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点滴谈 姜艳萍 魏延平 (1.山东省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山东东营257091;2.东营市职业学院,山东东营257091) 对残疾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职业教 育训练,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 定的就业能力,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 目标之一,但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成为 参与社会、服务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同样 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山东省东营市特殊 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探索过程暴露出许 多问题,反映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不 足和我们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些 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对学生进行 教育,以全面培养残疾学生的社会适应 能力。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1.建立立体教育网络,加强学生的 思想教育 要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人员、班主 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的作用,共 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校管理 人员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利用各种机 会、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劳动观;班主任要利用班级管理 过程中的各个时机,对学生开展思想教 育;任课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 学实际,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家长是 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会深深影响 学生思想的形成,要发挥亲情魅力,对 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龄人是学生最易 接受和模仿的对象,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利用主题课程开展,加强学生的 思想教育 对残疾学生来说,单纯的说教很难 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开展一系列主题课程,通过知识的 学习、活动的开展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 教育活动。例如,我们曾经开展一次调 查活动,让学生调查一个学生一年的花 ’‘ 012 l匣圃 费以及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的投 入。经过调查,学生感到震惊,在调查 感言中纷纷表示:“调查的结果太让我 吃惊了,这几天那一连串的数字在我脑 海里不停地跳动,它时时警告我要好好 学习,将来为社会做贡献,回报母校。” “原来国家、社会、学校为我们付出了 这么多,想想我们所做的一切,真是太 惭愧了”…… 3.利用残疾人现身说法。引起共鸣 共同的状况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 鸣。我们聘请了社会上的优秀残疾人代 表做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与学生展 开交流,了解学生心声,为学生解惑。 另外,我们还邀请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到 学校现身说法,向学生讲解自己在社会 生活中、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 困惑,以及自己怎样克服这些困难,怎 样尽快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工作中 怎样积极努力,去赢得人们的认同和尊 重。这些活动对学生了解社会,提高社 会适应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走人社会 1.开展系列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 劳动意识 特殊教育学校要高度重视残疾学生 职业素质和劳动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 学生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诚实劳 动、勤劳致富的观念。在课程的设置上,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一至三年级每周开设两节劳动课,在 四至六年级每周开设四节劳动课,在七 年级至高三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使残 疾学生入学到毕业,全程均渗透劳动教 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 识社会 社会实践能力是残疾学生生存和发 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利用社会实践活 动,培养残疾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 导残疾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 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紧密结 合课程内容,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人 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 识社会。此外,我们结合学校开展的传 统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 动,一方面让社会了解特殊教育,了解 残疾人,从心理上去认同、接受、赞美 他们;另一方面通过作品销售,让学生 亲身体会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培养学生 的自信心。 3.将教学延伸进企业,促进学生适 应社会 结合职业教育的开展,积极争取社 会支持,将教学延伸进企业,育人、用 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以促 进学生尽快适应社会。 我们联合山东省东营市内一些生产 规模大、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集团,学校 提供技术人才、生产科研基地,企业提 供实习经费和场地,积极尝试“以教促 产、以产促教”的办学思路,强调在教 学实习中操练生产经营,在生产经营中 深化教学与实习,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实 践操作中适当介入生产经营的灵活而有 序的运行程序。我们每学期都组织高年 级学生到相关基地进行一个月左右的长 时间实习锻炼,使学生全面介入社会、 企业生产实践,感受社会、企业发展, 与企业职工并肩生产和劳动,取得了良 好的学习效果和社会效益。 积极探索教育创新之路,提高残疾 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合 格的建设者,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的重 要目标。关注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任 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