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分析

来源:九壹网
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分析

摘要:在电厂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设计已经成为了提高电厂供电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先进经济实用的原则,所以,电气设计对于电厂供配电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重要性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量企业、工厂拔地而起,加之大量人群涌入城市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电厂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过,许多电厂由于对供电设备的监管、保护不到位,导致的供配电设备的使用期限较短,以致影响电厂的稳定运行,这也是我国众多电厂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随着人们对安全用电的观念加深,在设计供配电系统过程中,设计师应遵循安全、经济的原则。下面,笔者通过对电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要点做简要概述,供配电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详细介绍其设计方法,针对电厂的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研究分析,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1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的可靠性

电厂供配电系统是组成电厂综合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对整个电厂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如同电厂动力一般,若其缺少稳定性,最有可能导致整个电厂陷入瘫痪,因此必须保证电厂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不合理会对电厂供配电系统造成严重影响,造成的损失以难以估计。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不合理导致供电厂系统瘫痪是系统自我保护的外在表现,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造成电厂火灾,不仅供配电系统瘫痪,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后果不堪设想。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应该对整个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进行失效模式分析,找出潜在威胁,并针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科学性。只要

建立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系统时成立紧急预案机制,并在电厂运行后及时维护保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让小问题变大,将潜在威胁一一消灭,使得整个发电厂供配电系统具备较高可靠性。

2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分析 2.1节能设计

我国目前推崇绿色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电气设计人员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人均不足,所以在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中,要进行节能设计,同时要保障质量和效率,选用性价比高的电气设备。例如,变频感应装置、计算机数据库等,跟进现代化社会的进程,实现智能电厂,将能源合理利用。在设计供配电中,提高功率因数可以有效地减少线路损耗,提高节能水平,在变配电房的低压侧设置集中无功自动补偿,采用自动投切装置,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5;在10kV供电进线处设置无功补偿装置,使补偿后功率因数达到不小于0.9的要求。还要注意控制配电级数,对电厂电气供电系统的配电级数做合理的控制,如用户相同高压侧配电级数不高于两级,低压侧配电级数控制不高于三级,这就保障了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2电厂的自动化控制设计

近几年,时代迅速发展,全球经济日渐趋于一体化,控制系统自动化也不是陌生名词,它时刻冲击着我们传统劳动业。新兴工业的发展要求各个不同设备、结构系统紧密相连,高效运作。在电厂的自动化控制设计中的稳定安全、高效生产、控制成本等,都对发电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电厂的自动化控制中,我们还应当注意,一定要根据自身电厂的实际情况,各个电器的线路按照功率大小区分开来,还需注意照明、消防、通风设施的位置,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控制。在实现全自动控制设计时应遵循安全原则,电器设备间应预留空隙,增加散热性,同时还应预留消防绿色通道。

2.3注重电力负荷计算

在进行电力设计的时候,要注重电力负荷的计算问题,一般都是按照电力中断影响与电力可靠性能来进行划分的。一级负荷指的就是电力系统如果中断,会对社会用电形成区域性影响,因此,一级负荷的连续性要求也是最高的,要采用组合式的供电方式,可以在主电源系统设备上增加辅助设备,来保障供电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如果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辅助设备也能及时为主电源系统设备提供补充电力。这样既能保障供电的连续性,也能为设备修理争取一定的时间,避免对社会用电造成影响。而二级负荷与三级负荷就呈现递减的情况,到了三级负荷的时候,如果出现断电的情况,设备是可以自行恢复的,不用进行维修,设备也能正常提供用电。电力负荷的设计对于电厂供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设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电力负荷的设计效果会对电厂运行有着一定的影响。电力设计人员要保障电力负荷设计要能够应对各种等级的负荷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出合理方案,保证供电的稳定性,设计人员要遵循设计原则,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来进行设计,以保障在出现任何问题时,都能有最快速的对应解决方案,让电厂的供配电系统得到安全的保障,让电厂供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转,电厂也能正常运行。

2.4注重电气管理与自动化控制

还有一个重要的设计方法,就是增强电气的管理和自动化控制。为了保障电厂供配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就需要精准的命令来作为操作基础,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就是为了杜绝人工的错误。具体的方案就是先进行自动化监控,考虑使用相应快,技术成熟,维护便捷的集中式自动化监控,配合计算机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对监控数据进行分类、整合,然后加以分析,通过智能化的监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同时也为后续的检修工作提供了可分析数据参考。计算机与继电器控制的仿真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设备损耗,让供配电系统正常有序的运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自动化已经融入到了生活之中,也是供电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电厂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中,若是加入自动化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供电需求量也是巨大的,因此,电厂所要承担的供电压力也非常大,对供配电系统的处理难度也会大大增加。过去的人工操作需要精准的控制,还要进行繁重的处理,极其容易发生错误,所以自动化程序就在这时体现出了重要的作用。自动化的应用,能够在电厂供配电系统中发挥其反应灵敏,指令准确的效用,避免出现像是人工操作的那种错误。电

气设计人员在实际的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中,需要根据电厂的实际要求,对设备进行区分管理,保障电厂工作人员及电气设备的安全。

结语

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对电厂正常运转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对电力需求故障与日俱增,供配电环节出现错会造成一定社会波动。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将故障率降到最低,提高电厂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敖继军.电厂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6(18):209-210.

[2]孙丹丹.绥化大唐热电电厂电气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张英龙. 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分析[J]. 《华东科技(综合)》, 2021(06):0349-0349.

[4]田文利. 发电厂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与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 2019(15):191-1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