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习题:第一课+第二课时+课时提升训练+Word版含

来源:九壹网
第二课时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者在相应的括号内写上“T”,错误者写上“F”)

1.信用卡是当代经济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T) 2.使用信用卡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消费。(F) 提示:持卡人只能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

3.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T) 4.信用卡的使用最终能减少货币的发行量。(F)

提示:信用卡的使用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与货币发行量无关。 5.如果100单位外币兑换的人民币多了,它意味着人民币升值。(F)

提示: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正确)

6.有了稳定收入后,小强就去银行申请办了一张信用卡。信用卡作为新一代的理财工具,具有以下优点( )

A.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B.可以任意透支

C.不需要任何条件可以随意申领 D.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消费使用

解析 信用卡必须是发给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且由发卡银行规定了消费场所,不能随意透支。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 A

7.张某出差到上海,在一商店看中一台平板电脑,立即决定把它买下来。在付款时,他未支付现金,而是使用了( ) A.转账支票 C.信用卡

B.现金支票 D.外汇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对信用卡、支票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信用卡可以用于购物中的支付,A、B、D三项的内容都不具有该作用。

答案 C

8.(2015·杭州及周边地区重点中学高一期中改编)人民币银联卡现在不仅在国内使用,而且持卡人还可以在韩国、泰国等国家刷卡消费。人们之所以越来越喜欢使用信用卡,其原因在于信用卡( )

①是一般等价物,是财富的代表 ②能够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③可以减少现金使用,方便携带 ④能够透支消费,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信用卡只是一种结算工具,之所以起作用是基于卡中的货币,但它本身不是货币,因而①对于其本质的说法错误。信用卡能起作用是基于卡里的货币,因而信用卡使用本身并不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④错误。②③正确地表述了信用卡的优点,故选C。

答案 C 9.外汇是( )

A.可用于兑换的外国货币 B.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 C.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D.对外开放程度的标志

解析 本题考查外汇的含义,属于识记性选择题。要注意外汇与外币、汇率的关系,A、B、D三项都是对外汇的错误理解。

答案 C

10.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如美元对日元的汇率,近年来就一直在1美元兑100~400日元之间波动。这表明( )

A.一国货币的价格是由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的 B.一国货币的价值是由他国货币的价格决定的 C.汇率反映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 D.汇率反映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C项说法正确。 答案 C

11.从最初1美元兑换7.01元人民币,到现在1美元兑换6.30元人民币。这表明( )

A.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B.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贬值

C.外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D.外币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解析 由材料可知,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越来越少,由此断定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故选A项。

答案 A

12.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通过大量印发美元来扩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这种政策会导致( ) A.美元汇率升高 C.美元汇率降低

B.美元升值 D.人民币贬值

解析 大量印发美元会导致美元贬值,美元汇率降低。 答案 C

13.在我国外汇市场上,下列情况中属于外汇汇率升高的是( )

A.100欧元兑换的人民币由原来的999元到1 001元 B.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由原来的827.30元到626元 C.100元人民币能够兑换更多的美元 D.人民币币值上升,外国货币币值下降

解析 A项100欧元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表明了欧元升值,欧元汇率升高;B、C、D三项外汇汇率降低,且D项说法太绝对。

答案 A

14.(2015·杭州重点中学高一期末)如果2014年10月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42 6元,而在11月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201 7。这意味着( )

①美国人到中国旅游所需费用增加 ②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③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④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及其变动的影响。题干反映了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比以前少了,说明美元对人民币贬值,美元汇率跌落,而人民币汇率上升,因此美国人到中国旅游的成本提高,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答案 A

15.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7日至8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明确2016年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避免大起大落。这是因为( )

①人民币汇率不受国际社会的影响 ②对外经济交往要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③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表述错误,②不符合题意。③④是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答案 B

三、综合题

16.(2015·绍兴鲁迅中学学考模拟)2007年10月23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和欧元汇率走势图。

(1)解读材料中图的信息。

(2)小明同学于2010年暑假出国深造,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从学习成本的角度看,你知道他去了哪里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问,要分别揭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突出明显的变化情况,并将两个汇率进行对比。第(2)问,要依图搞清2010年暑假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及对比关系,并把握“仅从学习成本”的限定条件,以此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材料说明,2007年10月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持续跌落,其中2007年10月到2008年7月降幅较明显;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于2007年10月以来在波动中跌落,其中2011年7月大幅反弹,2013年5月小幅回升;欧元兑人民币汇率高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2)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从学习成本的角度看,小明同学去了美国。因为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远低于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且美元汇率处于下降通道,欧元汇率处于上升通道,到美国去深造,学习和生活的人民币成本要远低于欧元区国家。

主观题类型及其答题技巧

1、体现类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四)意义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6、认识类

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这种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回答第一类,实际上是一种论证。要运用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角度去回答。 第二类实际上具有辨析的性质,回答这类问题,要针对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面,进行点评、分析。 三、答题要要注意克服的常见毛病:

1、急于求成。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错解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

2、照本宣科。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3、表达不准确、不科学。原理表述不准确,分析用词不当。

4、书写不认真。字体潦草,涂改过多,论述不分要点,卷面不清晰。 以上几种常见毛病,是影响非选择题得分率的最大障碍。因此,要努力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上,才有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特别提醒:高考试卷中的适用原理(知识)一般是不会重复的,切忌多个问题用同一原理( 知识)作答;而当一个问题适用多个原理作答时,一般要求在答题时要做到先原理后材料,重要原理在前,次要原理在后,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把握的写在最前面,以吸引阅卷

老师的眼球。其他的次要原理写在后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