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来源:九壹网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复习提纲

(※ 选择题高频考点、理解会用;☆ 适合出大题,完整会背;划线部分重点记,整体看懂)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是我国的分配制度

(直接决定因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58-60)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 1、按劳分配的性质和适用范围: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P58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P58

☆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p59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p59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适用于个体经济中)p59

※ 2、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p60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于人民。

第二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p60-63)

一、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P60

2、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p60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 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p60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 4、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措施:p61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P62

☆ 2、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P62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效率与公平存在矛盾:注重效率就会有差别,差别过大就会有失公平。

☆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62-63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③既要落实就业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④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一节 国家财政 (p64-68)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P64

2、财政收入的实现过程: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P64

☆ 3、财政的作用:P65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4、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经济不平稳运行的两种情况:

P65-66

①经济滞缓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

②经济过热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一)财政收入 P66-67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 2、组成部分(种类):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原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②分配政策

☆ 4、如何增加财政收入:

①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②国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二)财政支出 P67

1、含义: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 2、主要用途(种类):

①经济建设支出(最主要) 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④社会保障支出 ○5债务支出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P68

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第二节 征税与纳税 (p68-72)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P68-69

①税收与国家的关系:有国就有税。

②税收与法律的关系: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 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P69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相互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

3、我国税收的种类 P69

(1)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为五大类:

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资源税(矿产税、土地资源税)

财产税(契税、遗产税)

行为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

※(2)两大税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P70

① 增 值 税 :属于流转税。

征税对象: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意义: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②个人所得税:属于所得税。

征税对象:个人所得。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跟,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税率制度: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意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二、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任务

☆ 1、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P71

2、 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P71

※ 3、增强纳税人意识:P71-72

(1)义务意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每个公民必须自觉诚信纳税。

(2)权利意识: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批评和检举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