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咸阳师范学院藏族大学生为例,论述了对非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手段缺乏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经常性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内容;二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采用平等探讨、双向交流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在校生中以汉族学生为主,藏族学生仅约占2%,思想行为呈现出鲜明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原则是要有针对性,它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力和生命力,要求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授以不同的内容,从而完成不同的任务,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1] 一、咸阳师范学院藏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藏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手段缺乏多样性、以及缺乏经常性等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藏族学生由于从小受亲属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信奉藏传佛教,对宗教的认识不同于汉族学生;而且汉语语言运用能力较差,与他人交流存在一定困难;加之民族自我意识强,因此交往心理较
封闭,集体生活不甚和谐,甚至在交往中通常带有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观念,与汉族学生产生矛盾、摩擦,易上升为民族矛盾。但管理部门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中,不能因材施教,鲜有针对藏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缺乏多样性
教育者要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要么以开大会、集中学习文件的形式与全体学生一同开展,要么动辄训斥,仍习惯于传统说教方式对藏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主题教育等一些手段以及qq、飞信、校园bbs、博客等新媒体,在教育中都没有很好的体现。
3、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经常性
思政教育工作者经常是在藏族学生行为出现问题、引发事端后,以管理者自居,就事论事,训斥学生或给与处罚以示警示,在日常中工作中,缺乏对他们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强藏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对策 1、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内容
(1)尊重藏族学生的宗教信仰,注重对其进行正确的信仰教育引导。在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受法律保护,但宗教思想实质是有神论的高级形式,在世界观上与唯物主义相对立。但藏族学生对藏传佛教具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其生活习俗、行为规范都已打上宗教印记,因此不能硬性禁止,而应尊重其宗教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调伏心性”等教义,引导其
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提高道德素质;引导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宗教活动,避免因受宗教敌对势力蛊惑,作出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通过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教育,使藏族学生正确认识宗教本质,去除宗教的神秘感,逐步淡化宗教思想的消极影响,形成正确的宗教观。
(2)加强藏族学生的民族观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通过民族观教育,使藏族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中国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掌握国家关于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正确对待民族分裂势力抛出的所谓“民族论”,维护祖国统一。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培育社会责任感。藏族学生热爱自己的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会回到家乡工作。通过对藏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主题教育,使他们了解家乡的发展史、发展现状及差距,深刻认识到他们个人的荣辱兴衰与祖国、家乡的繁荣、富强、文明程度息息相关,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愫,充分发掘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培育他们投身家乡、祖国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
(1)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首先,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思政课课堂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要实现思政课
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比较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如有藏族学生的班级,要加强唯物论、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等内容的教育。其次,定期由校学工部组织对全校藏族学生开展民族政策、宗教学说等专题讲座,使藏族学生对此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并由各院系辅导员在每期讲座后,组织本院系藏族学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习效果,及时反馈信息,由学工部针对学习效果调整内容。 (2)开辟网络特色专区。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3]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一块新的重要阵地。目前,一些高校建立了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网站,如“北京大学红旗在线网站”、“天津大学天外天网站”等。这些网站在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4]也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充分汲取多媒体等现代传媒和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生动化,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学校可以开辟文化专区——民族特色专栏,介绍我国宗教、民族政策、文化、习俗等,加深了解,消除误会;开辟心理辅导专栏,通过网络答疑形式,开辟与藏族学生交流的新渠道,帮助他们疏导思想、心理问题,促进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对象之间的交流。
(3)开展特色活动,增强藏族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和集体认同感。藏族学生能歌善舞,喜欢群体活动,在群体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胆量和很强的能力,[5]可以通过班级、党团、社团等开展“藏
汉学生专场联谊舞会”、“藏汉结对学双语”等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藏族学生展示民族风貌提供平台,提高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认同感。同时,增进各族学生的相互了解,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4)说理教育向心理疏导方式转变。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且藏族学生主体性体现的更强,更希望得到教育者的尊重,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传统的说理教育尽管并不排斥情感,但以讲事实,摆道理为主,是一种以理服人的方法,在说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与教育对象思想状态不相符的情况,使说理演变成说教;而心理疏导除了关注理的内容外,还增加了移情的办法,说理者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注重与疏导对象的双向互动和沟通。[6]辅导员在对藏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投入更多的情感,更注重藏族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采用平等探讨、双向交流的教育方式,注重与他们在话语、精神、思想等方面的互动。 【注 释】
[1] 文大稷,秦在东.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路径探微[j].思想教育研究,2010(04)58-60.
[2] 滕健强.失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陈微微,庞旭方.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径研究——以swot分析为基础[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10-11.
[4] 梁庆婷,陈勇,梅红.由热点事件引发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74-77.
[5] 达瓦.研究藏族学生特点 积极实施素质教育[j].西藏教育,2012(7)7-8.
[6] 佘双好.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a],武东生,佘双好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c].第6辑.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2-136. 【作者简介】
郭 颖(1984-)女,陕西咸阳人,汉族,咸阳师范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法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