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王寨行政村介绍

来源:九壹网


王寨行政村介绍

地理位置

王寨行政村位于东明县城南15公里,东明集镇政府驻地偏东北4公里处。全村共有557户2615人,土地3400亩,2/3为碱性土壤,分布于村东、村北,1/3为沙质土壤,分布于村北、村西。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兼种西瓜、大豆等。

历史记载

据《李氏族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李氏始祖彦宾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人名命名为李彦宾屯。明弘治七年(1494年)王氏祖从陆圈镇李乔庄迁入,至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王氏有一人在山西省某州任州判,后以其姓氏和官衔改名为王州判寨。1950年定名为王寨。该村1911年属东明县第六乡(东明集),1933年属东明县第四区,1944年属东明县二区,1947年属东明县第三区,1952年属东明县第二区,1958年属东明集公社。

1984年属东明集镇至今。现村内住有王、李、解、殷、窦、丁、刘、彭、周九个姓氏。王氏现有250户1100人。李氏现有180户920人。解氏迁入地址、年代不详,现有65户295人。殷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入,时间不详,现有42户193人。窦氏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县迁入,现有11户50人。丁氏于1930年由曹县丁寨村投亲迁入,现有6户33人。刘氏于1962年由本镇刘庄住亲戚落户,现有1户17人。彭氏于1970年由陆圈镇集南头迁入,现有1 户6人。周氏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县迁入,现有1人。

1956年至1968年全村有多人在外地安家落户。李锋建等14户51人落户新疆塔城、石河子、哈密。李中含1户2人移民黑龙江佳木斯。王锡铭1户8人在山西河津落户。王海照1户6人落户河南密县。

为防匪防盗,在十八世纪末,王寨人筑起了周长2000米,底宽12米,顶宽3米,高5米的土寨墙。寨墙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寨门,寨门上方有门楼,寨门为铁皮包裹,虎头钉加固。后来又在寨墙上挖54个窑洞,用来屯兵,储粮草。

1941年冬,国民党军队郝子端1000多人,据守在该村寨内与日军对抗。11月24日,日本侵略军从村西北方向向村内开展进攻。日军用大炮猛轰北寨门和寨墙,很快寨门寨墙被轰塌,出现几处大的缺口。郝部据守官兵出东门顺交通沟向东北方向撤退。日军中午进入村内挨户搜查,没找到军人,开始疯狂报复,残杀无辜村民。日军闯入周四妮家向周四妮要人(军人),周四妮交不出,日军残忍的杀害了周四妮和三个儿子、一个年仅五、六岁的小孙子一家五口人。同时还杀害了王高升(小名肮脏)及妻子、女儿一家三口。他们闯入王青海家里,王青海一家躲在屋里不敢出来,日军往屋里投了一颗手榴弹,王青海母亲、弟弟、外甥被当场炸死,王青海被炸伤。日军还残害了王留记兄弟俩。全村男女老少出东寨门往东南方向逃跑,日军在村东南通向文寨的大路上架上机枪扫射,跑得晚的,跑得慢的都被机枪打死在村东南地。李海泉老娘、妻子一家三口死在了寨外的大路上。日军还放火焚烧了王世恩三间堂屋和殷大白一间房等。一天内,王寨村民被日军残酷杀害30多人,炸伤、杀伤近百人,烧毁房屋30多间。王寨村中央至今还有一幢清光绪年间建造的古楼房,至今保存完好,楼后墙壁上密布着被日军炮弹爆炸和子弹击过的痕迹。

组织情况

1942年该村成立农会,模范班(枪班),儿童团,王志轩、殷增佩任农会长,殷殿昌、

李铁锤任模范班长,有成员20多人,殷凤林任儿童团团长,有团员100多人。领导群众坚壁清野,帮助抗联打击日伪,减租减息。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

1946年8月,我主力部队撤往黄河以北,逃亡地主组成还乡团,与东明集国民党镇部勾结在一起,对我解放区疯狂报复,进行反攻倒算。他们把该村农会长殷增佩抓到邵寨村悬梁毒打,严刑审讯,殷增佩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被还乡团、镇部一伙拉到村西头杀害。11月,还乡团再次袭击该村,将模范班长李更志抓走,毒打后在村北活埋,埋后又用铁粪钗朝李身上猛扎。

上世纪30年代,德国在该村后街曾建造天主教堂,有德国传教士传播洋教。教堂包括大门共七间,解放后为村小学使用,上世纪80年代拆除。

教育情况

王寨村文化底蕴丰厚,办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据王、李二姓族谱记载:明、清两代有生员12名,举人2名。1930年至1939年间,曾有该村宿儒徐同仁办私塾,租赁农民王贵良家三间民房做为教室,招收王寨、丁寨、文寨村30多名农家子弟,以《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为教材,分层次教学,学费为每学期二斗粮食。这段时间培养出魏中原、戴月波、王盘铭、李志广、李享等几十名文化人。解放后有的当了中小学教师,有的成为农村基层干部。1936年,殷凤章办学,招收本村20多名学生进行启蒙教学,不收学费。办学时间约二、三年。1940年由该村爱国进步人士、菏泽南华中学毕业生王文斌创办抗日小学,1个教学班,30多名学生,课本为国民党(丁树本时期)所编写的抗日教材。1940年,清末生员王永泉办小学,教授《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有弟子30多名,学生向先生交粮食若干,逢年过节向先生送点礼品。王先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兼教书法课,培养出了一批书法高手。1943年至1944年间,徐化民办私学,有学生30多

人,学校设在德国人创办的耶稣教堂内,每学期交粮食二斗。解放后,该村在耶稣教堂办起公立小学,由大屯村任香亭任教师,1个复试班,30多名学生。1957年发展到5个班,200多名学生。1968年开始办初中班(当时称戴帽初中),有王寨、夏寨、任老屯、文寨、丁寨5个大队,6个村的学生,300多人。1984年各联办初中点合并到镇中学,王寨保留1—5个年级班,近200名学生。1998年和2001年,该村投资17万元在村东头建标准教室21间,成为全镇一流小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该村走出大学生55名,硕士生5名,博士生5名。王文熙,菏泽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理论研究室主任。刘少勇,美国建筑学博士。彭华,西南外语学院研究生,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博士。刘少涛,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美国田纳西大学博士。王卫东,博士,上海东方出版公司副主任。王艳琴,女,博士,福州大学讲师。其中退休教师王翠兰一家五个儿子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三个博士生,被村民誉为“五子登科”。

王寨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950年村里成立有两个玩会班,村东头解增廉组织成立了高梆玩会班,一时间红红火火,有60多人参与,购置锣鼓道具等。常演的剧目有《骂殿》、《打金技》、《杨文卓抗殿》等。村西头王玉华、李长志、李培仁、王双喜成立了两夹弦玩会班。还有李二昌的唢呐,每逢农闲时节及春节前后,两玩会班在村内坐板凳头演唱,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1958年停止活动。

1997年解铁强创办以强健体魄为宗旨的武术学校,至今有本村及周边村弟子百余人,以传授梅花拳为主,套路多,招式轻快,刚柔相济。

解放前,王寨村多数农民无地或少地,有40%左右的农户靠给地主种地为生。王忠书兄弟俩先后给邵寨、卢寨、夏营种地二十多年,王二遂父子两代给地主种地二十年。一些人靠攉大粪换些粮食、红薯养家糊口。年轻力壮的汉子以推洪车贩运粮食谋生。王寨是大村落,每逢双日有早集,农历三月二十八有老会,一些人靠集市做买卖为营生。该村集市

历史悠久,至今约有200年历史,世道太平时集市兴旺,每逢集日买卖人天不亮都赶到摆货摊,天一亮赶集的就络绎不绝,人多时上千人。每逢三月二十八老会都唱大戏,赶会的来至方圆五、六十里,足有六、七千人,从早到晚交易繁忙。王乐群的粮行,王喜堂的油坊、王二进的汤锅、解营柱、王二增的馍店、窦玉勤、殷来柱、李二允的豆腐店、王志轩的杂货铺都是经营了几代人的老店铺。

解放后,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经济得到发展。上世纪60年代,把村东南100多亩盐碱地办成林场,场长王忠书带领10个人的专业队,翻沙压碱。地质好的地块栽上杏树、李子树、桃树,育上杨树苗。次一等的地块种上紫穗槐,最差的栽上三春柳(红柳)。还在村周围寨墙上、寨外海子边和道路两旁都栽上柳树、杨树,河心洼地种上田菁、苇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杏、李子、桃硕果累累,三春柳年收2万多斤条子,集体经济有了好转,社员得到实惠。1972年对成材树木一次性处理,资金用于集体办电,有了能源村里安上了多部打面机,打米机,王寨人从此告别了人推磨、煤油灯的历史。

经济发展

1963年至1964年,在队党支部书记王汴生带领下,全村男女劳力齐上阵,大兵团作战,努力改造两条旧河心和高低不平的沙荒地,先后平整土地1500亩,翻沙压碱500亩,搞台田300亩。台上种粮棉,台下种田菁,三春柳。沙荒地有了好收成。接着,全村打机井10眼,修了沟渠10多条,大部分土地旱能浇,涝可排,农业产量大幅度上升,王寨村成为东明集公社先进大队。1964年县委书记陈惠民到村检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1964年至1965年,王忠书连续两年参加山东省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受到省委书记谭启龙的亲切接见和宴请,并合影留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充满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王寨村民,边搞农田基本建设,边调整种植结构。2005年在村西、村北河心摞荒地,用泥浆泵造田200多亩。2006年又用机械挖沟5条,长7000多米,全部土地成为稳产高产田,旱涝保丰收。大面积推广小麦、西瓜、棉花间作套种,一年三种三收,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空前提高,每亩地收入2000至3000元。

王寨人思想解放,锐意进取。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王寨拓宽改造了旧集市街道,扩大了市场面积,集市贸易空前繁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被誉为东明的“小香港”。现集市有王凤田、王马军、解德昌三家餐馆,李文亭、李高明等八家百货门市部,安玉臻的成衣、鞋店、王凤臣的农机修配门市部等三十多家商铺。市场上从早到晚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派繁荣兴旺景象。王寨人还把买卖做到了东明集、东明县城、曹县庄寨、菏泽市。殷怀中在东明集北街开的“利民大药房”独此一家,生意兴隆;解书高,李水臣在东明集北地“206”省道边的两家木料收购站占地十几亩,经营时间长,规模大,效益可观;王惠琴在东明县城经营五金、建材有两处门市,为同行业中皎皎者;李望月的“潇洒摩城”,李兴旺的“和平摩托公司”在东明县城同行业中起步早,规模大,信誉好,闻名遐尔;王建国在曹县庄寨经济开发区开的食品批发店,李东昌的废品收购站在庄寨都很有名气;在菏泽市花都商厦王月臣的布匹批发店、康庄服装城王月胜的成衣专卖店,买卖兴隆,效益可观。王寨人由农民变成了商人,王寨村正在由农业型转变为农商经营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