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悟夕阳
新矿小学 朱高丽
又是春意无处不浓的时候了。星期天的下午,阳光明媚,空气新鲜。看,我的小院里,毫不落后,早已是生机勃勃了。
3月12号——植树节那天,我在院子里种下几颗花种子,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芽儿终于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羞答答吐出了绿。小池子里,油菜花开了,草莓花开了,空气里弥漫着芬芳的花香。还有入冬前种的几棵蒜苗,似乎也要抽苔了。柿子树抖开了枝叶,叶间露出花苞。无花果树结出了枣子大小的无花果,长出了小手一样的叶片。半月前在池子和花盆的树下撒下一些油菜籽,呵,油菜的种子大概是最容易发芽的了,不过三天便萌动了,而且长得快。前一天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第二天已是绿阴阴的了,现在叶子已挤得不透气了。小蚂蚁在砖缝、墙跟、地面爬来爬去。还有一些小虫子飞来飞去。小蜘蛛也从砖缝里钻出来,一跳一跳地在砖墙上爬,不知谁是它的猎物。壁虎也从砖后爬出来,我一起身它便往回逃。 下午,小憩后,一杯青茶,一本书,一支笔,一个日记本。闲闲地坐在小院里,全身沐浴着太阳,暖暖的,暖暖的。静静地看着花草树木,随意地想着眼前的问题,做着相关的事情„„ 或者一边喝茶一边读着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小院里已大半照不到太阳了,偶来一阵风,稍有一些凉意。我把凳子往东挪一挪。太阳啊,你往西走,我却往东撵你!回头看看你,必须得眯着眼。终于,我追不到你了。这个时间,在农村应当能看到夕阳了,那圆圆的,大大的,红透了似乎也甜透了的美丽的太阳。可是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县城,便再也看不到夕阳了,当然也看不到朝阳了。这一度让我失望。以前只知道夕阳西下便消失了,不管我们有多么不舍。但却从未多想在我们看不到太阳的这段时间里,太阳又去了哪里,干了什么。今天突然想到这一点,哈哈,这是多么简单的问题啊!西下的太阳不正是地球那一面的朝阳吗?而我们的朝阳也正是地球那一面的夕阳啊!在我们看不到夕阳的这一段时间里,太阳它去照耀地球的那一面了啊。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太阳公公下山了,去睡觉了,唉,太阳公公何曾有睡觉休息的时间啊?我又一次感慨:太阳真好啊!你是多么神奇啊!我们这个生命的世界,没有你,一切将不复存在。
恍然悟到夕阳,心情豁然开朗。以前夕阳西下的哀伤感顿时全消。
教学随笔
——读书感悟
新矿小学 朱高丽
最近一直在学习林华民老师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这本书。
林华民课堂教学观是教师课堂教学观最直接的体现,也就是对课堂的认识。如果一位教师还没弄清楚“课堂到底是什么地方”这一重要的观念问题,就贸然走上讲台,那他不仅不可能成为好教师,还有可能成为误人子弟的教师;只有那些对课堂有准确定位的教师,才能成为好老师。他对课堂的定位是:1、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2、 课堂是师生交流情感以及信息的地方,3、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4、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5、课堂是师 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
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也是受益匪浅的是自己的课堂上所欠缺的,也就是他讲的我们得共同重温自然美的原则,那就是“简单的才是美丽的”。一节好课、一节高效的课、一节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课,一定是一节简约的课。可以说,判断一位教师教学前途的大小,可以用一个字来衡量,那就是“简”。如果一节课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越来越少,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课就是简约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教师离“教学能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不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复杂,那这位教师离变成“庸师”就不会太远了。贯彻简约课堂原则,但简约不等于简单,那种上课“随便讲几句”,放任学生漫无目的地“自由学习”的课堂是低效 的课堂,这样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不合格的教师。
我愿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课堂逐步也能成为简约的课堂,让自己成为简单的拥有自然美的教师!
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中的“舍与得”
新矿小学 朱高丽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通过“小组教学与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利用小学生精力充沛、天性好动的特点,以“动”制“动”,把学生无意识的“动”转化为有目的、有组织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精神、心理、思维和身体诸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开放创新的意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学案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凡是学生能学习的都要让学生自学。” “留足读书、自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使阅读教学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自学环节要让学生沉下去,实现有价值的独立阅读或思考。
学生不懂的时候,是有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个时候顺势而为,让学生互相交流,提升,效果应该是非常好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特点:竞争的意识比较强烈,合作意识却非常弱。那么,我们老师要“扬长避短”地适应现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学生自学预习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整体内容、重点难点、迁移拓展、随机错误等方面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点拨。点拨什么、怎么点拨就蕴含教学智慧,原则是抓大放小提高效率。点拨是在学生自学预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通过自学预习掌握了基本的他们能够掌握的东西,又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了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算个百分比:自学预习60%,合作交流20%,还有20%就是老师的点拨了,这个20%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他们会竖起耳朵来听,而老师也真正做到精讲高效,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毛病。
“学教结合 当堂巩固” 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课型进行组合。并不
是每节课都必须有,可以选取其中几个环节组成。关键是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
舍得时间舍得把舞台让给学生。“放手就是爱”在自学预习的时候舍得把时间让给学生静心去阅读去思考,合作交流的时候舍得把教的权利给学生,舍得把舞台让给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的时候舍得把学生会的问题放弃,达标测评的时候舍得把改卷的权利让给学生,有舍才有得。养成,“培养与成就”之意,这是难点,做成功了也是功德无量的事,养成自学的习惯,查资料的习惯,养成合作的习惯,养成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养成完整表达意思表现自我的习惯,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养成质疑的习惯,养成当我们的学生拿出书,知道自己该读什么该做什么,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分工协助,主动获取知识,做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不亦乐乎”?
教学随笔
——三尺讲台修师德
新矿小学 朱高丽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是教师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师风,就是教师的作风,它是师德的外化表现,最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才能学为人师、行为楷模。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者应该象工匠研究其加工材料的特殊性那样研究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各个年龄阶段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统一。教师的教育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重复出现,更沒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现成教育模式。教师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师徳的实质是为人师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
师徳的核心就是爱学生。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的专心致志,爱的无私无畏!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圣神的。我班王重壹同学,长得很可爱,可就是喜欢调皮捣蛋。上语文课的时候,别的同学都能专心地听,认真地回答问题,可他呢?一会儿和后面同学吵闹,
一会儿又离开座位到边上玩耍等,搅得我的课都没法正常进行。课后我与这学生多次谈心,问他最喜欢什么课啊,语文课喜欢吗,爱学吗等等,并在上课时多给他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适时表扬他,只要发现他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很喜欢他,很重视他,一段时间之后他明显得进步了。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教学随笔
——小手 大力量
新矿小学 朱高丽
坐在凳子上,我左手不自觉的摸到了左腿的膝盖,感觉有点疼,不禁又想起上周上班时在楼梯上摔倒时的情景:
我像往常一样一级一级地上着楼梯的台阶,当我走到离三楼中间的平台还有两个台阶的时候,不慎脚下拌了一下,我打了一个趔趄,心马上提到了嗓子眼,还好,没有摔倒。借着惯性我又抬腿上了一个台阶,也许是刚才没有站稳吧,接着又打了一个趔趄,身体晃了一下,便像不倒翁似的摔倒在平台上,正好左腿膝盖磕在地上。我赶紧翻身坐起,就在我想手撑地站起时,看到了伸在我面前的一双手,一双稚嫩的小手,一双在我摔倒时最需要帮扶的力量之手。我像见了救护神一样急忙拉住了这双小手,在这双小手有力地搀扶下,我站了起来,赶紧说了声:“谢谢你,孩子!”而他只是微微一笑,平静的背着书包上了楼梯。
曾经有同事和我结伴而行时,我差点摔倒。当时,同事开玩笑地说:“你可别摔倒,你要是倒了,那还不像一堵墙歪道一样,砸不着别人,自己也够难受的,因为你离地心太远了。”虽然这些话听起来有些夸张,如果真的发生,自己也的确害怕,毕竟自己的腿和腰不太好。可是害怕的事终究发生了。不过,我也在摔倒中收获了一份感动,感受到了一份温暖。 今天,我摸着自己的膝盖后悔起来,当时为什么不问问那个男孩叫什么名字?是那个年级的?那个班级的?起码能告诉他的老师,表扬表扬他。虽然只是轻轻地一拉,却给了我无穷的力量。现在,也许我不会再认出那个男孩,但我永远忘不了那双稚嫩的、有着大力量的小手。
教学随笔
——我班的“后进生”
新矿小学 朱高丽
我班的廖杰同学是一名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学困生。这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很活跃,反应敏捷;有时,上课走神、懒散,而且作业较马虎,字迹也比较潦草,还经常不做作业。课后预复习工作也更无所谈起,从考试、测验的情况看,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很差。 通过家长会,我才知道这位学生家境平平,父亲对他特别严厉,很少给他关爱。缺少父爱,母亲忽略了家庭教育,导致他的性格有些偏激、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个别同学讽刺他,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还产生了自卑感,各种活动都不投入,致使学习上,思想上和其他学生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知道了廖杰的情况后,我发现客观原因对他影响比较大,如果能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的求知欲望,提高他的学习兴趣,相信他的学习一定会赶上来的。其他方面也都会有进步的。于是,首先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开始作为突破口。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聊聊天,问问他的生活情况,嘱咐他吃好饭。课上,及时的提醒他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同时,与他的家人及时沟通,了解他在家的表现,并指导家长培养他养成好习惯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他感到老师是真心为他好,这样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没有了隔阂。
慢慢的我发现孩子内心产生了需要学习的情景,开始有意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了,久而久之好的习惯在慢慢养成。
俗话说的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老师,同学们的关心、关爱和帮助,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了明显的提高,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也在不断的改变,他也越来越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性格也活泼了许多,学习成绩有了起色。
通过这件事我又明白了一件事: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鼓励、必须要融入情感,耐心细致做好各种各样的工作,以激励,促使其转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