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法律救济的对象是公民的()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责任
2.()渠道使相对人在通过其他途径都不能获得满意救济时,可以得到充分的补救。 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其他救济 D.民间救济 3.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诉对象是() A.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
B.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 C.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D.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在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对教师的行政处分决定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决定,作为教师或学生如不服的,能通过()途径获得救济。
A.教育行政复议 B.教育申诉 C.民间请愿 D.政府上访 5.教育法规是以()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
A.国家强制力 B.社会规范 C.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制度
6.为了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政策可依,有法律可依,这体现了教育政策、法规的() A.保障功能 B.规范功能 C.制约功能 D.管理功能 7.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教育法》 8.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是()
A.可行性 B.规律性 C.强制性 D.目的性
9.党和国家行为的()决定了它们所颁发的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以及由此而具有的权威性。 A.合法性 B.权威性 C.强制性 D.合宪性
10.政策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体现最根本、最长远利益的政策是() A.具体政策 B.基本政策 C.一般政策 D.总政策
11.()是教育政策中的核心政策,决定着教育政策总的性质、范围与特征,具有统领教育政策的作用。
A.实施途径 B.教育方法 C.教育方针 D.教育路线
12.在教育政策体系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政策。这些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
A.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
B.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招生与就业政策
C.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制政策
D.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制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
13.学校对高中生不能进行以下()处分。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育 D.开除学籍 14.根据法律法规内容的不同,我国的教育法规可分为() A.实体法和程序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一般法和特殊法 15.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它是由()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D.教育部
16.根据政策内容和层次的不同,可将教育政策分为() A.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B.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
C.政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政策 D.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
17.《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属于()
A.教育单行法 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规章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属于()
A.教育基本法 B.基础教育法 C.高等教育法 D.职业教育法 19.()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方向,规定着由谁来办学、谁来管理学校的问题。 A.教育体制政策 B.教育基本政策 C.教师教育政策 D.教育人事政策
20.教育法规中确立的有关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基本制度和原则等,必须符合() A.教育内在规律 B.我国社会制度 C.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D.《宪法》 21.()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A.《宪法》 B.《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民法》 22.()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基础,是决定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法。
A.《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23.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方面的内容,下列人身权中属于身份权的是() A.继承权 B.姓名权 C.生命权 D.身体健康权 24.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各部、委、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5.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二者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B.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C.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6.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这体现了法律的() A.指引作用 B.强制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27.依照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下列属于特别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国家结构形式是() A.单一制 B.复合制 C.联邦制 D.邦联制 29.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每届任期3年的是() A.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县、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0.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特别行政法规范和调整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行政关系。下列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是()
A.公务员法 B.教育行政法 C.行政组织法 D.行政处罚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属于()法律关系。 A.隶属型 B.平权型 C.调整性 D.保护性 2.下列不属于学校教育法律关系的是()
A.学校与政府 B.学校与社会 C.学校与教师 D.学校与家长 3.()是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
A.法律事实 B.法律规范 C.法律条文 D.法律责任 4.下列属于教师申诉制度范围的是()
A.政府行政部门侵犯其合法权益 B.企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C.事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D.其他个人侵犯其合法权益
5.规定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是()教育法律规范。 A.强制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6.“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这属于()
A.义务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制裁性规范 D.奖励性规范 7.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中不包含()
A.法定条件 B.法律后果 C.法律事实 D.行为准则 8.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关系。
A.权利义务 B.诚信 C.合同 D.社会契约
9.学校因管理不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学校负责人主要承担() A.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10.把教育法律关系分为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的依据是() A.主体之间关系的类型 B.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社会角色不同 C.教育法律规范的职能 D.教育法律关系的层次结构 11.学校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受理教师申诉的机关是() A.当地人民政府 B.当地人民法院 C.当地人民检察院 D.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12.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 A.避免损害 B.避免纠纷
C.获得赔偿 D.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13.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内,做出处理。逾期未做处理或者久拖不决的,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A.10日 B.15日 C.30日 D.2月 14.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5.法律体现的是()的意志。
A.全民 B.统治阶级 C.最高统治者 D.国家 16.维护法律权威的关键是()
A.党的领导 B.完善法制 C.加强宣传 D.依法行政 17.下列行为不属于法律事实的是()
A.张三与李四签订了一份合同 B.王某打伤了赵某 C.马某买了一本书 D.郭某义务帮邻居写信 18.狭义的法律适用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B.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D.所有的公民和法人
19.我国宪法和选举法规定,公民须年满()周岁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16 B.18 C.20 D.25 20.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行政关系 B.外部行政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 D.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21.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C.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D.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22.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还包括执行公务的国家公务员
C.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D.只要是行政机关,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3.自然人从()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A.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B.从十四周岁起到死亡时止 C.从十六周岁起到死亡时止 D.从十八周岁起到死亡时止
24.小明今年10周岁,他的父亲在学校开学时为他交学费。这一行为是基于()而产生的行为。 A.法定代理 B.指定代理 C.委托代理 D.职务代理
25.甲的邻居出门在外。正值暴雨倾盆,甲见其盆花放置在外,将会被暴雨淋坏,遂将盆花搬进自己家里。甲的行为是()
A.不当得利 B.无因管理 C.侵权行为 D.非法占有
二、判断题
1.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就是法律。() 2.法体现的全部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3.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4.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仅有思想而无行为不构成违法。()
6.我国的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院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和检察院行使,所以我国也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7.只有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我国有正当职业和居住1年以上,年满18周岁的公民,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某监狱长在法定选举日,组织全狱在押成年犯人投票选举本区人民代表。() 9.我国政权的性质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10.“言论自由”就是除被剥夺政治权利以外的每个人可以随意发表个人的见解和意见。() 项选择题
1.依法执教的主体是()
A.教育主管部门 B.学校 C.教师 D.班主任
2.1995年制定的()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保障。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D.《教师法》
3.有的老师怕影响总体成绩,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侵犯了学生的() A.受教育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人身安全权 4.教师没收学生的文具,侵犯了学生的()
A.受教育权 B.财产权 C.人身权 D.肖像权 5.教师辱骂学生侵犯了学生的()
A.生命权 B.健康权 C.人身自由权 D.人格尊严权 6.教师私拆学生信件,侵犯了学生的()
A.隐私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 D.财产权 7.依法执教的要求不包括()
A.有法可依 B.依法执政 C.违法必究 D.执法必严 8.下列选项中教师进行依法执教的表现是()
A.私拆学生信件 B.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体罚学生 D.进行有偿家教 9.教师违法行为的主要法律责任不包括()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10.()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
A.人身权 B.财产权 C.受教育权 D.健康权
11.人身权是一种专有权,不能买卖、赠予、继承,但()例外。 A.姓名权 B.名称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12.鲁迅曾说:“人有人性,狼有狼性。我希望中国人多一点狼性,少一点人性。”用现代教育改革新理念的眼光来看,鲁迅实际上是在提倡() A.个性教育 B.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C.关爱自然 D.教育民主
13.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的是()
A.非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B.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身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C.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
D.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14.李小姐在成衣店加工连衣裙两条。取连衣裙时,李小姐因钱没带够,遂将手表留下,说过两天来交加工费一并取回。店主同意。成衣店对李小姐的手表享有() A.抵押权 B.质押权 C.留置权 D.使用权 15.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要求() A.必须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
B.必须向著作权人交纳著作权使用费
C.其范围包括已发表的作品和未发表的作品 D.必须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 16.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从()起计算。
A.申请之日 B.授予专利权之日 C.登记之日 D.公告之日
17.甲被乙置于闹市街口的油锅烫伤。甲因忙于疗伤,一直未与乙协商赔偿事宜。事隔一年半,甲直接到法院起诉,要求乙赔偿其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受伤是因为自己不慎造成的,法院不予支持甲的诉讼请求 B.该案过错责任不清,法院不予受理 C.法院应依法受理,并判决乙败诉
D.法院依法不应支持甲的诉讼请求,因为已过诉讼时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