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33期 Vo1.33 No.33 企业技术开发 TECHNOLOGICAL DEVEL0PMENT OF ENTERPRISE 2014年11月 NOV.2014 论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 陈静 (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企业人才梯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人才培养工程,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保持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企业人才梯队建 设的实质和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后备人才,避免出现人才断层现象,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 企业人才梯队建设,除了要坚持公开公正、德才兼备、结构优化和满足需求的原则外,还要切实加强其重要性的认识,实施优化 企业的文化环境、完善相关制度体制、建立合理化的考核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策略。 关键词:企业;人才梯队建设;人才储备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3—0028—02 1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及原则 1.1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 从人才梯队建设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行具有以下 几个目的: ④满足需要的原则。企业在进行人才梯队建设时,不能只 侧重于某一职位后备人才的选拔。而应为多个主要部门职位选 拔、培训接班人才;在进行企业人才梯队建设时,除了要重视目 前在职人才接班人的培养外,也要注重对接班人的选拔、培养 和建设,避免企业接班人才短缺现象的出现,保证企业健康、长 远发展。 ①有利于避免企业人才断层现象的出现。当企业内某个职 位因某种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德才兼备的后备人员来填补 这一职位,确保企业发展不受此影响。 ②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可以 2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基本策略 2.1提高认识,加强对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认识 企业人才梯队建设要顺利、高效的运行,必须从根本上提 保证优秀的员工都有机会成为储备人才,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 为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使 其积极性、主动性大增。 ③有利于企业招贤纳士T作的开展。通过合理的人才选 拔、培训的方式来确定企业接班人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树立 爱贤能之士的良好形象,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企业, 推动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高对“人”的认识,明确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作用,拉动他们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这里说的“人”主要包括企业领导和 企业员工。对于企业领导层来说,提高他们的认识,主要是为了 在看到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作用后,能够制定相关人才选拔、 培养的制度,设立专门的建设基金及培训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措 施,为企业人才梯级建设的运行和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物质 1.2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为保证企业人才梯级建设得以顺利开展,需遵循以下原则: 基础。对于企业普通员工来说,提高他们的认识,主要是为了最 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已达到企业人 ①公开公正的原则。要想做到公正就必须要先公开,要接 受来自内外的监督,做到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全过程的透明化; 要想做到公正,就必须制定明确的人才梯级建设的标准,而且 才梯队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企业的发展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 后备型人才。 2.2优化企业的文化环境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关 标准要根据人才梯级建设的各过程的具体特点、具体要求,实 时变化,即动态性标准。 键,里面包含着最近本企业特色的东西,也是企业能够长远发 展的关键。企业人才梯队建设,优化其文化环境是重中之重。企 业人才梯队建设,实质上就是梯级式的培养后备人才,这项工 作要想顺利开展,就必须在全企业中树立人才梯队建设的意 识,提高对人才梯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而所有这一切的实现, 是建立在企业良好的文化环境的基础之上的。优化企业文化环 ②德才兼备的原则。企业在进行梯队建设选拔后备型人才 时,除了要注重人才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时,更要注重人才道 德素质方面的考察,一般来说,称得上人才的员工,其专业能力 都已经或基本上达到了成为后备人才的标准,所以,此时更为 关键的应该是道德修养,避免日后企业出现发展方向偏离主 轨、企业氛围恶化的现象。 境,就要定期开展相关文化活动,积极向员工宣传和灌输本企 业的特色文化,并要求员_T理解它、接受它,对其进行内化,最 终要通过实际行动,即积极响应并高效参与人才梯级建设之 ③结构优化的原则。结构优化原则在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原 则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核心。在进 行人才梯级建设选拔储备人才时,尤其要兼顾人才的知识水平 和年龄方面的内容,对于知识水平较低但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对于年龄偏大、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做好疏 中,使其外化出来。 2.3完善相关制度和体制 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相关制度体制的完善是保障。企业人 才梯队建设过程包括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考核等环节,要 确保这一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必须根据每一环节的特点和具 通、解释工作,不建议作为后备人才,转而做其他安排。 作者简介:陈静(1975一),女,四Jl1成都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 向:企业文化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 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制度体制,为人才梯队建设保驾护航、扫清 障碍。在制定人才选拔制度时,要突出强调公正公平性,整个选 第33卷第33期 陈静:论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 新人才培养方式,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一方面,变企业内 部培训为企业内部培训与外部进校深造相结合。企业过去在进 行人才梯级建设培训时,往往采用的企业内部培训的方式,培 训内容比较狭窄,将后备人才输送到高校进行深造,则可以弥 补其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的缺陷,最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 挖掘他们的潜力。另一方面,变待岗培训为轮岗实习。培训后备 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其未来能在该职位上做出相应的成果,过 拔过程,都必须切实遵循相关制度,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人才 培养制度方面,关键要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要明确规定 需要培养他们哪些能力、怎样培养这些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人才 考核制度方面,要制定可以量化和衡量的标准,使其具体化、形 象化、可遵循化,建立标准统一、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以此来促 进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推进与发展。 2.4建立合理化的考核体系 在企业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考核体系实际上扮演着优胜 去待岗培训只是按假想计划来机械化的培训人才,培训成果不 显著,轮岗实习即让后备人员轮流在该职位上工作,则可以根 劣汰标准的角色,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出高精尖的人才。这里说 的考核主要是针对已被选为或是确定为后备人才进行的考核。 一据他们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培训更具针对性、培训结果 也会更有成效,也更有利于选拔出最合适的接班人,推动企业 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方面,考核标准要力求多样化、全面化。在对后备人才进行考 核时,不能单单只看他们现有的业务结果和业务能力,更重要的 是看他们未来长期的发展预测,看他们谁能为企业以后的发展 创造更大的财富,毕竟他们是后备人才而非现在在岗;另一方 面,考核人员多元化。在对后备人才进行考核时,不能单单将企 业的最高管理层作为考核的评判人员,这样有失科学性,他们的 职位特点决定了看到的只是某一方面,很难对其有一个全面的 评价,所以要将目前所属部门领导、同事等也列入到考核评价人 员的行列,按不同分数权限进行评价。 [1]赵立宏.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打造一流团队叨.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2,(24). 【2J杰伊・康格建设领导人后备梯队[J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0,(1). [3]张丽.企业人才梯队建设论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 1,(4). [4】郑晓明.人员培训实力手册【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2. 『5]何叶荣.简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与对策叨.安徽科技学院学 报,2008,(11). 2.5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市场的需求也是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 变化,为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就必须创 (上接第27页)信息都十分敏锐,能细致调查企业所处的市场环 境,清晰区分市场中的利与弊,广泛听取企业员工意见,提高电 同时让企业员工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 力,让员工能自觉维护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创新企业管理手段方面,本企业为贯彻人性化管理手段 力企业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为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 和效能,决策者还开展有效的信息数据处理工作,如建立计算 理和分析,归纳总结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市场信息,探索企业 发展规律,真正提高企业决策的有效性。 除此以外,企业管理者还十分注重人力资源组织管理的加 高,也能充分发挥员工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领导组织的职能。 传统的电力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为上级强制管理下级,而各级单 位部门间存在一定距离,职能差别大,上下级呈现严格的“领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强化员工 贡献。例如本企业技术工人在企业激励制度鼓励下积极创新自 机数据库系统、数据分析模型等,对市场信息及时作出加工、处 对企业的认同感,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积极为企业做出 身技术领域,自觉投身于高效率生产工艺的研发,在此期间企 业的生产效率也得到大大提高,在与同行竞争中取得优势;而 际中,能在短时期内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强,合理优化各部门组织结构,不仅能有效促进企业效益的提 且,企业还积极将技术人员的创新成果及时应用于企业生产实 4结语 导”和“被领导”关系。为有效转变这种管理模式,本企业在决策 前会对外部环境作出长时间的考察分析,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和 科学性;其次,企业组织也在逐渐向“紧缩型”发展,拉近企业内 为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提高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势在必 行。正所谓,没有创新就没有生产力,因此,我们要立足于电力 企业管理的创新,利用先进的科技知识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 企业技术的创新,全面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实力,保证电力企 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部上下级关系,让决策内容可以迅速传开,有效提高决策管理 的效率。 3.3创新管理手段。建立激励机制 管理学中将企业管理分成五个阶段,而在电力企业管理过 程中,指挥和控制是常用手段,我公司注重人性化管理理念的 创新,创新企业管理手段,建立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 员工的最大潜能,在员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提高企业员 [1]李红_电力企业管理的创新探究 .中外企业家,2013,(22). 张彦昕.对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对策的研究叨.现代企业教育,2012,(23). [3J肖翔.浅论新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J].现代企业教育,2012, (23). 工队伍的综合能力,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此 外,本企业还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