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 心理健康的途径 ■刘长林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栋梁,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未来。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 更要有健康的心理。所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zoi-%的意义不言而喻。音乐教育在促进大学生・C.2理健康方面有着其他学科 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从音乐教育的目的出发,提出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途径心理健康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对音乐的旋律、 音乐所诠释的主题进行欣赏.来实现音乐 与人的心灵的交流 更有些高校利用音乐 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达到缓解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 音乐教育作为高 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发挥其在心 理健康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教育的目的 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探讨.音乐教 育的宗旨以及音乐教育对人的作用 音 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出优秀 的音乐专业人才 更重要的是音乐教育是 要达到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开 拓人的思维的终极目标 音乐教育不只是 培养出音乐人才。它还有助于整个国民素 质的提高 通过音乐教育人才是音乐教 育的最终目标 只要培养出素质全面的人 才才能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 音乐教育不 仅仅是音乐的展示.还会让听众融入到音 乐之中,领略音乐作品的内涵.对音乐作 品所诠释的精神主旨产生共鸣.从而在人 们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并促进社会 的和谐发展 音乐是震撼人的心灵的,是 人类的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开展良 性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提高音乐方面的 才能.还可以增长大学生的心智.对其他 学科的研究也具有推动作用.从而成为全 面地人才 音乐教育可以诱发大学生的潜 能,使其更了解自身,认识世界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任何问题的发生都有其存在的原因 当今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 题.比如,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嫉妒心理 强、自卑心理强、没有集体意识等等 只有 深入的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咸因. 才能从根本上找出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 的途径 目前,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 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原因 大学生通过高中紧张 的学习阶段 进入到大学生活中 大多数 是要离开父母到陌生的城市去读书 对陌 生环境的适应和熟悉要经历一个阶段 需 要自己独立的思考、面对问题和解决问 题 需要处理更多和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 关系 高中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来自于老师 的指导.而大学阶段则更能多来自于学生 的自主能动性 加之,大学生的年龄较低 还没有对世界形成正确的人认识.性格也 正处于形成阶段 所以就会出现心理健康 的问题。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人性格形成的 第一课堂 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 的影响。家庭氛围和谐融合对孩子就不容 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父母感情不 合.经常吵架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 的伤害。孩子容易敏感、暴跺、不自信等 等 其次,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会影 响孩子的性格 现今的父母往往只重视孩 子的学习.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 认为 学习好了就是优秀的.学习不好就一无是 处 这种看法其实是忽略了对孩子情商的 培养 须知做人首先要有完整的人格.有 健康的心理.这才是人幸福的根本.才是 其未来生活更宝贵的财富 另外.家庭背 导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 影响 家庭背景优越的孩子,往往因为得 到的物质更丰富而不懂得珍惜,以自我为 中心,任性而不顾他人的感受 而家庭经 济条件差的孩子则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觉得自己的物质条件不如其他同学.而失 去自信、自暴自弃 (三)学校原因 大学生步八大学校园 便开始四年的大学生活 学校的硬件设 施、师资条件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 影响 大学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教师能够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以及学生 之间能有和谐融合的关系.那么大学生的 心理就会比较的健康 学校的宗旨是教书 育人 也就是说,学校不只是要教会学生 知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更是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使学 生成为素质全面的人才.使学生能够适应 大学的生活.以便将来适应社会生活。 (四)社会的原因 人是在社会中生活 的.所以人不能脱离社会性,大学生也同 样要面对社会 目前的大学生面临最严重 的社会压力来自于就业 大学生的各种对 就业的期望往往得不到满足 比如,专业 是否对口、工作的地点、工作的薪酬、上升 的空间等等都存在着本身要求与现实条 件的差距 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挫败感越来 越强烈.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 力,甚至造成一定的心理疾病,产生消极、 自卑、焦虑的心理 三、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途径 正如上文所述.音乐教育的目的来 看.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 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具体的实践中 如何利用音乐教育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 康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 模式并不注重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只是 灌输学生专业知识.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动 和深入发展.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理念 越来越得到各界的认可 这样就要求教师 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具有创新的意 识 在音乐教育中要摒弃只是教授加上练 习的教学模式 这种旧有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不假思索,因而没 有创新能力的发挥.没有自主的思维 要 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就要改变教学的方 法.在课堂中利用有限的时间.开拓学生 的思维 比如,可以适当的考虑减少原有 的教师教授的时间.更多开展各种形式讨 论和实训.使学生能够对讲授的内容进行 进一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 同学们进行交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 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一样会有新的感悟. 会启发教师的思维 教师也应该学习心理 浅析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一韩蕊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摘要:音ft.艺术与文学艺术虽然其表现形式差异很大,欣赏的过程也不一样,但人们在欣赏后所产生的艺术感知却是相 近的.形成了艺术联觉对应的关系。这两种艺术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感情需要而进行创作的产物,而这种艺术作品又反 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进入了形象思维的层次。 关键词:音乐艺术艺术欣赏文学艺术艺术形象 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自古就是关系 紧密的两门艺术.虽然音乐与文学有着不 同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发展却是相互依 存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借用罗曼.罗兰的 一普遍的使用了 而文学是在人类真正有了 语言和简单的文字之后才开始慢慢形成. 从这点上看。音乐艺术要先于文学艺术而 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 其次.从两种艺术的历史发展中.两 种艺术却又是相伴发展互相影响的关系. 甚至有一种文学艺术的发展影响或先于 音乐艺术的发展的推断.不少著名的音乐 作品就是受到文学作品的起发继而创作 手法成功塑造了舞剧中的人物形象.这样 的例子比比皆是 同样将文学作品作为音 乐素材的在中国也是有很多.如家喻户晓 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根据中国四 句话:“事实上.各种艺术经常互相影 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 台》为依据而创作出来的。全曲用小提琴 贯穿整个的音乐作品.用小提琴那委婉的 单色诠译着这个千古的爱情悲剧.音乐中 大提琴与小提琴的相互对答.更加形象地 表现了剧中男女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 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最后.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我 Ⅱ向.彼此交流.或者由于自然演化而越出 自己的范畴.侵入相近的艺术领域 ”纵观 中外历史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音乐与文 学的结合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艺术。在早期的西方文化中,具有代表 出来的。例如国外的莫扎特的歌剧《唐. 璜》,就是受到了19世纪英国杰出的诗 性的古希腊艺术就很好的将音乐与文学 结合在了一起,之后又有了《荷马史诗》将 这种结合的艺术体推向了更高的局面 而 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拜 伦的长诗《唐.璜》而创作出来的,歌剧的 序曲以奏鸣曲的形式表现了唐・璜的那种 玩世不恭的性格.凸显出唐.璜的热情似 火的生命力和乐观机智的人物形象 俄国 的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就把威廉・莎士 比亚著名的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作为 自己音乐创作的灵感而想谱写成一部歌 剧.虽然最终是以一部幻想序曲告终.但 们还发现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都属于人 类的精神文明创造的产物.它们都是一种 形象思维 达后的艺术品 只不过.文学 艺术是运用其语言符号的特点进行表述. 在中国从先秦时期就有了音乐与文学融 合,如《诗经》、《楚辞》就是以文学艺术的 形式存在,而以音乐的形式演唱出来 一、音乐形象与文学艺术的内在关系 它具有较为明确性.而音乐艺术则是通过 音乐作品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不能准确 地表达其概念,具有模糊性的特点 二、音乐形象与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 首先.我们可以从艺术的起源上来分 析两种艺术之的内存关系.在原始社会时 期或更早时期的人类生活中.进行劳动作 业或日常人类相互交流时.都会发出或长 或短、高低不同的声音,在发出声音的同 时或有节奏或无节奏.这些都可以表明音 乐已经初步存在.并在人类的生活中较为 总是磨灭不了这部作品的伟大 另外柴科 夫斯基还将法国夏尔・贝洛童话中的《林 中睡美人》作为音乐素材.把童话故事改 众所周知。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的最 大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就在于信息传达的 准确性。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曾 提到过:“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 编成舞剧音乐.用戏剧性的标题交响乐的 学的知识.掌握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 心理健康的方法 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健 康问题,有针对性的针对不同的问题.利 用不同的音乐题材的作品进行心理疏 导。 刺激.多利用这样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 美,以更好的领悟音乐的内涵 再次,培养 “想”的能力 音乐教育最终极的目的是要 启发人的思维.对一个音乐作品展开丰富 的联想,以加深对音乐作品背景的理解。 形成自己的感受,开拓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田静,陆春庚.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的有效途径【J1.中国德育,2010,(1O). 【2】雷芳,封亚伶,徐文胜.高师音乐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ll江西金融职工大学 学报.2009,(02). 【3】侯建成.音乐听觉的心理机制——从脑 科学的角度探讨音乐心理活动fJ】南京艺 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O3). 【4】王建国,周婕.用音乐撞击混沌的心扉—— 评析广州白云精神康复医院的音乐心理 疗法及其效用U】.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 (1 7】. 其次,建立独特的教学体系 正如前 文所述.传统的音乐教育是把知识灌输给 最后,要开展更多地音乐表演形式。 学生所学的知识要运用到实践当中.更有 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大学要建 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一曲优美的歌曲可以 学生.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缺乏创造力 和想象力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音 乐的内涵.增加创造力就要改革教学体 系。首先,学生要提高“听”能力,不同的音 缓解学生的压力 通过开展更多地文化演 出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比 如,才艺表演、合唱、合奏等等,培养学生 的积极性.使学生增加集体荣誉感增强自 信心。通过大型的演出活动.学生可以学 会如何的分工、协作、与人交流,这些都对 乐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说慷慨激 昂的音乐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欢快的音乐 可以使人轻松愉快.在教学中要动地如何 利用音乐素材 其次.要注重“看”的能 【5】蒋聪.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音乐心理教 育与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 (04) 力。有好多的音乐剧的作品,它们不仅仅 给人以听觉的享受.更给人以视觉的感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