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图形宝宝》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宝宝》。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4-5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纲要》中也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兴趣,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综上所述,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宝宝》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并能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通过活动,使幼儿巩固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菱形,感知认识相同图形,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说幼儿:
1、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方面:4-5岁幼儿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2、画出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方面: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三、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活动最终的归宿。活动目标的制定既要体现幼儿
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的实际水平,我主要从认知、技能和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一:在观察、分辨中复习六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菱形)认识两种新图形(半圆形和椭圆形)。
目标二:学习用各种图形拼搭组合图,巩固数数能力。
目标三:.乐于上数学课,对拼图有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体现了幼儿“学”和教师“教”的主要方向,只有把握好活动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合理的设计教法以及学法,使教师有目的地引导“重点”,从而突破学习的“难点”,本着这样的观念,我设计本次活动的重点为:巩固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菱形,在这基础上认识半圆形和椭圆形。难点为:能在纸上利用这些图形组合新的图案。
活动准备:
1.八种基本图形的卡片若干,四个组合图。
2.幼儿每人一颗小红花
3.多媒体
五、说教法:
我根据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点;并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性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引导幼儿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主动进行学习。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及学习经验。
六、说学法:
1、经验分享法
2、游戏贯穿课中,玩中学、学中玩。
七、教学程序:
1.以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复习六种基本图形(老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咱们的好朋友,图形宝宝,你们想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教师逐个出示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菱形)。
2.认识新图形(老师:小朋友今天除了这六个图形宝宝外,又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半圆形和椭圆形。解释半圆和椭圆(椭圆和圆很像,不过比圆扁,半圆只有圆的一半)。
3.观察多媒体中的图形,学习在组合图形中辨别各种图形及每种图形的数量。(例如观察房子这幅图的时候,让幼儿说出这幅图是什么,都由那些图形组成,每种图形有几个)。
4.操作活动:在这一环节中用这些图形宝宝自己变一变,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是他们感受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进一步了解幼儿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个别指导。同时也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表现机会,在操作中反复感受、反复操作以突破重点。
5.评比: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图案,把小红花贴在喜欢的图形上面,说明原因。教师奖励优秀的小朋友。
6.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专门上一堂拼图的课,利用这些图形,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开发想象力。
活动反思: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新《纲要》的进一步实施,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育方式,也为我们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新《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还感受到搜了数学活动的有趣,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前教育1105班
王艳洁
20111301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