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1.【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子宫峡部的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峡部属于宫体。
2.【真骨盆】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界线以下为真骨盆(小骨盆)。
3.【会阴】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及筋膜,也是骨盆底的一部分。
4.【月经】在内分泌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膜发生了从增生到分泌的反应。如不发生受精和孕卵着床,内膜则衰萎而脱落伴有出血,如此周而复始发生的子宫内膜剥脱性出血。
5.【性周期】又称月经周期,是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
6.【子宫附件】女性内生殖器中的输卵管和卵巢被合称为子宫附件。
7.【阴道自净作用】指阴道上皮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影响下增生变厚,增加抵抗病原体侵入的能力,同时上皮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糖原,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乳酸,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使适应于弱碱性环境中繁殖的病原体受到抑制的一种女性的自身防御功能。
8.【性成熟期】又称生育期,约从18岁开始,持续30年左右。此期特征为卵巢功能
1
成熟并分泌性激素,引起周期性排卵和行经。
9.【双合诊】检查者一手示指和中指涂擦润滑剂后伸入阴道内,另一手放在腹部配合检查。
10.【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身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11.【受精】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
12.【蒙氏结节】妊娠早期乳晕上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小隆起,称蒙氏结节。
13.【生理性贫血】妊娠时血容量增加时,应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血浆约应增加100ml,红细胞约增加500ml,使血液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
14.【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搏量降低,血液下降。
15.【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16.【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
17.【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18.【围生期】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
19.【黑加征】子宫增大变软,妊娠6~8周时,阴道黏膜及子宫颈充血,呈紫蓝色,
2
阴道检查子宫随停经月份而逐渐增大,子宫峡部极软,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不相连,称黑加征。
20.【早孕反应】约有半数妇女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晨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喜食酸物或偏食,称为早孕反应。
21.【缩复作用】每当宫缩,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虽然松弛,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22.【盆骨轴】指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
23.【盆骨倾斜度】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
24.【生理缩复环】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
25.【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个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26.【临产】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27.【胎头拨露】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
28.【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回缩,称为胎头着
3
冠。
29.【胎头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30.【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
31.【胎盘滞留】胎儿娩出后至胎盘胎膜娩出超过30分钟。
32.【产力】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33.【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期间分娩。
34.【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
35.【子宫复旧】妊娠子宫自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包括子宫体纤维的缩复,子宫内膜的再生子宫颈恢复和子宫下段变化。
36.【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阴道排出的液体。
37.【足月新生儿】孕龄满37周至不足42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
38.【新生儿期】系指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28天的一段时间。
4
39.【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由于出生后2~4天摄入少,经皮肤及肺部排出的水分相对较多,7~10日恢复。(或新生儿出生后2~4日体重下降,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10%,7~10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
40.【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巩膜发黄,持续4~10天后自然消退。
41.【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有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有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者导致难产者。
42.【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胎儿窘迫是一种综合症状,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
43.【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44.【无应激试验(NST)】指在无宫缩及外界负荷刺激情况下,观察胎心基线的变异及胎动后胎心率的情况。
45.【宫缩压力CST】通过子宫收缩造成胎盘一过性缺氧负荷试验及测定胎儿储备能力。
46.【流产】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47.【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时,称异位妊娠,也叫宫外孕。
48.【前置胎盘】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
5
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胎盘前置。
49.【胎盘早期剥离】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50.【子宫胎盘卒中】又称库弗莱尔子宫,内出血严重时,血液向子宫肌层内侵润,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变性,此时子宫表面出现紫蓝色瘀斑,尤其在胎盘附着处更明显。
51.【习惯性流产】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
52.【羊水过多】凡在妊娠任何时期内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
53.【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之间分娩者。
5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138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以往统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55.【子痫】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抽搐发作,或伴昏迷。
56.【子宫收缩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
57.【潜伏期延长】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大3cm为潜伏期,初产妇潜伏期正常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为潜伏期延长。
6
58.【活跃期延长】从宫口开大3cm开始至宫口开全为活跃期,初产妇活跃期正常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为活跃期延长。
59.【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h,经产妇超过1h尚未分娩。
60.【滞产】总产程超过24h者。
61.【均小骨盆】骨盆外形属女性骨盆,骨盆入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每个平面的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称为均小骨盆。
62.【巨大胎儿】指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者。
63.【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子宫壁某部肌肉在宫缩过强等原因下呈痉挛性不协调性子宫收缩所形成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称为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64.【病理性缩复环】;强有力的宫缩使子宫下段拉长变薄,而宫体更加增厚变短,两者之间形成明显的环状凹陷,此凹陷逐渐上升达脐部或脐部以上,称为病理性缩复环。
65.【胎膜早破】是在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是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
66.【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
67.【席汉综合征】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死亡,存活者可因休克时间过长引起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
68.【晚期产后出血】部分产妇分娩24h后,于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多于产
7
后1--2周内发生,也有迟至产后2个月左右发病者。
69.【子宫破裂】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的破裂。
70.【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
71.【产褥感染】是指产褥期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72.【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用口表测量体温4次,间隔时间4小时,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73.【宫颈糜烂样改变】部分病人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宫颈糜烂}
74.【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炎性疾病若被延误诊断和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有可能导致上生殖道感染后遗症(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腹痛等),称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75.【“冰冻骨盆”】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宫旁一侧或两侧结缔组织增厚、触及炎性包块,子宫复旧差,严重者整个盆腔形成“冰冻骨盆”。(子宫被固定或封闭于周围瘢痕化组织中。)
76.【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
77.【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型病变存在。常表现为月经周期长
8
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78.【原发性闭经】年龄超过16岁(有地域性差异)、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尚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尚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者。
79.【继发性闭经】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周期,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80.【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涨,腰酸或合并头痛,乏力,头晕,恶心等其他不适,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
81.【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时期。
82.【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征候群。
83.【绝经】指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上。
84.【葡萄胎】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变性,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也称水泡状胎块。
85.【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排空后半年内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表现为子宫肌壁内有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水泡状组织。
86.【卵巢黄素化囊肿】大量HCG刺激卵巢卵泡内膜细胞发生黄素化而形成囊肿。
9
87.【库肯勃瘤】是一种特殊的卵巢转移性腺癌,其原发部位在胃肠道,肿瘤为双侧性,中等大,多保持卵巢原状呈肾形,一般无粘连,切面为实性、胶质样,镜下可见印戒状粘液细胞。
88.【避孕】是通过采用药物、器具以及利用妇女的生殖生理自然规律,使妇女暂时不受孕。
89.【绝育】是指通过手术或药物,达到永久不生育的目的。
90.【人流综合症】指在术中或手术即将结束时,部分受术者出现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头晕、胸闷,大汗,甚至出现昏厥和抽搐等症状。
91.【不孕症】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曾受孕者。
注:黄色是平时考试考过的,绿色是没上过课的。自己整理的,仅供参考
2013/10/30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