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策略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未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中以提升理论教学为主,一味重视学生对语文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和提升。这种单一枯燥的应试教学模式,不仅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面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当中形成良好的高级思维能力,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级思维;课前阅读;基础字词;文章阅读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理念,指教育必须面向社会、走进生活,这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高级思维。这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只有发展学生的整体能力,才能在语文课堂中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针对语文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能够自主探究,从而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都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许多教师针对语文教学,依旧以教材内容的讲解为主,语文课堂缺乏互动性,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与大量的知识积累有关,只要掌握一些相关的书籍,便可以起到高效率思考知识,思考问题的效果。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开展的语文教学只是带领学生学习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即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习惯将教学重点,放在考试中涉及的考点知识,认为一些并不涉及考试的阅读内容并不重要,在课堂教学时经常一笔带过,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不
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缺乏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就当前状况来说,严重缺乏教学评价,缺少教师的指导和适当的鼓励,学生不仅不了解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逐步形成。
(二)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死板生硬
当前阶段许多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一部分的教师没有掌握合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往往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简单的书面授课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得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久而久之很容易丧失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注意不集中、开小差、打瞌睡、交头接耳等课堂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阻碍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重视引导学生的课前阅读预习
培养学生形成语文学科的高级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经过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对新文章有一个自己的印象和理解。在给学生布置关于预习的学习任务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文章寻找答案。在这种独立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探究性。
以《记念刘和珍君》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针对鲁迅的文章,在课下利用网络资源和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总结鲁迅的代表作和写作特点以及相关的时代背景。经过这种方式,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已经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更加容易的熟悉文章内容和作者意蕴。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章的阅
读,并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学生的自主预习,强调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读文思考性,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问题思考的能力。
(二)重视对学生的基础字词教学
字词的认读、书写、以及含义都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中首先接触的基础部分。没有字词的知识积累就不能更好的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不能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和内涵。提高学生的实践性,一定要打好学生的知识基础。所以教师要从字词下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字词教学。不管是语文字词的读音、书写还是其具体含义含义及应用,每个部分都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具体训练,或在学生学习字词的同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为例,这节课的基础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贰”“军”“以”等一词多用词汇,掌握各种实词和虚词的运用方法。这篇文章当中所涉及到的生字词有很多,让学生逐步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大致内容,首先要对文章中涉及到的生字和词汇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今老矣”“且贰于楚也”这两个难以理解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经过对知识的观察和了解,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内容在实际的语境中具有的含义,接着教师融入词汇教学,结合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人物的性格、形象特点。
(三)重视语文课堂中的文章阅读教学
文章的阅读和赏析是阅读教学过程当中锻炼学生语文高级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侧重点要放在阅读方法和文章感受方面。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所以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经过自主的“读”,结合上下文联系文章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思考问题的技巧与方法。此外,教师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感悟,进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思考和探索能力。
以《再别康桥》这节课为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中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笔下所描绘的场景。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文章中具体体现诗人描绘的意境的句子。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讲一讲自己最喜欢整首诗内容的哪一部分,说一说理由。小组学习过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以读的形式说一说自主讨论环节得出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和教师共同探究自己不懂的问题。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所开展的语文教学,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环节,而应该再带领学生掌握相应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面对当前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语文教学缺乏教学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死板生硬等问题,教师积极思考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培养学生形成高级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重视学生基础字词教学、重视语文课堂的文章阅读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形成坚实的语文基础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锻炼学生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发展思维、独立思维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高级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欣明.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0):111-112.
[2]孔晔.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实现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1):23-24.
[3]杨金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J].智力,2020(35):85-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