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一相比,图二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节省了人力
D.灌溉不受水源限制
解析 注意利用图片本身隐含的信息,在动力方面一个是人力,另一个是利用自然流水的冲力,故C项正确。 答案 C
2.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 解析 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史料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大类。其中,实物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有形物品,可信度最高;文献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它是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或诠释,仍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其可信度最低。答案是D。 答案 D
3.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解析 本题易错选B或者C,错因是没全面分析图片的信息。A与几幅图片中生产工具的演变无关;B只符合第三、四幅图,排除;第一、二幅图片与铁犁牛耕的发展无关,排除C。几幅图片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答案 D
4.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 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 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由“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可知唐朝小农的兵役沉重;由“老妪”“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可知唐朝的徭役沉重。 答案 B
5.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A.井田制 C.均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析 本题学生易错选D,错因主要是对历史概念的内涵没把握好。从材料中“平均分配”“避免„„土地兼并”等信息,可判断出这是对均田制的描述。 答案 C
6.《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小农经济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的,人们勉强维持温饱,谈不上生活富裕,故排除②即可。 答案 D
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7.《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 A.质量管理严格 C.生产不计成本
B.产品做工精美 D.产品不入市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阅读材料对应备选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在手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工艺的严格要求,“工有不当,必行其罪”。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 答案 A
8.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家庭手工业代表了手工业工艺制造水平 B.两宋以后私营手工业的地位日益提高 C.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D.西方国家倾销工业品制约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 家庭手工业分散经营、水平低下,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是官营手工业,A错误;两宋以后,伴随着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B正确;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主要是为官府和贵族生产,产品不进入市场,C不正确;西方国家在中国倾销工业品是在鸦片战争后,D错误。 答案 B
9.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一直到现在,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 )。
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 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 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④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C.①③ 答案 A
10.2011年5月26日《新疆日报》一文认为:“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通道,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出土的各时代文物众多。”在一汉墓中不可能出土的文物有
( )。
A.青花瓷 B.粟米 C.纸张 D.丝绸
解析 青花瓷在元代才出现,不可能出现在汉墓中,故选A。
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B.①②③ D.②④
答案 A
11.桑弘羊《盐铁论·水旱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于田,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柔刚和,器用便。”这一论述反映了( )
①铁农具的制造分为私人和官府 ②私人制造的铁农具质量较差 ③官府所制铁农具因官吏指导,工匠细致操作质量较好 ④铁器生产基本被官府垄断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①②③从材料中都能看出,材料没有反映出铁器生产基本被官府垄断,可排除④。 答案 D
12.“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C.人口膨胀的压力
B.井田制的瓦解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解析 小农经济是在小土地私有制基础上,运用简单的生产工具追求产量的最大化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满足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井田制的瓦解是公田向私田转化。C、D两项的意思与材料不符。 答案 A
13.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 )。
①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②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③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④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产品用于皇室、贵族消费,不在市场上流通。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①说法错误,其他②③④正确。 答案 D
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14.下列事件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铁制农具、牛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个体小农生产确立 B.井田制瓦解铁制农具、牛耕出现私田增多个体小农生产确立 C.井田国有私有地主土地私有
D.封建土地所有制国有公社集体所有自耕农所有
解析 铁制农具、牛耕出现是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B项错误;井田制是一种名义上属于国有而实际上属于各级贵族私有的土地所有制形式,C项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三种形式,即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 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
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
《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答案 (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阶段1:“原工业化”。特征:手工工场发展迅速;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
阶段2:工业革命(工业化)。特征: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材料二 据中国文物网信息:汕头市南澳县发掘清理的古沉船“南澳一号”文物进行公开展示,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瓷器,大约有6万件之巨,已有富商出价6亿人民币欲收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耕作技术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我们在研究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
(3)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游客可能从展品中见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答案 (1)主题: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或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结论: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或犁耕技术)经历了由直辕犁到曲辕犁的转变,犁耕技术已经相当完善。 (2)①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如从耒耜到青铜工具再到铁制农具的演变。②农业灌溉方式的演变,如从开沟排水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农业灌溉工具的不断改进等。(另外,也可以从农作物品种的日益丰富、统治者农业政策的演变等角度归纳) (3)青瓷、白瓷、青花瓷等。
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