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阑尾套叠合并低位急性肠梗阻一例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58・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年6月第l9卷第3期 Chin J Dig Endosc,J.ne 2Q02'V01l9,尘 ! 组1例胆管内絮状物,位于肝总管,检查中其形状 没有变化,就被ERC判定为结石,而IDUS是对胆 管内容物的质地进行探查,术中发现该物质为片状 强回声,后无声影,因此,确定它为絮状物,取出的 物质证明IDUS诊断正确。 胆管腔内超声、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假道插入或腹腔 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插入超声,少见经十二指肠 镜胆管腔内超声探查胆管结石的报道,虽说上述方 法胆管腔内超声与经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 检查的结果一致,但后者的操作更符合生理状况。 通过以上对比研究,我们认为IDUS可弥补 ERC的视觉误差,它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 1例胆管积气的患者,术前有乳头切开取石史, 肝外胆管扩张、松弛,气体积于肝外胆管中段,容易 给ERC的诊断造成错觉,IDUS探头置于胆总管中 高于ERC,如果将ERC和IDUS共同使用,可提高 肝外胆管结石判定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段,表现出超声波完全衰减征象,因此考虑为积气, 用网篮全张开通过该段,网篮没有遇到阻力,用大 球囊清理胆道,并置球囊于胆管开口造影,造影剂 完全充填胆管腔,证实了胆管积气。 ERC漏诊的2例患者,1例是结石较小,胆管 宽,胆管内充满造影剂后,掩盖了结石,Tamada等也 报道过此类情况【4 ;另1例结石位于胆管末段,而此 I 陆星华.逆行胰胆管造影.见:李益农,陆星华,主编.消化内 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60—365. 2 Ascher SM.Evans SR,Goldberg JA,et a1.1ntraoperative bile duct sonography during laparoscopic ch0lecystect0my: experience with a 12.5一MHz catheter—based US probe.Radiology,1992.185: 493—496. 3 Thomson H,Kisslo K,Farouk M,et a1.Technique of intraluminal 患者为憩室旁乳头,末段胆管位于憩室内,造影后 该部分形成视觉误区,在ERC下没有显出结石,但 IDUS发现了结石。这2例患者的情况是我们在进行 常规ERC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即临床资料提示胆管 结石,ERC造影阴性,不能在瞬问决定是否进行乳 头切开,此时如果使用IDUS就可以确保诊断的准 确性。 4 biliary ul ̄asonogmphy during laparoscopic ch0lecystect0m y.Am J Surg,1993,165:265—269. Tamada K,Ohashi A,Tomiyama T,et a1.Comparison of intraductal ul ̄asonography with percutaneous transhepatlc cholangioscop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sidual bile duct stones during lithotripsy.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1,16:100—103. 以往报道的超声微探头探查胆管结石,为术中 (收稿13期:2001—10—27) ・病例报道・ 阑尾套叠合并低位急性肠梗阻一例 田立 患者男,38岁,自诉右下腹隐痛1周。入院前突发右上腹 阵发性绞痛,伴有肠鸣,自觉有气体在腹内窜行。腹胀明显, 排气不畅。查体:一般情况好,右上腹膨隆,可触及包块,可稍 移动,压痛(+),右下腹有空虚感,压痛(+)。B超提示肝曲 部结肠肿物。 电子肠镜检查:循腔进镜至肝曲,可见3 cm×3 cm左右 在回盲瓣下3 cm阑尾开口处,初诊阑尾套叠。送检,报告为 粘膜炎性改变及少量脂肪组织。建议手术,因患者拒绝,抗生 素治疗观察1周后复查肠镜,肿物明显缩小至2 cm×2 cm, 顶端凹陷,黑紫色消失,肿物表面充血及水肿减轻,见图2。右 下腹隐痛仍存在。后行阑尾切除术,切除组织标本病理检查 证实为阑尾组织。术后2个月,复查肠镜末见异常。 讨论 阑尾套叠并不多见,阑尾套叠后在其开口处绞 梨型肿物,根部窄缩,与肠腔周围存有间隙,呈盲端状,无腔 可循,堵塞肠腔。肿物顶端部呈黑紫色,有浅溃疡形成,表面 窄,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瘀血,小血管渗透性增加。血运 障碍使阑尾远端形成缺血性坏死,极易造成穿孔。套叠阑尾 因嵌顿所致的重力因素,加之体位变化,造成盲肠、升结肠的 充血水肿,粘膜血管模糊,散在小出血点,质软韧。可移动,表 面较平滑,基底无浸润,见图1。反复抽送气循腔观察,瘤体周 围为2层肠壁粘连在一起,充气后可分离后退,向近端移 动。退行部分结肠粘膜表面可见散在点片状出血点,未见溃 疡。经反复抽送气及变换体位,进镜至130 cm,右半结肠肠腔 通畅,可见盲肠盲端及回盲瓣,盲肠未见阑尾开口,肿物位置 作者单位:100032北京市二龙路医院 下行套叠,继发急性机械性结肠梗阻。因发病时间尚短,复位 及时,尚属于单纯性肠梗阻。盲肠套入肝曲,若不及时复位, 很可能形成急性绞窄性低位肠梗阻,导致肠壁坏死和穿孔, 利用内镜注气法复位,不失为解除梗阻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本文图1、图2见插图页第3—4页) (收稿日期:2001—06—20) …… 一…* 叫l ■■ __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