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7945968 U(45)授权公告日 2018.10.09
(21)申请号 201820336028.6(22)申请日 2018.03.13
(73)专利权人 昆山钜晨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
兰泾支路8号5号房(72)发明人 雷浩 唐宁 许卫表 王建伟 (51)Int.Cl.
F27B 5/18(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7945968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智能控制烧结炉(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烧结炉,包括炉体、加热器和控制模块,所述炉体的一侧设有炉口,所述炉口上安装有炉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PLC控制器、操作面板、高温热电偶、到位传
所述高温热电偶、到位传感器、感器和电源开关,
操作面板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加热器的电源接口通过所述电源开关连接电源,在所述炉体顶部设置有安全阀。该智能控制烧结炉,实现了烧结炉炉内的加热温度和烧结炉加热时间的全自动控制,合理利用能源,减少了资源浪费,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且提高了烧结炉的操作安全系数,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了误操作可能引起的事故。
CN 207945968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智能控制烧结炉,包括炉体、加热器和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一侧设有炉口,所述炉口上安装有炉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PLC控制器、操作面板、高温热电偶、到位传感器和电源开关;所述高温热电偶设置在所述炉体外壁上,所述到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炉口上;所述PLC控制器、操作面板设置在炉体外;所述高温热电偶、到位传感器、操作面板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加热器的电源接口通过所述电源开关连接电源;在所述炉体顶部设置有安全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为侧开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控制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口的四周嵌有硅酸铝棉碳盘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到位传感器为接近开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包括触摸显示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为弹簧式安全阀。
2
CN 207945968 U
说 明 书一种智能控制烧结炉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烧结炉。
背景技术
[0002]烧结炉是一种高温处理设备,需要严格控制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才能得到理想的烧结效果,烧结炉通电运行且周围温度较高,随着炉内温度的升高,炉内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如果工作人员一直在烧结炉前面盯着显示屏查看温度或烧结炉运行过程中需要打开炉门,都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智能控制烧结炉,可自动控制烧结炉炉内的加热温度和烧结炉加热时间,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确保人身安全,避免误操作引起的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烧结炉,实现了烧结炉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全自动控制,提高了烧结炉的操作安全系数。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控制烧结炉,包括炉体、加热器和控制模块,所述炉体的一侧设有炉口,所述炉口上安装有炉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PLC控制器、操作面板、高温热电偶、到位传感器和电源开关;所述高温热电偶设置在所述炉体外壁上,所述到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炉口上;所述PLC控制器、操作面板设置在炉体外;所述高温热电偶、到位传感器、操作面板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加热器的电源接口通过所述电源开关连接电源;在所述炉体顶部设置有安全阀。[000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炉门为侧开式。[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炉口的四周嵌有硅酸铝棉碳盘根。[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到位传感器为接近开关。[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操作面板包括触摸显示屏。[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全阀为弹簧式安全阀。[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控制烧结炉,实现了烧结炉炉内的加热温度和烧结炉加热时间的全自动控制,合理利用能源,减少了资源浪费,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且提高了烧结炉的操作安全系数,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了误操作可能引起的事故。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智能控制烧结炉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2是图1中控制模块的结构框图。
[001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3
CN 207945968 U
说 明 书
2/3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0015]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烧结炉,包括炉体10、加热器20和控制模块30,所述控制模块30通过控制所述加热器20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所述烧结炉炉体10内的加热温度和烧结炉加热时间的全自动控制,合理利用能源,减轻了工作人员工作量,避免了误操作可能引起的事故,提高了烧结炉的操作安全系数。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20设置在所述炉体10的底部,为所述烧结炉提供热能供应。[0016]所述炉体10的一侧设有炉口11,可通过所述炉口11放入待烧结物料,在所述炉口11上安装有炉门12,本实施例中,所述炉门12为侧开式,且在所述炉口11的四周嵌有硅酸铝棉碳盘根110,炉门12关闭后与炉口11的硅酸铝棉碳盘根110紧贴,确保无热量散发,加热效果好,热量利用率高。
[0017]所述控制模块30包括PLC控制器31、操作面板32、高温热电偶33、到位传感器34和电源开关35。其中,所述高温热电偶33、到位传感器34、操作面板32的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3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LC控制器31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开关35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加热器20的电源接口通过所述电源开关35连接电源。[0018]其中,所述高温热电偶33设置在所述炉体10外壁上,用来实时检测所述炉体10内的温度,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所述PLC控制器31,本实施例中,所述高温热电偶33设置在所述炉体10的一个外侧壁上;所述到位传感器34设置在所述炉口11上,用于监测所述炉门12打开和关闭到位情况,并将监测结果反馈至所述PLC控制器31,本实施例中,所述到位传感器34为接近开关;所述PLC控制器31设置在所述炉体10外部,用于根据所述高温热电偶33和到位传感器34反馈的检测结果发送命令给所述电源开关35,指示所述电源开关35打开或关闭,以控制所述加热器20接通电源或切断电源;所述操作面板32设置在所述炉体10外部,用于输入设定或调节炉体10的温度标准值、所述炉门12打开及关闭到位的位置参数等相关值,以及用于显示所述烧结炉的实时温度值、炉门12的打开关闭情况以及所述烧结炉的实时运行状态,可以更直观、更方便的对所述烧结炉的各项参数及运作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调控,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面板32包括触摸显示屏。[0019]具体的,所述智能控制烧结炉的温度控制方法为:当所述高温热电偶33检测到的所述烧结炉炉体10内的温度达到或高于设定的温度标准值时,所述PLC控制器31发出指令使所述电源开关35关闭,从而,切断了所述加热器20的电源,所述加热器20停止加热;当所述高温热电偶33检测到的所述烧结炉炉体10内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标准值时,所述PLC控制器31发出指令使所述电源开关35打开,从而,接通了所述加热器20的电源,所述加热器20恢复加热。故,该智能控制烧结炉实现了所述烧结炉炉体10内的加热温度和烧结炉加热时间的全自动控制,合理利用能源,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0020]所述智能控制烧结炉炉门12的到位控制方法为:当所述到位传感器34监测到所述炉门12关闭到位时,所述PLC控制器31发出指令使所述电源开关35打开,从而,接通了所述加热器20的电源,所述加热器20开始加热;当所述到位传感器34监测到所述炉门12关闭未到位或打开时,所述PLC控制器31发出指令使所述电源开关35关闭,从而,切断了所述加热
4
CN 207945968 U
说 明 书
3/3页
器20的电源,所述加热器20停止加热。故,该智能控制烧结炉提高了烧结炉的操作安全系数,防止误操作导致炉门12被打开,烫伤或电伤工作人员,确保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了误操作可能引起的事故。
[0021]随着烧结炉炉内温度的升高,炉内的压力也逐渐增大,若烧结炉的炉内压力超过其标准工作压力,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控制烧结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炉体10顶部的安全阀40,当炉内的压力增大到整定压力时,所述安全阀40打开,将炉内的一部分气体排入大气,使烧结炉炉内的压力不超过所述整定压力,直至所述烧结炉炉内压力降至所述安全阀40的回座压力后,所述安全阀40复位,从而保证所述烧结炉不因炉内压力过高而发生事故。优选的,所述安全阀40为弹簧式安全阀。[0022]本文所述的整定压力,是指所述安全阀40在运行条件下开始开启时的预设压力,本实施例中,所述整定压力设置为所述烧结炉标准工作压力的1.1倍;本文所述的回座压力,是指使所述安全阀40开始复位的预设压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回座压力设置为所述烧结炉标准工作压力的0.9倍。[0023]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故,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5
CN 20794596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