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50分)
1. (2分) 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宇宙是由物质和非物质组成的
B .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的关系 C . 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的运动是无规律可循的
D . 宇宙是运动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2. (8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月考)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 . 恒星 B . 行星 C . 卫星 D . 星云
(2)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 . c、地月系 B . d、太阳系
第 1 页 共 15 页
C . c、河外星系 D . b、银河系
(3) 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 A . 自转方向都一致 B . 公转方向都一致 C . 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 . 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4) 美国前太空人卢杰指出,足以毁灭城市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比科学家早前预期的还要高。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最可能来自于( )
A . b和c之间 B . c和d之间 C . d和e之间 D . e和f之间
3. (2分)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 生物的形成 B . 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C . 煤、石油的形成 D . 火山的喷发
4. (4分) (2019高一下·广东期末) 2018 年 3 月 24 日 20:30~21:30,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7000 多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再次“熄灯一小时”,以参加全球性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哪种大气环境问题提出的 ( ) A . 酸雨蔓延
第 2 页 共 15 页
B . 全球气候变暖 C . 臭氧层破坏严重 D . 大气光污染
(2) 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 CO 2 ③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④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5.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 . 侵入岩 B . 喷出岩 C . 变质岩 D . 沉积岩
6. (2分)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拉萨河为雅鲁藏布江支流,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经拉萨市汇入雅鲁藏布江,河谷土
层较厚,土壤肥沃,是西藏主要粮食学科网产区之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拉萨河谷土层较厚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气温较低,分解缓慢
第 3 页 共 15 页
B . 水量较大,冲刷明显
C . 含沙量大,长期沉积 D . 农业翻耕,频繁施肥
7. (6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下面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及两幅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表示沉积岩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 形成乌江峡谷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 流水的堆积作用 C . 风力的侵蚀作用 D . 波浪的侵蚀作用
(3)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表示六合桂子山石柱林岩石形成过程的是(A . ① B . ②
第 4 页 共 15 页
)C . ③ D . ④
8. (6分) (2020·广州模拟)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研究机构在长期监测风力发电场的环境过程中发现:风力发电对当地气候造成影响,能让地面显著升温。下图是风力发电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是因为( ) A . 太阳辐射垂直差异 B . 水平气压差异 C . 大气气温垂直差异 D . 地面性质差异 (2) 风力发电导致( ) A . 白天大气垂直温差加大 B . 白天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 C . 夜间大气垂直温差减小 D . 夜间大气形成了逆温现象
(3) 风力发电过程使地面温度升高最显著的时段是( ) A . 上午
第 5 页 共 15 页
B . 正午 C . 傍晚 D . 夜间
9. (2分) (2013高一上·杭州期中) 关于大气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对流运动显著
B . 集中大气质量 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的是对流层 C . 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 . 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10. (4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期末) 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下图中X、Y、Z为气压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区域的位置及高空气压中心分别是( ) A . 北半球;高气压 B . 北半球;低气压 C . 南半球;高气压 D . 南半球;低气压
(2) 此时该地近地面气压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 气压高、晴朗
第 6 页 共 15 页
B . 气压高、阴雨 C . 气压低、阴雨 D . 气压低、晴朗
11. (2分) (2013高一上·玉田月考) 图中风带、气压带画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2. (2分)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关于图中数字代表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大气输送,②是大气降水 B . ③是海水蒸发,④是大气下沉
第 7 页 共 15 页
C . ⑥是下渗,⑦是地下径流 D . ⑤是地表径流,⑧是蒸发
13. (4分) (2017高三上·河北模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乙两湖所处的气候分别是( )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2) 关于甲乙两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围湖造田使甲湖泊面积减小
B .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使乙湖泊面积减小 C . 沙漠侵吞使乙湖泊面积减小 D . 沿岸用水量大使甲湖泊面积减小
14. (2分) 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图中边坡上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 )
第 8 页 共 15 页
A . 加速径流 B . 保持水土 C . 促进蒸发 D . 美化环境
15. (2分) 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对抗震救灾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地震引起狂风、暴雨,致使电信中断,房屋倒塌 B . 地震引起水库、湖坝崩塌给下游地区造成洪水危害
C . 地震引起滑坡、泥石流阻断交通,增加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难度 D . 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危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 综合题 (共4题;共52分)
16. (8分) (2013高一上·吉安月考) 材料一:2013年6月11日下午17点38分承载着13亿国人的航天梦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举国欢腾,航天员在“天宫”内生活了十五天,进行了载人环境的维护操作,在轨航天医学实验和更换维修实验性的工作,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由6月27日“神舟十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为各项飞行试验画上了圆满句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大国.
材料二:2013年6月20号上午,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完美落幕,备受世人瞩目,中国首批女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空间站进行首次太空授课,讲解并进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学生进行双向的互动交流.
根据上述材料及有关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所在的轨道大约位于距离地球340千米到370千米处,此高度属于地球大气层的________层.该层的特点:________
第 9 页 共 15 页
(2) 宇航员在太空经历一昼夜的时间大约是90分钟,那么地球上一天时间,宇航员经历了________次日出日落.
(3) 当飞船以很快的速度再次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时,在一定高度(黑障区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35到80千米的大气层间)和一定时间内与地面通信联络会严重失效,甚至完全中断,这就是黑障,而在近地面及太空不会出现,请解释原因?
________
(4) 在太空中,星星还会闪烁吗?________(填会或不会),为什么?________
(5) 在太空中看到天空是蓝色还是深邃黑色?________(填蓝色或黑色),为什么?________. 17. (15分) (2020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被称为河流阶地。随着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天山地区遭受了强烈的挤压缩短和间歇性隆升,气候也越来越干旱。受其影响,天山山麓北坡的奎屯河冲出天山后使河谷两岸形成多级阶地(左图中T1-T6,表示不同时期的阶地分布,数字越大,年代越久远),并深切早期的泥沙质岩层,形成约200米深的奎屯大峡谷。峡谷谷壁近直立,谷壁上的冲沟将两岸雕凿成石林状(见右图)。
(1) 读左图,描述奎屯河东西两岸河流阶地的差异。 (2) 分析奎屯大峡谷谷壁陡峻,且多石林状地貌的原因。
第 10 页 共 15 页
(3) 随着气候不断变干,据此推测未来奎屯大峡谷的谷壁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
18. (15分) (2019高三上·桦甸月考) 读澳大利亚部分区域及①②③三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判断①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理由。 (2) 描述②地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3) 说明③地1月降水多的原因。
19. (14分) (2018高三下·扬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1月上旬末开始,欧亚和北美各地频发极寒天气,不仅干扰人们的生活,也影响这些地区产业活动。
材料二:某校地理研究性小组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今年欧亚极寒天气相关资料,并绘制出图。
(1) 有专家认为欧亚各地频发的极寒天气与“北极涛动”有关。“北极涛动”是指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气压此消彼长的现象。如果该观点成立,则“此消彼长”可能是指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压比正常情况偏________(高/低),中纬度地区气压比正常情况偏________(高/低),从而使中高纬度地区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力________(增大
第 11 页 共 15 页
/减小),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气流________(增强/减弱)。
(2) 该研究性小组通过研究得出极地冷空气扩散南下有三条路径,一条沿大西洋东岸到欧洲地区,一条到亚洲地区,一条到北美地区。试分析北美地形对极地冷空气扩散南下的影响。
(3) 试分析极寒天气对欧洲三大产业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 12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50分)
1-1、
2-1、
2-2、
2-3、
2-4、
3-1、
4-1、
4-2、
5-1、
6-1、
7-1、
7-2、
7-3、
8-1、
8-2、
8-3、
第 13 页 共 15 页
9-1、
10-1、
10-2、
11-1、
12-1、
13-1、
13-2、
14-1、
15-1、
二、 综合题 (共4题;共52分)
16-1、
16-2、16-3
、
16-4
、
第 14 页 共 15 页
16-5、17-1
、
17-2
、
17-3
、
18-1、
18-2、
18-3、
19-1、
19-2、19-3
、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