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论文]

来源:九壹网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机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进行处理,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

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荷花的图片及音乐资料,激起学生了解荷花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聆听有关荷花的音乐。在学习中感受荷塘的优美,我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采莲》的声像资料。优美的荷塘美景、悦耳的音乐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的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如教学《咏柳》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初春时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获取学习信息量,丰富课外知识的整合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如教完《草船借箭》之后,为了让学生不只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三国演义》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三国群英传”的板报。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

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