主,加喂少 许精料,少给或停给青绿多汁饲料。母牛分娩时,要准 3.4肢蹄修护 2015年第45卷·第01期 经常清理牛趾间的杂物,及时修理蹄形,保持牛蹄 清洁,防止肢蹄病的发生。 3.5乳房保健 备好接产器械及消毒用品,一般让牛自然分娩,发生 难产时,要及时处理,做好接产和助产工作。 分娩后的饲养管理,犊牛产出后,分娩母牛体内水 分、盐分、糖分消耗大,要立即喂饮温热的麦麸钙盐益 母汤(麸皮1 000 g、红糖500 g、食盐50 g、克益母草面 每次挤乳前要用温水清洗乳房,保持乳房卫生,并 对乳房进行按摩,促进乳房消肿,防止乳房炎等疾病的 发生。 3.6其他方法 配备专职兽医和配种人员,加强日常保健、防疫消 毒工作,做好选配改良计划、防疫免疫计划、系谱档案 管理等。 300 g),以利于母牛恢复体力和胎衣排出 。胎衣未下 的母牛需要经常隔离观察,一般产后2~84 h可脱落, 最多124 h,超过12 h,进行人工剥离。胎衣掉落后先检 查是否完整,如完整则立即清除,防治母牛自食患胃 肠疾病和形成恶癖,如不完整再进行剥离或约物治 4繁殖配种 严格执行选种选配计划,做好繁殖母牛饲养管理 的目的是提高其繁殖力,缩短繁殖周期,提高受胎率 和犊牛成活率。 疗。产后7~10 d,母牛尚处于身体恢复阶段,身体虚 弱,自身消化机能差。此期,应让其采食优质的青干 草,限制精饲料喂量,以免引起母牛食欲下降,产后瘫 痪,加重乳房炎和产乳热等病的发生。10 d以后检查 利用人工授精、同期发情、性别控制、胚胎移植等 现代繁殖技术,快速扩大繁殖基础母牛群体,有针对 性的进行选种选配,杂交改良,同一群体,用不少于3 乳房正常并无其他产科疾病,即可出产房转入原牛群 个品种进行改良,并突出1个主要改良品种,实现订单 饲养。母牛离开产房后彻底清扫消毒,以备后用。 2.3.3产犊间隔期的管理理想的产犊问隔控制在365 d 以内,这一阶段是母牛产后自身体况及生殖器官恢复 的一个过程,一要做好产后监护工作,防止母牛生殖、 泌乳系统发生感染;二要做好发情鉴定和妊娠检查, 及时发现空怀母牛;三要合理搭配日粮水平,泌乳盛 生产模式,是提高母牛繁殖力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早配种,延长繁殖期,在良好的管理、全价日粮 (TMR)饲养条件下,储配母牛可在出现3个性周期或 l4月龄后进行配种,配种后加强营养和运动,确保母 体和胎儿都能获得良好的营养需求。产后实行生殖系 统保健促孕、早期断奶(45 d)或人:J 代乳缩短产犊间 期要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加喂精料,提高日粮中蛋白、 能量饲料的含量,同时注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补给, 隔。强化日常生殖保健工作,充分发挥母牛繁殖能力, 使母牛的在群繁殖不低于10年7胎。年淘汰率低于 15%,补群率大于30%,稳定扩大生产群体,发挥阶梯 和规模生产优势。 并给与充足饮水,防止产奶量下降。干奶期饲料供给 以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干奶后期,注意维生素 E和微量元素硒的补充。 5 小结 5.1综合生产 3 加强防疫安全和卫生保健 3.1免疫注射 形成集饲草饲料种植、品种繁育、母牛养殖、繁殖 按照国家免疫和检疫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春 秋两季牛结核病、布鲁氏杆菌的检疫及牛口蹄疫疫苗 的接种工作。 3.2消毒措施 加育肥为一体的综合生产方式,从牛场改造、饲料加 工、经营管理、疾病防疫、繁育技术等领域着手,加快牛 群品质改良,提高繁殖母牛生产性能。 5.2多元发展 以科技为支撑、项目为导向,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 先进机械加工设备降低养殖成本,利用牛粪养殖蚯蚓、 生产沼气、加工生物肥料,养殖生态鸡、种植有机农产 每天及时清理圈舍内粪便及污秽垫草,保持圈舍 干净;每周用碘三氧溶液或其他消毒液对牛舍及牛场 进行卫生消毒。 3.3运动 品等多元化生态发展环模式,解决能繁母牛养殖过程 中的资金、技术等问题,提高母牛繁殖率,推进母牛标 准化生产。 每天使母牛保持运动1~2 h,以增强食欲,提高母 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参考文献: [1】张嘉保.动物繁殖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刘彦.抓好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J].家畜养殖,2012,19:12. [3]孟宪泽.肉牛母牛的饲养管理程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73—75 【4]娜仁花.繁育期母牛的饲养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3,9: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