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低段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低段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杨家海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年第18期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单要传播数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更关键的是应当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数学意见,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低段教学 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即是引导小学生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具体化数学构思,逐渐形成数学运算的过程。数学思维属于一种动态化的数学活动,也是新课标中所提到的“数感”。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按照小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生活实际和知识内容,采取科学灵活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观察、实践、游戏等各种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现状

首先,小学生数学思维不具深刻性。大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是非常深入,无法透过问题的表面思考本质,不能够独立理清数学问题中的逻辑结构,进行正确的推理和猜想。另外小学生在解题时,对事物数量变化的认知能力不强,无法灵活地应用数学定理、公式来解决问题。其次,小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不高。一些小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数学问题,寻找新的解题思路,对同类的数学问题能够找出更多不同的解答方法,但是依旧还有大部分小学生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其发散性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再次,小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不强。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无法灵活使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针对部分创新性较强的题型往往难以下手。最后,小学生思维的敏捷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发现,部分小学生解题时难以抓住问题的本质,无法独立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考时间很长;当他们遇到一些条件或逻辑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常常无从下手,也容易出现错误。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属于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对小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以及未来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一线数学教师而言,必须要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有效策略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二、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赞可夫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负责,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若不注重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则难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如某次教学“十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应当从课本实际内容出发,如6、7的认识是在之前几个数学习的基础上教学的,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数的组成都需要让学生总结与应用之前的知识来联想,借此机会对学生类比思维进行训练。 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其思维能力相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更加薄弱,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当让他们学会观察,借助于对例题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开展实践活动,手脑并用学会比较和分析。如“8”的组成,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分一分,同桌之间可以合作进行。这样学生可以进行一定的联想,学习逻辑分析。此时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学会概括和归纳,可以更加有逻辑性地思考问题。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小学低段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在情境创设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合理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进而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借助于各种游戏、讲故事活动等小学生比较喜爱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导入,进而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活力。

例如说“10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我们针对数字特征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故事。0到9是学生之前学习过的数字,这十个数字一起出外郊游,9作为队长,命令其他数字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好,但是0却站在队伍的最前面。9不高兴了,说道:你比我小这么多,站到最后面去。0听了之后非常难过。这时我们提出问题:大家能不能想办法帮助0,让他可以站在队伍最前面呢?随后学生进行讨论,得出0能够和其他数字进行组合来形成比9更大的数字,由此我们导出“10”这个数字,进而再延伸到两位数的知识。借助于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来激活他们的思维。

(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进一步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能够在快乐的课堂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数学问题,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说在教学位置和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序这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座位来理解教材内容:A学生在B学生的前面还是后面,从前往后数C学生排在第几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联系起来,更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三)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开展各种探究活动,让小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训练其思维能力。

例如说教学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知识时,我们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回想“表内乘法”的知识,随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几张图片:三筐一样的鱼,每筐之下标注13kg。随后屏幕上列出问题:请计算一共有多少千克的鱼?若每千克鱼5元钱,这些鱼能卖多少钱?问题提出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利用加法的方式进行计算,此时再告诉学生:现在我们有一种更加简单的算法来得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都非常认真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让他们对本节知识有深入理解,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提高。

(四)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我们应当借助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让他们可以灵活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数学课堂增添更多的活力。生活教学法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说即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利用知识的过程,数学思维能力在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与培养。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给学生列举部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让他们认识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交通标志随处可见;教室门窗、操场中的红旗也是每天都能够看到。结合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思考图形的知识,训练其思维能力。

(五)在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只要我们深入研究教材就能够发现,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画。这些图画生动有趣,学生十分喜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利用这些图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从观察中发现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如在教学乘法时,我们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并询问学生通过图画能够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一些学生提出:有多少人坐飞机?有多少人坐火车?还有学生提出:有多少人划船?有多少人坐椅子?随后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此时有学生举手回答:8个人。但他们基本上是用加法,即:2+2+2+2=8;而部分学生是用4×2=8来进行计算的,随后我们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算法有什么关系,又是如何进行转换的,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数学的抽象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其发展需要经过持续不断的一系列活动,而最初的来源又是非常具体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当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数的组成”时,首先要求学生摆小棒,利用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同时通过提出各种问题来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同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能够从中理解到哪些东西。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得到了提升,语言表述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借助于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充分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真正从课堂出发,改变过去的教学思想,努力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积极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环境,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真正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