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沈阳市浑南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来源:九壹网
编号(学号): 05624005

毕 业

题 目:学 院:专 业:姓 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论 文 (设 计)

2005 届本科 )

浑南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水 利 学 院 水 利 水 电 工 程 刘 长 利 何 俊 仕 教授 2005 年 6 月 10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前 言 .....................................................................................................................................III 第一章 绪论 ............................................................................................................................ 1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 1.3.1研究内容 ......................................................................................................................... 1 1.3.2技术路线 ......................................................................................................................... 1 第二章 新城区建设与水资源规划 ........................................................................................ 3 2.1 水资源概念 ....................................................................................................................... 3 2.2城市化与水资源的关系 .................................................................................................... 4 2.3 新建城区水资源规划的特点 ........................................................................................... 4 2.4 新城区水资源规划国内外现状 ....................................................................................... 5 2.4.1国外状况 ......................................................................................................................... 5 2.4.2 国内状况 ........................................................................................................................ 5 第三章 浑南新区概况 ............................................................................................................ 7 3.1社会经济状况 .................................................................................................................... 7 3.2自然状况 ............................................................................................................................ 8 3.2.1气象水文 ......................................................................................................................... 8 3.2.2地质 ................................................................................................................................. 8 3.2.3水系 ................................................................................................................................. 8 3.3 水资源现状 ....................................................................................................................... 9 3.3.1水量 ................................................................................................................................. 9 3.3.2水质 ................................................................................................................................. 9 3.4防洪工程现状 .................................................................................................................. 10 3.5 水资源管理现状 ............................................................................................................. 10 3.6 浑南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10 第四章 浑南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12 4.1水资源需求量预测方法 .................................................................................................. 12 4.1.1定额法 ........................................................................................................................... 12 4.1.2趋势分析法 ................................................................................................................... 12 4.1.3人均用水量法 ............................................................................................................... 13 4.2需水量预测 ...................................................................................................................... 14

- 1 -

4.2.1生产与生活需水量预测 ............................................................................................... 14 4.2.2生态用水预测 ............................................................................................................... 15 4.2.3 总需水量计算 .............................................................................................................. 16 4.3 供水量预测 ..................................................................................................................... 16 4.3.1 水处理厂供水量 .......................................................................................................... 17 4.3.2 污水回用量 .................................................................................................................. 17 4.3.3 总供水量计算 .............................................................................................................. 17 4.4 供需平衡分析 ................................................................................................................. 17 第五章 浑南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 19 5.1 规划范围 ......................................................................................................................... 19 5.2 规划水平年 ..................................................................................................................... 19 5.3规划原则 .......................................................................................................................... 19 5.4规划目标 .......................................................................................................................... 19 5.5水资源规划的内容 .......................................................................................................... 20 5.5.1水安全 ........................................................................................................................... 20 5.5.2 水生态 .......................................................................................................................... 22 5.5.3 水经济 .......................................................................................................................... 23 5.5.4 水文化 .......................................................................................................................... 24 5.5.5水景观 ........................................................................................................................... 25 5.5.6 小结 .............................................................................................................................. 26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27 参考文献 ................................................................................................................................ 28 致 谢 ................................................................................................................................ 30 附 录 ................................................................................................................................ 31

- 2 -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全国上下,许多新兴城市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水环境恶化所引发的城市病。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城市建设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在对沈阳浑南新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数据、资料的整理,对该地区水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引进新的方法对该地区近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预测。通过预测结果分析,拟订了浑南新区未来水资源规划的重点。最后以《沈阳浑南新区城市规划》和《沈阳浑南新区防洪规划》为基础,做出该地区的水资源规划总体方案。规划方案以水安全保障与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并结合浑南地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了水经济、水文化、水景观等方面的问题。力争通过本规划的实施,能使沈阳浑南新区到2010年走出水环境日益恶化的困局,到2020年走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水资源规划;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浑南新区

I

Abstract

With the quickening of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contradiction is becoming sharper betwee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bearing of water resource. A lot of cities disease caused in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appearance water in various degree of boom town in the whole nation. How to coordinate relation well between the person and nature 、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urban construction and bearing of water resource ,that is becoming the important subject for research of academia.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of Hunnan new developed field in Shenyang,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the data and materials collecting, have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argumentation to water resourc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 in this area, introduce new method to predict water resource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among the specified future the near future (2010 ) to this area.

Through predicting the result and analyses , have worked out the picture of future water resource planning of Hunnan new developed area。 At last, it regard 《 Hunnan new developed area urban planning of Shenyang 》 and 《 Planning for flood control of Hunnan new developed area of Shenyang 》as the foundation, make out the water resource of this area and plan the overall scheme. Programme is focal point for water regarding and water ecology repairing, and it combine Hunnan’s concrete conditions , have considered the question in such respects as water economy 、 water culture 、water view etc synthetically. we Strive to make the Hunnan new developed area of Shenyang go out of the difficult position that water environment worsens day by day by 2010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lanning, and go on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 by 2020.

Keywords: The water resource plann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Urbanization;Hunnan new developed area

II

前 言

城市和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在体现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1]。城市生态问题多种多样,水环境恶化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因此,水环境建设和水资源规划在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如何实现新城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如何解决新城区的资源型缺水与水质型缺水等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水资源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浑南新区位于沈阳市中心城区的南部,由浑河沈阳城市段及其毗邻的浑南地区两部分组成。该地区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城市不透水层面积的增大,暴雨产生的径流量日益增加,内河洪峰愈显尖瘦,防洪排涝压力越来越大。此外,由于多年来超采地下水情况严重,使新区地下水环境遭到破坏,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随着浑南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沈阳市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对供水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问题不及时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新区市民的正常生活以及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文在充分调研、考察浑南新区水资源现状的前提下,以《浑南新区城市规划》和《浑南新区防洪规划》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对新区的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水景观等方面做出规划,重点考虑了该地区的水生态的恢复与水资源供需平衡。力争通过规划的实施,使沈阳浑南新区成为居住舒适、风景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的高品位生态城市。

III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近数十年来,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由此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城市水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城市雨洪等。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或消除城市建设对水资源的压力,是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关键。[2]

沈阳浑南新区是沈阳周边的新兴城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城市水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沈阳浑南新区的水资源问题关系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的发展潜力,因此急需对该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进行评估,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计算;并对该地区水资源做出系统的规划。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逐渐向城市聚集,而现有城市的容纳程度是有限的,因此全国各大城市周围分别出现了数量不等的新城区。在新城区建设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水资源规划和水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围绕我国城市水多、水少、水脏的现状,合理规划新城区水资源,以保证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浑南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评估了该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并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对该地区进行水资源规划,为沈阳浑南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水资源涵义的探讨; 2.新城区水资源规划研究;

3.沈阳市浑南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 4.沈阳市浑南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1.3.2技术路线

1.实地考察,了解该地区水资源规划现状并收集相关材料;

1

第一章 绪论

2.查阅相关书籍及国内外关于水资源规划的实例,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3.综述浑南新区水资源现状; 4.提出具体存在的问题; 5.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

6.根据预测结果,对该地区水资源进行规划; 7.绘制水资源规划图。

2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新城区建设与水资源规划

2.1 水资源概念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水资源正日益影响全球的环境和发展。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水的消耗量也逐年增加,甚至在有些地区,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水资源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水资源”这个词也开始广泛流行,但对其概念却至今无公认的定论。国内外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英国水资源法称水资源是:具有足够数量的可用水。

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水资源的概念是:全部自然界任何形式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的概念为:水资源应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

4.《中国大百科全书》水文卷中给出的概念为:地球表层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质)、水域、和水能资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量。

5.《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中给出的概念为:自然界各种形态(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天然水,并将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作为供评价的水资源。

6.我国《水法》修正案中给出的概念为:本法所称水资源,是指空中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包括水源、水量、水质、水温、水体、水能、水运、水产和旅游等资源。

7.《环境科学词典》给出的概念为:特定时空下可利用的水是可再利用资源,不论其质与量,水的可利用性是有限制条件的。

产生这些概念上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水资源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并且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因此各部门,各行业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会随着水资源学的发展而变化。

本文以下所说的水资源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概念为准。

3

第二章 新城区建设与水资源规划

2.2城市化与水资源的关系

我们通常将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发生变迁的自然历史过程称为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要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城市人口规模扩张,城镇数量增多、城市用地向农村扩展,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等因素。[3]城市化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土地、工程,发挥聚集效应的优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集中,城市不透水层面积的增加,工业的发展,对城市水文干扰越来越集中、强烈,对城市水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4]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水系洪峰增高,成峰历时缩短。 2.径流污染负荷增加。

3.地下水位下降,局部水质变差。 4.水量平衡失调。

2.3 新建城区水资源规划的特点

新城区之新,不应局限在其时间和空间之新,如果仅仅是在新时间新地点,按旧模式建设起来的城市,只能是一个外新内旧的城市。新城区之新应该在于其规划理念之新,建设模式之新,指导思想之新,城区功能之新。而水资源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应该有新的突破,新的内容。

谈到水资源规划,通常指的是,通过各种计算手段以及经验判断对一定范围内的水资源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规划。[5]新城区水资源规划就是将规划的范围局限在了新兴城市当中。相对于老城区而言,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新城区水资源规划是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水资源进行规划,不确定因素多,规划必须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具有一定的弹性。而老城区水资源规划多是在已定型的城市基础上进行的,城市变化幅度不大。

2.老城区水资源规划一般都是在已有的规划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这些已有条件的制约,往往老城区的水资源规划只是对实施中的规划做局部修改。而新城区因为没有实施中的规划的约束,无需考虑新旧规划的承接和连续性问题。

3.由于时间因素,新城区水资源规划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有更多的

4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成熟方案可以选择。

2.4 新城区水资源规划国内外现状

2.4.1国外状况

国外发达国家新城区规划主要在“多元论”规划思潮的指引下进行的。这种思潮认为城市是一个由多元空间、多元关系网络组成的以人为参与主体的多要素复合空间。[6]水资源作为城市多种要素中的一种被统筹考虑在内。城市的规模,工农业结构都要结合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而定,并重点考虑生态用水量,任何行业用水都不得挤占生态用水,以保证城市水环境的良性发展。基本实现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统筹考虑,综合规划,关注环境,统一管理,人水相亲,舒适优美”的总体目标。

1.新加坡

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属于极度缺水的国家,因此对水资源规划极为重视。政府规定任何单位,如有任何兴建开发方案(如兴建道路、桥梁、工厂、住宅、公园、游乐设施及企业污染排放等),必须事先将该方案提送公共事业局审核同意后方能进行,以保证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持完整独立性。新城镇的建设更是把水资源规划作为头等大事,反复论证。正是由于这些措施,使新加坡一个极度贫水国在短短几十年工夫,创造了花园式国家的奇迹。

2.以色列

中东地区的以色列也属于极度缺水国家。对该国来说,水就是该国的生命线,从该国建国至今对水资源规划一直是不遗余力,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强高科技在工农业节水中的应用,尽可能的提升每一滴水的利用潜力。通过种种措施,使以色列一个沙漠地区土地贫瘠、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居然能够出口蔬菜。

3.欧美地区

在欧美等国,自然条件比较好,水资源相对充足。但是新城市依然重视水资源规划,在雄厚经济实力的支持下,使水资源利用基本达到了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欧美国家对国民保护水资源教育做的比较充分。保护环境,节约用水被当作评价一个人修养的指标。[7] 2.4.2 国内状况

国内新城区规划基本还处于“蓝图式”规划阶段。规划中对水资源的重视

5

第二章 新城区建设与水资源规划

日益增加,但是主要还是停留在水资源为城市经济服务规划阶段。这种方式极容易造成新城市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对水资源掠夺性开采,引起城市水环境的破坏。另外,新城区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管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体系。在现阶段,各新兴城市水资源规划工作的重点是放在城市供水,防洪,防涝等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问题。而对城市水环境建设却有所偏废。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对新城区建设不会构成多大影响。但是一旦水环境破坏达到不可逆转的程度,将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致命的威胁,使新城区“未老先衰”。国内新城区水资源规划做的较好的主要是上海和北京等几个发达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

1.北京郊区

北京郊区的卫星城镇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注重水资源规划与水环境保护,除了利用洼地、坑塘、砂石坑修建各类湖泊公园外,还结合各卫星城镇具体情况修建湖泊公园,以增加水面。同时在永定河、潮白河等郊区河道上新建橡胶坝数十座,形成蓝色的梯级水面,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了物质条件。[8]

2.上海浦东新区

上海浦东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始终将水资源规划作为水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新城区规划范围内的区、镇、村三级水系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调查,并引进遥感技术对河道水系和水面面积进行全面的复核。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编制完成水功能区划。经过四年建设,基本达到了“沟通水系、扩大水面;调活水体,改善水质;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的总体目标。

6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浑南新区概况

3.1社会经济状况

浑南新区位于沈阳市中心城区的南部,由浑河沈阳城市段及相临的浑南地区两部分组成。浑南新区东西长约20km,南北宽约3~4km,行政管辖区总面积120km2。目前规划范围西起长大铁路,东、南接沈阳绕城高速公路与沈抚灌渠,北至浑河南堤,面积81.2 km2。(具体位置如图一所示)新区地形平坦,地势东部高西部低、南部高北部低,高程在38m~57m之间。

浑南新区目前已建成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长白工业区及虹桥工业区。会展中心、沈阳软件园、汽车城和一些住宅区也已建成。包括村镇住宅用地在内,新区现状建设用地共25km2,现有人口约25万人。此外新区现有机场高速路、沈苏快速路、沈丹公路和沈营公路等多条南北向高速路、快速路通过新区;苏抚铁路在新区南部东西向穿过。发达的交通网为新区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对外联系条件。

图一: 浑南新区位置图

7

第三章 浑南新区概况

3.2自然状况

3.2.1气象水文

浑南地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湿热多雨。根据沈阳站1961~1990年资料统计,各主要气象要素情况如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80.3mm,降水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其中7~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7%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44.9mm, 蒸发量的年内分配亦不均匀,1月最小为24.1mm,5月最大为243.1mm。年平均气温为8.1℃;最大冻土深度为148cm;最大积雪深度为20cm。 3.2.2地质

浑南新区位于阴山东西纬向复杂构造带的东延部分,为新华夏第二隆起带与第二沉降带交接地带。浑南新区主要处在小辽河断陷盆地上。第四纪地层不整合于基岩之上,表面土以砂壤土和壤土为主。 3.2.3水系

1.杨官河

杨官河位于浑河的左侧,属季节性河流,在万家屯以上分为左、右两支,是浑河的I级支流。该河发源于东陵区深井子镇的达子营,流经深井子镇的大台村、后双树子村以及汪家镇的三家子村、养竹村、李巴彦村、杨官屯,于杨官屯汇入浑河。全长17.63km,河道比降0.85‰,流域面积62.18km2。杨官河沈抚灌渠以下为规划建设的浑南新区。

2.张官河

张官河位于浑河的左侧,属季节性河流,为浑河的I级支流。该河发源于东陵区古城子镇的麦子屯村,流经古城子镇的麦子屯村、罗官屯村以及五三乡的张官屯村、西黄泥坎村,于西黄泥坎村汇入浑河。河流总长6.1km,河道比降2.08‰,流域面积20.05km2。张官河流域基本处于平原区,由于汇流面积小,平时无水或水量很小,汛期以排涝为主。张官河沈抚灌渠以下为规划建设的浑南新区。

3.白塔堡河

白塔堡河位于浑河的左侧,是浑河的I级支流,该河发源于东陵区李相镇老塘峪村,流经李相、深井子、南塔、浑南新区、白塔、浑河民族开发区等六个乡镇(街区),于曹仲屯汇入浑河。流域面积182.09km2,河流总长48.45

8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km,河道比降1.105‰。老塘峪至浑南新区教场桥之间为低山丘陵区,其下为平原区。该河中上游河道曲折,属宽浅式河床,中下游比较顺直,属窄深式河床。白塔堡河属季节性河流,平时无水或水量很小,汛期发生洪水时洪峰流量很大,极易造成洪水灾害。白塔堡河自南塔街道教场桥上游的三环路桥至东陵区白塔镇塔北村三环路桥北500m处为浑南新区管辖段,该段现状长6500m。

3.3 水资源现状

3.3.1水量

1.降水量

2004年全区平均降水量为566.0mm,折合水量1981万m3,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减少17%。1~5月降水量为49.7mm,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减少52.5%,比上年同期减少13.86%;夏季6~10月降水量为450.5mm,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减少9.1%,比上年同期减少12.78%;秋冬季降水量为65.8mm,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增加201.8%,比上年同期增加338.7%。

2.地表水资源量

2004年浑南新区地表水资源量325.5万m3,折合年径流深为93.0mm。 3.地下水资源量

浑南新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38.5万m3,可开采量521.5万m3。2004年,地下水资源量为557.6万m3,可开采量349.4万m3,地下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减少12.7%,比上年增加3.7%。

4.水资源总量

2004年沈阳浑南新区水资源总量为883.1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325.5万m3,地下水资源量557.6万m3。

另外,沈阳浑南新区背依浑河,过境客水丰富。浑河沈阳段多名平均径流可达到21.40亿m3。 3.3.2水质

1.地表水

沈阳浑南新区地表水水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进行评价。2004年浑南地表水水质总体变化趋势有所好转。2004年浑河沈阳段,全年水质类别总体评价为劣Ⅴ类水质,上游东陵大

9

第三章 浑南新区概况

桥断面至沈大铁路桥断面彻底消除了季节性恶臭,主要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盐指数等21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有所提高,区内张官河、杨官河、白塔堡河水质均为超Ⅴ类水质。

2.地下水

浑南新区地下水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进行评价。2004年,浑南新区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总体趋势较好,大部分区域地下水质量为良好,综合评价指数在0.8~2.5之间;地下水单项指标中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枯、丰水期均为Ⅰ~Ⅲ类水质。

3.4防洪工程现状

杨官河河道断面窄小,设障严重,基本无堤防工程。该河新区范围内现有跨河桥梁25座,桥址行洪断面宽10m至52m不等。经复核现状防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

张官河汛期以排涝为主,现状只是一个小河沟,两岸基本无堤防。现有跨河桥梁7座,桥址行洪断面宽10m至49m不等。

白塔河堡两岸目前有不连续堤防,现状防洪能力约2~10年。经过多年治理,教场桥下游约有10km堤防达到五年一遇防洪标准;约有5.1km堤防达到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另在曹仲段还有二十年一遇标准的浑河回水堤4km。白塔堡河现有桥梁39座,其中浑南新区段14座。桥址行洪断面宽25m至80m不等,大部分河段及桥涵未达到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3.5 水资源管理现状

浑南新区水资源管理目前仍处于以收代管的局面。水务主管部门通过收取水资源使用费和发放用水、排水许可证对新区内的用水户加以管理。涉及到水资源问题的部门如林业、市政等,均各自为政。部门利益之争致使水资源统筹管理难度加大。

3.6 浑南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短缺但用水效率低下

由于水价不合理,水费偏低,造成浪费用水严重。尽管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但水的供需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工农业争水、城乡争

10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水,挤占环境用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但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该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依然偏低,浪费较大。在工农业和城镇生活取、供、用水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每年损失水量约占取用水量的5%以上。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偏低,单位产品的耗水量居高不下。

2.水资源污染严重

浑南新区每年都有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致使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而且随着该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污染开始由城市向郊区扩大,由地表向地下的蔓延。水质恶化导致了可利用水源减少和加剧了供需矛盾。

3.超采地下水严重,破坏了地下水环境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浑南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在整个新区范围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漏斗。2004年浑南竞赛地下水漏斗面积已达36.0km2,比2003同期增大23.0 km2,形势十分严峻。[9]

11

第四章 浑南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四章 浑南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科学的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是水资源规划和供水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激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总用水量迅速增长。为应付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许多国家开始把水资源管理纳入政府部门的职能。同时,规划管理部门也开始把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以期达到宏观调控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目的。[6]

浑南新区经济发展迅速,未来水资源保障率对整个城市的产业调整,城市规划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对该地区水资源需求量与可供量进行定量计算,为城市水资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此次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以2004年为现状年,预测年为2010年与2020年。

4.1水资源需求量预测方法

4.1.1定额法

所谓的定额法就是根据某部门主要衡量参数(如工业产值数、农业灌溉亩数等)和用水定额(如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亩灌溉量等)来确定用水量的方法。其基本公式为:

WPK

式中:W —需水量;

P —某一水平年的部门主要衡量参数; K — 某一水平年拟订的需水定额。

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其局限性在于对工农业等需水定额变化较快的领域,预测结果往往很不理想。本次预测的生态用水量将采用这种方法,其原因是生态用水定额几乎没有变化,只需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通过规划绿地面积以及回补地下水量既可算得。 4.1.2趋势分析法

所谓趋势分析法是根据多年需水系列曲线延伸得到的未来需水量。本次预测由于收集资料有限,且浑南新区规划年土地面积与现状年差别很大,无法采取这种方法,在此不详加论述。

12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4.1.3人均用水量法

我国水资源学专家柯礼聃先生在分析研究国内外预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均综合用水量加趋势微调方法(以下简称人均用水量法)。这种全新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显示了它的准确性。现将这种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4.1.3.1 人均用水量法的理论基础

1.社会对水的需求不是无止境的,并非随产值而递增,而是与人口相关。在人口受控、经济结构调整中,有的地方会出现需水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甚至呈现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2.全国乃至每个流域,行政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均用水量是个相对稳定的数值,这是气候、地理环境和用水习惯等因素决定的。

3.各部门需水的总趋势是:正在走向产业化的我国农业用水量逐步减少,在总用水量中的比重也缓慢下降;正在调整结构的工业用水量经持续增长后将平缓回落;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增加较快,但在总用水量中的比重较小。

4.水价是调控供需矛盾最灵敏的经济杠杆,即使在不完善的水市场机制下,水价仍是调节需求的关键性措施。

5.社会节水效应不会逆转。许多城市在经历了“饥饿供水”(限时、限量供水)后,虽增加了新水源,但未重新增加水的消费。公众形成节水风尚,是节水效应不会逆转的保证。 4.1.3.2 人均用水量法的基本概念

1.水是大气循环再生的和动态的自然资源,可以多功能地使用和重复使用。只要人们不滥用水资源,人类社会就能在相应的水资源条件下生存与发展。

2.人类是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体,又是调节水供需矛盾的动力,在管理有序的社会里,社会需水量与人口数量相关。

3.人均用水量是个相对稳定的参数,在社会与经济结构调整中会有微量的变动。

4.趋势微调是动态预测方法,可根据人均用水量的变动趋势对预测值加以修正,以保证预测成果更加接近实际。 4.2.3.3 人均用水量法的计算公式

13

第四章 浑南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WfPf(wcw) (1)

wcWcPc (2)

式中:Wf— 预测水平年总需水量;

Pf— 预测水平年人口数;

Wc— 现状年实际总需水量; Pc— 现状年人口数; wc— 现状年人均用水量;

w— 人均用水量调整数,可根据当地人均用水趋势确定。 这种方法可绕过分别对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用水定额变化趋势的估计,直接将用水总量与人口数建立联系,并通过人均用水量调整数w加以微调。本文为量化浑南新区生态用水数,为浑南新区恶化的水生态进行修复提供依据,特将生态需水另行计算,用人均用水量法预测生产与生活用水总量。

4.2需水量预测

4.2.1生产与生活需水量预测

由浑南水务部门统计资料显示,现状年(2004年)浑南新区生产与生活需水总量为3628.7万m3,新区人口为25万人。可求得现状年人均用水量为:

wcWc/Pc3628.7/25148.1m3/年

根据浑南新区城市规划,到2010年,新区人口将达到40万,2020年,将达到60万。

由沈阳统计资料可知,从1998~2000年,人均用水量变化幅度不大,并缓慢提高,平均年提高量为1.1m3。分别取2010年与2020年w值为6.6m3与17.6m3。可求得2010年与2020年用水量为:

3wW/P3628.7/24.5148.1m/年ccc2010年: 3(148.16.6)6228万mWfPf(wcw)40

14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wcWc/Pc3628.7/24.5148.1m/年2020年: 3(148.117.6)9978万mWfPf(wcw)60计算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浑南新区生产与生活需水量预测

年份 人口数 (万人) 25 40 60

现状年人均用水量 (m3/人。年) 148.1 148.1 148.1

微调数 (m3) 0 6.6 17.6

年生产与生活需水量 (万m3) 3628.7 6228 9978

2004(现状年) 2010(规划年) 2020(规划年)

4.2.2生态用水预测

城市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及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保持水体环境功能,保证城市生态建设所需水资源。它包括河流生态环境需水、城市环境美化需水两部分。[11]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认为,在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保护的首要原则是生态用水必须优先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环境不至于进一步退化。[12]

浑南新区内的三条河属于季节性河流,不作为水源地,河道里的水都作为生态用水,多则排出、少亦不补,其水量本文不计算在内。城市环境美化用水主要是城市的人工草皮需要人工浇灌。根据《辽宁省用水定额》中公共设施服务业用水定额中规定,绿地用水定额为4~6L/(m2·d),现状年取中间值5L/(m2·d),假设2010年与2020年浇灌方法有所改进,现取5L/(m2·d)。

根据浑南新区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城市面积与人工草地覆盖率。现计算2010年与2020年生态用水量如表二所示。

15

第四章 浑南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表二: 浑南新区生态需水量预测

年份 城市面积 (km2) 35 60 81.2

人工草皮率 浇灌定额 (%) (L/d) 12 17 25

5 4 4

年浇灌时间 (月) 3 3 3

年生态需水量 (万m3) 189 367.2 730.8

2004(现状年) 2010(规划年) 2020(规划年)

4.2.3 总需水量计算

通过上文计算,可得出浑南新区2010年与2020年需水总量,如表三所示。

表三: 总需要水量预测

年需水总量 (万m3) 年份 年生产与生活需水量 (万m3) 3628.7 6228 9978

年生态需水量 (万m3) 189 367.2 730.8

2004(现状年) 2010(规划年) 2020(规划年)

3817.7 6595.2 10708.8

4.3 供水量预测

供水预测指不同规划水平年新增水源工程后(包括原有工程)达到的供水能力可提供的供水量,其中新增水源工程包括现有工程的挖潜配套、新建水源工程、污水处理回用等。供水预测要符合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不同水平年新增水源工程的拟定要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利用的自然、技术、社会条件制定,与需水要求相协调。拟定的水源工程要注意上下游协

16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调,避免重复建设,以及水资源的保护。预测需水量大于现有供水工程可供水量时,需对新增水源工程做出规划,规划时首先着眼于对现有工程的挖潜配套、改进工程的管理调度,新建工程则要对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并分析该工程对其他供水工程和环境的影响。

4.3.1 水处理厂供水量

浑南新区现状年供水能力为8万吨/日(合2920万m3/年)。根据浑南新区城市规划,到2010年新区水厂的供水能力将提高到20万吨/日(7300万m3/年);到2020年将达到40万吨/日(合14600万m3/年)。 4.3.2 污水回用量

浑南新区现状年污水处理能力为2万吨/日(合1460万m3/年)。根据浑南新区城市规划,到2010年浑南新区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8万吨/日(合2920万m3/年);到2020年浑南新区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8万吨/日(合10220万m3/年)。 4.3.3 总供水量计算

通过上文计算,可得出浑南新区2010年与2020年供水总量,如表四所示。

表四: 浑南新区水资源供水量预测

年份 水处理厂年供水量 (万m3) 2920 7300 14600

污水年回用量 (万m3) 730 2920 10220

年可供水总量 (万m3) 2004(现状年) 2010(规划年) 2020(规划年)

3650 10220 24880

4.4 供需平衡分析

1.规划的供水能力满足需要,但本地水资源量不足。

通过以上计算不难看出,不考虑污水回用,以目前规划的供水处理能力,

17

第四章 浑南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到2010左右基本可以满足新区需水要求。(如图二)但水处理厂提供的供水量远大于本地水资源总量,因此,浑南新区未来水资源规划必须考虑如何开辟水源地,合理取用过境客水。

图二: 水资源供需平衡曲线图(1)

水资源供需平衡曲线(不考虑污水回用)1600014000水量(万立方米)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200020052010年份201520202025需水量供水量

2.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为当地水生态环境改善奠定了基础 根据对该地区供需平衡预测,可以看到,考虑污水回用浑南新区水资源将有大量剩余。(如图三)这就为偿还浑南地区多年来对地下水的超采,恢复水生态环境提供的大量的可用水。浑南新区未来水资源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中水的利用,以使水生态环境得以修复。

图三: 水资源供需平衡曲线图(2)

水资源供需平衡曲线(考虑污水回用)30000水量(万立方米)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200020052010201520202025需水量供水量年份

18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浑南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5.1 规划范围

本次分区规划的范围:西起长大铁路,东、南接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北至浑河南堤。规划范围约81.2km2。如图四所示:

图四: 浑南新区规划范围图

5.2 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为2004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5.3规划原则

(1)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以供定需,注重环保;

(3)开源节流并举,节水为先,贯彻先节水后调水的方针,强化节水 意识;

(4)量财力而行,对防洪、治污等投资大,见效慢问题应制定分阶段 改进方案,短期规划要适应长期规划的要求;

(5)从实际出发,确保重点、兼顾一般,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及新区 发展的要求。

5.4规划目标

1.大幅度提高浑河沈阳段左岸防洪标准使浑南新区可抵御100年一遇

19

第五章 浑南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洪水;

2.新区内河防洪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标准;

3.城市生活用水与重点企业用水保证率达到97%以上;

4.近期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不再降低,到2020年新区不在产生地下水漏斗;

5.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发展的水市场,并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 6.形成面积广大,风景优美的滨水景观区,为市民提供免费的休闲娱乐场所。

5.5水资源规划的内容

5.5.1水安全

我们所说的水安全即使指确保淡水、沿海和相关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改善;确保可持续发展和政治稳定得到加强;确保没个人能够以可承受的开支获得足够安全的淡水来保持健康和丰富的生活;确保人们不受与水有关的灾害的侵袭。主要包括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两个方面。

过去沈阳市的防洪主要通过“舍南保北”策略来应付超标准洪水。但是随着浑南新区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这种策略已经显得落后,必须重新布置防洪方案。浑南新区的供水主要通过浑南新区的几个水处理厂来供应。由于水处理厂的水源地一直是浑河沿岸的取水井,这就造成了浑南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因此必须重新规划水源地。 5.5.1.1 防洪安全

到目前为止,浑南新区尚未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浑河左岸防洪标准已经与浑南新区经济规模不相适应。为了确保城市总体规划顺利实施,保障浑南开发区的防洪安全,尽早修建浑河城区段左堤及支流杨官河、张官河和白塔堡河浑南城区段堤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善沈阳市的防洪体系和开发浑南地区的当务之急。其具体措施有以几点:

1.工程措施

浑南新区到2020年,规划人口60万人,按防洪标准国标及行标规定:此保护区属重要城市,工程等级为Ⅱ级,防洪标准为100~200年。此段堤防选定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是适宜的。但由于开发区的发展是渐进的,为了更合理的安排沈阳市的财力先实施50年的防洪堤,随着开发区的建成,再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将其标准提高至100年。

根据杨官河、张官河和白塔堡河流域小,洪量小的特点,考虑沈阳市防洪的总体布局和已批复的浑南新区的防洪标准,以及沈阳市防御超标准洪水的措施、安排,结合新区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本次规划中杨官河、张官河和白塔堡河的防洪标准均提高到20年一遇。

2.非工程措施

20世纪以来,人们逐渐发现仅通过工程措施来约束洪水以求达到防洪减灾是不科学也是不经济的。人类必须通过约束自身行为才能处理好人与洪水的关系。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防洪非工程措施被提出来并受到了广泛的认同。简单的说,防洪非工程措施就是通过约束人类自身行为,以改善人与洪水关系,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目的的一种措施。[13]由于浑河左岸规划的防洪标准低于右岸,因此防洪非工程措施对浑南新区显的尤为重要。此次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浑河左岸大堤内滩涂地管理。将大堤内面积广大的滩涂地根据受洪水威胁的程度分区,或允许开发,或限制开发,或严禁开发;对易淹区内建筑物的结构、基础高度及物资储放等给予规定;保持行洪和滞洪区的功能等;

(2)完善洪水预报警报系统,及时预报,争取时间,减小洪灾损失; (3)对超标准洪水制定居民紧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5.5.1.2 供水安全

目前浑南新区的供水水源主要是浑河沿岸取水井抽取的地下水,经水处理厂处理后,送到各用水户。正是由于这种供水方式,使浑河沿岸地下水入不敷出,地下水位逐年降低。想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必须从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同时着手。

1.开源

(1)修建大伙房引水工程

浑南新区地下水资源连年超采,地下水环境已经受到严重破坏,不易进一步取用;并且新区地下水资源量也不足以满足新区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必须另辟水源地。新区背依浑河,自然首先考虑的是从浑河引水。大伙房水库位于沈阳上游,东水西调工程完成后,大伙房水库水量将会得到大量补充,可以修建从大伙房到浑南的引水工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浑南新区供水保证率,更可以减轻对地下水环境的破坏。但在引水过程中,需充分研

21

第五章 浑南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究论证,以保证整个沈阳地区的供水平衡。

(2)提高污水资源化能力

污水资源化是浑南新区水资源合理的必然趋势,根据浑南新区城市规划,到2020年,新区污水处理能力将扩大到28万吨/日,可以满足需要。

2.节流

(1)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节水工艺; (2)建立节水型社会; (3)推广节水生活用具。 3.应急水源

完成大伙房引水工程后,现有浑河沿岸取水井停止抽水,加强维护,以备急用。 5.5.2 水生态

从以往经验看,全国各大城市的水资源规划体系大多是面向社会经济的,以开采为主要手段来保障社会经济需水,对生态用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社会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加剧了城市河湖萎缩、植被退化、水质恶化及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影响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水生态系统本身十分庞大,为实现它的良性运转,离不开高标准的防洪、蓄水、供水、配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等水利工程体系;离不开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管理及优化配置;离不开创造优良的包括人类在内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沈阳浑南新区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城市,但水生态问题却不容乐观。整个新区内水面覆盖率仍相当低,现有的几条河道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由于多年来的超采,已出现大面积的下下水漏斗。因此,修复、改善浑南区水生态环境是浑南新区水资源规划的重中之重。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扩大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面积

浑南新区现有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地处长青桥附近,临近浑河左岸。其工作原理是水中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沉淀、过滤后可以被截留进行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可以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生物代谢降解被分解除去。随着处理过程的不断进行,湿地床中的微生物也在繁殖生长,通过对湿地床中填料的定期更换及湿地植物的收割,而将新生的有机体从系统中除去。规划到2010面积将扩大到70万m2,首期人工湿地建成后可以处

22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理附近6000人生活小区每日1000吨的生活污水、平均每天2000吨的雨水,净化后的生活污水可以用于城区绿化灌溉、农田用水等。

2.积蓄雨洪回补地下水

地下水是沈阳浑南新区的重要水源,由于严重超采,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并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对水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同时,由于城市不透水层的增加,汛期城市雨水快速汇集,使浑南地区防洪更加困难。因此,可以通过集水井或草坪蓄集屋顶、路面等径流以回补地下水、调节径流、减少河道洪峰流量、改善防洪条件。所有这些都是城市雨水利用,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14]

3.增大浑南地区污水处理能力,实现污水资源化

增大污水处理能力是解决浑南地区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还可以实现污水资源化。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具有成本低、富含有机物等特点,这些中水不能满足饮用和部分工业用水的需要,但是却可以作为景观绿化用水、市政用水以及部分工业冷却用水。根据浑南城市规划,将与2020年完成三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处理能力分别为20万吨/日,占地面积20公顷;4万吨/日,占地面积5公顷;4万吨/日,占地面积5公顷。根据前文计算,可以满足需要。

4.建设橡胶坝,扩大城市水面面积,回补地下水

在张官河、杨官河、白塔堡河建设橡胶坝,形成梯级水面。这样既可以增大新区水面面积,改善地区小气候,又可以抬高水位,增加水压力,加大河水入渗量,回补地下水。 5.5.3 水经济

水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经济属性。水经济就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依托水资源,将治水、护水与开发水相协调发展起来的经济系统。城市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市场化是发展现代城市水经济的重要保障。沈阳浑南新区水经济建设应以体制创新为先导,以制度创新为根本,优化城市水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水经济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和水权监督管理制度

面对有限的供水能力及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水市场重新配置现有的供给。国外经验表明,在各行业之实施水权交易能带

23

第五章 浑南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浑南新区在水权交易市场的运作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水权监督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引导水源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15]通过水权监督和管理制度控制水权总量的分配,降低水权交易的运行成本。

2.建立健全污水处理交易市场

我国现行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在1989年提出的,在一些城市进行了试点。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政策。这种管理方法既可以使排污企业继续进行现有的生产,又可以达到公害控制的目的。沈阳浑南新区应进一步完善污水排放制度,使污水处理市场化,通过市场的手段解决现有的水资源及水环境状况问题,实现污水处理的良性循环。

3.调整水价,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水资源的使用

按照水的经济性质,对水资源科学定价,利用价格调节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浑南新区应尽快完成 “一户一表”的改造,为2010年推行阶梯式计量水价作准备。阶梯水价是指将城镇居民家庭生活用水分成不同档次,实行不同的价格,其目的在于“节奖超罚”。通过采取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办法,拓展水价上调空间,增强企业、居民的节水意识。阶梯水价以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为第一梯次,价格相对较低。为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增加的用水为第二梯次,水费是第一梯次用水价格的数倍。像家庭泳池等特殊用水为第三梯次,实行较高价格。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梯次水价差额应认真调研决定,以免导致不良调价结果。

4.建立水资源价值评估和核算体系

我国对水资源价值核算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是造成现行水资源保护规划成果缺乏系统全面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的主要技术原因之一。在传统水资源保护规划中,往往只有水资源保护目标,没有明确的技术与经济等方面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导致己有的一些水资源保护目标出现过高或过低现象,达不到预期保护目标。规划成果也由于缺乏较为严格、合理的环境保护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而降低了规划成果的实际作用。浑南新区应早日搭建水资源价值评估与核算体系,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 5.5.4 水文化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水文化在城市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

24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位,是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水”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景观的美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也造就了城市文化的繁衍昌盛。水文化是一种反映水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的行业文化。通常我们所说的水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水务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是民族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

一座城市的地位,不仅仅在于它的经济水平、城市规模、基础设施等硬性指标,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向心力。因此浑南新区文化建设应该重视水文化建设,将水文化融入市民生活中去。其具体措施:

1.建立节水示范社区,形成广告效应。

2.建立城市水象征雕塑广场,宣传节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将水文化融入社区文化活动中,最终塑造完美的城市水文化形象。

3.网站、电台、电视台都要开展水文化教育相关栏目。 5.5.5水景观

城不在大,有水则灵。滨水区是城市中最有魅力的地段,它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形象,为人们提供户外游憩场所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滨水区景观的开发被认为是提高城市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6]所谓的水景观就是以水体为设计主体,开发出来的景观群。

对于浑南这样一坐新城,水景观建设尤为重要,扩大浑南新区的水面面积率,加强滨水区景观开发,不仅能净化空气,增加湿度,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而且将会促进整个城市的经济与旅游业发展。

浑南新区水景观系统应以生态的观点进行规划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规划的方法,协调城市人、地、水系统的关系,谋求人工和自然景观资源最大效益、最低成本的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城市地区生态质量的改善和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提高两大目标。其具体措施:

1.以浑南大道为主轴,形成东西贯穿浑南新区的景观大道。

以北部浑河滨水空间为主的软质空间与南部以浑南大道中央开发走廊为主的硬质空间形成两条东西走向的公共空间轴线。结合沈抚灌渠支流的绿化隔离带、中央商务区公共绿地建设、张官河滨水绿带、杨官河滨水绿带与组团公共绿地的建设,形成四条向浑河敞开的绿化景观通廊。

2.修建橡胶坝,以扩大的河面为基础,进行滨水景观开发。

在浑南新区张官河、杨官河内修建橡胶坝形成阶梯水面,增加城市水面

25

第五章 浑南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面积,同时在河边滨水区,建设公共娱乐景观。使张官河与杨官河沿岸成为两条休闲娱乐带。

3.环人工湿地景观开发。

浑南新区人工湿地不仅具有生态功能,更可以进一步挖掘其利用潜力,在人工湿地的周围开发娱乐景观区,用湿地过滤的中水进行景观绿化浇灌,使人工湿地成为集科研、治污、观赏、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湿地系统。

4.延浑河水景观开发。

浑南新区背依浑河,有几千米的河岸线,水景观开发潜力深厚。在浑河大堤与主河道之间有面积广大的滩涂地。这些土地资源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经济开发。可在这些滩涂地进行景观开发,使浑河沿岸成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休闲、避暑之地。但在开发的过程中,需注意景观建筑物的位置及高度必须满足行洪需要。 5.5.6 小结

本章对浑南新区的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水景观所做出的规划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补充的综合系统。水安全、水生态是其它方面规划的基础,只有保证了浑南新区的水安全,修复了该地区的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水景观才有条件发展。而水文化、水经济、水景观又反过来制约水安全与水生态的发展,良好的水生态、健康的水文化、科学的水经济、优美的水景观能促使水安全与水生态健康发展,达到良性循环。

浑南新区水资源总体规划如附图一所示。

26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1.不考虑污水资源化部分,浑南新区水处理厂规划的供水能力已可以满足需要。但是水处理厂的供水能力并不等于实际供水量。因此,修建大伙房水库到浑南的引水工程是保障浑南新区供水安全的重中之重,必须认真调研计算,妥善实施。

2.浑南新区水生态环境已相当脆弱,在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格外加以保 护;水生态环境建设重在预防,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水排放量,避免超采地下水,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回补地下水。

3.由于浑南新区背依浑河,过境客水量充足,但是从整个流域来看,浑南新区并没不能无限制取用。因此建议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严抓节流,早日完成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

4.由于时间所限、资料欠缺,本文在水资源需求量预测过程中,未采用其他方法预测水资源需求量来与 “人均用水量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证。因此,本文的预算结果需斟酌使用。

5.无论对浑南新区水资源如何规划,其实施都要靠人来执行。只要约束了人的行为才能减少人类对水环境的破坏,降低洪灾损失,缓解生态压力。建议浑南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除加强对新区用水单位的管理外,更应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和管理,使浑南新区水资源管理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早日实现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7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徐向阳,刘翔,张磊.论中国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1):39 [2]宋全香,左其亭,杨峰.城市化建设带来的水问题及解决措施.水资源与水工程学

报.2004(1):56-60

[3]刘华第.我国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68-69

[4]杨士弘.城市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2003 [5]王浩.流域水资源管理.科学出版社.2001

[6]方澜,于涛方,钱欣.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城市问题 2004 [7]杨志保.水资源知识.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8]项文娟.迈向21世纪的北京生态水利.2002 [9]沈阳水资源公报.2004

[10]柯礼聃.人均综合用水量方法预测需水量.中国水情研究报告.2004(1)

[11]杨志峰,赵彦伟,崔保山,胡廷兰.面向生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中国环境

科学.2004(5)

[12]余卫东,闵庆文,张建新.河津市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趋势预测及其对策研究.干旱区

资源与环境.2004(2):56 [13]刘国纬.论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定义与分类.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2003(7) [14]惠士博,张思聪,谢森馔.北京城市雨水利用 [15]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导论(试行)(征求意见稿) [16]何庆宾.滨水景观可持续开发探讨.科学出版社.2003

[17]姜来文,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8]杨培岭.水资源经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19]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2000

[20]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第1卷.水利水电出版

社.2001

[21] 谢新民,张海庆.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规划理论与实践.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3.8

[22]周乃鼎,贺宝根编译.城市水文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3]高世斌,王旭.沈阳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探讨.东北水利水电.1999(3):18

[24]苏丹丹,刘罡,宋涛.沈阳地区人工回灌地下水的几点探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6

(12):52-54

[25]孙娟,梁文章,刘守财.浑河沈阳市区河段水源开发利用论证.黑龙江水利科技.2001

(1):55

[26]胡颖.对雨水中水利用的探讨.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6):45-49

[27]谭少华. 我国水资源与城市规划协调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47-50

28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8]刘昌明.我国城市设置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协调研究刍议.地理学报.1994(4):338-344

[29]刘昌明,王红瑞.浅析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自然资源学报.2003(5):635-643

[30]龙腾锐,姜文超,何强.水问题反思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3(7)20-23

[31]阮红权,杨海真.构造人工湿地技术及其应用.江苏环境科技.2004(3):35-37

[32]王国新,苏浩,何宝珠.沈阳市非工程防洪措施作用的探讨.东北水利水电.2002(2)18-19

[33]武云甫,檀星,周易冰.沈阳市城市分质供水规划略谈.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版. [34]孙娟,梁文章,刘守财.浑河沈阳市区河段水源开发利用论证.黑龙江水利科技.2001(1)55-56

[35]冯玉春.济南市中水工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措施建议.2004(2):40-44 [36]王意惟,李奎山城市水文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东北水利水电.2004(6):42-43 [37]宋序彤,许俊仪.我国城市用水发展和用水效率分析.建设科技.2004(6):40-41 [38]姜文超,龙腾锐.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工程划.2003(7):78-82 [39]夏 军,朱一中.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 自然资源学报.2002(3)263-269

29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何俊仕教授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撰写到审阅,何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敬业精神、活跃的学术思想、认真的工作作风以及对科学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我一生的工作、学习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至此论文完成之即,特向何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在论文的调研与成稿过程中,还得到了刘琳琳等几位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还要感谢四年来所有为我传道授业的老师以及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朋友们。

30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 录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