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新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理性思考

来源:九壹网
堂塑宴堕墨垦塑墼曼 总第498期 创新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理性思考 口 孙绪柱 李逸龙 李向东 摘 要: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基层组织,是做好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工作的思想保 障。但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党支部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工作研究和创 新,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切实提高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 作者简介:孙绪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李逸龙,中国石油大学(华 东)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李向东,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山东青岛26658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l5)02—0043—03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最重要组成部 分,发挥着团结和凝聚全体教师努力工作,更好地推动学 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教 师党支部建设,切实增强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将是高校党 建T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文化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冲击和干扰,从而导致追求上的 变化,信念上的动摇,从信仰上影响了教师党支部建设。 其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一般都是由教 师兼任,没有专职人员。目前在党员教师中普遍存在着一 些片面性和错误的思想认识,认为从事基层党建T作和自 、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党支部建设带来的影响 在高校教师的日常_T作中,没有严格的八小时坐班要 求,教师各自根据课表,按时到教室为学生上课,在家备课 成为其主要的工作方式之一。时间相对灵活、自由度较 大是高校教师与众不同的显著职业特点。正是由于高校 己从事的教师这一主业无关,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妨碍自 己在教学科研上的更好进步,明显表现卅主观愿望不强 烈,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党员教师直接推辞不干,从 组织上影响了教师党支部建设。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基层党支部建设受重视不够。受高等教育体制改 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之间分多聚少,无形 中给教师集体活动的组织带来一定的难度,也为高校教师 党支部的整体建设产生冲击和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高校教师在上课时间上的不一致性,直接影响 到一个支部活动的正常开展,给集体学习和组织生活的正 常化带来困难和冲击。另外,随着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凸 显,尤其是工科类高校教师和企业间的联系和合作日益频 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项目鉴定和验收等已成为部分教 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出差在外变得频繁而又经常,从党 员管理上影响了教师党支部建设。 其二,高校教师的 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承担着较 革不断深化的影响,高校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高校普遍 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把提升学科水平作为主要 竞争指标,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被无形淡化,在思想 认识和具体政策上往往是重业务、轻党建,存在着“一手 软,一手硬”现象。具体表现为,学校党组织对基层党支部 缺乏强有力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即使有也往往流于形式, 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不能有效调动基层党建工作者的积 极性。缺乏对基层党建工作研究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影响 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基层党建经费投入不足,在 一为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他们一般会更加关注自身的 专业领域,普遍存在着“教学科研争上游,思想T作随大 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开拓性,影响了 支部活动的丰富性。 2.教师党支部书记业务水平不高。支部书记业务水 流”的片面认识。容易导致一些党员教师自我要求放松, 党性不强,思想境界不高,不愿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党支 部活动之中,不能自觉主动地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从思想 上影响了教师党支部建设。 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支部建设的好坏,目前在高校教师 党支部书记中普遍存在着业务工作水平不高的现象,严重 影响了党支部建设。主要原因是,党支部书记一般被作为 院系行政领导的后备力量,角色更换相对比较频繁;高校 教师是一个多种利益并存的职业群体,一些教师党支部书 其三,高校教师属于高知群体,知识视野比较宽,接触 信息量大,特别是部分教师需要经常出国参加各种进修学 习和学术交流活动,频繁而又深人地接触西方社会,不可 记缺乏对自身角色的认同感,从而导致他们从时问和精力 2015・2 遥鞠 堡塞堕里垦堡墼查 总第498期 上对支部T作投入不够;学校和学院党委只重视对支部书 记的使用,往往忽视或轻视对他们的业务培训和提高,定 期“充电”不够。 术学院尝试按照学术团队成立党支部,支部内有教师,有 研究生,老生毕业走了,新生及时补充进来,始终保持着该 团队的动态平衡,师生党员一起学习,一起进行学术研究, 不仅有利于支部的管理,也很好地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3.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大部分教师党支部只局 限于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甚至有的支部对规 和传承。另外,在组建教师党支部时,应科学控制支部党 员人数规模,工作实践证明,10—15人是一个支部比较合理 的人数,人数过多会给支部日常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困 难,人数太少又不利于支部活动良好气氛的营造,都会影 响支部工作的健康开展。 2.注重选配好支部书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定动作都不能很好地去完成,存在一定的应付和敷衍现 象,不能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自选动作上的创新。具体表 现为:在T作方式方法上仍习惯沿用传统的模式,不能与 时俱进,党员围在一起“读报纸,学文件”的现象还相当普 遍,导致支部活动活力不足,缺乏对党员的吸引力,其效果 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 4.结合文章做得不好。大部分教师党支部不能正确 认识做好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T作的目的是什么,偏面追 求为做党务而做党务,不能很好地与中心T作相结合,找 不准T作切人点,严重存在党政“两张皮”现象。” 表面上 看似T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其实对单位中心工作的开展提 供的正能量不明显,不仅偏离了基层党建T作的正确轨 道,也影响了单位行政对支部T作的认可度,不利于党支 部作用的发挥。 5.部分教师党员党性不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 淡薄,组织纪律松懈,是目前党员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 象。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这片净土逐渐变得不再“干 净”,教师这一被世人推崇和敬仰的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 玷污,特别是在青年教师中严重存在着功利主义、个人主 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得失。在日 常生活和T作中,表现出不能很好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 能在教学科研中勇挑重担,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不够明显。 6.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力度不大。在高校教师尤其是 在“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中,党员发展工作力度不大,发展 数量严重不足,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形成了比较鲜明的 反差。一些高职称教师成为民主党派重点争取的对象,给 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发展工作带来了直接的挑战。究其 原因,首先是因为党内某些“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一些教 师对党的认识和看法,表现}n要求入党的愿望不强烈,信 心不足;其次是支部在组织发展中缺乏主动性,存在比较 严重的等靠现象,主动出击不够。 三、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对策措施 1.科学设置教师党支部。在教师队伍中组建党支部, 应遵循“有利支部本身开展工作,有利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两个基本原则,做到支部结构合理,人数规模适当。目前 高校习惯以教学系或教研室为单位组建教师党支部,但随 着高校对学科建设越来越重视,一些学术团队、学科组、研 究中心等大量 现,纯粹以教学单位设置党支部的传统做 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和创新支部设 置将变得势在必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 夔 0 2015.2 #~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支书。支部强不强,关键 看班长。 …在教师党员中选配好支部书记是建设好教师 党支部的关键,要争取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高尚、业 务能力强、群众威望高、愿付}}J、肯奉献、善于团结合作的 优秀党员教师推选到支部书记岗位上。在选配支部书记 时,一定要注意听取本单位行政领导的意见,认真考虑彼此 之间的认同和协作,最好党政一起进行换届,将一个单位的 支部书记和行政一把手人选同时考虑。行政一把手注重使 用敢想敢干、善于改革创新的相对年轻的教师,而支部书记 则选配那些相对成熟稳重、威望高、资历比较老的教师,这样 容易形成良好的党政配合,有利于单位_T作的开展。 3.高度重视,加强工作指导和管理。学校应从培养社 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党 支部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建立具体的措施,加强 对教师党支部lT作的指导和管理。建立院(系)党员领导联 系支部制度,通过一起学习和支部活动,加强对支部T作的 日常指导和监督。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加强对支部丁作的 管理,对考核优秀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考核不合格 的,一定要限期整改,通过考核施加T作压力,形成T作动 力。建立支部书记定期培训制度,由于教师党支部书记具有 兼职和岗位轮换比较快的特点,只有通过定期的业务培训, 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T作。另外,加大对基层党建T作的 经费投入,只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才能保障基层党支部更加 有效地开展工作,也才能有利于基层党建T作的创新。 4.紧紧围绕服务抓基层党建。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只有做好服务,才能彰显党的先进性,塑造党的光辉形 象。作为基层党支部,必须把服务作为党建工作的切人 点,紧紧围绕服务去抓党的基层建设,努力创建服务型党 支部。首先是为本单位教师服务,在教师中积极开展“访 谈帮、送温暖”活动,并形成长效T作机制,关心困难的教 师,关心教师的困难,注重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通过服 务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其次是为大学生服务,通过开展 党员教师担任学生班主任、与困难学生结对等活动形式, 历练党性,在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去创先争优。再次是 为单位中心T作服务,在教学科研方面注意发挥党员的模 堕塞堕墨垦矍墼查 总第498期 范带头作用,注意化解存在的矛盾,解决存在的思想问题, 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环境,为中心T 重,但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本单位的教学科研 工作搞好的更好。如果抓党务不结合政务,党务工作就会 变得虚上加虚,难以找到抓手;反之,如果政务离开党务, 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正能量,充分展现党支部的战斗力。 5.注重创新,增强支部工作活力。要增强支部工作的 就会失去强有力的政治和思想保障,lT作难以顺利开展。 党支部和行政的关系是一种地位平等、思想同心、目标同 向、责任共担、团结协作的关系,是一个单位的两个核心: 一活力,关键是要丰富党支部活动内容,注重1_=作方式方法 上的创新。一是党支部在开展日常政治学习活动时,可以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党员走出校门,到 一个是政治核心,一个是行政核心,只有两个核心形成一 些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去接受更生动、更直观的教 育。对于一些重要的中央会议精神需要贯彻学习时,可以 种合力,双核驱动,才能把单位搞得更好。单位行政重点 要管好事,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等 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做辅导报告,这不仅能更好地调动党员 的学习兴趣,也保证了学习贯彻的效果。二是建立党员轮 流主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让每位党员都来体验一下做支 方面,更多的是考虑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而党支部则重 点要管好人,做好思想发动,梳理好关系,营造好氛围,如 何把党员和骨干力量的作用发挥好,主要考虑怎样干成 事,把事干的更好。只有这样,党支部_T作才能真正做到 以虚促实,以实带虚,虚实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 部书记工作的感受,这不仅对党员本身是一次经受教育和 锻炼的机会,也会有效调动党员参加支部组织生活的积极 性,有利于提高Et常组织生活的质量。三是针对教师职业 特点,可以通过发放统一印制的党员学习笔记本,来加强 正意义上的党政密切配合,做好结合文章,充分发挥m自 身应有的作用。 教师党员的自主学习,弥补教师党员集体学习不足的状 况,并通过定期的学习笔记展评,检查和督促党员的学习, 参考文献: 保证学习效果。四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建立网上支 部园地或支部博客,使支部的Et常学习活动不受时空的限 制,可以解决部分教师党员因经常出差或出国进修学习而 长时间脱离支部活动的难题。 【1]戚锦阳,等.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功能的发挥[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5). 【2】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支部书记工作方法十谈[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密切与行政的关系,做好结合文章。党务和政务是 基层T作中的两个方面,两者密切联系,只是各有工作侧 责任编辑徐璐 (上接第42页)对象、参与对象的不同,创建设计不同层面 的服务载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服务网络,提 高服务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力。占领新兴媒体服务阵地,充 出发,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使各项管理T作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 覆盖面,创新教育方法、组织设置、评价机制,探索新的组 分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大众性、快捷性、互动性的特 点,创办红色网站、手机报,创建QQ群、飞信群,开通微博、 微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零距离服务。 3.强化三大创新主线,推进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理念 织生活内容、形式、载体,搭建新的党员学习和实践活动平 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事业发 展要求,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是一项系统丁程,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前提条件,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最终 目的,建设创新型党组织是动力源泉。高校要把这三者统 一创新,服务发展。高校要根据社会时代发展改革带来的新 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自觉转 变观念,创造性开展工作。由原先的权利型、管理型向服 务型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善于用新眼光分析形势、新思路 谋求发展,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促使高校教学科研和 起来,抓学习打好基础,重服务践行宗旨,倡创新提升水 平,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管理等各项_T作踏上新台阶。 科研创新,服务社会。高校是国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 力量。高校党组织要引导师生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学科学 术动向,深入社会生活,积极回应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l2. [2]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教育系统学习型服务型创 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意 ̄[EB/OL].http://www.ec.js.edu.cn/ art/2014/1/1O/art 10054 142337.htm1.2014一l一10. 重大问题,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将文化传承创新和服 务社会发展、地方发展有机融合,开展针对性和对策性研 究,提升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管理创新,服务师生。高校要从师生思想和工作实际 责任编辑周玉婷 2015.2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