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九壹网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高汝勇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7期

高汝勇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院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精选实验内

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院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

课,也是种苗及花卉种子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园林行业技术

创新的源头。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遗传

和变异的基本规律,掌握园林植物新品种培育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遗传学与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

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园林植物遗传改良中的科学研究和生产

实际问题的能力。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

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学活动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团队精神的重要

途径[1]。因此,在当今的实验教学中应强化实验教学,提高教

学质量来培养应用型园林人才。

1 精选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课可以深化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把所

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在以往的实验内

容中,验证性项目多,综合性和设计性项目少,所以应尽量减

少验证性项目,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项目,或者变验证性项

目为综合性项目。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开设植物细胞有

丝分裂,减数分裂,两性花植物杂交技术,花粉储藏和生活力

测定,园林植物花器结构及开花授粉习性的观察,观赏植物

生物学性状调查,彩斑性状调查,种质资源调查,同源多倍体

的人工诱发与鉴定,高等植物核DNA的提取等实验项目。比

如,在花粉储藏和生活力测定实验中,以往都是学生按照教

师规定的方法操作,实验改革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理论课上

所学的知识,自主设计储存花粉的类型和方法以及测定花粉

生活力的方法。在同源多倍体的人工诱发与鉴定实验中,以

往都是学生观察教师加倍好的实验材料,改革后可以让学生

自主选择进行染色体加倍的植物材料、加倍方法、加倍效果

的鉴定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又强化了

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查类

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校园植物、附近植物、

花卉市场植物为对象,进行观察、分析利用价值,提出绿化建

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

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 改革教学方法

学生是实验课的主体,应该充分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2]。

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和培养,到实验药品的配置,每一个实验

过程都要有学生参与。

采取怎样的授课方法,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的必修课[3]。过去一直强调理

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在实验课教学中一般都是采取讲授的方

式,学生兴趣不高。其实对于实验课来说,灵活运用各种教学

方法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结合理论课上的知识,

采用提问、讨论等教学方法讲解实验原理,让学生对比以前

的类似实验操作来理解实验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实验的关键

步骤和实验结果,也锻炼了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利于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实验课是学生练习实验基本技能的场所,所以在实验课

上,教师要全程指导,学生要认真操作,针对出现的实验现象

进行分析,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绘制实验的草图,分析成败的

原因。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水平、实验结果,尤

其是发现实验现象,分析并解决实验现象的能力进行打分,

分项随时记录。在课下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及时批改,及

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在课堂上,要注重实效,不走过

场,切实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改革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既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实验

技能的有效途径。过去学生的实验成绩评定主要是以实验报

告为主,即使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做好实验,但只要回去

抄袭别人的结果,认真地把实验报告做好,也照样可以得到

高分[4],这样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上课的效果。因此必须加

强实验改革,把实验考核分成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2 部分。

平时考核成绩占实验课总成绩的80%。平时考核内容包括学

生在实验课前的预习情况、实验课上的操作水平、课后实验

结果的整理和分析等环节,各环节考核分数比例为:预习报

告10%、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50%。在学期末,要考核实

验内容的原理,步骤,常规药品的配置,实验结果及分析,而

且还挑选几个实验来考察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也就是在期

末不仅要考核实验理论,还要考核实验操作,这2 部分各占

50%,期末考核成绩占实验课总成绩的20%。这一系列考核

措施培养了学生课前进行预习,上课认真操作,课下及时总

结实验报告的良好习惯,也调动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大大

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培养了学

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生物专业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

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

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5]。通过

近年来的实验改革,我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性,多方面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 任如意,国会艳,宗宪春.《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

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26)

2 李定国,方正武,刘章勇,张文英,秦亚平.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改革的

思考[J].职业圈,2007(17)

3 赵广建.刍议课堂授课的艺术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

4 刘纯鑫,黄少伟,刘天颐,林元震“. 林木遗传育种学”综合性实验初探

[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3)

5 高汝勇,白丽荣.遗传学实验的教学改革[A] // 张飞雄,李绍武.高等

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张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