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多轴数控加工(参照数控加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专业代码 :0108-2
二、招生对象与基本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基本学制:七年制 办学层次:技师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较强的法律意识,熟练掌握数控技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各种复杂、畸形、精密工件的零件造型、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数控加工与检测,模具设计与制作。能对本专业的主要设备和工、夹、量、刃具进行合理使用与维护,能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对产品进行工艺改进,解决生产中的工艺难题,能对生产现场质量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培训中、高级技术工人。最终使学生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技师水平。
四、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2)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修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承受挫折与挑战的素质。 (4)遵守职业规程,具有较强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和环保节能意识。 (5)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2.专业知识
(1)具有较扎实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知识。
(2)熟悉数控加工诸工种的主要设备以及工艺装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使用维护和调整方法。
(3)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知识,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
(4)掌握工装装配图的绘制、常见难加工材料的加工性能及工艺优化。 (5)掌握PLC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编程。
(6)掌握常用电工电子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适用范围。
(7)掌握机电控制理论、精密夹具的设计原则、精密量仪的结构原理、高速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机械加工的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法。
(8)能对本工种复杂程度较大的工件进行工艺分析、能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9)具有分析技术问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10)具有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结构
1.通用能力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
2.专业能力
(1)熟练掌握本专业(工种)技师(加工中心机床操作工)的操作技能和相关工种(车工、铣工、钳工等)的操作技能。
(2)具有较强的分析零件图纸的能力和设计能力;能编制并优化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3)能够根据复杂装配图拆画零件图,能够绘制工装草图,能够测绘零件,能够用计算机绘图。
(4)能够对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能够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规
程。
(5)能够设计专用夹具,能够制作简单夹具。
(6)能够依据切削条件估算刀具使用寿命,能够合理选用新型刀具,根据刀具寿命设置有关参数。
(7)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编制非圆曲线轮廓的铣削程序,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编制三维或三维以上铣削程序,能够根据加工要求编制宏程序。
(8)能够进行机床几何精度检验,能够进行机床定位精度检验,能够进行机床切削精度检验,能够进行机床床身的水平调整,能够分析气路、液路、电机及机械故障。
(9)能够完成孔的调头镗削,能够铣削三维曲面,能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困,并提出改进措施,能够进行产品抽样检验,建立质量管理图并进行统计分析。
(10)能够指导中、高级操作工工作,能够讲授机械加工的专业知识,能够制定本职业各级操作工培训计划。
(11)能够制定数控操作车间的规章制度,协助部门领导进行计划、调度及人员管理,能够贯彻执行本行业各项国家标准,能够提出工艺、工装、编程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三)素质结构
1.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安全和环保意识,守信、守时、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好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模具制造等工作;
2.以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同事共同完成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及工装夹具等制作;
3.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完成每一项数控加工中心工作任务并认真记录数据;
4.以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独立协调工序之间、工种之间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以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完成制造工艺改进、设备改装; 6.以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完成一定的管理和培训的工作。
五、职业(岗位)面向与职业资格
(一)职业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毕业生主要从事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数控加工类关键岗位的操作员、数控车间施工员(计划分配)、品质检验员、制造工艺员、生产管理员、班组长等技术与管理工作。
2.其它就业岗位:从事生产一线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程员、生产现场技术服务及数控设备维修、营销等工作。
3.未来发展岗位:经过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企业的再培养,可从事生产一线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
(二)职业资格:
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技师资格证书
机械CAD中级、Pro/E证书(原厂认证)或三维CAD应用工程师证书等。
六、课程体系结构 (一)课程体系结构 公共基础课程 课 程 体 系 结 构 专业能力课程 能力拓展课程 德语数英物计形中育文学语理算势国(、、机与特含工大基政色工程专础策社匠会数英、精主学语大神义、、专、理高数计就论等控算业体数专机指系学业基导概英础)论语 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机械制图及CAD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电气与PLC 机械系统设计、现代设计方法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数控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基础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测量技术、精密测量钳工、机械加工(车、铣) 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机械、电气)电加工技术液气压传动数控编、加工中心工艺与技能训练塑料模具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毕业设计现代制造技术现代企业管理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创新与创业市场营销面试技巧、企业文化 CAD/CAM (二)文化基础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课程名称 体育与健康 德育(含工匠精神、就业指导) 语文 数学(含高等数学等) 英语(含大专英语、专业英语) 大专计算机基础 形势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心理健康 创新与创业 (三)专业能力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序号 1 2 3 4 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 金属材料及热依据《技工院校机械类通用专业课教学大处理 纲》执行 工程力学 计算机绘图(机械CAD) 掌握计算机制图基本技能、能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图样。 计算机制图基础知识、平面图形绘制、轴测图绘制、机械图样绘制、三维实体创建。 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216 124 228 414 398 依据德育等公共课课程标准执行 90 40 30 32 40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10 50 48 80 5 机械设计基础 6 金属切削机床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等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选用、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分析基本机构的能力。掌握通间歇运动机构、机械运转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速度波动的调节、回转件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的平衡、机械零件设计概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论、连接、齿轮传动、蜗简单机械的能力。具有使用标杆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料的能力。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弹簧 机床的基础知识、X6132型万能卧式铣床、CA6140型卧式车床、T68型卧式镗掌握机械加工的切削原理,掌床、M1432A型万能外圆磨握各种零件的加工方法,学习床、机床的主轴箱和进给常用加工方法所用加工参数箱、主轴部件、机床导轨、的选择。 齿轮加工机床、C1312型单轴转塔自动车床、数字控制机床、组合机床及自动线。 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知识、金属切削刀具基本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加工基本原理,切削加工的主要规律、切初步具备选择和使用刀具的削加工技师与效率、车刀、能力。 孔加工刀具、铣刀、拉刀、螺纹刀具、齿轮加工刀具、数控机床用刀具。 初步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机床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绪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装置的原理与应用、进给驱动与控制、主轴驱动与控制、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与特点、数控机床的选用、验收与维修、数控技术的发展与机械加工自动化。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器装配工艺基础、机械设计工艺基础、现代制造技术及数控加工工艺 机床电气控制、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典型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分析、可编程控制器概论、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OMRON可编程控制器、其他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举例 112 48 7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48 8 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 48 9 机械制造工艺学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机械制造方法、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108 10 机床电气与PLC 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接线、安装、PLC与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和基础程序设计的能力,具备对各种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 48 1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学会简单的电工电子计算,能读懂简单的电路图,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模拟、数字电子技术中常用元器件的性能、作用。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低压电器与电工测量、交流电路、电动机与变压器、常用电子器件及其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模拟量与数字量的转换等内容。 冲压模具设计基础;冲裁工艺及冲裁模设计;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形概述;注塑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其它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 传感器与检测基础知识;力压力检测;位移和振动检测;温度与环境检测;位置与转速检测 概述、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机械系统的物料流设计、机械系统的能量流设计、机械系统的信息流与控制的设计、机械结构系统设计、机械运动系统设计、人-机-环境工程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的专家系统及仿真。 64 12 模具设计与制造 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冲模加工的特点,初步具有编制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进行设计简单冲模的能力;了解塑料成型的特点,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和塑料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具备用于参数测量的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和选择、应用传感器的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电气控制和PLC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等课程的基础。 120 13 传感器检测技术 64 14 机械系统设计 从生产线的整个机械系统出发,按系统论“流”的观点进行机械系统的分解,进而介绍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80 15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使学生熟练掌握检测技术相关知识技能,熟练进行位移、运动和转速、开关量和数字量的测量以及几何量误差的检测;了解基本的传感器工作原理,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应用相关知识,具备使用三坐标测量仪和激光干涉仪等检测设备的能力。 掌握现代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优化设计、有限元方法、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创新设计、快速响应设计、绿色设计、并行设计、虚拟设计和协同设计等几种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检测技术基础;位移测量;运动和转速测量;开关量和数学量的测量;肉体量误差的检测及三坐标测量仪简介 60 16 现代设计方法 现代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优化设计;有限元法;机械可靠性设计;现代设计方法前沿 64 17 数控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基础 使学生掌握数控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具备生产一线数控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的初步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基本常识,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及方法,初步具备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初步具备工序质量分析与控制的基本能力,树立质量和效益辩证关系的观念。 掌握几何量公差、标准化及计量学的基本知识,理解有关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标准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常用量具、精密量具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会几何量的测量方法。 数控设备管理技术基础;数控机床机械部件维护保养技术基础;数控系统的维护保养技术基础;数控机床电气部分维护保养技术基础;数控机床气压、液压控制系统的维护保养技术基础; 48 18 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 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认证;产品质量控制基础;质量检验基础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48 19 测量技术 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常用量具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精密量具(量仪)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典型零件的检测方法。 180 20 钳工技能训练 掌握钳工基本知识,具备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钳工基本知识和常用设备、划线、锉削、锯削、錾削、孔加工、螺纹加工等基本技能。 90 21 机械加工技能训练 22 液气压传动 机械加工基本知识(车、掌握车工及铣工的工艺理论铣)、车削基本技能(轴、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完成一般套、圆锥、螺纹等)、铣工件的车、铣加工。 削基本技能(平面、沟槽、台阶、角度等)。 液压与气动基础知识、液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液压与压与气压传动元件的结构气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工作原理、液压与气压初步形成解决各类常用液压传动基本回路、骂该有地与气动系统实际问题的职业方给你气压传动系统、液技能和自学能力。 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分析与维护。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平面加工、轮加工工艺、编程知识与操作技廓加工、孔加工、槽加工、能,达到控铣床(加工中心)复杂轮廓加工、配合件加高级操作水平。 工等。 掌握三维CAD/CAM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能熟练使用软件进行零件造型、装配等工作 掌握机床夹具基本知识,初步具备选用和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 认识CAD/CAM技术、典型零件设计、装配设计与工程图生成、典型零件的计算机辅助制造。 机床夹具基础知识、工件的定位、工件的夹紧、夹具图的绘制、典型夹具设计。 420 60 23 加工中心工艺与技能训练 1560 24 CAD/CAM 180 25 工艺及夹具设计 120 26 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 掌握数控机床机械装调维修工艺知识与操作技能,掌握数控机床电气装调维修工艺知识与操作技能,具备初步的数控机床维修能力。 主轴箱拆装调试、检修,进给系统拆装调试、检修,换刀装置拆装调试、检修,辅助设备拆装调试、检修,综合拆装调试、检修;主轴控制系统调试、检修,进给驱动控制系统调试、检修,换刀装置控制系统调试、检修,辅助控制系统调试、检修,综合控制系统调试、检修。 典型塑料模具结构、原理;主要塑料模具零件的加工 240 27 塑料模具制造 掌握塑料成型模具的制作工艺与方法,能完成一般塑料成型模具的制作。 120
七、教学时间安排
1.教学时间分配表
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能力课程教学 学学 期理论考一体化课程、综合训练与顶岗实习 周教学 试 期 课程 数 周数 周课题内容 周数 名称 数 测量技术 一 20 10 1 钳工技能训练 车工技能训练 车工技能训练 二 20 10 1 铣工技能训练 铣工技能训练 公差配合基本知识; 常用量具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典型零件的检测方法。 模具工常用设备结构、原理及使用维护方法; 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车床结构、原理; 车工基本操作方法; 安全操作规范。 车床结构、原理; 车工基本操作方法; 机床维护、保养方法; 安全操作规范。 铣床结构、原理; 铣工基本操作技能; 机床维护、保养方法; 安全操作规范。 铣床结构、原理; 铣工基本操作技能; 铣工初级技能训练、鉴定 机床维护、保养方法; 安全操作规范。 其他类教学活动 课题设计 内容 周数 入学 教育 与 军训 劳动/机动周 3 1 3 2 2 6 1 三 20 8 1 4 1 四 20 8 1 五 20 8 1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结构、加工中心工原理;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基本艺与中级技操作技能、编程; 6 能训练 中级综合课题; 安全操作规范。 加工中心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基本操作技能; 艺与中级技平面、内外轮廓、内槽、孔10 加工; 能训练、鉴中级综合训练、强化训练; 定 安全操作规范。 二维草图,实体特征构建; 特征修改、变换及直接编辑; CAD/CAM 曲线构建与曲面设计; 6 工程图输出,刀路生成,动画仿真。 液气压传动原理、特点、组成等; 执行元件、动力元件、控制液气压传动 元件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3 典型液气压传动回路的应用、设计。 1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 1.自我管理 2.与人交流 3.团队合作 4.创新能力 5.解决问题 6.环境适应 7.信息处理 8.职业理念 精密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 精密测量仪器(万工显、影像仪、高度仪、三坐标等)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 安全操作规范。 二次非圆曲线编程与加工; 内、外轮廓零件编程与加工; 复杂零件编程、多轴铣削加工; 深槽、特形沟槽的加工; 安全操作规范。 复杂零件编程、多轴铣削加工; 高级工综合训练; 安全操作规范。 主轴箱拆装调试、检修; 进给系统拆装调试、检修; 换刀装置拆装调试、检修; 辅助设备拆装调试、检修; 综合拆装调试、检修。 1 精密测量 六 20 10 1 3 5 1 加工中心工艺与高级技能训练 加工中心工艺与高级技能训练、鉴定 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 6 4 1 七 20 8 1 数控电加工 八 20 10 1 3 1 加工中心工艺与高级技能训练、鉴定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维修 复杂零件编程、多轴铣削加工; 高级工综合训练、强化训练; 安全操作规范。 主轴控制系统调试、检修; 进给驱动控制系统调试、检修; 换刀装置控制系统调试、检修; 辅助控制系统调试、检修; 综合控制系统调试、检修。 利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制特殊曲线轮廓的铣削程序,利用计算机CAD/CAM软件对复杂零件进行实体或曲线曲面造型,编制复杂零件的三轴联动铣削程序,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分析和优化数控加工程序,对典型零件进行加工 单分型面注塑模具的制造 5 九 20 10 1 4 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4 1 十 20 10 1 加工中心工艺与技师技能训练、鉴定 塑料模具制造 4 1 4 十20 一 8 1 加工中心工艺与技师技能训练、鉴定 加工中心工艺与技师技能训练、鉴定 技师论文 综合技能训练(或工学结合) 毕业设计或综合实训 典型零件、复杂零件、特殊材料零件的编程、加工;技师课题模拟练习 10 1 十20 二 技师综合训练、强化训练; 安全操作规范。 6 1 8 1 加工中心生产实际案例 4 十20 三 企业典型产品加工 10 1 0 1 企业案例(典型产品加工) 8 十20 四 0 顶岗实习 模具企业岗位要求; 现代企业文化精神和内涵; 模具制造、管理、维护的基20 本知识; 具备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总280 108 计 13 142 4 1 12 八、教学时间安排表
课时及学分 第一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课时 实验课学年 第二学年 周课时及教学周安排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五学年 第六学年 第七学年 考考一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时 1111118 8 8 8 8 8 0 0 0 0 0 0 0 0 2 4 4 4 4 2 4 2 4 2 2 2 2 2 2 2 2 十十十十体试 查 一 二 三 四 化 1 2 3 4 必 5 修 课 6 文化基础课程 7 8 9 体育 德育(含工匠精神、就业指导)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大专英语 高等数学 工程数学 12 7 13 14 14 3 7 5 4 4 2 2 2 2 90 216 2 124 2 228 4 252 4 244 4 60 6 √ √ 6 6 6 6 8 8 √ √ √ 5 6 5 √ 6 4 √ √ 4 √ 120 6 90 72 5 4 8 10 大专计算机基础 11 形势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选 12 义理论体系概论 修 课 13 心理健康 14 创新与创业 小计 80 80 40 30 32 40 √ √ 4 3 4 √ √ √ 6 6 2 0 0 4 22 18 6 10 18 20 24 24 20 1628 80 1 2 3 4 5 6 7 8 机械制图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CAD 机械制造工艺学 金属切削机床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6 3 3 6 4 6 3 3 4 3 0 7 2 4 4 3 4 3 3 40 110 50 48 112 80 108 48 48 72 48 0 120 40 64 80 60 64 48 48 1248 6 5 √ √ √ √ 5 6 6 80 10 8 √ 6 √ 6 6 6 √ √ 4 √ √ √ 8 √ 电工电子技术基专9 础 业技机床数控技术及10 术应用 课程 11 传感器检测技术 12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能力课程 13 数控专业英语 14 机床电气与PLC 15 机械系统设计 16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4 6 6 4 4 √ 8 √ √ √ √ √ √ 0 0 8 80 6 10 22 20 10 10 6 6 8 6 17 现代设计方法 18 19 数控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基础 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 小计 20 测量技术(一) 21 钳工技能训练 8 6 6 16 14 20 3 3 90 90 120 300 480 90 180 3W 3W 10W 3W √ √ √ √ √ √ √ √ √ √ √ √ √ √ 综合22 车工技能训练 4 技能铣工技能训练23 10 训(初级鉴定) 练加工中心工艺与16 课24 技能训练(中级) 程 25 测量技术(二) 3 26 CAD/CAM 6 2W 2W 6W 4W 6W 6W 27 液气压传动 28 29 30 2 60 480 120 120 90 120 600 120 3W 6W 10W √ √ √ √ √ √ √ √ √ √ 加工中心工艺与16 技能训练(高级) 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 数控机床电气装调与维修 4 4 3 4 5W 6W 5W 4W 4W 3W 31 数控电加工 32 33 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10W 4W 加工中心工艺与20 技能训练(技师) 4 4 10 8 20 144 4W 4W √ √ √ √ √ √ √ 20W 20W 34 塑料模具制造 35 技师论文 36 37 综合技能训练或工学结合 毕业设计(或大型综合作业) 顶岗实习 小计 1 2 限 职选 业课 能力拓展课程 任 选 课 3 4 5 1 2 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制造技术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 市场营销 面试技巧 精益生产 120 300 240 800 4520 4W 8W 8W 8W 10W 10W 9W 8W 10W 8W 8W 8W 10W 10W 18W √ 1 2 2 2 2 20 40 30 32 32 2 √ √ 4 1W √ √ 4 4 √ 1 16 企业文化 小计 5 102 2 √ 0 0 0 0 1W 2 0 0 0 4 6 4 0 0 其他类教育活动 入学教育及军训 公益劳动 考试 小计 学期课程数 总计 1 4 5 10 290 30 240 270 540 7498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1W 2W 2W 2W 2W 2W 2W 2W 2W 2W 2W 2W 2W 2W 10 9 7 6 9 9 7 8 9 7 7 7 2 1 九、教学保障条件
(一)师资条件
智能制造专业一体化课程的师资配备应按照专业教学团队的形式进行组建,教师团队应具备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具有一体化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能力。中级工的教学阶段,三级以上一体化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高级工的教学阶段,二级以上一体化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应科学合理。
(二)场地条件 1.校内实训场地
校内实训场地应按照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进行配置。专业实训室建设成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生产基地。 序号 实习场所名称 主要设备配置 主要实训项目 1 零件钳加工实训室 钳台、台钻、立钻、砂钳工实训:锉、锯、各轮机等 类孔加工等。 普通车床 车削外圆、螺纹等实训 2 车工实训室 3 铣、磨加工实训室 万能升降台铣床的操万能升降台铣床、平面作、平面磨床的操作、磨床、外圆磨床 外圆磨床的操作、常见模具零件的普铣与磨削 加工 数控铣与加工中心的操作、模具零件的数控铣与加工中心加工 Auto-CAD软件二维图形的绘制,三维CAD软件包括Solidworks、UG等软件的运用,零件的建模、装配、模具设计、生成4 数控铣(加工中心)实训室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 5 CAD\\CAM实训室 计算机基本硬件配置应有4G内存以上,2G独立显卡以上,4.0Hz主频以上。安装AutoCAD、Solidworks、UG等CAD/CAM类软件 三视图、完成自动编程生成加工程序。 6 液压与气动元件认识实液压传动与气动控制实训液压实验台、气动实验训,基本回路组合实训,室 台(包括电控、PLC控制) 气动控制的PLC实训 夹具实训室 组合夹具、电脑、投影 夹具结构认识、夹具设计 7 8 精密测量实训室 模具零件精度的三坐标测量、产品的数据点云光学测量仪器、三坐标采集、模具逆向造型,测量仪、电脑、投影 以及模具零件的光学仪器测量 数控设备的机械装调与普通车床、数控车床、维修、数控设备的电气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 装调与维修 9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实训室 2.校外实训场地
根据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要求和专业顶岗实习岗位的安排,校外实习基地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以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三)教材选用
优先选用劳动版教材、规划教材、国家级重点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为了满足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需要,推进项目引导、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组织专业骨干教师编写我省(我校)专业一体化课程系列教材,着力抓好模具类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的特色教材及相应配套工作页的建设工作。对实习教材的编写,要考虑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注重实习教材的稳定性、通用性,既要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又要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数字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指便于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够从外界获取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形成的教学资源库,包括网络资料、专业技术资料、作业指导书、设备说明书、设备维修手册、设备使用手册、传统教材以及引导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工作页等。同时,为了提高专业教学的开放性和充分利用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应将专业核心
课程建成网络课程,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下载相关资料进行教学。网络课程包含电子教案、题库、在线测试、师生互动等内容。
十、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教学模式,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全班学生以5~6人为一学习小组。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学习为主,以正面课堂教学和独立学习为辅,根据需要三种方式交替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始终贯穿教学全过程,以体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核心特征。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设计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十一、教学评价
一体化课程考核与评价应突出能力考评原则,综合考虑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岗位胜任能力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等因素,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真实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职业效度。
1.评价内容
考核与评价应针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
2.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方式,如现场操作、笔试、口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
综合作业等。
3.评价方法
根据一体化课程特点,可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由学生自评成绩、组内学生互评成绩和教师考评成绩三部分组成;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企业、学校共同完成总结性考核,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考核的内容应采用学生未学过的、且与已学过的难度相近的任务作为考核评价的载体。
必修(考试课)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必修课程按教学计划学分标准计入毕业总学分。
选修(考查课)课程建议按学习任务评价,各学习任务评价标准可参照各课程标准,评定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并计入相应学分。
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加强平时考核的力度,注重过程考核;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结合真实产品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并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十二、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试行)》 2.《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
3.《关于制定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试行)》 4.《技工院校数控加工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2006)》 5.《高级技工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2009)》 6.《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8)》
7.《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意见》 (二)课时及学分分配
本方案的总学时为7498,总学分290学分。以课时为主要依据,教学课程(包括理论课、一体化课、实践课、实验课),理论按18课时为1学分,实习按1周为1学分,其他课程(顶岗实习、入学和毕业教育、军训、公益劳动等),以1周为1学分。对属本专业毕业规定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记5个学分。
(三)方案调整情况
通过调研、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在听取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对2020级多轴数控加工(7年制技师大专)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具体如下:
1)对专业职业资格鉴定内容暂定为铣工技师,实施中参照原数控加工中心国家职业标准二级,具体要求等国家颁布新的铣工国家职业标准再作修整;
2)增加一体化教学课程数量,有条件的实习课程都将按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3)理论周数压缩到108周,实习周数增加到146周;
4)选修课引入《形势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创新与创业》及《企业文化》或《精益生产 》、《市场营销》、《面试技巧》等课程,进一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企业接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