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是用来衡量降水多少的一个概念,它是指雨水(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既不流走,也不渗透到地里,同时也不被蒸发掉而积聚起来的一层水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降雨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同时还可以用雨量计来自动记录雨势的变化和雨量的大小,有关雨量的测量我们在后面会详细介绍。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种(见表2)。
种类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降水量 25.0-49.9 12小时降水量 在没有测量雨量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从当时的降雨状况来判断降水强度: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按降水的性质划分,降水还可分为:
连续性降水:雨或雪连续不断的下,而且比较均匀,强度变化不大,一般下的时间长,范围广,降水量往往也比较大。
间断性降水:雨或雪时下时停,或强度有明显变化,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但
是这个变化还是比较缓慢的,下的时间有时短有时长。
阵性降水:雨或冰雹常呈阵性下降,有时也可看到阵雪。其特点是骤降骤停或强度变化很突然,下降速度快,强度大,但往往时间不长,范围也不大。如果在阵雨的同时还伴有闪电和雷鸣,这便是雷阵雨。 测量降雨量的简单方法:
降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带来灾害。因此,人们需要知道一次雨或雪降下了多少水,也需要知道一年、一季或一月里当地下了多少雨(雪)。这样,就需要测定降水量。
在我国民间,通常用下了几指雨或几寸雨(即渗透到土壤里几指深或几寸深)来说明一场雨的大小。这种办法对于粗略估计当地旱象缓和程度等是可以用的,但是它得到的资料不够精确,也不易互相比较。因此用雨水渗透深度来表示降水量,是不够科学的。
为了使降水量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比较性,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降水量指
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测定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承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时,雨水过漏斗流入储水瓶。量雨时,将储水瓶取出,
把水倒入量杯内。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冬季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水。测定降水量时,把储水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再读取降水量数字。 这样,无论是液态或固态降水的降水量,都是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这样测定就比较精确,而且便于相互比较,并能求出总量。
还有另外一些测定降水量的仪器,例如可以作连续记录的虹吸式雨量计,可以遥测的翻斗式遥测
雨量计等。它们的原理和上述的一样,只是分别增加了自记装置和传递信息的装置罢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